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0.62KB ,
资源ID:113498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3498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隆中对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隆中对导学案.docx

1、隆中对导学案23、隆中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培养文言语感。3、结合书上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学习重难点】1、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书上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学法指导】(1)、查找资料,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的生平,帮助深入理解课文。(2)、在书上给生字词注音后,在家长面前反复诵读课文2-3遍,注释通看一遍,书上勾画你认为重要的词语解释。(3)关书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这一部分。【知识链接】1、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

2、所著三国志是一部断代史,共六十五卷,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2、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在当

3、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三遍,默读记忆书下注解,家长签字。2、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 三国志记载了 三国对立的历史事件,与 、 、 并称为“前四史” 。3、读准下列读音:陇( )亩 梁父( )吟 乐毅( )颍川( )枉( )驾 诣( ) 屏( )人倾颓( ) 度( ) 德量力 信大义( )猖蹶( ) 挟( )沔( ) 殆( )吴会( )存恤( ) 胄( ) 诸戎( ) 夷越( )

4、箪食( )【合作探究】1、朗读感知课文:可采用集体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相结合的方法,检查朗读情况。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躬耕( ) 莫之许( )信然( ) 先主器之( )就见( ) 屈致( )枉驾顾之( ) 遂诣亮( )凡三往( ) 屏人( ) 度德量力( ) 信大义( ) 遂用猖蹶( ) 计将安出( )已来( ) 抑亦人谋( )挟天子( ) 此诚( ) 不可图 ( ) 利尽南海( ) 21此殆天( ) 22资将军( )23帝室之胄( ) 24总揽英雄( ) 25将荆州( ) 26箪食壶浆( ) 27情好日密( )3、反复朗读课文,熟读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然后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5、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4)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6)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9)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10)如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1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6、者乎? 【当堂检测】小组内互背,记忆以上内容,当堂抽背。23、隆中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明确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学习重难点】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理解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学法指导】1、本课时是第二课时,因此一定要“温故而知新”,将课文熟读两遍,并且复习导学案(一)。2、 讨论点拨法: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帮助,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纠正认识的偏颇,弥补缺漏。【知识链接】 1、“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拜

7、访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的对策后来成为指导刘备若干年行动的纲领。【自主学习】通读全文,划分课文结构,归纳给层次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5段): 第四部分(第6段): 【合作探究】1、第1、2自然段在文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2、朗读课文第35段,口头翻译这一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1)诸葛亮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用原文回答)曹操: 孙权: 刘表: 刘璋: 张鲁: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3)诸葛

8、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拓展阅读】 阅读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思考:与课文相比较,小说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欲信大义于天下()自董卓已来( )2、古今异义词。凡三往 古义( ) ,今义( )。 遂用猖獗 古义( ) , 今义 ( ) 。枉驾顾之 古义 ( ) , 今义 ( ) 。 此殆天 古义( ) , 今义 ( ) 。情好日密 古义( ) , 今义 ( ) 。 孤 古义( ) , 今义 ( ) 。3、词类活用:(1)箪食壶浆 箪: 活用为 ,意思是 壶: 活用为 ,意思是 (2)情好日密 日: 活用为 ,意思是 (3

9、)西和诸戎 西: 活用为 ,意思是 (4)内修政理 内: 活用为 ,意思是 (5)贤能为之用 贤能: 活用为 ,意思是 4、一词多义:(1)谓 谓为信然( )君谓计将安出 ( ) 谓先主曰( )(2)已 然志犹未已( ) 自董卓已来( ) 已历三世( )(3)用遂用猖獗( ) 贤能为之用( ) 此用武之国( )(4)然 谓为信然( ) 然志犹未已( ) (5)因 因屏人曰 (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6)为以弱为强者( ) 贤能为之用( )(7)遂:由是先主遂诣亮() 遂用猖獗()(8)信 谓为信然( ) 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9)以: 以弱为强者(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0、 )以迎将军者乎( )(10)为: 好为梁父吟( )谓为信然( )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1)之: 时人莫之许也 ( )先主器之 ( )此用武之地( )孤之有孔明 ( )(12)于: 欲信大义于天下( )至于今日 ( )曹操比于袁绍( ) 23、隆中对(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课文对诸葛亮、刘备作出恰当的评价。2、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眼光。【学习重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对诸葛亮、刘备作出恰当的评价。【学法指导】1、本课时是第三课时,因此一定要“温故而知新”,将课文熟读两遍,并且复习导学案(一)(二)。2、 讨论点拨法:在小组讨论中,

11、互相帮助,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纠正认识的偏颇,弥补缺漏。【知识链接】1、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三国时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一说是南阳卧龙岗,难定论)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

12、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2、梁父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强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一夜北风寒, 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 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 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 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 独叹梅花瘦。梁父吟是齐鲁歌谣,内容讲述春秋时期齐国国相晏子设计诛杀齐国勇士的故事。是一首感慨世事,忧伤战乱的歌曲。诸葛亮吟诵这首歌曲,在于借古抒怀,以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

13、战的不满。3、关于诸葛亮的对联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顾频烦天下事,一番晤对古今情。【自主学习】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争锋”的原因是: 2、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与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3、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4、为达到这目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合作探究】1、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1)从第3段,诸葛亮的对策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怎样的才能?(2)还能从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3)诸葛亮是一个 2、写法探究: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的?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拓展延伸】诸葛亮如今已经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古今中外曾有许多与智慧有关的故事,诸如司马光砸缸、智取威虎山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表现智慧的事件。试自拟标题,用100字左右叙说一个与智慧有关的小故事,并与大家交流一下。【当堂检测】1、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_。2、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俗语以及歇后语等有很多,请分别列举一个。1)典故 2)成语 3)名言 4)俗语 5)歇后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