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9795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docx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导学案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7.《公输》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点亮航标灯】

1、了解墨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政治主张,以及墨家思想的集成──《墨子》。

2、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积累文言词语,能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

1.《公输》选自《________》。

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

墨子宣传“非攻”“兼爱”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其学说与孔子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于说服力。

关于“兼爱”和“非攻”。

墨子思想的精髓:

1、兼爱:

爱天下所有的人。

2、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他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为此,他不惜“摩顶放踵而利天下”。

2.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

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3、自读感知课文,给下列生字注音。

公输盘()械()至于郢()请说之()见我于王()

文轩()舆()糠糟()()犀兕()()

麋鹿()鱼鳖()鼋()罨()雉兔()

鲋鱼()梓()楩楠()()长木()

以牒为械()守圉之器()禽滑厘()

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起于鲁______

(2)吾义固不杀人(3)请说之______

(4)不可谓知类(5)胡不已乎______(6)胡不见我于王______

(7)文轩(8)敝舆(9)荆之地方五千里

(10)宋元长木(11)善哉(12)虽然_______

(13)以牒为械_(14)攻城之机变(15)吾知所以距子矣

(16)待楚寇矣______(17)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__

(3)公输盘诎。

___________(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多义词语的含义。

(1)子:

子墨子闻之()愿借子杀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见:

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扁鹊见蔡桓公()(3)之:

愿借子杀之()请说之()宋何罪之有?

()

荆之地方五千里()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4)为: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夫子何命焉为?

()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子墨子解带为城()必为有窃疾矣()

4、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句子的解释。

(1)夫子何命焉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胡不见我于王?

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为何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

5、小组合作,在完成句子词语解释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找出难解决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解决。

6.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7.《公输》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点亮航标灯】

1、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分析与鉴赏,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人文情怀。

2.感受《公输》语言的简洁,论辩的精妙。

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

1、用原句回答:

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是。

结果的句子是。

2、思考:

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

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3、全文可分为四部分,请加以简要概括: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4、文中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1.理清战争的性质。

宋、楚两国的实力对比怎样?

课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交待?

 

2、理清课文思路。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哪三个步骤?

 

3、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是怎样说服公输盘的呢?

 

(2)墨子又是如何说服楚王的呢?

 

(3)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不放弃攻宋,其实他们都认为自己确有胜算的把握。

墨子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4)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墨子,

公输盘:

楚王:

5、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四、牛刀小试【收获成功与快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公输盘不说:

()②请说之:

()

③知而不争:

()④不可谓知类:

()

2.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3.翻译下面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4

(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

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5.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8.《孟子》两章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教学目标:

【点亮航标灯】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

1、简介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思想家,教育家,是继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并有“”之称。

《孟子》是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全书共篇,计261章,约35000字。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2、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夫环而攻之()米粟非不多也()亲戚畔之()

3.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看注释,试译全文。

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1、解释加点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得道()者多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故()君子()有不战2、解释一词多义:

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

固: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

国: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翻译下面句子: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本文是针对当时那些好战者的心理,阐明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向背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从而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

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呢?

 

6、从第2、3自然段来看,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

那么孟子认为“人和”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作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况会怎样?

不得“人和”,结果又如何呢?

 

7、怎样才能得到“人和”呢?

8、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训?

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四、牛刀小试【收获成功与快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B.池非不深也(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2.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3.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8.《孟子》两章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教学目标:

【点亮航标灯】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把握文章写作特色。

2、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

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

1、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畎亩()傅说()胶鬲()孙叔敖()百里奚()

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法家拂士()

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

3.结合注释,试译全文。

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1、解释加点字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空乏其身()所以动以忍性()()曾益()人恒过()()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而后喻()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入则无法家拂士()()

2.古今异义词:

(1)举于版筑之间今义:

;古义:

(2)举于士今义:

;古义:

3.多义词:

 

于:

1.舜发于畎亩之中()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征于色()4.生于忧患()

而:

1.而后作()2.而死于安乐也()

发:

1.发于畎亩()2.发于声()

拂:

1.行拂乱其所为()2。

拂士()

4、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6、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7、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8、课文除了举例论证外,还用到了哪种论证方法?

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呢?

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

 

9、你能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请写出至少两则和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10、2008年的雪灾、“5·12”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祖国。

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结合课文分析:

多难为何能兴邦?

 

四、牛刀小试【收获成功与快乐】

1.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2.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以第二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第3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

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和()这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9.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点亮航标灯】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掌握课文中心论点,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课前热身【扬帆起航踏征程】

1、资料链接

孟子主张性善,这是因袭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

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辞让之心(礼)、是非之心(智)。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

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

体现了《孟子》一书文笔的特点。

2、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音:

苟()得所恶()不辟()一箪食()蹴()羹()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掌握文言字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三、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1.重点字词:

1、鱼我所欲也()2、有甚于生者()()

3、不为苟得()()4、故患有所不辟也()()5、如使人之所欲()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9、贤者能勿丧耳()10、一箪食()11、一豆羹()()12、呼尔而与之()()13、蹴尔而与之()14、乞人不屑也()1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6、何加()17、为宫室之美为之()()18、得我与()()19、乡为身死()20、是亦不可以已乎()21、失其本心()

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乡为身死而不受

3.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是: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是亦不可以已乎()

为:

1.乡为身死而不受()2.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而:

1.呼尔而与之()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于:

1.所欲有甚于生者()2.万钟于我何加焉()

4.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此之谓失其本心。

5、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从哪里看出?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9.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点亮航标灯】

1、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2、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做一个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的人。

二、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

1、上节课,我们讲到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开始就提出来的吗?

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提出来呢?

   

2、孟子所说的“义”是什么呢?

是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法律都可以不顾了呢?

 

3、文中哪个词语与这个“义“的意思相近呢?

  

4、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5、孟子认为:

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

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呢?

举一个例子不可以吗?

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

 

6.读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

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一言,警醒几千年。

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一条精忠之道。

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终因遭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汩罗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狱中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留名千古。

鲁迅以笔代枪,在文坛掀起千层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动人诗句。

对于今天的我们,亲历生与义的重大抉择也许很难得,但我们的人生不乏选择。

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

模仿下面一段话,发表对选择的感言。

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

三、牛刀小试【收获成功与快乐】

1、下面选项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生于忧患故患有所不避也D.故不为苟得也故自号曰醉翁也

2、文章开头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

①廪丘:

地名。

②养:

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

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

孔子,名丘。

3.解释下面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5.文段

(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6.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请用文段

(一)中的语句回答。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0.《庄子》故事两则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惠子相梁

(一)“我会说”:

收集资料,积累文学常识:

①《庄子》:

②庄子:

③填空:

《〈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二)“我会读”(朗读)要求:

a读准字音b读出停顿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d声情并茂地读、绘声绘色地读、用你的朗读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小组长安排角色。

1、范读(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2、自读(各小组成员用饱满、宏亮的声音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并点评。

读准字音,给下列划点字注音。

相梁()鹓()醴泉()鸱()恐吓()邪()

(三)“我会译”(温馨提示: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1、自译(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看谁的做得最好!

我的难点字词:

我的难点句子:

解释下列词语:

惠子相梁非梧桐不止于是鸱得腐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特殊句式: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3、惠子相梁()

(四)“我会析”:

读懂故事,探究寓意。

庄子讲鹓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惠子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一)“我会读”(朗读)要求:

a读准字音b读出停顿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d声情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