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7.76KB ,
资源ID:117760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7760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的国学自修之路.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的国学自修之路.docx

1、我的国学自修之路我的国学自修之路 国学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每次我们在阅读国学经典时,雄心壮志地开始,心灰意冷地中断。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与语言的晦涩,让我们无从下手。为此,我们专访了本院的地音先生,请他谈谈他是怎样自修国学经典,并有较深体悟的。访谈便从读书谈起。记者:地音先生,您现在深谙国学,据我所知,您不仅是学数学出身,而且自学国学很多年。您是如何从学数学走到学文学,后面又是怎么接触国学,并具有这么高深的境界呢?地音先生:国学这一博大精深的学问,非一句话能道明其中的深邃。你问到了我是怎样自学国学到这么高深的境界,这话有点不妥。我自己在国学上本来就不高深,还很浅薄,这不是谦虚。国学的博大精深,如

2、同无边无际的大海,我们只是在其中任取一瓢饮而已。刚才你问到我如何从学数学转为学文学,我就具体的事情来谈谈吧。我小的时候是一个放牛娃,1963年读小学一年级时8岁,爸爸就在生产队给我领回一头小水牛。那时我一边给小牛割青草,一边上学,冬天双脚冻在冰天雪地里,双手瑟瑟地在山坡割草喂牛。文化大革命一来,停课闹革命,我是一边放牛,一边读毛泽东选集(四卷本)(比读毛主席语录感觉要过瘾很多),很多篇章至今都能背得出来。至今记得最熟的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还有实践论、矛盾论等文章。按现在课程标准来看,小学生读毛选大大超标,而在那时,在没有书读的情况下,能读懂毛选,已经算够有福气了。1975年,我

3、被推荐读中师,在1981年3月前都是专攻数学的,为此还参加了高师函授。学数学给我带来了很多帮助,至少说里面很多思想、论证的方法以及思维模式,对后来我学习文学以及国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一个是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想首先是向前看的思想;其次是最不保守的思想;第三是去伪存真的思想;第四是审美的思想;第五是奥妙的思想,在每一个抽象的公式、定义、难题等推演过程中,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奥妙在其中,这种奥妙能引人入胜,使人不断去探索。哪怕这个问题探索不出来,自己也总是想办法去解决,这就让人向问题的深刻方面发展,这是很有帮助的。在数学中觅到的这样一些思想,为我后来学习文学,深刻地思考文学当中的一些现象做了铺垫

4、。1981年我遇到了喜好隐居的张寿康先生。当时便向他诉苦,说数学越朝前走困难越大,特别是在学复变函数论时,确实感觉前面有巨大的拦路虎阻碍我继续前进。我觉得自己自学数学的能力好像已经到了极限,或许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数学学习的底子也不是很扎实。我们当时读的中师,上的课程相当于现在的专科,当时主要培养的是中学教师,就开了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那个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学习不系统,学习风气也不是很浓,再加上之前自己的底子仅是个初中生的底子,而初中生在文革时期本身上课就不正常,所以数学的教学很混乱,受到了影响。当时的中师课程上得极不正常,经常停课闹革命。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随便停课的现象比较严重,政治第

5、一,学习第二,又红又专,“红”为第一,政治表现第一。而且学习还不考试。到1977年才恢复考试,像这样的情况,我的数学底子是比较薄弱的。我们很早就分了班,分了文史班和数理班。在分班之前,我一直就对文学很感兴趣,很多人都去闹革命去了,自己就跑到图书馆去读书。那个时候接触的书就是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我对三国演义、西游记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到处都在批判水浒传。读了这几部小说后,我对文学特别喜欢,但是后来分班的时候,数理班的人数太少了,为了凑数,学校就把我分到数理班去。当时我跟校长提出来,说:“我不适合学理科。”但是校长说:“数学也还可以,你去学吧。”在他的动员下我就没有再坚持了。我想

