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58.11KB ,
资源ID:1240810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4081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515516.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515516.docx

1、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515516第一单元检测题(5.15-5.16)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6分) 右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 I期 B. II期 C. III期 D. IV期2、在I期(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尼日利亚 韩国 古巴 澳大利亚4、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较严重趋向的阶段是( )(1)

2、(2) (4) (5)5、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 D文化背景的影响6、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 )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活动方式 交通运输条件 文化教育状况A B C D7、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C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8、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9、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

3、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1013题。10、曲线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乡村城市 B.城市乡村C.城市城市 D.不固定11、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 )A. B. C. D.12、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气候因素13、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 ) 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 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

4、环境问题 A. B. C. D.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415题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014岁()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上()6.372.221.1114、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15、该城市可能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完成16-17题。16、则19512

5、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一直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17、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6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18、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19、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a B. b C. c D.d.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

6、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6、图7回答2021题。20、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图。若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21、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2223题。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载人口量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 60022 000395青海、西藏10 0001 000422、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光照 地形 土壤 热量 A

7、. B. C. D.23、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 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 B. C. D.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3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2425题。24、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D父辈

8、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25、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剧闯关东在各省、地电视台滚动热播,讲述的是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据统计,整个清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占当时整个东北人口的近一半。闯关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影响巨大的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次空前的移民壮举。据此完成2627题26、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东北地区 ( )A.制造业高度

9、发达 B.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C.大量征兵抗战 D.畜牧业水平高27、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使东北人口金字塔最有可能接近于图中的 ( ) 28、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属于环境难民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二、综合题(共4个题,44分)29、读“某地区19502000年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20世纪下半叶,该地区人口出生率总体呈_ 趋势,死亡率呈_趋势。(2)该地区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属( ) A传统型 B过渡型 C现代型(3)该地区在20世纪下半期明显地出现了_次人口增长高峰,

10、那么你预测下次人口增长高峰应是在( ) A世纪之交 B 21世纪中叶 C 21世纪20年代初 D 21世纪20年代末(4)若我国人口的再生产情况与该地区相近的话,那么我国人口再生产转型较_,(填快、慢)原因如何? 。30、读“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有关问题。(13)(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较_,原因是_ _ ;而70年代以来,二者明显下降,原因是_ _。(5分)(2)建国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_年代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其原因是_ 。(2分)(3)利用下表数据,在图中绘出19751995年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2分)年

11、份1980198519901995人口自然增长率1.19%1.42%1.43%1.05%(4)从图中“三率”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_ _ _ _阶段,其特征是_ _、_ _、_ _。(4分)31、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分,每处分)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 引起的。(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 引起的。(3)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 。(4)举例说明人口

12、迁移对北京地理环境的影响。(5)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5.15-5.16)一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ADBDCC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DDBABCBB题号2122232425262728答案DDBADBAB4、(5)阶段后期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是这个阶段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7、“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两者共同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由于生育观念的转变,人类晚婚晚育,所以世代更替慢。10、曲线对应的图例是由城市到乡村;11、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

13、现为大量的乡村人口前往城市,即城市化的过程。14、从表中可以看出014岁()所占的比例在减少,同时65岁及以上()所占比例在上升,而1564岁()的比重却在上升,表明这个城市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非常低,人口是以机械增长为主。16、该国19512000年,前期以自然增长为主,后期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19711980年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17、该国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D.20世纪末,自然增长率非常低,老年人口比重偏大。18、a为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迁出,b为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迁入,d为大量的青壮年男性人口迁入。20、图6中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在

14、减少,说明出生率在降低,若持续下去会造成人口老龄化。2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金字塔的塔底在变窄,塔顶在变宽。22、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一个是地形(平原/高原)一个是热量(纬度低,热量高/海拔高,热量不足)23、青藏地区主要特点是“高、寒”,生态脆弱,而非干旱;但该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辐射能。25、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即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阶段;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的过程即由高高低-高低高-较高低较高-低低低;目前该地区由于低速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27、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尤其是大量的青壮年男性人口,使东北人口金字塔最有可能接近于图中的

