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6.71KB ,
资源ID:1159258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5925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火神派治疗痹症的医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火神派治疗痹症的医案.docx

1、火神派治疗痹症的医案火神派治疗痹症的医方2011-08-17 16:51:49|分类: 中医医案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乌附麻辛桂姜汤处方:制川乌1060g 制附子1060g 麻黄10g 细辛10g桂枝30g 干姜1030g 甘草1030g蜂蜜30120g川乌、附子加蜂蜜与水后,先煎14小时,以不麻口为度,后下余药再煮半小时。汤成去渣,分3次温服。本方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主治痛痹证。 方解:方用大辛大热之川乌、附子直入少阴深处,温经散寒,开筋骨之痹;桂枝温通心阳以通脉痹;干姜温运脾阳以开肌痹;麻黄宣通肺卫以开皮痹;细辛搜剔深伏之寒,领其外达,层层宣通,又阳和烫的制方之意,即通散从皮、

2、肉、筋、脉、骨之寒邪;从宣通气血津液角度分析,麻黄宣通气分之痹,桂枝温通血分之痹,乌附温行津液之痹,可使气血津液一齐流通。用甘草、蜂蜜,一缓筋脉拘急,一制乌附毒性,实为有制之师。 注:此方为已故火神派名家、成都戴云波教授之经验方,不仅收载于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同时也被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谢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版)所收编,表明火神派名方已经受到后世医家的研究与应用,更明显表现出火神派扶阳理念之生命活力。特别是大辛大热、有毒之方药,大剂量应用出现在教材之中,为火神派学习与寻求理论依据,找到了可靠的工具。当临床出现任何争议之时,不妨拿出教材来以利于保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辨证要点:舌质

3、淡紫发暗,苔白腻,脉沉迟细弱;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沉迟细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无力;舌淡红,苔白厚腻,脉象浮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细弱;舌质淡红,胖,边有齿痕,舌下静脉紫暗迂曲,脉沉弦滑凡痹症患者出现以上等不同舌象、脉象时均可用“乌附麻辛桂姜汤”治疗,但必须随症加减,灵活运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切忌生搬硬套,呆板应用。火神派应用举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刘某,女,63岁,退休工人。1993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全身关节疼痛10年余,曾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遇劳或天气寒冷之季加剧,久治不愈,近3年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现症见:双膝关节及踝关节肿胀,

4、肌肉渐渐萎缩,全身诸关节僵直酸痛,屈伸不利,双手关节弯曲变形,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痛不欲生,舌质淡紫发暗,苔白腻,脉沉迟细弱。证属顽痹气血虚衰,治宜温阳益气,散寒活血通络。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处方:制川乌90g 制草乌90g 雷公藤30g 黑大豆60g 干姜30g甘草24g 麻黄20g 细辛10g 桂枝30g 熟地24g仙灵脾15g 白芥子15g 露蜂房15g 全虫10g 蜈蚣3条乳香15g 没药15g 桃仁10g 红花12g 黄芪120g薏苡仁30g 白芍30g 乌梢蛇15g 鹿角霜15g 伸筋草15g葛根15g以上前6味药先煎2小时后,再下余药;水煎3次,混合药液后,分4次服,6小

5、时1次。5剂。复诊:服上方后,全身有热感,自觉舒适,疼痛、脚肿显著好转,无不良反应,效不更方,守法守方,前后共服药200余剂,到1994年12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可以自理,改服自制风湿药酒以善后调理。按语:患者顽痹已几十年,即使辩证方药对症,恐怕一时半会也难以取效。此案大剂二乌,配合雷公藤,可谓治痹症专药大方,重剂大方复治,守法守方,调治尽年,病方才有效,可见治顽痹大证,非医患之间密切的合作,治愈此等顽疾痼疴可谓难上加难。 .类风湿性关节炎刘某,男,35岁。农民。1975年3月15日初诊。患者曾在山西某煤矿做工,因劳累过度,加之地下工作环境等因素,患上“关节炎”病,久治而无明显改善,日益加