6、,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什么东西都得学点。到了数理班后,因为我的书法写得好,毕业后就留校了。留校以后,还要继续学习,就自学数学,当然,我原来的老师也带我,但他不可能一个题一个题地给我讲,我大多数时间还是自学,看得似是而非的。买了很多数学方面的书,看得懂看不懂都在看。另外是受了陈景润的影响,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一个闻名于世的数学家,看了他的一些介绍之后,也想像陈景润那样成为一个在学术上有建树的数学家。那个时候我一面学习,一面不断地解决问题,从微积分方程一步一步地学,学到了复变函数,还是学到了好多东西,但是身体也搞垮了。后来考了函授,函授因为是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可能一一地进行辅导,所以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真

7、正地解决。所以,学数学感觉越到后来越困难。尽管数学后来没有继续学下去,但是从数学当中获得了思维的严谨和追求真理的思想;这为我后来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不赶潮流打下了定力基础。因为数学讲究科学,讲究实事求是,你对了就对了,错了就错了。这样的思想也为我后来学文学或者说是学国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为什么后来从数学转到了文学呢?其实,尽管数学再困难,我还是打算坚持下去,但是后来遇到一位在文学上很有学问的老师。当时我所在的那个学校可谓人才济济,要说把那所学校改成一所大学的话,其文科师资力量比现在一些所谓的重点大学还强。因为重庆在抗战时是陪都,聚集了大量的学术精英,沉淀了丰厚的师资班底。我所在

8、的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是国民党时期中央大学留下来的,他们都很厉害,比如说,黄侃的弟子、吴宓的弟子等饱学之士;又比如说,教音乐的老师是国民党时期中央乐团的副总指挥。当时我就遇到了张寿康先生,在一次畅谈中,他说你学数学,还不如回头来学文学。我说,文学有什么用?也没有老师教。对第一个问题,老师当时没有回答,好像意有保留。对“谁来教我”的问题,他当场就表态说:“我来教你。”我说我一个人你怎么教我?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要谈报酬,那个时候根本就不谈报酬。谁谈报酬谁就是资本主义,老师如果接受学生给的报酬,学校是要处分的,制度非常严格,管理也非常严格。那个时候的老师要为人师表,根本就不谈报酬的事,老实说,老师看上了

9、学生的潜力,还谈什么报酬呢?所以张寿康先生愿意教我。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关注、重视文学。记得在学数学的时候,我就坚持用毛笔字给老师、同学写信,蝇头小楷,端端正正,写的字跟书上的楷体字一模一样,但信的内容不知道该从何下笔,后来由于长期坚持,写着写着就感觉容易写了,变得行云流水了。另外在1979年的时候,土地刚刚承包到户,在社会上争论得很激烈,受此影响,我还学着写了一篇小说。当然不是很成功,但是不少人看过后也还很感兴趣,我也因此引起张寿康先生的关注。这个时候,他就跑来找我,让我跟他一起学文学,我的文学生涯实际上就从那时候开始了。我想这就是从数学转向文学的大致过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从学文学到现

10、在学国学。学国学,我算不上高深,应该是说从国学中学到了或者说了解了一些常识吧。我跟张寿康先生学文学,与一般人学文学不一样。现在的人们学文学,一定要跟那个语法配合起来学。张寿康先生当然也讲语法,我们也学王力的古代汉语,他一面讲古汉语知识,一面讲古代文学。跟他学文学,主要是古代文学,学古典文学里面浸透出来的中国先贤的精神和思想,以及德行的行为范式。一开始,老师就给我讲滕王阁序。我拿着滕王阁序,文体是骈文,发现认不了几个字,简直没办法读懂。张老师就鼓励我,问我读熟了没有,我说还没有读熟,他说那不要紧,我先给你讲,讲了你读,读了我再给你讲。就这样,我就开始读,读啊读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注上拼音后他

11、就给我讲。之后我就买了教材,当时张寿康先生让我们学的教材是刘盼遂与郭预衡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散文选,厚厚的两大本,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当时我就从这个版本开始古文学习。我从听滕王阁序起,在这本书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他给我讲的内容。老师讲了过后又读又背,背了过后看注解,看了过后他又给我讲内容,讲完了过后就开始背诵。学习滕王阁序就基本上定下了我学习的基调。王勃写滕王阁序时也有一些千古流传的故事,张老师也很风趣,边讲解作品边讲故事。当时一下子就感觉到文学很美妙,语言优美,故事经典,相比之下,数学就显得很枯燥,虽说它讲究逻辑推理,可以让人享受到探究未来知识的乐趣,但是自从读了滕王阁序以后,感觉到文学的思维模式完