15、A。二、综合题 29、(1)下降 下降;(2)B;(3)二 C;(4)快 经济不断发展,文化教育不断进步,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出生率下降明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医疗卫生进步,死亡率下降明显且处于较低水平;出生率比死亡率下降更明显,所以人口转变速度较快,已接近“现代型”。30、(1)高 建国之初,政治上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使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没有同步下降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2)60 三年自然灾害,使死亡率上升 (3)略(4)低低低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1、(1)高 大量的人口迁入(2)偏低 自然增长(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4)大量外地人到北京

16、定居对北京自然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有:用水紧张,环境污染等 对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社会秩序混乱(5)迁往东部沿海地区 原因:受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由内陆迁往沿海经济发达省份31、下表描述了A、B两国人口按年龄结构分布情况,读后回答(9分):年龄段小于15岁15-65岁大于65岁比重A35%60%5%B10%60%30%(1)B国大于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达30%,说明出现了严重的 化;(1分)(2)A国的人口结构,对该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是,年轻人的比例 ,人口将 ;对该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4分)(3)A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2分)图1图2

17、(4)A、B两国人口按年龄结构分布情况,除用表格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图1、图2。请你再设计一种新图形来表示A、B两国人口按年龄结构分布情况。(2分)31、(1)人口老龄 (2)上升 持续增长 少年儿童比例上升,教育培训经费增大 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增高 经济发展缓慢,消费水平降低 (3)鼓励生育或吸引移民(4)大致有创意 图例或注记正确 图形美观 两例如下,其他形式也可。31、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2)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 (2) 针对该国问题应该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2)(2)B国的人口

18、问题是 ,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3)(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 32、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7)(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 _(2)(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_(3)(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_(2)3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省(区)沪苏津粤辽鄂豫贵甘内蒙青老年人口比重12.88.587.56.86.56.95.1553人口承载状况0.20.80.310.510.20.70.71.

19、30.9222222(1)上述哪些省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4分)(2)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区的人口负担最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的统计图。(3)椐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3分)材料三:世界、中国、美国人均耕地与人均GDP比较表。世界中国美国人均耕地(公顷/人)0.240.080.76(4)读上表,分析造成人均耕地继续减少的原因。(4分)34、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的地区是 、

20、和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5分)(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2分)(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2分)二综合题26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共8分)(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 D企业的支付能力(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 。(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原因是 。(4)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27读下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

21、重变化曲线图”,然后分析回答下列问题。(6分)根据城市化水平判断,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曲线。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其的发展水平。28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 ,其计算方法是 。(2分)(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属于 人口增长模式。(2分)(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的两个阶段分别是 、 (填字母) (4)下表中的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 、 、 (填字母)阶段。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

22、图中_、_、_(填字母)阶段。由于我国大力开展_ 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 模式。国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韩国1.50.60.9尼加拉瓜3.70.63.1中国1.710.661.05(5)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等因素的影响。(6)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型向型过渡阶段,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26.(1)AC(2)A、商业区、人口多,靠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利于商品聚散。(3)住宅区、位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方便职工上下班与购物。(4)地租低,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保护市中心的环境。27.、起

23、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发展速度快。社会经济28(1)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忙率 (2)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原始型(3)A、E(4) E 、 C 、 D (5)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任选四项) (6)传统型、现代型 52.读“接受教育程度统计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子女数(1981年)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1)从图中可以看出,_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_妇女,随妇女_ 的提高,生育的子女数越来越_。(2)从图中可推知:_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小。_发展水平、_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大。提高居住在_、_和_落后地区妇女的

24、受教育程度,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是当务之急。53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人口流动超过1.2亿,读下图回答问题。(4分)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农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31、(1)人口老龄化;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平均寿命延长,同时出生率下降。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2)人口增长过快;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3)C32、(1)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恶化;(2)人口曲线;人口增多导致对

25、资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废弃物增多,从而导致环境恶化。(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参加国际协作33、 (1)沪、苏、津、粤 计划生育使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比重下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等,使平均寿命延长。(2)沪、粤 自然条件优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的高度开放;环境人口容量大。(3)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加剧 原因: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4)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社会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34、(1)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2)矿产资源丰富;(3)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