6、重。现症见:始由踝关节渐到全身各个关节僵直疼痛,夜间加剧,痛如刀割,下肢及双足踝肿甚,色紫黯发凉,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证属寒湿凝聚,痹阻血脉,治宜温阳散寒。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处方:川乌头60g 草乌头60g 干姜30g 甘草30g 黑豆60g麻黄15g 细辛15g 桂枝60g 鸡血藤30g 青风藤30g络石藤30g 白芍60g 川牛膝30g 川断30g 木瓜30g没药15g 乳香15g 薏苡仁60g 当归24g 丹参24g以上前5味先煎4小时,再下余药再煎。3剂。二诊(3月20日):服上方后无任何不良反应,但疼痛没有缓解,试思只要没有不良反应,草乌、川乌各加至120g后,方

7、可能有明显好转,再服3剂。三诊(3月24日):病人可自已骑自行车从10公里外来门诊看病。又在此方基础上加白术30g、槐花60g,再进5剂。以后肿痛逐渐减轻,草乌、川乌量及其他药量也逐渐减少,前后共服药60余剂,基本痊愈。随访:至今仍健康,常有来往。按语: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凝滞,不通则痛。病久顽固,非常法常药可治,开始病重药轻,初服疗效平平,表明虽然方药对症,久病寒邪非轻易能取得效果,故二诊之后,加大二乌用量,逐渐见效,取效之后又逐渐减用二乌之药量,以保证病愈而药不至乌附中毒。.肩周炎朱某,男,40岁,农民。1974年5月10日初诊。患者有“肩周炎”病史半年余,曾服用中西药物效果不显,

8、现症见:左肩关节疼痛,不红不肿,夜间痛甚,子时以后疼痛剧烈难忍,需家人用热棒轮换锤打、按揉方觉减轻一时,畏寒怕风,觉得夜间有冷风直入左肩内,如在冰窑中,舌淡红,苔白腻,脉沉迟细缓。证属寒湿痹阻左肩经脉,治宜温经散寒,除湿蠲痹。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处方:草乌头30g 附子30g 干姜30g 甘草30g 黑豆30g远志9g 麻黄15g 桂枝50g 肉桂20g 寄生30g威灵仙30g 葛根30g 桑枝30g 葫芦子15g 补骨脂15g淫羊藿30g 羌活24g 当归20g 黄芪30g 姜黄15g以上前6味药先煎4个小时后,再下余药再煎。日一剂。3剂。复诊(5月15日):服药后效果良好,夜间不再疼痛

9、,且服药后自感觉有一股热流直达病所,病处酸痛憋闷约30分钟后消失,疼痛有所减轻,病人骑自行车来诊,原方略作加减共服9剂,病愈。按语:郑钦安在医法圆通用药须知一文中曾说:“阳药运行,阴邪化去。”而当阳药运行之时,患者会有一种明显的热流感,这正是郑钦安所说的“阳药运行”表现,只有出现这种感觉病情才会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是因为阳热一盛,阴凝则消,血脉畅通,自然会一股热流之感使气血流动。痹阻一通,气血运行,经脉凝解,则病自可愈也。 .腰椎间盘突出症秦某,男,48岁,农民。1998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在半年前因腰痛,而在外地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服用中西药,效果时好时坏,进来天气渐凉

10、,其痛益甚,已有3个月余,由他人背着就诊。现症见:患者腰痛,沿及左腿部至足酸痛如锥刺刀割,夜间痛甚,患处得热则舒,遇冷痛剧,可见左侧肢体肌肉萎缩,已明显比健侧细瘦,扪之患肢温度稍低,饮食尚可,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无力。证属阳虚寒湿,治宜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处方:川乌头120g 附子120g 干姜60g 甘草30g 黑豆30g 麻黄15g 桂枝50g 细辛12g 独活30g 羌活15g杜仲15g 川牛膝30g 木瓜30g 淫羊藿24g 葫芦巴子15g补骨脂15g 黄芪60g 白术24g 千年健15g以上前5味药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的药再煎2次,混合后滤出