12、全变了,它不是逻辑思维,而是一种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妙不可言。我特别欣赏里面一些非常美妙的骈文句子,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时老师讲到这里时,说王勃死了之后怎么都不瞑目,灵魂不安,为什么呢?这时,有一只鸟在那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有一个人就说是不是有两个字很不经典,所以王大才子才不瞑目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中的“与”跟“共”是多余的,应该是“落霞孤鹜齐飞,秋天长天一色”。这么一说,鸟就不鸣了,王勃也瞑目了。除此之外,老师还给我讲,当时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在滕王阁宴请群僚,请了很多人在滕王阁相聚,主人家本来希望他女婿好好表现一番,女婿写了一篇

13、之后,大家附会地说:“好好好!”王勃走到那里,主人家客气,说你也写一下,他才子气盛,也不知道含蓄一点,就写了,一气呵成。对仗工整,言语华丽。写完过后,是一首诗,空了一个字没填,自己就走了。他一走,剩下的这些人都不知道填哪个字好,才驱马把他追赶回来,他填上这个“空”字,人们才仰天一笑。这就是千古流传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是个真才子,才气大。当时老师给我讲这个,我一听,确实比数学的故事更精彩,一下子对文学感兴趣。张老师以中国古代散文选为教材一直讲解,讲到明清、到近代。那时,我早

14、晚都要背诵,要求背诵的和不要求背诵的我都背诵。背诵有几个好处,一个是背了以后记得很多词语,这为后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确实很有帮助。老实说那时候没有系统学语文,就是背这个。所以说少受了现在很多小学初中高中甚至高考导致的思想桎梏。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数学课程总是破中立,立中破;语文课程如今设计得越学越保守,越学越僵化,从小学到大学,就是一个“语言文字”框框成桎梏,甚至不得突破。张寿康先生的教学让我在文学中找到了不少乐趣,更找到了学习文学用处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文学让我快乐,让我智慧一生!第二学期,张先生就说不再学中国古代散文选,改用王力的古代汉语,学先秦文学,因为这个教材比较权威。学古代汉语,开始

15、学会分析语法现象,毕竟要学古文,古文里的那些古代语法跟现代语法修辞很不一样,所以必须要好好学,这是基础。王力的古代汉语这套教材有四大本,一年讲下来,每一周比正规中文系学生上的课程还多。怎么安排的呢?一下了课,我们的事情就做完了,张老师马上就给我们上课,有时候是下午,有时候是晚上,有时候是上午,有时候学到深夜十一二点或者两三点。有空我们就背,除了上班,完成工作任务之外就是学习。每篇文章学完后张先生就要求我们大量背诵。学诗经,就背诗经。讲诗经不是按照选编教材讲,而是把整个三百篇都拿出来讲。他在讲一首诗的时候,要用很多的先秦历史典故来举例。讲楚辞,让我们背整个的楚辞,背原经典,不仅仅背离骚。讲老子,

16、张先生自己有很多地方确实都不懂,但是他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为我们讲,为我们培养了学习兴趣。此时张先生的弟子开始增多,已经聚集了五六位,而且是严格控制的。讲完老子讲庄子,再讲论语。1983年的时候我能把论语全部背诵,后来讲周易。再后来讲金刚经。从1981年起,给我们讲国学经典,一直讲到84年,我就去考取一所大学读中文函授。在读函授期间,张先生仍然给我们上课,仍然继续讲,一直讲到1989年。所以我从1981年起一直到1989年,都在学习古代文学。张寿康先生讲授的古代文学把文史哲都涵盖了,他把哲学与很多文学作品一起讲,站到哲学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张先生还让我们读了大量的史书,比如史记。我们那

