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1.96KB ,
资源ID:1236609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3660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师大教育技术专业.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师大教育技术专业.docx

1、北师大教育技术专业教育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来源:教育技术学院 | 作者:liuyuan | 时间:2009-09-22 21:46:14 | 浏览人数:4103 字体:大 中 小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2008年版本)教育技术 学院 教育技术学 专业(代码: 040110 )(一级学科: 教育学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 博士 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培养目标1 博士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正派,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坚实的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专

2、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能熟练地将其应用于教育之中,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通过三年的培养,博士生要具备相应的科研与实践能力:科研能力(1)能够熟练地查找和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和学术刊物。熟知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以及研究前沿的重大课题。(2)能够准确、充分地运用中外文资料,能独立地撰写符合文法规范的文献阅读报告或选题报告,能够在本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能够独立进行本专业重大研究课题的选题,承担并能独立完成省市或部、委级科研项目。实践能力(1)能够独立开设本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和选修课,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能够撰写省市、部委级的科研项目申

3、请书。独立对教育技术专业撰写有分量、有独立见解的评论文章。(3)能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发表有见解的观点和评论。(4)能够利用外语直接进行基本的学术交流及讨论。毕业后可以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教学、培训、科学研究、教学媒体开发或有关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能够独立承担并完成教育领域中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课题。2 硕士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正派,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并具有较扎实的教育技术学方面的理论基础,掌握信息技术并能熟练地将其应用于教育之中,系统

4、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知识,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通过三年的培养,硕士生要具备相应的科研与实践能力:科研能力(1)能够独立地查找和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和学术刊物。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以及研究前沿的重大课题。(2)能独立撰写符合文法规范的文献阅读报告或选题报告。(3)能够参加导师或相关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和实践过程,能够独立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实践能力(1)能够承担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2)能够撰写有选题意义的教育技术方面的项目申请书以及学术论文。(3)能够主动参加本专业学术会议或学术活动。毕业后可以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教学、培训、科学研究

5、、教学媒体开发或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能够参加并完成教育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培养年限:1.硕士生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2.博士生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北京地区的定向、委托培养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为4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二、专业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生导师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问题;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信息化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何克抗、李 芒、刘美凤杨开城、朱京曦、王 铟2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模式、评价等问题;研究绩效技术基本理论以及在

6、企业或组织中的应用。何克抗、李 芒、刘美凤、杨开城、朱京曦、郑 葳3知识媒体知识媒体的基本理论;认知工具与知识可视化技术;知识媒体开发与应用研究;知识媒体中的智能技术研究。余胜泉4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智能Agent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系统中智能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中的知识管理;e-portfoile中的数据挖掘及应用。黄荣怀、武法提、宋继华、周 颖、傅 骞5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研究利用技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信息化学习资源。衷克定、王 铟、马秀麟、邬 彤、李秀兰、宋继华6教育

7、信息管理学校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研究;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及研究;学校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建设理论研究。衷克定、安宝生、马秀麟、李 崧、傅 骞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方法、策略和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基础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操作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案例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等。陈 丽、朱京曦、邬 彤、李秀兰、郑 葳、李玉顺8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数字技术为核心教学支撑系统,各种教学硬件系统、学习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以及学科或专题资源网站等构成的学习空间;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管理与评价。陈 丽

8、、余胜泉、武法提、刘 臻、傅 骞、李玉顺9职业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解释职业与专业学科间的关系;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职业教学论的学科结构和机构归属性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开发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把工作要求转换为学习领域,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和经验;确定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保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赵志群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总学分:36分。课程类别科目和门数最低学分要求公共课政治2门、外语1门8学分学位基础课3门(含一门方法类课程)9学分学位专业课3门9学分必修环节实践活动1学分开题报告不计学分选修课专业选修或公共选修课0-3学分注明:公

9、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如选修,每人累计不超过3门。下同。2.博士生总学分:13学分。课程类别科目和门数最低学分要求公共课政治1门、外语1门7学分学位基础课1门3学分学位专业课1门3学分3.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4.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博士生不低于11学分。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1.硕士生培养与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选拔的重

10、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2.博士生培养与考核的基本要求博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1. 硕士生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提供可行性方案。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3万字。2.博士生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反映出博士生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专业创造性研究工作和实际应用工作的能力。博士生在校期间原则上必须发表与学科专业相关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体要求由各学科制定。六、课程一览表与主要参考书目1.硕士生课

11、程课程类别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任课教师学分学时上课学期适用专业学位基础课教育学原理Educational Principle劳凯生3541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教育科研方法论Method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裴娣娜3541教育哲学Educational Philosophy石中英3541教育技术学Educational Technology刘美凤3541学习与教学的理论Research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ory郑葳3541学位专业课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李芒3542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Research

