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0.71KB ,
资源ID:1248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48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docx

1、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九册第19课)教学目标: 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 江苏省苏州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米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齐读课题,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l、齐读诗句。 2、指名读,男、女生轮流读诗句。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逐

2、句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先在小组里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四、感受画面 我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假如给你一张白纸,你想画上什么?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1、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中国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往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

3、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同布满了霜气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这一个“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_曲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六、扩展: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同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

4、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剪梅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七、作业:1、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2、写一首表示你某种心情的小诗朗读感悟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第九册枫桥夜泊课例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朗读感悟是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主导思想之一,所谓朗读感悟,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文本的语言文字及其描述的事物、事理有所感触和体验,从而达到领悟理晖的目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语言精练

5、、意境优美,寓意深邃的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精髓,多阅读古诗词能使人涵养丰富。“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美诗文160篇。但古诗教学历来却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由于小学生认知层次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古诗的历史背景缺乏认识,因而对古诗诗理、诗情的体会与感悟自然就成了古诗教学的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只注重讲解注释,学生在枯燥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意境美;欣赏古诗语言美;感悟诗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我们教研组围绕“朗读感悟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研究。以李晓红老

6、师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枫桥夜泊为研究载体。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11月3日李老师用五(5)班的学生进行了第一次研究课,本年级的六位老师共同去听课。第一次课师:在我国江苏省的苏州市有一座枫桥,城外有一座寒山寺,凡是到苏州旅游的人都要到那儿去看一看枫桥,听一听寒山寺的钟声,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有名的古诗枫桥夜泊。师:“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试着说说诗的意思,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自学古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诗意。)师:诗中哪些景物是诗人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生:(默读勾画后)看到的是:月落、霜满天、江枫、渔

7、火、寒山寺,听到的有:乌啼、钟声。师: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生:“愁”字。师:同学们,打开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张继一夜没有睡着? (学生有的说诗人思念家乡,有的说诗人名落孙山心情不好,有的说他没有找到朋友所以不开心。)师:把你体会到的诗人的愁读出来。(指名读诗)课堂作业:写一首表示你某种心情的小诗:或者把枫桥夜泊编成一个故事。课后,教师们展开了讨论。大家都觉得李老师这节课基本按预设的教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弄清了诗的意思,明白了诗人的表达的感情是“孤独、寂寞、忧愁”,但这堂课也存在以下不足: 1、课堂气氛沉闷,预设多于生成,学生发言少有亮点闪现。课堂容量过小,学生在原有

8、的基础上提高不大。2、获得的感悟还浮于表面,虽然课堂上多次读诗,算得上“书声琅琅”,但每次读的要求不明确,朗读中没有融入学生独特的体验,个性化解读没有体现。到底怎样教学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诗的韵昧呢?教研组的成员们又分别查找、学习了相关理论: 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诗中的教学插图,借助各种媒体,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诗人的生平与写作背景,对于孩子理解古诗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 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

9、插图以及借助多媒体的展示或情景渲染,引导观察,启发学生去想象,把学生的视野和思考的领域拓展到课外去,自读自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孩子们的切身经验当然也是相当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加以利用。我们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试着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去设身处地地想作者所想、丰富诗中的形象。这样,学习的难度既可以降低,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又得到了培养,真正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教材只是一个凭借,只是一个例子”,要想获得更多、了解得更深入,就需关注课本以外的天空。我们可以收集几首与本诗相关相或题材相同的诗,让孩子通过比较诗之间的异同,以求精读一首,带读一组,并加深对诗的理解。可以让孩子按自己的理

10、解来读,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多读该诗、多读该类型的诗,让学生领会诗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甚至可以以他人之感融入自我之感。学生在读时,进行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也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教研组的老师们又集体讨论修改了教学设计,11月7日,李老师又用五(2)班的学生上了第二次研究课。 第二次课1、课件出示枫桥和寒山寺图片,激情导入。2、读诗的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谈谈你对张继的了解,教师作适当补充。3、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4、诗中哪些景物是诗人看到的,哪些是诗人听到的,哪些是诗人感受到的?5、如果给你一张白纸,请你根据诗的意境画一副

11、画,你想在画面上画哪些景物,画的色调应该是什么样的?6、小组合作,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试着讲讲诗的意思,全班交流。7、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想象一下诗人为何一夜未眠,为何发愁?8配乐、感情朗读全诗,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来读。)9介绍诗的深远影响:这首诗被日本教材收录其中,在日本广为传诵,日本游客不远万里都要到苏州来看看枫桥,听一听寒山寺的钟声。10欣赏根据这首诗谱写的歌曲涛声依旧。11欣赏另外几首写愁的诗词,体会不同的愁绪: 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流传的名句。李后主借助了想象和感受,不但写出了愁思之长,而

12、且还暗含有愁思难御,浩浩长流的意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女词人李清照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使人好像看到她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诗仙李白大胆夸张的比喻,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难解之愁。12、课外作业:根据古诗编一个故事。这次课后,我们组的老师都很高兴,因为这一节课上,李老师非常有激情,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听、说、读、写,“诗中画”跃然于同学们眼前,“画中诗”流露于同学们书中,学得兴趣盎然。对听课的老师来说也是一种享受,优美的音乐令人陶醉,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让人耳目一新

13、。课上扩展欣赏了三首诗词名句,同样是写“愁”,不同的写法,却有不同的内涵。通过欣赏,既加深了对本诗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算得上是一节成功的课。刘校长也高兴地向李老师表示祝贺,同时也给这节课提了一个宝贵的建议:如果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为何而愁,不是更能突出主题,触及学生心灵吗?对啦,我们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第三次课一定要把这一点加上。 11月13日,我校的手拉手兄弟学校九乡月照小学的全体老师来听课,李老师用五(3)班的学生又进行了第三次课的教学。课堂上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第三次课 学完全诗后,老师问:由于诗人心情孤寂,面

14、对江枫、渔火这宁静优美的景色,却无法入眠,躺着发愁。你什么时候看着美景而发愁呢? 生甲:今年中秋节的时候,妈妈在昆明上班不能回家过节,我看着圆圆的月亮发愁,我非常想念妈妈。 生乙:我在公园看着盛开的鲜花会发愁,我想: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凋谢的,多可惜呀! 生丙:看着满山的红叶我会发愁,因为秋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会来了。生丁:看着冬去春来燕子飞回,我会发愁,因为时间过得真快,真是光阴似箭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5、”这样一个环节,联系孩子们的切身感受,充分挖掘宝贵的学生资源,让他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去切身处地想作者所想、丰富诗中“愁”的内涵。学生独特的视角,诗化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得以升华。 在此次课例研究中,我们教研组的老师更加确定:古诗教学重在朗读感悟,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古诗教学可以依照“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感悟品读背诵积累拓展延伸”五步教学流程,使古诗教学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总之,本次课例研究给我们的收获和启发是非常大的,我们通过研究,明确了古诗教学的基本方法,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我们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将进一步加大古诗教学的研究力度,力争取得较大的成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