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0.23KB ,
资源ID:1289806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8980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奉贤区高考语文二模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奉贤区高考语文二模含答案.docx

1、上海奉贤区高考语文二模含答案2017年上海奉贤区高考语文二模(含答案)2017年上海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填空。(5分)(每空1分)(1)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 潼关怀古)(3)杜甫登楼中从时间、空间两处着笔,意境阔大悠远的二句是“ ,_ 。”2按序评点三国人物诸葛亮、刘备、周瑜、鲁肃,以下正确的一项是()。(2分)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求田问舍唯堪笑,报国忘家烈可闻。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兴亡天下三分局,今古人思五丈原。A. B. C. D. 3画线处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3分)诗必有所本,本于

2、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唯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唯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A.非全是天然造化,亦非全是别具匠心。 B.非全是天然造化,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C.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别具匠心。 D.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49题(17分)变形记封面的演变王晓林、施塔克设计的初版变形记封面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变形记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它被翻译成上百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除变形记

3、文本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外,它的“副文本”同样值得关注。对绘画艺术兴趣浓厚的卡夫卡,特别注重作品的封面设计效果。因此变形记封面从1915年初版单行本开始,就陷入了“作者意志”与“设计者意志”纷争的漩涡之中。在卡夫卡的变形记初版单行本付梓之际,他给莱比锡的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写了这样一封信:“尊敬的先生:您最近来信说,奥托玛尔施塔克将为变形记设计封面。我产生了小小的恐惧。就我从拿破仑上对这位艺术家的认识而言,这种恐惧也许是多余的,我是说,由于施塔克真的要动笔了,于是我想到这样的问题,他会不会去画那个甲虫本身?别画那个,千万别画那个!我不是想限制他的权力范围,而仅仅是根据我对这个故事显然是更深的理解提出

4、请求的。这个甲虫本身是不可画出的。即使作为远景也不行。如果这样的意图并不存在,因而我的请求变得可笑那倒巴不得。若能转告并强调我的请求,我将十分感谢。假如允许我对插图提建议,那么我会选择诸如这样的画面:父母和商务代理人站在关闭的门前,或者更好的是,父母和妹妹在灯光明亮的房间里,而通向一片黑暗的旁边的那个房间的门敞开着。1915年10月25日于布拉格”但是,施塔克却为变形记设计的封面画与之却有些出入。仔细来看,施塔克最终设计的封面上虽然没有虫子,但他却选择了卡夫卡没有建议的格里高尔的形象。显然,卡夫卡对变形记封面设计的“干预意志”与其说是得到了部分回应,不如说是遭遇了设计者的某种“背叛”。20世纪

5、五六十年代,变形记日译本问世,但封面上既没有卡夫卡坚决否定的“甲虫本身”,也未展现“父母和商务代理人”或“父母和妹妹”的行动,而是出现了卡夫卡自己的身影。变形记是卡夫卡小说中较早译介到国外的作品,选取卡夫卡肖像作为译本封面,一方面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认识这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封面画先入为主的倾向,为读者提供了更宽广的想象空间。1974年西班牙版封面画则有意遵循卡夫卡的建议,使“父母”(没有“商务代理人”)站在一扇“门”前,不过这扇“门”不是关闭的,而是微微打开的;从父母影子的方向判断,房内有光亮射出,这又与卡夫卡希望房内一片黑暗的意愿背道而驰。众所周知,“门”是卡夫卡小说世界

6、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无论是变形记,还是法的门前,抑或是诉讼,卡夫卡笔下的每一道“门”都蕴涵着极为深刻的意义,这些“门”的每一次开/关都在不同程度上暗示/预示着主人公命运的改变。对于突然“被变形”的格里高尔来说,门里门外,是两个截然不同/通的世界,这也是卡夫卡对自己家庭体验的表现他与父母之间永远隔着一道无法消失的“门”。这种变形记版本直接将小说情景画于封面页上,极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加深读者对文本的印象。尽管卡夫卡坚定地认为变形记中的甲虫本身是“不可画出”的,但后来的许多封面设计者仍致力于表现这只甲虫形象。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变形记封面上是一个孤独的男人轮廓,对着一个既像窗户

7、又像门的图案,最上方是一只黑色的多腿甲虫。这寥寥几笔所刻画出的虫子虽不具代表性,但由于这是中国较早公开发行的变形记单行本,直接影响了变形记汉译本封面的设计走向,此后越来越多的“甲虫”出现在变形记汉译本封面页上。1993年的法国版则直接以著名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代表作呐喊为封面图。蒙克曾如此回忆呐喊的灵感来源:“我和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阳快要落山时,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是血与火的空间。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朋友相继前行,我独自站在那里,突然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这样的经历很容易使人联想到

8、卡夫卡常常感受到的恐惧感和担忧感,将这幅画作为变形记的封面,可谓实现了表现主义文学与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完美合体。2005年的德国版,是一张复杂的组合图形,一只倒立的寒鸦张开翅膀缠绕在一个男人头上,寒鸦之眼正好对应成为男人的眼睛;两瓣虫壳夹在男人左耳上,它的一条细腿伸进男人嘴角,另一条则伸入男人颈内;另一只甲虫则像领结一样系于西装革履的男人胸前。这幅画将寒鸦、卡夫卡和甲虫混搭在一起,是变形记封面画的又一经典之作。一个世纪以来,变形记版本封面经历了丰富的演变过程,从“卡夫卡式文学”衍生出“卡夫卡式封面”,这恐怕是卡夫卡生前不曾预料到的。事实上,伴随着变形记封面画的显性演变,变形记文本意义也在不知不

