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沙市高中地理会考复习主要知识点新人教版必修1docx复习主要知识点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主要是由恒星组成,银河系主要由恒星和星云组成。2、天体系统2.层次(级别):I地月系 旨1太阳系I * I银河系I河外星系.总星系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原因是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 86%o(2)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4)金星距离地球最近(5)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顺时针,唯一逆向自转的天体。)(6)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2、巨行星: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7)八大行星运动特征:近圆形、共面性、同向性(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地球1、 普通性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地球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2、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宇宙环境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地球自身条件 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日地距离、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适宜的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宜的自转周期)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氮2、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3、 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
3、的核聚变反应4、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 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5、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维持地表温度,促 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 源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 和太阳风(光球层、周期11年) (色球层) (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
4、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1. 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内容中心运动轨道面方向周期速度地球 自转地轴赤道面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恒星日:36023小时56分4秒真正的周期太阳日:360 5924小时角速度:两极为零,其余各地均为15 /h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 递减,两极为零。地球公转太阳黄道面自西向东逆时针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 秒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二)、也球自转的意义1、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1) 晨昏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2) 晨昏线(圈)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晨昏线的位置在
5、不断自东向西移动。晨昏线上的时间问题: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点.(4) 晨昏线一年中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其余日期斜交。(5) 同一纬线上的点昼夜长短相同2、 产生地转偏向力(1)地转偏向力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 度的增加而加大。(2)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南左北右赤无)3、产生时差(1)地方时的产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要早。(2)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3)全球分为24个时区,各
6、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 小时。(4)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东八区中央经线即东经120上的地方时。(5)二个日期分界线:一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一固定的):一大体沿经线穿行的折线.东十二 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但是区时是相同的。另一条是零时所在经线(活的)。从零时经线向东一一180 经线日期要早一天;若上述二条经线重合时(即180。经线为零点时)全球为同一个日期。(6)简单区时计算:某地的区时=已知时间土时区差,东加西减,即所求地点位于已知地点的东侧, 用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西侧,用”-”。例:己知北京时间为4月9日16时,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莫斯科(
7、东三区)的区时三、地球公转的意义(二分二至图的判断)由于黄赤交角(23.5 )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 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三线图)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 26,,最南到达南纬23 26,。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 后),太阳直射在北纬23 26;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纬23 26; 春秋二分直射赤道。2、昼夜长短的变化(1)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自秋分日 至春分日,太阳直射
8、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3)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半 球反之。(4)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晨昏线切点的纬度之和=90度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跟着太阳直射点走,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其正午太阳高度=90度)(1) 同一纬线上的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2) 变化规律:同一时刻,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3) 特殊日期的太阳高度a.春分日
9、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b.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值;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c.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总的最大 值;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4、 四季的更替(1) 产生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 地球中纬度地区有明显的四季变化(3) 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 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的过度季节。5
10、、 五带的划分(1) 北回归线:23.5 N南回归线:23.5 S北极圈:66.5 N南极圈:66.5 S(2)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南温带(南回归线与 南极圈之间)、南寒带。1.4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结构1、 判断依据:地震波纵波(P):可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传播速度快横波(s):只可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慢2、 两个界面:莫霍面一-纵波和横波到达莫霍面以后速度变大古登堡面纵波到达古登堡面后速度变小,横波到达古登堡面后消失三个内部圈层地壳一一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岩石组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 为33km,高山、
11、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km,海洋地壳厚度约为6km。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地壳上层为硅铝层,是不连续的;地壳下层是硅镁层,是连续的。地幔-一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在上地幔的上部,一个物质 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地核一-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高温高压条件下的铁和镣组成。外核部分呈液态(地球磁场产生的 原因),内核为固态。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汽的密度下降。水圈:按照位置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
12、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整个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元素 矿物 岩石 地壳气态的矿物:天然气 液态的矿物:石油、天然汞 固态的矿物:石英、金刚石岩石的分类:岩浆岩(火成岩) 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侵入岩: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沉积岩 特征:具有层理结构、含有化石,典型岩石: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 花岗岩变成片麻岩;石灰岩变成大理岩;砂岩变成石英岩;页岩变成板岩地壳的物质循环1、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规律: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指向变质岩的只能是变质作用,沉积岩只能由外力作用形成
13、,岩 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而成,化石只能保存在沉积岩中。2、2地表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 分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比较分析形式能里来源主要形式作用结果综合内力作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 变产生的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亶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变得高 低不平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被、搬运、 堆租、固结成岩使地表形态超向平 坦共同作用的结果3、 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4、 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构造学说 挤压碰撞(消亡边界):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
14、尔卑斯山脉、落基山(六大板块) 安第斯山脉)、岛弧(东亚岛弧) 彼此分离(生长边界):海洋(红海、大西洋)、裂谷(东非大裂谷)2、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褶皱:形态岩层新走关系-般地貌地形倒置原因实践意义背斜岩层向上 供起中老两新山岭背斜成谷 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 被侵蚀成谷地石油、天然气向斜岩层向下 弯曲中新两走谷地向斜成山 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 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地下水断层:上升一块为地垒,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下降一块为地堑,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应用:水库等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流水河谷峡谷湿布、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15、冲租平原、洪租扇、冲租扇三角洲风力风湿蘑菇、风蚀城堡、沙漠、戈壁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冰川冰斗、角峰冰磋湖冰磕丘陵2、3大气环境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 平流层:飞机飞行、存在臭氧层对流层:成云致雨、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1是经大气的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 2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3是地面辐射 4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下垫面因素、气象因素。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 吸收作用一具有选择性。(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2) 反射作用一无选
