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0.73KB ,
资源ID:1285649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8564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学计划七年级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学计划七年级上册.docx

1、教学计划七年级上册一、 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二班和三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两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3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

2、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历史科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艺术性的特点,所以要通过识记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根据学生的特点,加大高效课堂建设,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都有所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二、 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特点 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是岳麓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2、教材内容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

3、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四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课本的宋体部分是基本的学习内容。其它字体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并结合教师的提示,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我们的远古祖先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4课。教材第一单元

4、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3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共9课,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共7课,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共5课,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3、教

5、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 教学目标要求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

6、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取得更大突破。四、 具体实施措施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按区教育局“三备、三导、三过关”规定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3、缩小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

7、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5、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6、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五、 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要求课时安排周次安排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北京人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课时第1周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了解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简述河

8、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1课时第2周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华夏族的形成以及炎帝、黄帝和蚩尤,尤其是“人文初祖”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禅让是怎么一回事?禅让的实质是什么?知道炎帝、黄帝、蚩尤的传说和尧、舜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1课时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传子 家天下夏朝的建立和盘庚迁殷王位世袭制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封建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二代的更替2课时第3周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要求课时安排周次安排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5课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的使用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了解公元纪年法,培养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1课时第4周第6

9、课西周的分封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客观地分析商朝和西周灭亡原因了解商、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2课时第5周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2课时第6周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齐桓公称霸和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春秋争霸的实质和作用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2课时第7周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商鞅变法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大变革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课时第8周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要求课时安排周次安排第二单

10、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都江堰的科技地位用丰富的审美能力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课时第9周第11课百家争鸣孔子及其历史贡献通过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进而形成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哲学观点的初步认识,教师用深入浅出的讲授让学生掌握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1课时第10周第12课历史文物仿制活动按活动程序完成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和保护能力1课时复习迎接期中

11、统测第11周第12周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要求课时安排周次安排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3课六王毕 四海一家“秦王扫六合”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与作用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课时第13周第14课伐无道 诛暴秦陈胜、吴广起义秦亡以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知道胜、吴广起义2课时第14周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汉武帝“大一统”怎样看待儒家思想和秦汉时期,汉匈两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我们应怎样看待当时汉匈之间的关系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2课时第15周第

12、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张骞通西域对加强与西域的联系,对西域都护具有的奠基作用和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的条件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课时第16周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以秦皇汉武人物为例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初步掌握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1课时第17周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造纸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了解造纸术及对人类文化传播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知道九章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知道张仲景和华佗在医学上的成就。1课时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司马迁与史记佛教的广泛流传和道教兴起的原因了解佛教

13、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课时第18周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要求课时安排周次安排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第20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原因和意义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为何一胜一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课时第19周第21 课三国历史故事会历史故事的特点和基本内容在现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训练学生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1课时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西晋统一的原因和经过;北魏的均田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

14、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2课时第20周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人口南迁南北朝局面的形成;南朝政权更迭频繁的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了初步开发说出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2课时第21周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要求课时安排周次安排第24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祖冲之和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塑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知道齐民要术和水经注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1课时第22周复习迎接期末统测第23周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要求课时安排周次安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