12、 Methods in Education庄榕霞3542远距离教育Introduction to Distance Education陈丽3542信息技术与教育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李秀兰3542专业选修课教育信息处理Educ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庄榕霞3543信息化学习方式Information-based learning李芒3543信息传播与媒体理论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heory of Media朱京曦3542网络设计及实践Design and Practice

13、 of Network傅骞3543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余先川3543数字电视技术Digital Television Technology欧阳白3543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黄荣怀3543教育评价技术Educational Evaluation Technology吴娟3543教育技术新发展New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余胜泉3543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Net work-based Education武法提3543知识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周颖3542传播学Comm

14、unication王铟3543文献选读与讨论Seminar of Selected Papers刘美凤2363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黄荣怀3542课程开发论Methods of Course development杨开城3543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gitial university刘臻2363E-learning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learning李艳燕2363数据库技术与应用Database Technology

15、 and Application邬彤2363教育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Application &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马秀麟2363人工智能与教育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傅骞2363教育系统的定量研究The Quantity Study in Education System衷克定2363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张志桢2363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le

16、aring platform张志桢2363实用教育研究方法与学位论文的规范写作Applied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and formalize writing of dissertation姚云2363教育统计Educational statistics彭华茂2363Web服务与语义WebWeb Services and Semantic Web李玉顺2362注明:硕士生课程应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其中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应安排在前两学期分秋季、春季较为固定地开设。“上课学期”用1、2标注,如两学期都开设,填写“1和2”。基础课和专业课一般为3学分,专业选

17、修课为2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即3学分=54学时,2学分=36学时,1学分=18学时。院系可以自主设置模块化课程,规定相应的学分和学时。2.博士生课程课程类别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任课教师学分学时上课学期学位基础课认知和思维发展心理学Psychology of Cognitive and Thinking Development林崇德360第一学期现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Contemporary Learning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Theory裴娣娜360第一学期学位专业课远距离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stance E

18、ducation陈丽360第二学期计算机辅助教育理论与应用的新进展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 Computer-Based Education何克抗360第二学期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应用的新进展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何克抗360第一学期创造性思维理论与创新教学设计The creative thinking theory and inventive instructional design何克抗240第二学期

19、教育信息工程的管理基础Management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安宝生360第二学期注明:博士生课程应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课程内容简介课程中文名(英文名) 学时 学分主要内容介绍(含课程教学大纲)认知和思维发展心理学 ( Psychology of Cognitive and Thinking Development )人类对思维本质研究的历史,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学科转变;西方心理学家对思维最本质特征:研究和应用;十大心理学派的观点方法和局限;中国心理学家关于人类认识本质和发展规律,历史,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关于

20、人类认知和思维发展,与教育或其它学科紧密关系。现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Contemporary Learning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Theory )当代主要教学论流派(为“发现式教学”、“掌握学习教学”、“程序教学”、“范例式教学”、最优化教学等)的基本观点及评价,学习理论(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物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基本观点及评价,以及这两种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远距离教育理论与实践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stance Education )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分析,远距离教育的课程设

21、计与开发,远距离教育的教学、辅导,远距离教育中的技术与媒体,学生支持系统,远距离教育组织管理与政策,远距离教育的理论学派。远距离教育的未来。计算机辅助教育理论与应用的新进展 (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 Computer-Based Education )着重介绍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迅速普及,相应地CBE的理论与方法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协作学习模型和智能Agent已成为当前CBE领域的前沿热门课题。本课程将在这两方面紧密跟踪国际前沿,对协作学习机制、各种智能Agent的原理以及它们的

22、实现方法进行较深入的介绍。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新进展 (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着重介绍九十年代以来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为第二代、第三代教学设计理论及绩效理论等)研究的新进展,以及这些理论在多媒体和因特网(Internet)环境下的实际应用方法及评价。教育信息工程的管理基础 ( Management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本课程介绍教育信息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了教育信息工程的战略管理;教育信息

23、工程的项目管理;教育信息工程的标准、政策与法规管理;教育信息工程的评价与监测及教育信息工程中的决策行为管理,并强调对相应的管理案例的学习和分析。3.硕士生书目(教材及参考书)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单位参考书名称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 )教育技术学导论(黄荣怀)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高等教育出版社Trends and issu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Robert A.Reiser)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学基础(陈丽)高等教育出版社远距离教育基础(德斯蒙德.基更)信息技术与教育“Integra

24、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Merrill an imprint of prentice Hall信息技术与教育(黄荣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余胜泉)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网络教育应用(武法提)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外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学与教的理论(李芒)高等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等 1997)学习心理研究(郑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博士生书目序号著作或期刊名称作者或出版者1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教育技术学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黄荣怀,人民教育出版社4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黄荣怀,高等教育出版社5远程教育学基础陈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