11、药液,每天分4次服,4个小时1次。5剂。二诊:病人服完1剂之后,就来复诊,原因是:病人如上法把1剂中药煎好之后,没有分为4次服用,而是1次把药服完。而且病人服药后,就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已是第2天的天光大亮,腰腿已不痛了,身轻气爽,且自已单独来诊,并说这药太神奇了。并问其余药是否继服?安排他继续按原来方法服。随访:如法服完4剂后,腰痛消失,随访9年未见反复。按语:早在古籍尚书.说命中就指出,服用乌附之后会出现:“药沸瞑眩,厥疾勿瘳”。这种认识说明由来已久,表明古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白术附子汤方后云:“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也是谈到服用附子之后会有一些药效的反应,这个

12、“冒状”就是眩晕,这个反应就是药效。陈氏多年应用乌附,所见这样的反应也不多见,特别是此例病人,不仅是冒眩,而且昏不知人,已经达到“瞑眩”的状态了,不然的话疗效不会如此迅速。经此之后,真正才体会到“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含义,为以后应用好乌附总结了第一手的资料。.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王某,男,27岁,工人。2000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1年前因用力过度而腰痛,曾做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经治而症状缓解。近阶段由于出差在外,着衣单薄,路上受凉,病痛再次发作。现症见:由其父母搀扶就诊,全身困痛,关节疼痛,尤以左下肢沿坐骨神经方向放散,酸痛难忍,呻吟不止,昼轻夜重,得热则舒,经过针灸

13、、镇痛药等措施,只能减轻一时,苦不堪言。查舌淡红,苔白厚腻,脉象浮紧。证属寒湿在表,治宜解表温阳以散寒邪,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处方:川乌头60g 草乌头60g 干姜30g 甘草24g 麻黄15g 桂枝30g 细辛15g 葛根30g 白芍30g 独活30g 羌活15g 乳香15g 没药15g 威灵仙30g前4味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诸药,水开后再煎30分钟,随后再加水煎2次,混合2次滤出液,分为3次服用,4个小时1次。3剂。复诊:回家后煎药,并未听医嘱安排,按照一般的煎药方法,煎好药后1次将药服完。10分钟后,患者突然昏不知人,口吐白沫。其后病人家属立刻到家询问是怎么回事,陈氏随即到患者家

14、中观察病人,发现病人呕吐出部分药物,已浑身汗出如洗,问其有什么不适之处,患者只说疲乏,想睡觉。诊其脉浮紧已无,缓滑有力,无病之象。随后让病人服些热糖水,安睡即可。第2天骑自行车专程告知,其病若失,余下之药未再服用,病愈。按语:郑钦安在医法圆通用药须知中说:“阳药运行,阴邪化去。”可出现从肺胃、从皮肤、困倦等相应的一系列症状,这些都是热药起效的反应。此例患者,由于误用常法煎服,使药物迅速起效反应,让陈氏始料未及,后经及时正确的判断乃为药效,所谓的“歪打正着”,从容地安排病人饮糖水并休息,由此而病愈。火神派人物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就是看看你对热药起效的反应判断与认识如何,从这例病案来看,陈氏确有火

15、神派之特色和胆识,这与他多年跟师学徒积累是密不可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高某,男,40岁,市民。1992年2月17日初诊。患者平素遇劳或是天气变化时,腰部及右下肢酸楚疼痛已年余,曾外地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因气候寒冷加之劳累过度,腰腿痛突然加重,几次欲结束生命未得逞。曾经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均未取效。现症见:患者不能转侧翻身,右下肢腰臀部至足阵发放射样疼痛,如锥刺似刀割,不红不肿,痛苦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细弱。证属风寒湿痹,治宜温阳散寒,通经活络,佐以祛风除湿。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处方:川乌头60g 附子60g 干姜60g 甘草30g 白芍60g 麻黄15g 桂枝30g

