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1.98KB ,
资源ID:1116740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1674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弟子规》学习课程004入则孝之三.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弟子规》学习课程004入则孝之三.docx

1、弟子规学习课程004入则孝之三第一部分 入则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疼爱自己子女的,但是如果父母不喜爱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办?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难道都是对的吗?如果父母犯了错,子女又应该怎么办呢?针对这些父母和子女之间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弟子规究竟给了我们哪些好的建议呢?入则孝之三:弟子规接着讲到的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段话是相当明白易晓的。长辈很爱我,那么我孝敬长辈有什么难的呢?长辈很爱

2、我吗?那么我也回报长辈以爱,没有什么难的啊!亲憎我、孝方贤,如果尊长不喜欢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讨厌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对长辈孝敬这是显出你的贤明。亲有过、谏使更,如果尊长有一些过错,有一些过失,有一些不当的地方,你应该劝谏,让尊长有改过的机会。但是,在劝谏的时候要怡吾色,你不能板着脸用批斗的态度去跟尊长说话,这不行。你要笑嘻嘻地跟尊长进谏,柔吾声,声音要放低一点,轻柔一点,柔和一点,不要这样;这个不行。这是弟子规的规定。我们知道长辈对孩子的爱实际上是普世的,什么是叫做普世的?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全人类很少有,几乎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这个很少,也几乎没有不爱孙辈的祖辈的。全世界都很

3、少。在不同的文化里面,在不同的传统里面,这种爱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精神是一样的。有一个人叫刘墉,一位作家。他里面提到过一段早期爱斯基摩人的习惯,爱斯基摩人我们都知道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爱斯基摩人有一个什么习俗?大家知道吧?一旦孙辈出生,(孙子、孙女生下来了)而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了,大家知道爷爷奶奶会怎么办呢?会默默无声地走向冰天雪地的荒原深处,干什么?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因为那里的自然环境太严酷,没有那么多食物,没有那么多粮食,养不活那么多人。这是一种什么爱?牺牲自己的爱。当然这是早期爱斯基摩人。所以在爱斯基摩文化当中它表现的更极端一点。由于它的自然环境的限制。中国;在今天我们大家

4、都知道是以计划生育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三十年前,第一批领独生子女证的有多少人大家知道吗?六百八十多张独生子女证。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独生子女已经超过一亿。而现在独二代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因为独一代已经都三十岁了,那么第二代可不就有了吗?一般而言一个孩子起码有六个长辈宠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对一个孩子,所以我们知道真的是六双手捧着怕掉了,六张嘴含着怕化了,所以现在的孩子都非常宠,亲爱我,在今天应该不是个问题,长辈爱小辈,在今天怎是个问题呢?但是也恰恰是在今天,孝的缺失却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如果按照弟子规讲亲爱我,孝何难,长辈爱我,我孝敬他有什么难的,但是恰恰在今天,好像孝敬变的很难,这

5、里面就有我们要值得慎思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疼爱自己子女的,那么父母疼爱我们,我们做子女的当然也要孝敬父母,但是如果父母不喜爱我们,甚至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还应不应该孝敬父母呢?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哪都不用找,很容易找,二十四孝的第一孝,现在二十四孝大家都不太知道了,在传统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第一孝是什么呢?“孝感动天”。这谁的故事呢?舜的故事。舜;是传说中远古的帝王。五帝之一。相传他的父亲瞽(gu)叟(sou)和他的继母还有一个异母弟弟叫象,四个人组成了一个家庭生活在一起。而这个瞽叟是一个傻不愣登的人,而这个继母和他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几次想害死-舜。比如-

