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93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2.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2

《解放战争》导学案

一、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网络纲要

三、重点拓展

■解放战争各阶段总结表格

阶段

国民党作战方针

共产党作战方针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战略反攻

(1947.6-1948.8)

四面出击、继续进攻

以外线作战为主,以中原地区为突破口,展开全国反攻

战略决战(1948.8-1949.1)

集中兵力、重点防守

战略决战,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

追歼残敌(1949.1-1950年夏)

以政治和谈,实现划江而治

追歼残敌,解放全国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两次转移:

1.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标志:

1927年秋收起义中,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而转向敌人防备空虚的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

从现在开始起,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四、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

下列事件中,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中共“七大”召开②重庆谈判③北平和平谈判

④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1940—1944年是以抗日为重任,“民主”出现频率不高

②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民主”出现频率较高

③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民众热议“民主”

④1947年内战,“民主”频率下降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

“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件()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

C.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D.促成新中国的成立

4.某同学从旧书市场买到一本民国时期的书,下图是其封面。

据此判断该书发行时间应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读下图,1947年春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针对的区域是()

A.①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6.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继续实行减租

减息

B.实行土地公有制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D.保留富农土地

7.下列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相对应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A.日本军队分三路大军由武汉开进

B.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散区以失败告终

C.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发动渡江战

D.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8.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

下列各项中,符合下图所示战役的是()

A.刘少奇和邓小平指挥了这场战役

B.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至江淮流域

C.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9.面对某一个历史事件,毛泽东曾豪迈地指出: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百团大战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决战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0.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共150多万人、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

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12.电影往往取材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下列四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建国大业》

④《建党伟业》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13.2011年3月,“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开赴地中海,为我国从利比亚撤侨护航。

以“徐州”命名军舰,表达了人民子弟兵对徐州拥军工作的敬意。

徐州在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拥军支前活动发生在下列战役中的()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4.安徽是红色旅游大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下列战役发生在安徽的有()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渡江战

役取得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6.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17.1949年1月,中共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

斯大林得知消息后,在他的台历上写下了“奇迹,真是奇迹!

”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红军长征的完成

B.刘、邓大军成功地挺进中原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18.三大战役胜利后,为推翻国民党政权,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的“江”是指()

A.乌江

B.长江

C.湘江

D.闽江

19.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

21.阅读下列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

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一 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 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前后,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

 

●能力挑战

2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23.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

“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24.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

,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25.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作了以下战略部署:

以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北调;以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之敌牵向海边。

此举的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改变敌我战略态势发动反攻

C.调整军力布局准备战略大决战

D.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全国

26.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

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7.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

“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

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应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8.“中国的革命正是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

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30.1949年夏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好()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

.“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3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刚刚

当选后,到台北参加庆祝会时发表演说,就两岸关系、台湾内部政策及涉外政策作出了阐述。

他表示会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与大陆恢复协商,并秉持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共识,与大陆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应该和解休兵,相互协助、尊重,相信两岸会找到和平共容之道。

他又提出四川大地震,台湾人民不分党派都提供援助;希望四川灾民安置早日完成。

他希望两岸周末包机和开放旅游能令两岸关系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中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图一、图三所反映的两个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关系有何明显不同?

图三、图四所反映的抗战路线有何不同?

(2)近代国共两党曾经两次达成的“共同利益的平衡点”分别指什么?

各取得了什么重要成果?

(3)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五、默写反馈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谈判(1945,8—10),签订《》

2.解放战争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

3.战略反攻:

揭开序幕:

;意义:

扭转了全国战局,是的历史转折点。

4.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

参考答案

网络纲要:

①坚决避免内战②中原解放区③陕北④山东⑤淮海战役⑥国内和平协定⑦南京⑧国民政府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⑩世界政治格局

同步训练:

基础训练:

 1-5DDCDC6-10CDBDA11-15BAADC16-20CCBBC

能力挑战:

22-26ACABC27-31CCDAD

21. 

(1)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

(2)目的:

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

意义:

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信任。

(3)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32.

(1)图一是坚持城市中心论,图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图一时期国共分裂对峙,图三时期两党合作抗战;图三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图四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①平衡点:

反帝反封(或新三民主义);成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②平衡点: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共同抗日);成果:

抗战胜利。

(3)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