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503.50KB ,
资源ID:1193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93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解放战争导学案一、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二、网络纲要 三、重点拓展解放战争各阶段总结表格阶段国民党作战方针共产党作战方针战略防御(1946.6-1947.6)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略反攻(1947.6-1948.8)四面出击、继续进攻以外线作战为主,以中原地区为突破口,展开全国反攻战略决战(1948.8-1949.1)集中兵力、重点防守战略决战,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追歼残敌(1949.1-1950年夏)以政治和谈,实现划江

2、而治追歼残敌,解放全国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两次转移:1.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标志:1927年秋收起义中,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而转向敌人防备空虚的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从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开始起,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四、同步训练基础过关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下列事件中,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中共“七大”召开 重庆谈判 北平和平谈判 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AB CD2.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19401944

3、年是以抗日为重任,“民主”出现频率不高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民主”出现频率较高 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民众热议“民主” 1947年内战,“民主”频率下降 A B C D3.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C.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D促成新中国的成立4.某同学从旧书市场买到一本民国时期的书,下图是其封面。据此判断该书发行时间应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解放战

4、争时期5.读下图,1947年春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针对的区域是( )A. B. C. D.6.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继续实行减租减息 B实行土地公有制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D保留富农土地7.下列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相对应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A日本军队分三路大军由武汉开进 B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散区以失败告终C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 D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8.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下列各项中,符合下图所示战役的是( )A刘少奇和邓小平指挥了这场战役 B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至江淮流域C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

5、治9.面对某一个历史事件,毛泽东曾豪迈地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百团大战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决战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0.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共150多万人、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A.B.C.D.11. 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

6、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C.解放军入北京城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12. 电影往往取材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四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台儿庄战役 南昌起义 建国大业 建党伟业A B.C D13.2011年3月,“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开赴地中海,为我国从利比亚撤侨护航。以“徐州”命名军舰,表达了人民子弟兵对徐州拥军工作的敬意。徐州在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拥军支前活动发生在下列战役中的(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14.安徽是红色旅游大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下列战役发生在安徽的有(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A B C

7、D15.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6.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17.1949 年1 月,中共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斯大林得知消息后,在他的台历上写下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红军长征的完成 B.刘、邓大军成功地挺进中原 C.三大

8、战役取得胜利 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18.三大战役胜利后,为推翻国民党政权,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的“江”是指( )A乌江 B长江 C湘江 D闽江19.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 三大战役胜利 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 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爆发B.红军长征的胜利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香港回归21阅读下列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材料一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

9、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材料二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请回答:(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前后,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能力挑战2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

10、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23.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24.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

11、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25.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作了以下战略部署:以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北调;以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之敌牵向海边。此举的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改变敌我战略态势发动反攻C调整军力布局准备战略大决战 D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全国26.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7.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

12、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应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28.“中国的革命正是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

13、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30.1949年夏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好(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3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

14、一次国务会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 BCD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刚刚当选后,到台北参加庆祝会时发表演说,就两岸关系、台湾内部政策及涉外政策作出了阐述。他表示会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与大陆恢复协商,并秉持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共识,与大陆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应该和解休兵,相互协助、尊重,相信两岸会找到和平共容之道。他又提出四川大地震,台湾人民不分党派都提供援助;希望四川灾民安置早日完成。他希望两岸周末包机和开放旅游能令两岸关系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中国革命道路有何不

15、同?图一、图三所反映的两个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关系有何明显不同?图三、图四所反映的抗战路线有何不同?(2)近代国共两党曾经两次达成的“共同利益的平衡点”分别指什么?各取得了什么重要成果?(3)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五、默写反馈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谈判(1945,810),签订 2.解放战争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3.战略反攻:揭开序幕: ;意义:扭转了全国战局,是 的历史转折点。4.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 、 。参考答案网络纲要:坚决避免内战中原解放区陕北山东淮海战役国内和平协定南京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世界政治格局同步训练:基础训练:1-5D

16、DCDC 6-10CDBDA 11-15BAADC 16-20CCBBC 能力挑战:22-26ACABC 27-31CCDAD21.(1)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2)目的: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意义: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 ,赢得了人民信任。(3)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32(1)图一是坚持城市中心论,图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图一时期国共分裂对峙,图三时期两党合作抗战;图三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图四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2)平衡点:反帝反封(或新三民主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平衡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共同抗日);成果:抗战胜利。(3)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