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6.76KB ,
资源ID:113979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3979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

1、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7.公输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点亮航标灯】1、了解墨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政治主张,以及墨家思想的集成墨子。2、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积累文言词语,能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1. 公输选自_。墨子名_,相传为_时期_国人,是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墨子宣传“非攻”“兼爱”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其学说与孔子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于说服力。关于“兼爱”和“非攻”。墨子思想的精髓:1、兼爱:爱天

2、下所有的人。2、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他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此,他不惜“摩顶放踵而利天下”。2. 公输: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3、自读感知课文,给下列生字注音。

3、公输盘( ) 械( ) 至于郢( ) 请说之( ) 见我于王( ) 文轩 ( ) 舆( ) 糠糟( )( ) 犀兕( ) ( ) 麋鹿( ) 鱼鳖( ) 鼋 ( ) 罨( ) 雉兔( )鲋鱼( ) 梓( ) 楩楠 ( ) ( ) 长木( ) 以牒为械( ) 守圉之器( ) 禽滑厘( ) 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起于鲁_ (2) 吾义固不杀人 (3)请说之_ (4) 不可谓知类 (5)胡不已乎_ (6)胡不见我于王_ (7) 文轩 (8)敝舆 (9)荆之地方五千里 (10)宋元长木 (11)善哉 (12)虽然_ (13)以牒为械 _(14)攻城之机变 (15)吾

4、知所以距子矣 (16)待楚寇矣_ (17)虽杀臣,不能绝也_ 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 _ (3)公输盘诎。_ (4)公输盘不说_ 3. 写出下列多义词语的含义。(1)子:子墨子闻之( ) 愿借子杀之 (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见:胡不见我于王? ( ) 于是见公输盘( ) 扁鹊见蔡桓公( ) (3)之:愿借子杀之( ) 请说之( ) 宋何罪之有? ( ) 荆之地方五千里 (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4)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子墨子解带为城( )必为有窃疾矣( )4

5、、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句子的解释。 (1)夫子何命焉为?_(2)宋何罪之有? _(3)胡不见我于王? _ (4)此为何若人? _ (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_ _ (6)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_ (7)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_ (8)虽杀臣,不能绝也 5、小组合作,在完成句子词语解释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找出难解决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解决。 6.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7.公输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点亮航标灯】1、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分析与鉴赏,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人文情

6、怀。2.感受公输语言的简洁,论辩的精妙。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 1、用原句回答: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是 。 结果的句子是 。 2、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3、全文可分为四部分,请加以简要概括:。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4、文中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1.理清战争的性质。宋、楚两国的实力对比怎样?课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交待?2、理清课文思路。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哪三个步骤?3、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1)墨子是怎样

7、说服公输盘的呢? (2)墨子又是如何说服楚王的呢?(3)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不放弃攻宋,其实他们都认为自己确有胜算的把握。墨子又是怎样对待的呢?(4)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墨子, 公输盘: 楚王: 5、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四、牛刀小试【收获成功与快乐】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公输盘不说: ( ) 请说之: ( ) 知而不争: ( ) 不可谓知类: ( )2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荆 国 有 余 于 地 而 不 足 于 民。 3翻译下面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4(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

8、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5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8孟子两章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教学目标:【点亮航标灯】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 1、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 ,思想家,教育家,是继 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并有“ ”之称。 孟子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

9、、 、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 篇,计261章,约35000字。 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 2、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夫环而攻之( ) 米粟非不多也( ) 亲戚畔之( )3.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4.看注释,试译全文。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1、解释加点词:天时( )不如地利 ( ) 地利不如人和 ( ) 七里之郭( ) 环( )而攻之而不胜 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池(

10、)非不深也 兵革( )非不坚利也 委( )而去( )之 域( )民不以( )封疆之界 威( )天下 得道( )者多助 寡助之( )至 ( ) 亲戚( )畔( )之 故( )君子( )有不战 2、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3、翻译下面句子: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得道者多

11、助,失道者寡助。 (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本文是针对当时那些好战者的心理,阐明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向背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从而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呢? 6、从第、自然段来看,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那么孟子认为“人和”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作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况会怎样?不得“人和”,结果又如何呢?7、怎样才能得到“人和”呢? 8、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训?跟同学们介绍一下。四、牛刀小试【收获成功与快乐】1下列句子中

12、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包围) B池非不深也 (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2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3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

13、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8孟子两章第二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教学目标:【点亮航标灯】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把握文章写作特色。2、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