17、时的学生很单纯,整天拼命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理会。我现在的文史哲的基础都是在那儿积淀下来的。张先生还给我们讲程朱理学。他讲程朱理学的时候,正是人们批判程朱理学最厉害的时候。张先生说了解程朱理学对你们以后的工作有好处。程朱理学最大的贡献是把儒释道三家放在一起谈,所以说形成一个新的学派。但是不好的一点就是破坏了儒家等原本的一些东西,新儒学又没有提出自己非常闪亮的观点。程朱理学过后,中国人在学问、学术上的发展,其成就跟先秦两汉比较起来,慢慢地就褪色了。当然后面出现过王阳明的心学,还出了一些学者,但是,整体成就,是没有办法跟先秦两汉比的。张老师在讲程朱理学时,要求我们对儒释道三家溯本清源,回到源头上去,

18、不要受程朱理学的混淆,这个观点对我影响是特别深远的。张老师有一些理论对我很有影响,比如给我们讲快乐生活的时候,讲到“钱是骗人的符号”,还有“大丈夫不为格格所拘”等至言。而且他也像李白、苏东坡一样豪放不羁,属于豪放派,拥有这些大诗人一样的气质。他讲李白的诗,我就买李太白全集来读;李白那些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真是震撼人心!李白的赋写得很好,其中一句“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的话语,至今让我常挂嘴边。张老师非常欣赏李白的诗歌和苏东坡的词,所以在讲李白的诗的时候,充满了激情,他称赞李白的诗“搓轻绳以揽明月”。当然,张老师自己的诗和词也写得很好,我们曾建议他把他写的诗词整理出来出版,但是他拒绝了,直到

19、现在,张老师没有一首诗词流传下来,这是一个遗憾。1989年的时候,我本科函授毕业了,国家落实政策,我就在原校教中师语文。受张老师的影响,我教书也有点“大逆不道”,几乎不按教材顺序和内容来教,因为我觉得教材编得浅薄,没多少用处。老师如果按照这个去教的话,我觉得是害学生、耽误学生,浪费学生的生命。我在教中师文学课的时候,就经常不按照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去教,我叫学生读书,把这一学期的文学课程全部自己读完,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共同讨论。比如说执教鲁迅的散文诗秋夜,我就把余光中、池莉等名家的散文,还有古代的散文等,把这些大量的资料刻印出来给学生,叫学生去读书,而且我教书也不讲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主题和中心思

20、想。这些学生自己去理解就可以了。因此,学校认为我不会教书,但是我教的学生,他们学得非常鲜活,能力超强。我的课堂跟其他老师的不一样,我的课堂,学生从不打瞌睡,只要我一进课堂,学生兴趣盎然。而其他老师呢,我也听过他们的语文课,听得自己都要打瞌睡,还别说学生要打瞌睡,他们讲着讲着,就把我们的瞌睡意识唤醒了,接着学生就呼呼大睡,作为评课的我也睡着了。我上的课就不是这样了,我会把一篇篇文章中美的地方挑出来讲,其他的让学生自己自学。当然,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统考,很多人认为我这么教学可能会拖学校的后腿,“不知道要拖好大一截”,而最后统考的时候,我们学校在重庆市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的是自己出题的学校,排名第二的

21、是印刷卷子的学校。而我教的那个班就是该校的第一名,平均分比第二名要高出六、七分。学校排名前十名的学生,其中前六名都是我班的,其他几个班一共才四名。后来,大量的时间已经不在课堂上了。我在搞儿童文学,组织儿童文学活动。很少跟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我的课都是让学生自学,他们自己读书。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党政部门工作,成就也不小,他们的文笔都很好。有做作家的,现在正处于创作的高峰期,国内的知名度也不小。我执教有两个思路:一是“大丈夫不为格格所拘”的教育思想;二是数学中求真务实的思想。这就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格。我的国学知识,很多都是靠自学来的。这种自学深受张寿康先生的影响,是他的智慧和心血教化了我。当然在学习的

22、过程中也得到了书中圣贤的威神之力的加持,才使得我学习国学时越学越感兴趣,越学越有味道,越学觉得前面的路越宽广且没有障碍。这些确实跟张寿康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我从数学中所获得的思维有关。这个主要体现在我的编辑工作上,我和我的团队所编辑出来的期刊,显示出理论性、逻辑性、创新性,更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她有灵魂和思想融贯在里面,所以读者经常称赞我们编辑的教育杂志是很有思想的期刊,之所以今天能成就品牌期刊的地位,就是因为其中有思想、有灵魂、有生命力。这就跟我所学习的国学有关系。记者: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数量之大,可谓是汗牛充栋,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下手去学习,很多人也认为学习国学经典与现代社会的发展