16、 细辛10g 鸡血藤30g 独活15g 羌活15g 川牛膝30g 木瓜30g 续断15g 淫羊藿15g以上前4味药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的药再煎2次,混合后滤出药液,每天分3次服,4个小时1次。3剂。二诊(2月21日):服上方药后,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亦能自动翻身活动,右下肢阵发性放射疼痛减少。病重药轻,上方加温肾壮阳药:鹿角霜15g、葫芦巴15g、补骨脂15g、杜仲15g,余药同上,3剂,服法同上。三诊(2月25日):疼痛各症进一步地好转,已能够坐起吃饭,大小便能下床自已解决,病人喜出望外。以后在上方基础上略有增减,共服30剂,病愈。按语:患者为风寒湿痹,陈氏善用温热药为一炉火,姜桂附三把火

17、一齐上阵,仍显病重力单,加重用川乌,并合祛风除湿之品,可谓一派火热之剂,病人连服30剂,病才得以治愈,足见风寒湿杂合为痹之难以祛除,非火神派之特色用药,如此之证在短时间是很难治愈的。 .膝关节积液申某,男,54岁,农民。1989年2月25日初诊。患者在半年前曾确诊为:“膝关节积液”,开始服用中西药无显效,后又住院治疗半月余,病情无明显改善,病人实在受不了疼痛之苦,用杜冷丁只能缓解一时,最后院方准备作截肢手术,无奈之下,求诊于陈氏。现症见:患者左膝关节肿大如杵,色明亮皮薄,不红不肿,疼痛如刀割,夜间更甚,不能屈伸,饮食尚可,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胖边有齿痕,舌下静脉紫暗迂曲,脉沉弦滑。证属寒湿痰瘀,

18、闭阻左膝关节。治愈温经散寒,化痰活血通经。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处方:川乌头120g 附子120g 干姜60g 甘草30g 黑豆60g远志10g 麻黄15g 桂枝60g 细辛15g 苡仁90g川牛膝30g 木瓜30g 伸筋草30g 鸡血藤30g 白芍60g没药15g 乳香15g以上前6味药先煎4个小时后,再下后面的药。水煎服,3/a,6小时服一次。1剂。二诊(6月26日):病人按要求服药2次之后,其疼痛就有好转,左膝关节处有麻热感,这样感觉持续了1个多小时后,病人安静入睡约2个小时,4次药液服完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原方继服3剂。三诊(6月30日):如上法服完后疼痛消除大半,肿胀也

19、明显消退,办了出院手续,回家继续中药调治。先后共服上药15剂,其症消失,可下田劳动。随访:1年后随访,患者健康如常人。按语:膝关节肿胀伴积液,中医称为鹤膝风,其病甚为难治。患者疼痛剧烈,考虑要截肢手术,可见病情之严重性。陈氏依据病情,大剂乌附为帅,重剂量为向导之师,重在温通,因“阳气不到之处,便是阴寒积聚之所”;佐以祛湿活血、通经宣散,使寒湿之邪从多路而祛。如此重症,非火神派之特色,岂能在短短半月之内治愈。二.桂枝芍药知母汤处方:桂枝60g 芍药45g 甘草30g 麻黄30g 生姜75g白术75g 知母60g 防风60g 炮附子60120g附子先煎去麻味后,再下余药,水煎成,温服,日一剂。本方

20、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历节证。 方解:方用桂枝、麻黄祛风通阳;附子大辛大热散寒止痛;白术、防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知母、芍药清热滋阴;生姜、大枣和胃调中;全方共达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兼以养阴清热之功。注: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疗风湿历节的名方,特别是重用附子、桂枝、生姜之用量,临床疗效显著。除此之外,笔者也曾试用于多种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效果。治关节炎则用药剂量较重,而治肾病的时候则用药剂量偏小。辨证要点:舌淡苔略燥,脉沉细而弱;舌淡赤润,脉滑有结代象;舌淡紫胖润,脉弦。火神派应用举例:.风湿性关节炎冯某,女,30岁,农民。2006年10月22日就诊。患者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21、10年余,经过服用中西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每到冬天加剧,曾服镇痛西药而胃病诱发不敢再服。现症见:关节冷痛,夜晚加剧,畏寒肢凉,咽干不渴,舌淡苔略燥,脉沉细而弱。证属肾阳亏损,寒邪内侵,阻滞经络。治宜疏风散寒,温肾通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处方:桂枝30g 白芍10g 知母10g 麻黄10g 炙甘草10g防风10g 白术20g 干姜30g 牛膝10g 松节10g 狗脊10g 制附片75g(先煎2小时)水煎服,日一剂。6剂。复诊:服药6剂后,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处有热乎乎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表现。原方有效,再进6剂,二诊之后病痛若失,病人要求巩固治疗,又服6剂,隔13天服用,以增加疗效的持久性