14、1、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畎亩( )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百里奚( )行拂乱其所为( ) 曾益其所不能( ) 法家拂士( )2、 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1)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 3.结合注释,试译全文。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1、解释加点字词。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管夷吾举于士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必先苦其心志 ( ) 劳其筋骨 ( ) 行拂乱其所为 ( ) 空乏其身 ( ) 所以动以忍性( ) ( ) 曾益 ( ) 人恒过( ) ( )衡于虑 ( ) 而后作( )

15、 征于色( ) ( ) 而后喻(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国恒亡(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 2.古今异义词:(1)举于版筑之间 今义: ;古义: 。(2)举于士 今义: ;古义: 。3.多义词: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征于色( ) 4.生于忧患( )而:1.而后作( )2.而死于安乐也( )发:1.发于畎亩( )2.发于声( )拂:1.行拂乱其所为( )2。拂士( )4、翻译句子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16、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6、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7、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8、课文除了举例论证外,还用到了哪种论证方法?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呢?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9、你能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请写出至少两则和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10、2008年的雪灾、“512”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祖国。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

17、,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结合课文分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四、牛刀小试【收获成功与快乐】1.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 是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 2. 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第二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 第3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 4. 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 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和( )这两句。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1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9鱼 我 所 欲 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点亮航标灯】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掌握课文中心论点,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 1、资料链接 孟子主张性善,这是因袭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辞让之心(礼)、是非之心(智)。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

19、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文笔的特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音: 苟( )得 所恶( ) 不辟( ) 一箪食( ) 蹴( ) 羹( ) 得我与( ) 乡( )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 )宫室之美为( )之 3,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20、 莫 甚 于 生 使 人 之 所 恶 莫 甚 于 死 者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4、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掌握文言字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1.重点字词: 1、鱼我所欲也( )2、有甚于生者( )( ) 3、不为苟得 ( )( ) 4、故患有所不辟也( )( ) 5、如使人之所欲(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9、贤者能勿丧耳( ) 10、一箪食( ) 11、一豆羹( )( ) 12、呼尔而与之( )( )13、蹴尔而与之( )14

21、、乞人不屑也( ) 1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16、何加( ) 17、为宫室之美为之( )( )18、得我与( )( )19、乡为身死( )20、是亦不可以已乎( )21、失其本心( ) 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3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 是: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2.是亦不可以已乎( ) 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 ) 2.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 ) 而:1.呼尔而与之( )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 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4.翻

22、译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此之谓失其本心。5、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9鱼 我 所 欲 也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点亮航标灯】1、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2、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做一个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的人。二、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1、上节课,我们讲到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

23、开始就提出来的吗?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提出来呢?2、孟子所说的“义”是什么呢?是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法律都可以不顾了呢?3、文中哪个词语与这个“义“的意思相近呢?4、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5、孟子认为: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呢?举一个例子不可以吗?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6.读句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

24、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 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几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一条精忠之道。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终因遭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汩罗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狱中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留名千古。鲁迅以笔代枪,在文坛掀起千层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动人诗句。对于今天的我们,亲历生与义的重大抉择也许很难得,但我们的人生不乏选择。我们一直在选择,谨

25、慎地选择。模仿下面一段话,发表对选择的感言。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 三、牛刀小试【收获成功与快乐】1、下面选项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生于忧患 故患有所不避也 D. 故不为苟得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2、文章开头用_的方法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即_ _。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_,_。”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

26、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廪丘:地名。养:供养之地。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 3解释下面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5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6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0.庄子故事两则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7、。 惠子相梁 (一)“我会说”:收集资料,积累文学常识: 庄子: 庄子: 填空: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二) “我会读”(朗读) 要求:a 读准字音 b 读出停顿 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 d声情并茂地读、绘声绘色地读、用你的朗读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小组长安排角色。 1、 范读(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2、 自读(各小组成员用饱满、宏亮的声音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并点评 。 读准字音,给下列划点字注音 。相梁( ) 鹓 ( ) 醴泉( ) 鸱( ) 恐吓( ) 邪( ) (三)“我会译”(温馨提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1、自译(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看谁的做得最好!) 我的难点字词: 我的难点句子: 解释下列词语: 惠子相梁 非梧桐不止 于是鸱得腐鼠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特殊句式 :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2、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 3、惠子相梁( ) (四)“我会析”:读懂故事,探究寓意 。庄子讲鹓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惠子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一) “我会读”(朗读) 要求:a 读准字音 b 读出停顿 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 d声情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