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2 ,大小:77.56KB ,
资源ID:1260745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6074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1、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目 录“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5“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9“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13“预防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6“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7“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26“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1“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hysiology课程编码:BASM2005学时:96 学分:6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先修课程:医用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姚泰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姚泰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Guy

2、ton AC, Hall JE. 主编,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Philadephia, Saunders, 2000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生理学不仅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而且是毕业后继续学习与提高的基础。为此,生理学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适当介绍与三基内容相关的重要新进展,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有所了解。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

3、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1. 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适当介绍与三基内容相关的重要新进展,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有所了解。2. 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3.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英语专业词汇,以利学生阅读英语专业书刊,并适应专业双语或部分内容全英语教学的需要。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 论1. 目的要求: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熟悉人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掌握新陈代谢、刺激、反应、兴奋性等基本概念。2. 内容: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生理

4、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的三个水平。生理学研究的方法:急性实验法和慢性实验法。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学习生理学的指导思想。机体的基本生命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基本概念: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反射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激素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生理机能的自动控制原理:反馈调节的概念,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的概念和意义。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 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熟悉基本肌肉收缩的原理、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

5、原理。2. 内容: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脂质双分子层、细胞膜蛋白质和糖类、液态镶嵌式模型。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由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离子通道的概念,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由受体蛋白、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通路:受体-第二信使系统,以环一磷酸腺苷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以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刺激和阈强度,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静息电

6、位的概念,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及复极化,动作电位的概念,锋电位及后电位,锋电位的特点,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和钾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和钠的平衡电位,膜兴奋时通透性变化的时程和离子流动,钠通道的三种机能状态。兴奋的引起和传播:阈电位的概念,电紧张电位和局部兴奋,局部兴奋及其向锋电位的转变,膜对钠的通透性及钠的再生性循环。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学说和跳跃式传导。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化学性突触、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缝隙连接的电传递。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神经-肉肌原纤维、肌小节、肌管系统。骨骼肌收缩的机制,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钙离

7、子的作用。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单收缩,收缩的、不完全强直和完全强直收缩。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肉收缩能力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平滑肌的生理特性。第三章 血 液1. 目的要求:了解血液的组成。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掌握内环境的概念、血浆渗透压及其意义、红细胞的功能和特性、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人类血型及输血原则、人体血量正常值。2. 内容:体液和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维持及意义。血液的组成:红细胞比容,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粘滞性,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意义、等渗溶液与

8、等张溶液。血浆pH值。红细胞生理:红细胞膜的通透性,红细胞形态的可塑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沉,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与溶血,红细胞的数量和生理功能。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的分类及数量,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吞噬作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生理功能、生理性止血的机制。血液凝固: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与调节,粒细胞生成的调节,血细胞的破坏。血型: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血型的应用,人体血量正常值。第四章:血液循环1. 目的要求: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心电图的意义及心音成因,熟悉脑循环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9、。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生物电活动、心肌生理特性。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生理功能及特点。掌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及其血流量调节的特点。2. 内容: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与心脏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心力储备。心音和心音图。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和心肌的传导性(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正常心电图及其各波的意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

10、素。动脉脉搏。静脉血压,静脉及其影响因素。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支配及其作用,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的支配及其作用。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升压素,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其他局部体液调节因素。自身调节。器官循环。冠脉循环的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肺循环的血流特点及其调节。脑循环的血流特点及其调节。第五章 呼 吸1. 目的要求:了解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熟悉呼吸的概念、呼吸

11、的三个环节,熟悉呼吸节律的产生。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2. 内容: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肺通气的结构基础。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通气的阻力和顺应性,肺泡表现活性物质,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粘滞阻力。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及功能余气量,肺活量及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肺换气与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动力,气体的分压差。气体交换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通气/血流比值。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的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呼吸的调节。呼吸中枢,

12、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的分布,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概念及作用。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低氧对呼吸的调节。周期性呼吸。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及调节。第六章 消化与呼吸1. 目的要求: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掌握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基本过程,掌握消化液分泌和排出的调节,胃、小肠运动的调节,营养物质吸收的基本过程。2. 内容:消化生理概述,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道外在神经和内在神经丛的作用。胃肠

13、激素。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和吞咽,食管的蠕动。胃内消化。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消化期胃液分泌,头期、胃期和肠期的胃液分泌。胃液分泌的因素。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蠕动、胃的排空。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胃运动的调节。呕吐。胃电图。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和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大肠的功能。大肠液的分泌。大肠运动的形式,排便反射,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及作用。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机制。水及电介质的吸收,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吸收