23、似乎不是很有用处,地音先生学习了这么多国学经典,您觉得国学经典对您有什么帮助呢?地音先生:我学国学,简单说,开始就是学儒家,系统地学诗书,背诵得比较多,比如说以前背诵唐诗别裁集,背了一千九百多首唐诗,这算是基础。还有古文观止和大量的原著。我曾遇到一位校长,红楼梦都能倒背如流。我那个时候拼命背书,也不知道书背来有什么用,这都是老师启发的。张老师说,苏老泉(苏洵)二十七岁始发奋,发奋过后,就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两个儿子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特别是苏轼,更算是中国的一个大才子。苏东坡的散文、诗词,还有他的画、书法,造诣都很深厚。苏东坡的书法是很放荡不羁的,他的文笔也是放荡不羁的。我的老师张寿康先生

24、就喜欢三李二杜、苏东坡、辛弃疾这些大家。杜甫的诗他也喜欢,但是杜甫的诗太沉重了一点。杜甫的诗讲功夫,功夫很深厚。讲功夫的诗,在讲灵感和天才这些方面是要弱一点。背古诗文、学习国学,这对我后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思考问题上起的作用特别明显。我既有数学的严密逻辑,又有文学的放浪形骸。所以,我很感激张寿康先生,准备好好报师恩。但是当我被调来编杂志的时候,我的老师张寿康先生却在那年春节突然离世,一位好老师呀,就这么走了,师恩未报他就离开了。在张寿康先生那里学习的十年时间,我在文史哲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熏陶。一位老师的思想以及文学家的思想、哲学家的思想和数学的严密逻辑结合起来,使我后来思考问题既放得开,又有

25、逻辑性。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说,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要孤立地去学习,不要认为物理就是物理,数学就是数学,这个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另外我在数学中学到了低调,在张寿康先生那里学到了谦虚。所以,后来我把所有的名和利都看得很淡,基本过得去就行了。名利这些东西都是浮云,你把它看重了,就不得解脱。学习要讲究经世致用,不要高谈阔论,要实实在在。记者:您学习了这么多国学经典,儒释道等各家您都有所涉及,您觉得哪一派的智慧最深邃,对您的启示最大?地音先生:首先谈谈我的学习吧!儒家经典论语,我自己已经学过了,后来又学了大学、中庸,特别是礼记。这些经典非常重要。我对经典相见恨晚,总怨为什么不早点读这些东西?

26、那么好的东西放在那里没有学?我现在更感到遗憾的是,那么好的东西为什么现代人不学?你看现在那些西方的著作翻译过来,大体翻翻就知道大概内容,很浅俗、浅薄。现在人们都追求浅俗,我感觉这是很大的遗憾。现在的文化也很浅俗,做人也浅俗、轻浮,道德也不讲。国学让你凝重,让你思考,让你去想这个东西值不值得、有没有价值。国学还教会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其实任何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力,而我们却在无限地剥夺其他的生命。后来我就下定决心,不杀生了,吃锅边菜。特别是读了六祖慧能坛经过后,它对我的影响很大。毛主席说,坛经是中国人自己的经典。坛经里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是:是我转经,还是经在转我!换句话说,是我在转困难与障碍,还是

27、困难与障碍在转我!我转困难,困难就被我转。这句话能给人无穷无尽的力量。历史书一翻,看到了很多历史现象。知道这些历史,却不知道是什么会造成了那么多的悲欢离合。这其中肯定有很多东西,有很多因果,值得去思索、探究。在1990年的时候,我携家人上峨眉山,遇到高人指点,后来又到乐山的乌尤寺和凌云寺,看了乐山大佛,从那里请了些佛学经典回来。这些佛学经典,一读就感觉自己受到的震撼不一般。后来才发现自己先前学的那点学问算什么。有很多垃圾,能丢的尽量丢了。后来就潜心佛学。我以前也看过宗教的经典,看了之后,我发现有很多的问题,特别是西方的经典,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理论不完备,理论上有遗漏,让人读了不满足。不满