16、择性。(如白天有云温度不会太高)(3) 散射作用一有一定选择性。(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3、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弱。三、热力环流1、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2、 热力环流的形成:E , v 、E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冷热不均)一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大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 下降;热低压、冷高压)一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由高压指向低压,大气的水平运动)。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2、 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1)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一
17、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状况)(2)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一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近地面状况)3、 如何在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该切线,由高压指 向低压。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向右偏(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 45 , 画出实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五、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 分布:(如下图)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2、 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3、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
18、季南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4、 带来降水:盛行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30被地毒气压带90区密 副曲ft偃气压带f氏坏信反蒂60、y 克任乜E=.王K 极地iS气压标*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六、 季风环流1、 典型地区一东亚。原因是东亚地处最大的海与陆之间,海陆热力对比显著,产生的气压梯度力最 大,季风最典型。2、 东亚季风 冬季:西北风(低温干燥) 夏季:东南风(高温湿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 冬季:东北风(低温干燥)夏季:西南风(高温湿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 1月份,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叫做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7月份,大陆
19、上形成低压中心,叫做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七、 锋面系统与天气领 1、冷锋和暖锋冷锋暖锋翻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上升状况堑迫抬升主垫徐徐爬升降水位盖锋后锋前囹示天气特征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的控制,低温晴朗谊境时出现阳天、下雨、刮风、天气连续性律水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暗。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疆上升.气压下阵.天气转暗。天气案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暴发的寒翩; 北方冬春季岩的沙尘暴、风沙天气一八、高气压、低气压中心与天气气派反气旋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北半球水
20、平气矢逆时升向中心辐合顺时升向四周辐散南半球水平气洎顺时针向中心辐合逆时针向四周辐散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示意囹6匕半球)IJ h 里kN1我国典壁的气俣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的“台风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爆发的 寒朝;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天气2、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一一江淮地区的梅雨昆明准静止锋一一贵阳天无三日晴”九、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P57 2-38图)明确锋面气旋系统中冷锋和暖锋的位置,明确处于雨区的地点,明确处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 明确处于冷气团控制的地点。(规律:图例都标在锋前位置,雨区都在冷气团一侧,锋面气旋系统 图中,左侧冷锋右侧
21、为暖锋)2、4水循环和洋流一水循环1、 主要类型: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2、 主要环节(海陆间大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促进陆地上水资源不断更新 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调节全球热量平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是海陆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二、洋流(洋流分布模式图一一8字形)1、 性质分类:暖流一一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水温较高的海区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区)寒流一一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水温较低的海区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区)2、 分布规律:(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低纬度):北顺南逆(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3)北印度洋季风洋湫曰硬陆腐筋
22、度,:|匕也快陆内函大陆东岸夏顺(自西向东流)冬逆禅融冏醐)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0。(1)对气候的影响60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暖流增温增湿一西欧忡嬲藉胜阔嘲岫温带草原带2寒流降温降湿一场蓦湾(2)对海洋生物的影3再a.北海道渔场一Wfet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垫带常绿阔叶林带b,纽芬兰渔场一热带荒漠带 岛寒*奴带疏林质j热带季雨林带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热带雨林带9070503525r(rc.北海渔场一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添薄球购才陆自然带分布d.秘鲁渔场一沿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a.
23、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b.使污染范围扩大。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地理位置分布特点表现明显的地区纬度地带分异热量纬度位置从低纬向高纬递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经度地带分异水分海陆位置从沿海向内陆递变_中纬度地区垂直地带分异热量和水分海拔高度从基带向山顶递海拔较高的山地地方性分异地方因素世界各地零星斑块状分布地貌不同的部位主要陆地自然带分布:(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见上图)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二、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 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聚落分为一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表现 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
24、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 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 分散,聚居的人口也较 少。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布局形态走向平原密度高网状限制少,造价低山区密度低线状(山区呈“之”字形)多沿河谷延伸三、全无R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史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历史时期:期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2加剧了自然灾害
25、。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四、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 、自然资源概述及其分类:(1) 按自然属性: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2) 按自我再生性质:可再生与非可再生。(凡矿产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二)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一一以煤炭为例(利用过程)1、前煤炭时期:能源消费以木柴为主,被称为能源的“木柴时代”。2、 煤炭时期: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被称为能源的“煤炭时代”。(蒸汽机)3、 后煤炭时期: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被称
26、为能源的“石油时代”。(内燃机)(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以来程度大。2、 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国典型的矿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东营、鞍山、本溪、攀枝花、金昌、铜陵、个旧。3、 后工业化社会: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迅速上升。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 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二、 自然灾害的危害1、 表现: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
27、会稳定和 持续发展。2、 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范围 广,且以洪涝和干旱最常见。三、 中国的洪涝灾害1、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2、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1) 气候原因:多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高强度特点。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 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如夏季风的推进规律如下:1春夏之交,夏季风开始在华南一带盛行,该地区暴雨时常发生。26、7月份,夏季风推进到江淮地区,该地区形成梅雨天气。37、8月份,夏季风推进到 华北和东北 地区,该地区出现盛夏暴雨季节,西南地区受西南 夏季 风的影响,也时降暴雨。48、9月份,东南沿海常受热带气旋
28、,尤其是台风的影响,形成狂风暴雨。(2) 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低)。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3、 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29、战争、人口政策等)社会经济 因素。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人口增长模式1.“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高、死亡率高、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分布:目前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2.“高-低-高”模式(过渡型):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分布:广布于亚、非、拉几大洲的发展中国家。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分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4.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已进入现代型。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 济规模的大小。2.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 容纳的人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