14、的形式和途径。胃肠道的免疫功能。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1. 目的要求:了解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掌握基础代谢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掌握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2. 内容:能量代谢的概念。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定比定律,体表面积与能量代谢,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基础代谢率的测定与表示方法率。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产热的主要器官及产热的调节反应。散热过程:辐射、传导和对流、蒸发:不感蒸发和发汗,汗腺的神经支配和发汗中枢。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和

15、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调定点的概念,单胺类物质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1. 目的要求:掌握肾脏的排泄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意义。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及其在水、电解质平衡中的作用,肾功能评价。熟悉排尿反射。2. 内容: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近球小体。肾血液供应的特点,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的实验依据和结构基础,滤过的动力。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的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物质转运方式。Na+、Cl-、水和葡萄

16、糖的重吸收。K+、HCO-3及其他溶质的重吸收。肾糖阈、葡萄糖吸收极限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K+、H+、NH3的分泌。其他物质的排泄。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泌尿功能的因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影响,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尿稀释机制,尿浓缩机制。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现象,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原理和逆流学说。维持髓质高渗的机制和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及其在水、电解质平衡中的作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分泌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作用,血K+、血Na+浓度的调节作用。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肾功能的评价。血浆清除率的概念,清除率

17、的计算方法,清除率测定的意义。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测定。排尿反射。排尿反射的过程。排尿异常:尿失禁、尿潴留、尿频。第九章 感觉器官1. 目的要求:了解前庭器官的功能,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感受原理。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以及视觉和听觉感受器的功能特征及。2. 内容: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和适应现象。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成像原理。眼的调节。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二元学说。盲点,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杆细胞外段的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

18、制和颜色视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暗适应和明适应。瞳孔对光反射。视敏度和视野。视网膜电图。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听觉器官。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及声音强度表示方法,外耳和中耳的集音作用,鼓膜、听骨链的增压效应。耳蜗的感音作用,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科蒂氏器的换能机制。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及听神经动作电位。前庭器官。感受器及其适宜刺激。前庭反应和眼震颤,嗅觉和味觉的感受器、适宜刺激及感受特点。皮肤感觉。触、冷、温及痛觉。第十章 神经系统1. 目的要求:了解脑的高级功能。掌握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递质的分类,作用及其受体。熟悉信息在中枢传布的特征。掌握中枢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节。2

19、. 内容: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传导速度、传导机制。神经纤维的分类,轴浆运输。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经典突触的概念突触传递过程,缝隙连接,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神经递质、递质分类、共存、释放和失活。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受体学说,受体分类,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功能,神经的营养作用。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与反射弧,反射中枢的概念,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中枢抑制,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抑制及其类型、意义,突触前抑制。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丘

20、脑的感觉传导和分析功能,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皮肤痛觉的特征,内脏痛觉与牵涉痛。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休克、屈肌反射、牵张反射和肌紧张;肌梭的功能;运动单位。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去大脑僵直,易化区和抑制区,状态反射。小脑、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震颤麻痹和舞蹈症的递质机制。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皮层运动区,锥体系和锥外系的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的功能,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边缘系统的功能。脑的高级功能:第一与第一信号系统、第二

21、信号与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学习和记忆的形式及可能机制。语言中枢,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脑电图的波形及意义,脑电波的形成机制。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睡眠时相及其特征,睡眠发生的机制。第十一章:内分泌1. 目的要求:熟悉内分泌系统在机体机能调节中的作用,特点及其和神经系统的关系。掌握人体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2. 内容: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的概念。激素的作用及其特征,激素的作用机制,调节激素释放的一般方式。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肽能神经元的机能特点,神经激素,下丘脑调节肽的生理作用,下丘脑和腺垂体的机能联系。腺垂体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的作用和分泌调节。催乳素的作用和分泌调节。巨人症与

22、侏儒症。神经垂体激素的作用。升压素的作用和分泌调节。催产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对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自身调节。呆小症、甲亢。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分泌的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及分泌的调节。胰岛素的作用和分泌的调节,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和分泌的调节。甲状旁腺素的作用和分泌的调节,降钙素的作用和分泌的调节。维生素D3的作用。其它内分泌激素:松果体激素、生长因子、前列腺素。四、课内学时分配章内 容参考学时1绪论2-42细胞的基本功