28、足怎么办呢?我不把它作为包袱,学了了解了就丢在一边。接触佛学后,我先后自学了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这些经典读了之后,对工作确实有很大的帮助,越学越有帮助,特别是佛学里面的智慧。我们要撩开佛学的宗教外衣,来看看释迦摩尼佛作为导师是怎么启发弟子的。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真的是位好老师、大导师。他引领我们从庸俗一步一步地走向智慧和完善,从没有道德走向大德。这样的引领,我觉得特别好,特别是他在经里面提到的因果,我发现所有的历史书其实就是一部因果书,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是因果现象,没有这个因,哪里还有这个果呢?你今天有这个恶果,是因为你有恶因。人和圣贤的区别在哪里?我们老百姓畏惧果,杀了人要偿命,怕的

29、不是杀了人,而是害怕要偿命。圣贤呢?圣贤畏因。他知道一造这个因,就有这个果,所以他不起因,不造业,这就是高妙境界。我看了金刚经后,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甚理解,就在罗汉寺请了一部经,叫大般若经,总共有600卷,500多万字。应该说大般若经是哲学里面深不可测的一部经典,我们不说它是最高渺的经,但可以说它是甚深境界的一部经。佛学三藏十二部经典抓紧读,这么好的经典放在那儿,没有人读很遗憾。读了这些经典,再回头看周易,才发现周易其实很简单。周易就是两个体系,一个是象征性符号体系,即卦象,即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这是象征性符号学系统的内容。另外一个就是意旨性符号体系,经里那些文字都是对它的符号进行解读的

30、,其实他的卦象一阳一阴,很多卦爻在一起就生成了很多关系。人们一般关注的六爻之间的关系,对卦与卦、一卦与多卦的复杂关系,几乎很少涉猎。我看了佛学经典特别是般若经典之后,回头来读周易,无论是对象形符号的理解,还是对意指符号的理解,可以说达到了“无师自通”的境界。这里建议读者多读象辞、彖辞、文言辞等,里面传递了很多正面信息。要指出的是,一些阐释周易的书是错误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包括现代人发表的一些周易的论文,都是以错解错。在我看来,周易是一部还没有跳出三界、还在五行中的著作,但已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了,其中的丰赡的哲学思想应该好好学习借鉴、运用,比如说,周易乾卦里谈的人的发展的“六龙”观。般若智慧

31、告诉你,无所有不可得,哪里还有一个“三界”与“五行”的域界桎梏你?因为你不在当中,你就会觉得很解放,很超脱。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坏三界法,不离五行中;不在三界五行中获取任何利益,也不离三界五行获得任何利益,因为无任何利益是你能带来或者带走的,将来随你而去的不是富贵和财产,而是你今身今世所造的业!世间万象不因你而增多,也不因你而减少;关键在于因无所住而生大悲之心,因无所得而无所挂碍,所以就得真正的解放。不在五行中,就是人生活在五行中,却不求得五行通利,不证五行,五行于我不可得无所有。要培养大哲学家、大教育家在哪儿培养呢?首先是进入这种境界。记者:地音先生讲得很全面,也很详细。现在很

32、多人,包括我,都是看似上了个大学,却没有学到多少扎实的东西,在国学方面,更是根底浅薄。您觉得像我们这样根底浅薄的人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学好国学呢?有什么好的建议?地音先生:万丈高楼平地起,读经典要从最基础的学起,一步一步地来,首先是把基础搭建起来。基础从哪儿起呢?最好是根据年轻人自己的爱好来建立各自阅读的体系。比如说你喜欢读诗歌,那就从唐诗三百首开始,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跟别人一起分享。有些人喜欢散文,就从散文开始;有些人喜欢元曲,就从元曲开始;有些人喜欢小说,就从小说开始,先把兴趣建立起来,再慢慢地在经中圣贤的引导下走向甚深境界,比如说大般若经中的般若智慧。我也是在圣贤的引导下一点一滴地积淀国学智慧的。学习儒家经典,孔孟用他们的思想哺育了我;学习道家的经典,老庄用他们的思想浇灌了我;学习佛学,诸佛菩萨用他们的威神力量和般若智慧加持了我。正是有了他们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