6、舜-修补谷仓,这几个人在下面放火,那准备把-舜-给烧死,结果-舜呢?就拿着两个斗笠从谷仓上跳了下来。而-舜-在挖井的时候,他的亲生父亲和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就在上面,他不在底下挖井吗?就在上面把土倒下去,那就准备把-舜-给活埋了,而-舜-很利害,他顺便挖了个道逃掉了。但是,舜-依然对父母非常孝顺,对异母弟非常慈爱,所以-舜的孝顺感动了天地。而尧帝听说了-舜的这样德行,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且把帝位禅让给了他,舜在做了天子以后,依然对他的父亲,还有很憎恶他的继母,依然恭恭敬敬,确守孝道。而且还把他这个异母弟封为了诸侯,这就是孝感动天-舜-的故事。中国自古就流传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7、但是弟子规却提出;亲有过。父母也会犯错,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不是都是对的呢?如果父母亲犯了错,做子女的又应该怎么办呢?而在弟子规当中,有些话我们一读就会滑过去的。读古书啊!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想当然,为什么呢?这么一句话就很容易滑过去,叫亲有过、谏使更、尊长如果有过错,那就要加以劝说,使长辈可以改过,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六个字,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不是一度认为中国传统当中讲;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啊!好像我们传统有这句话吧?爹妈都是对的。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我们是不是也一直听说,比如中国传统很不人道,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啊?我们是否把这些说法当作儒家的传统?当作中国的传统,拼

8、命的批判啊?我们曾经一度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弟子规告诉我们这可不是中国真正的传统,什么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中国传统里没有这个话的,中国传统里的话恰恰是弟子规讲的-亲有过,也就是说尊长也是可能犯错的。换句话说,父母也不见得是全对的。碰到这种情况你就要-谏使更、为什么用劝谏的“谏”字,因为儒家是讲长幼有序,尊卑有序的,小辈可以批评尊长但是,因为你是小辈,所以你对尊长的批评要格外的注意方式方法。应该采取“谏”的方式,什么叫谏?按照现代汉语字典的标准解释: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一般来讲态度要尊敬,语言要婉转。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现在比较多看到的是什么呢?小辈有时候,长辈确实有时候做得不妥的地

9、方,小辈给长辈指出来,往往我们发现,小辈不注重场合,不注重态度,不注重方法,不注重言语,上去就是一通指责,你岁数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懂道理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在传统文化当中是不允许的。传统文化当中承认尊长可能犯错,传统文化当中也承认小辈有权利甚至是应该向长辈指出他的错误,但是同时小辈必须注意自己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语,考虑到自己的身份,维护尊长的地位和威信,这是传统要求,而这一方面,我们现在往往不注重。所以弟子规要求小辈首先要做到-怡吾色、柔吾声、你的脸色不要铁板一块,铁青着脸和长辈说话,不好,你还是要笑嘻嘻地,轻轻松松地婉转的向长辈进谏,而且你这个声调也不要太刺激性,太具有针对性。不太好。而

10、在这方面,我到注意到有一次非常有意思,我碰到过一件事情,有的时候我们还真的要向一些小孩子学习,我有朋友,一对夫妻,这对夫妻非常好,有个儿子。但是这对夫妻性子都急。两个人动不动在家里就掐架,发生了一件事情,很有意思。两个人又吵架在家里,你一句我一句,你不让,我不让,都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大家掐起来了。吵的不亦乐(yue)乎,这个时候,他们的儿子很胖很好玩,他以为他们的儿子睡着了,哪知道这小家伙没睡着,坐起来在床上,看着他爸爸妈妈吵,爸爸妈妈不知道,还在吵,结果,一会儿这小孩在旁边鼓掌,父母一看孩子醒了,结果这孩子还不大会说话,就听见这孩子说;加油加油,爸爸加油,妈妈加油!这么一弄你说爹妈还吵

11、的下去吗?吵不下去了!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从今往后他们家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习惯,就是夫妻两个刚想掐架,一般爸爸瞪着妈妈,刚要掐的时候突然就说;要不咱们再加次油?也就不吵了。其实倒是这个孩子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他做的最好。弟子规指出如果父母有过错了,子女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地规劝父母改正。但是有时即便我们好言劝谏父母也不一定就会接受,那么父母非常固执,不听我们的劝说,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弟子规接着讲到的是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如果你进谏了,尊长不听,你等时间过了,等尊长心情好一点了你还要劝谏。那劝谏还不听,那小辈就不惜哭谏,我要哭啊!爸爸你这样不对啊!妈妈你这样不对