23、能12-163血液6-84循环16-185呼吸8-106消化与吸收6-87能量代谢和体温6-88尿的生成和排出 8-109感觉器官6-810神经16-1811内分泌6-8 大纲制定者:闫剑群 杜剑青执笔 大纲校对者:郭 媛大纲审定者:韩太真 大纲批准者:杜剑青“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mmunology课程编号:BASM2014学时:56 学分:2.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年制、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护理学专业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3一、

24、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一门既古老有年轻的科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及规律的科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病原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免疫学发展极为迅速,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应用领域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新成就。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

25、面发展。免疫学覆盖面极广,并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广泛交叉,免疫学已成为医学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熟悉免疫学基本实验的原理及应用,了解免疫学研究的有关新进展及免疫学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任务:本课程主要学习基础免疫学,包括引起免疫应答的抗原的特性种类,执行免疫应答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现象和机制,免疫应答产物的种类及其特性、以及它们与对应抗原的反应和后果,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检测与免疫学防治)二、教学基本要求1学习掌握免疫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主要免疫细胞膜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6、、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与效应机制、超敏反应的分类及发生机制。2熟悉常用血清学检测技术的种类及用途,掌握免疫学防治的原理及实际应用。3了解免疫学研究的进展简介。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级要求:掌握内容用下划线“ ”表示,要求深刻理解、记忆、融会贯通并能举一反三。熟悉内容用下划线“ ”表示,要求记忆和理解。了解内容以“不作记号”表示,要求理解。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1. 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特点2. 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学的经验时期、经典免疫时期、近代免疫学时期和现代免疫学时期。3.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章

27、免疫组织和器官1. 免疫系统的组成2.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结构与功能3. 外周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第三章 抗 原1. 抗原的概念,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完全抗原与半抗原。2.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异物性,理化状态,分子结构和易接近性。3. 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抗原决定簇的概念与类型(构象决定簇与顺序决定簇,T细胞决定族与B细胞决定簇),表位-载体作用,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4. 抗原分类: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天然抗原和人工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其他分类。5. 医学上重要的抗

28、原: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动物免疫血清(抗毒素)、异嗜性抗原、同种异体抗原(ABO血型抗原、Rh抗原和HLA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6. 超抗原的概念与种类。7.免疫佐剂的概念与种类。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1. 基本概念:抗体(Ab),免疫球蛋白(Ig)。2. Ig的结构:Ig的基本结构和其他结构,Ig的功能区及其功能,Ig的水解片段。3. Ig的血清型:同种型(Ig的分类及分型)、同种异型、独特型。4. Ig的生物学活性: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构,激活补体、结合细胞(细胞亲嗜性),通过胎盘,具有抗原性。5. 各类Ig的特性和功能:IgG的特性与功能,IgM的特性与功能,IgA的特性与功

29、能,IgD的特性与功能,IgE的特性与功能。6. Ig的基因结构与抗体多样性:Ig重链VDJ基因重排及C基因类别转换,Ig轻链基因结构与VJ重排。7. 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第五章 补体系统1. 补体的概念。2.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3. 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激活途径(识别、活化、膜攻击),替代激活途径,和MBL途径;MAC的效应机制。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4. 补体激活的调控:自身衰变,液相中灭活物质或抑制因子的作用、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5.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参于抗感染免疫(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调理作用,炎症介质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清除免疫复合

30、物,清除凋亡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补体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补体参与免疫记忆)。补体与其他酶系统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 细胞因子1. 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理化特征、分泌特点、产生和作用特点)。2. 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3. 细胞因子受体的作用。4.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免疫调节作用,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刺激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参与炎症反应。5.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白细胞分化抗原与CD抗原的概念2黏附分子的概念3黏附分

31、子的分类4黏附分子的功能: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参与炎症反应;参与淋巴细胞归巢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凋亡。5CD分子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基本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HLA,HLA复合体。2.人类MHC(HL-A复合体):定位,结构(经典MHCI类基因和II类基因,免疫相关基因,免疫无关基因)。3.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单元型遗传,共显性遗传,高度多态性,连锁不平衡。4. HLA分子的结构与分布:HLA-I类分子的结构与分布,HLA-II类分子的结构与分布。5. HLA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 约束免疫细胞相互作用(MHC限制性);辅助T细胞的活化;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作用。6.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与疾病的相关性,HLA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与器官移植的关系,与输血反应的关系,HLA在法医学的应用。7. HLA分型技术:血清学分型技术、细胞学分型技术、DNA分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