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1.12KB ,
资源ID:11287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287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池上》教学设计通用6篇.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池上》教学设计通用6篇.docx

1、池上教学设计通用6篇池上教学设计(通用6篇) 池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谈话

2、: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3、师简介作者。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3)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3)自由读、抽生读

4、、齐读。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理解识记“采”。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

5、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b、指导写“采”(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6、,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 天真可爱)(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2

7、)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四、诵读积累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3、

8、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五、拓展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1、自由读。2、抽生读。3、生齐读。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

9、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七、作业1、背诵古诗。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池上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教学重、难点: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 设疑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

10、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二、 读诗。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老师出示:(生齐读)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11、)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 (生齐读

12、,注意怎样运气。)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 (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

13、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三、解诗。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

14、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解:懂得、明白。藏:隐藏、藏匿。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三、 品诗。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

15、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

16、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四、布置作

17、业,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板书设计: 池上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童真、童趣池上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按形声字的特点认识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浮萍”两个字。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3、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现的童真童趣。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1、你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古诗?2、诗中的儿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活泼、可爱、天真)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描写儿童的古诗。板题,读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

18、情况。(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2)交流学习生字新词:a.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具有怎样的特点?(都是形声字)b.复习儿歌:形声字,好识记。形音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c.学生根据声旁识记字音。d.学生根据形旁分析字义。e.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3)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1) 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 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一人读诗句,一人说

19、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1、指名读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小娃撑小艇指导学生重读红体字,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小娃得弱小)(3)出示:偷采白莲回由小娃的弱小理解“偷”字,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4)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

20、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配乐朗读。4、熟读成诵。5、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行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荷塘图,一个“偷”字用的极为传神,写出了小娃的顽皮、可爱,接着,笔锋一转,写了他不懂得隐藏踪迹,于荷塘中露出了一条清晰的水道。狡黠中流露着顽皮,天真中透露着憨厚,体现着童真童趣。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2、默写池上。池上教学设

21、计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

22、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4、学生齐读题目。5、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

23、,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读准后鼻音:撑、艇、萍;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诗歌。(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5、集体交流,了解池

24、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

25、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3、熟读成诵。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2、默写池上。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板书设计: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池上

26、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池上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2、了解吟诵的简单规则:平长仄短、依字行腔。3、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并按照规则吟诵古诗。教学重难点: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按照规则吟诵古诗。教学媒体:课件、吟诵音频、视频教学过程:一、 对比朗读,引入吟诵之门1、 出示古诗池上。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你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诗,谁能用你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读一下。(点2名同学展示朗读)。2、 师:这两个同学读得真美呀,听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鲜艳的荷花,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孩,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你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

27、?(师展示吟诵)3、 师:你们觉得张老师读的与刚才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有停顿、有拖延)是的,这就是古人读书的方式,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吟诵。二、寻找钥匙,打开吟诵之门1、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依字行腔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刚刚的读法和我们平时的读法为什么不一样吗?(想)那是因为,在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读音中藏着许多秘密,而老师这里有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你们想不想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1) 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来的读音来读。声调向上,就往上读;声调向下,就往下读;声调平的,就平着读;声调拐弯,就拐着弯读。(2) 师:有人说,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的乐谱。所以,我们在

28、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乐家。不信,咱们来试试?(3) 出示“春天 春阳 春水 春树”,示范依字行腔,点名展示。再示范读“凉姜凉姜中心学校凉姜中心学校欢迎你”。(4) 名字也可以这样读“李白”“白居易”“张居先”。同桌之间吟诵名字。(5) 瞧,有了“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不是能把我们普通的文字变得像歌曲一样美美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这首诗。(6) 指名吟诵。师生吟诵。2、了解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师:同学们,吟诵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仅仅有“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这里有第二把钥匙,第二把钥匙的名字叫做“平仄”(板书:平仄),领读“平”“仄”。(1)

29、 刚才老师在吟诵时,就是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则来诵的。什么是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它们属于古时候的声调。古今声调是相通的。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需要读长;三、四声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需要读短。(师吟诵:小娃撑小艇。学生跟读)(2) 除了平声、仄声,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类字叫“入声字”,不管它声调是什么都要读短,比仄声还要短。而诗句末尾押韵的字要读得长,比平声更长。(师吟诵:偷采白莲回。学生跟读)(3)认识吟诵符号。师:为了方便同学们吟诵,老师用一些吟诵符号为池上做了标注。(平声用一短横;韵字用一长横;仄声用一短竖;短竖加点表示入声。)(4)指导吟诵。师:有了“平长仄短”这把钥匙,我们的吟诵就更韵味啦,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