12、啊!哭,号泣随。紧上来就来这一手。而假如把长辈惹恼了,揍了你一顿。因为你经常烦嘛!长辈揍你一顿的话,你还要无怨,挞无怨。弟子规是这个要求的。这个要求大家别忘了,不是随便说说的,都在历史当中有依据的。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号泣随”,这故事历史当中有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大家知道吗?鼎鼎大名的李世民-唐太宗。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还不是太宗,他还没有当皇帝。在隋唐之际,我们知道,李渊,李世民的父亲,率军东征西讨,儿子李世民是他手下最重要的将领和最重要的助手,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这全部是见于非常可靠的史籍的。李渊起兵的第一仗,李渊从哪里起兵啊?太原。李渊是太原留守,第一仗,碰到的第一个劲敌就是一个叫宋老生

13、的人,在这一仗刚要打的时候,碰到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军粮匮乏,这一仗很难打。而这个时候又传来一个消息,说另外一个对头叫刘武周,居然和突厥(jue)联手,和北方的突厥联手准备抄李渊的后路。那么这个仗还怎么打?前面放着个对头,当时下雨,粮食都运不上来,后面还有人抄你的后路,那么李渊和很多人就决定退兵,退回太原。这仗不打了,而李世民判断;刘武周要抄后路的消息是讹传,靠不住的。李世民就认为应该坚定军心,攻灭对面的这个宋老生。李渊不听,断然地拒绝了李世民的劝谏。李世民劝谏了几次,李渊都不听,那怎么办?晚上马上就要下军令撤军了,李世民就来到了李渊住的帐篷门口,怎么办?-号泣随!虽然你是儿子,但是守卫的亲兵

14、也不让李世民去见李渊。李渊已经拒绝了好多次了。李世民就在帐篷外面嚎啕大哭啊!哭声震天啊!这一下把李渊给哭醒了,李渊说怎么回事啊?你为什么哭成这样啊?来来来进来谈谈,最后一次努力,李渊接受了李世民的建议,不撤军而坚持打下去。这一仗在某种意义上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如果没有这一仗,后面有没有唐朝很难说的,这就是“号泣随”的故事。也叫“哭谏追师”。弟子规要求我们劝谏父母除了要做到“号泣随”还要做到“挞无怨”.也就是即使父母责打我们,我们做子女的也应该毫无怨言的接受。然而在当今社会,父母责打子女的情况已经很少了,那么在古代,父母责打子女,做子女的又是否能够做到弟子规里要求的“挞无怨”呢?在今天没有几

15、个尊长会对小辈动刑的。这没有几个。但是在中国传统当中,是真有这个例子的,叫韩伯俞泣杖这个故事很有名啊!韩伯俞是汉代凉州人,生性孝顺,非常孝顺他的妈妈,但是妈妈很爱这个儿子,当然爱了,但是对他很严厉,希望他成才。只要韩伯俞做错事情,这个妈妈就用手掌揍韩伯俞,因为古人啊!这个观点今天不对了,(古人)一般认为不打不成才,或者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中国传统的某些观念,在今天是不行的,那么这位老太太韩伯俞的妈妈看到儿子做错事就拿手杖打他。而这个时候,韩伯俞都是低着头躬着身乖乖的挨打,不申辩也不哭,直到母亲打完了,消了气,他才怡吾色、柔吾声的向母亲解释;比如不一定是儿子做错了,可能是您老人家误解了?等等

16、等等!一定要把妈妈转怒为喜,韩伯俞才高兴。那么这样母亲也老了,韩伯俞也成材,也年纪大了,有一次,他又做错了一件什么事。又惹老太太不高兴,老太太又要揍他,老太太拎起手杖教训儿子,儿子像过去一样不声不响,低着头,躬着身让妈妈打,但是打着打着,打了两下以后,突然发现韩伯俞哭了,哇哇哇地哭,妈妈一看很震惊啊!小时候我打过你很多次啊!你从来不哭啊!说怎么你今天突然哭了?是不是妈妈把你打疼了?妈妈心疼了!哪知啊韩伯俞说:“不是,母亲。以前挨打的时候,您是打疼我的,但是虽然我感到疼,但是我知道,您身体健康有力气啊!所以我内心还很庆幸,妈妈您的身体好,而今天您打我,一点都不疼了,我就知道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