22、。按语: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症的范围。痹者,闭阻不通之意,素问.举痛论中认为痛症,十四种情况中十三种都是由寒邪凝滞造成的。因此,张仲景创用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关节炎,其中关键在于温通之品的应用,重用桂枝、制附片、干姜,目的在于温肾壮阳补水,“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郑钦安语),闭阻之经络得以开启,故而临床疗效显著。.类风湿性关节炎谷某,男,59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3年,现症见:手指关节肿胀,全身大小关节均疼痛不堪,呈串痛,夜间尤甚,秋冬加重,每日须服止痛药西乐葆(塞来昔布),乏力,易于出汗,经常低热,体温37.5左右,白睛红丝缕缕,口臭,不渴,二便尚调,舌淡赤润,脉滑有结代象。证属阳虚真气上浮

23、所致,治以扶阳通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处方:附子15g 炮姜15g 桂枝15g 知母15g 赤芍15g白芍15g 苍术15g 白术15g 防风10g 麻黄10g肉桂10g 细辛5g 灵仙30g 丹参30g 鸡血藤30g蜈蚣2条 乌蛇20g 炙甘草15g水煎服,日一剂。复诊:服药半月,关节肿痛减轻,可停西乐葆。脉已无结代象,尤可喜者,低热已退,目红、口臭均已消失。原方出入加减,附子用至30g,关节肿痛明显减轻,低热、目红、口臭之症均未再出现。按语:此例病人以痹症而来求治,目红、口臭虽非主证,但易于认为阳热之证。若是以前,张氏可能要加些黄连、菊花之类凉药照顾之。今则根据郑钦安“阴阳

24、辩诀”考量,包括低热确认为真气上浮外越所致,即所谓“阴火”,故而放手投用姜、附、桂辛热之品,果然收到预期效果,患者对此欣喜莫名。此前他对目红、口臭颇为在意,甚以为苦,多方调治乏效。郑钦安云:“余曾治过数人,虽见口臭而却纯阴毕露,即以大剂白通、四逆、回阳等方治之。12剂,口臭全无,精神渐增。”深感郑氏理论切实可行。.膝关节肿块杨某,男,34岁。患者在1个月前,左膝关节突然疼痛,痛若针刺,牵及下肢,屈伸不利,夜甚于昼。曾服多种药物不效。现症见:足凉过膝,不能盘腿,跛行,查左膝内侧长有一包,鸽蛋大小,质软,皮色微红,按之并痛,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紫胖润,脉弦。证属阴疽,治用扶阳抑阴,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与阳和汤加减。处方:附子15g 熟地20g 鹿角胶10g 干姜10g 桂枝10g麻黄10g 白芥子15g 赤芍15g 白芍15g 知母10g苍术15g 白术15g 防风10g 牛膝15g 乌蛇15g炙甘草10g水煎服,日一剂。5剂。复诊;服药后,诸症均减,续服10剂,疼痛已无,包块消失,痊愈。按语:膝侧包块虽肿微红,不能以阳热疮肿看待,观其总体脉证,纯系一派阴象,不难认定。此证膝疼痛,当按寒湿痹症论处,膝侧包块虽肿微红不痛,当以阴疽看待,统而观之,患者足凉过膝,舌淡紫胖润,显系阴证。所用合方,虽治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阴疽用阳和汤,其实含有四逆汤方意,以其治阴证,即或不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