17、!所以我才哭啊!这就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韩伯俞泣杖。韩伯俞的故乡在今天的安徽,而在他故乡的村后,今天还有一个祠堂的遗址,这个祠堂就叫什么?“泣杖祠”。所以这个故事今天还是民间的佳话。韩伯俞泣杖的故事告诉我们古人确实能做到弟子规所提出的“挞无怨”然而这种挞无怨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还是有些难以理解的。难道说让父母随便地责打这就是孝顺吗?儒家当然绝对不是一味的认同尊长对小辈进行鞭挞体罚,我们过去讲过,儒家有一个规矩,叫什么规矩呢?叫-小杖受,大杖走。这是儒家的一个规矩。这个话很简单,这个小杖的“小”这个大杖和小杖不是指棍子的大小,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打的重和打的轻,儒家强调;如果长辈轻轻地打你几下你就

18、熬一熬,让长辈的气散一散,但是如果长辈暴打你一顿你要逃的,你要赶紧逃掉。不能让长辈打。这样的这个要求也是有依据的。为什么儒家会有这个呢?说明第一,儒家对体罚绝对不是完全认同的。儒家从来没有完全认同过长辈可以随意对小辈体罚的。而这个体罚是有一定的限度和节制的。在传统中,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儒家圣人级的人物身上就发生过故事。我们知道孝经是谁写的,孝经我们一般认为是曾子写的,曾子是儒家的宗圣,也是圣人。孟子是亚圣。有一次曾子的爸爸认为曾子做错事了,所以就拿起一根棍子,大杖伺候,打的很狠,劈头盖脸的打过去,这就是大杖,打的很狠啊!而曾子这个大孝子不躲避,他认为自己很孝顺,结果被老人家一棍给打晕了,曾子给打

19、懵了,摔下去了。打在头上摔下去了。过了不久曾子醒过来了,头上顶着一个巨大的包。被打了一棍子跑去看孔子,他满心以为孔子会表扬自己,你真孝顺啊!老爸这么揍你,你都不逃。他以为孔子会表扬他,哪知道!孔子狠狠地教训了他。孔子说:“你以为你这个是孝啊,我告诉你,应该小杖受、大杖走。爸爸火气这么大,这样打你,你不走,万一老人家失手把你打死了呢?万一老人家知轻重把你打傻了呢?你还不跑?你这不是让你的父亲担上了杀人的罪名吗?这难道是孝吗?这是儒家非常经典的故事。换句话说;你这个时候要采取躲的方式,逃的方式,以免你父亲因为一时火气大,杀人和伤人。如果让你父亲背上了这样的罪名,你这做儿子的反而是不孝。所有我们现在

20、很多人在讨论在传统文化当中很残酷啊!长辈可以随便打小辈啊!小辈怎么都不能反抗,这个话是不对的。弟子规的挞无怨也是有界限的,不是说怎么打都无怨,而是说小杖,轻微的,不伤害身体的,这样惩戒性的惩罚,是可以的,你不要有怨。但是如果是大杖,你要走。弟子规要求我们孝敬父母,要做到挞无怨,然而在当今社会是不提倡父母打孩子的。那么对于今天的孩子还有必要要求“挞无怨”吗?至于“挞无怨”就是如果长辈要打你,要揍你,你不要心怀怨恨。这样的一个要求,在中国传统当中是视作理所当然的。当然在今天不一样了哦!今天哪个长辈拎着个棍子追着小辈跑啊?一般没有的,不舍得啊!现在我们是完全强调不能体罚,包括长辈对小辈,老师对学生。

21、实际上体罚这个问题,是不能很简单地看。我告诉大家两个例子,“挞”的问题。第一,2006年英国通过一项决议,议院通过的,什么决议呢?允许教师在合适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方式强制学生遵守纪律。什么意思啊?这是英国的法律,拗(ao)口的很。允许老师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方式,换句话说,不排除可以动手的啦!比如大家今天到新加坡去旅游,大家到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里去看,大家都不会注意,每一间教室的墙后面挂着一把戒尺,一把戒尺挂着的,但是轻易不用,它用这个戒尺有好多严格的规定,比如要有两个教师在场,比如只许打孩子的手心,你觉不能打头,那个是违法的。 所以“挞”的问题很复杂,我们如何来理解它,实际上是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情况,要非常慎重,弟子规充分地考虑到了尊长和小辈之间相处会出现的各种场景,弟子规接下里就考虑到尊长老了以后,当尊长身体不好生病以后小辈应该怎么样对待尊长。而这样的内容,请大家听下一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