9、觉中发生了诸多隐性的改变。在这一隐一显的对照中,“卡夫卡意志”始终若隐若现,“卡夫卡干预”似有若无,“卡夫卡式理解”愈加扑朔迷离。于是,怀着破解封面画谜题的初衷而从“文本外”走来的我们,很快就又进入了更深更复杂的“文本内迷宫”。4选择第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语并说明理由(3分)A.但 B.单5作者将封面画称为“副文本”的依据错误的一项是()(2分)A.封面画设计从根本上取决于文本内容。 B.封面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文本主旨。C.封面画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心理预设。 D.封面画能够直观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6第段介绍“门”在卡夫卡作品中的涵义,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具体解释了第段卡夫

10、卡在信中所给建议的缘由。B.流露出作者对西班牙版变形记封面画的欣赏。C.证明封面画遵循作者意志更能准确体现作品内涵。D.有助于读者在更广阔的层面了解卡夫卡及其作品。7从文中看,卡夫卡为什么要提醒施塔克“千万别画”那个甲虫?(2分)8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3分)变形记版本封面设计理念1915年初版单行本作者意图干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译版1974年西班牙版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刻画甲虫形象1993年法国版2005年德国版后现代化拼贴9第段作者为什么认为施塔克设计的初版变形记封面是对卡夫卡意志的“背叛”?请参考插图,加以具体说明。(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5分

11、)等植物的根伸进石头浦歌等植物的根伸进石头,等它发现自己别无去路,只有面对无尽的石头世界,它一定感到了某种荒唐,为了使自己挤进微微裂开的缝隙里,它不得不将自己的根变形,不得不将自己的根与石头合为一体,不得不顺着纹路形成古怪的直角、锐角,与刀子般的石头棱角相磨砺,它的生长姿势也会因此变成奇怪的模样。一个路人看到石头上的树,可能会惊叹:这是一株多么顽强的植物。但他忽略了植物根部的感受。作为根部,它也许体会到的更多是绝望和荒诞,是存在的忐忑和不安,根部的变形意味着与石头每时每刻的僵持,意味着走投无路时的惶惑,以及偶尔得逞时的悲喜交杂,而那些变形的根,在植物自己眼里看来是可笑的。每一寸都是可笑的,是绝

12、望逼出来的,饱含着狼狈和荒诞。对于这株艰难生长的植物来说,畸形的根部才代表了它真实的存在。大约八九岁左右,我跟着奶奶第一次走进沟壑,见识了柿子沟,在那里,我体验到的更多的是恐惧。我之所以陪着奶奶去,是因为奶奶从未一个人去过柿子沟,她要找一个人陪她。我有些激动和忐忑地跟着奶奶,奶奶说那里有柿子,虽然我知道这是诱饵,我也很期待见到传说中的沟壑。以前我只是见到用平车拉回来的一堆堆柿子,个别柿子还带着一点枝叶,有些柿子软了半个,已经被挤破,发出香甜的味道。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我期望见到这些果子的源头。我跟着奶奶走了很远,终于见到柿子沟的栅栏门,那里有一种静默和孤僻的氛围,有

13、一种故意排斥人类的气氛,丘陵和树木对于我们的到来有些过于漠然,我隐隐有些窃喜。但在冷漠空阔的沟壑里,我居然也感觉自己有些害羞。重要的是,奶奶一向是一个胆小的人,只见她不停地环顾四周,有时定定地看着沟壑深处,似乎那里正有可疑的人或者动物走来,她一副担心和警惕的模样。她的这些表现更加令我惶恐。终于,奶奶安静下来,我也稍稍放心了。我爬上柿子树,柿子树的每次抖动,都发出唯有这棵树才发出的沙沙声,其他树都安静沉稳。沟壑很深,一排排茂密的树木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沟壑底部,一座高大的丘陵从那里威严地壁立出来,有一副森然决然的态度,下面深绿色的树木还微微萦绕着薄雾。我越是虚张声势地利用柿子树发出沙沙声,越是感到

14、孤单和恐惧。一种异于往常的野苍蝇发出巨大的嗡嘤声,树皮上攀爬着一厘米长的大蚂蚁。有一刻,我不敢发出任何声音,我只是静静地看着坐在石头上的奶奶,希望从奶奶那里得到勇气和信心。天色渐渐暗下来,一声一声悠长奇怪的呜呼声从沟壑深处传出来,奶奶站起来,突然朝我害羞地一笑,说:“赶紧回吧,真吓人。”我赶紧从树上跳下,跳下的瞬间发现自己的腿已经软了,我紧紧跟随着奶奶,奶奶走不快,她的脚步总发出特别的嚓嚓声。这时,呜呼声突然更清晰地传出来,声音几乎可以触到我的脖子,我不敢回头。奶奶说,这是猫头鹰在叫。她急于离开这里,我比她更急于离开这里。最后一次走进沟壑的时候,我和弟弟拿着相机。那是个春节,我已经彻底离开村庄

15、,我们走在柿子沟里泛白的土路上,就像走在空荡荡的破旧舞台上,这里有着冬天特有的冷清,视线空阔,泛白,就像放陈的黑白照片,有些略略发黄。树木光秃秃的,已经变了模样,就像被人用画笔改写过一样,甚至你会以为这些树都挪移了位置。它们以另一种方式拒斥我们的到来,以一种强烈的陌生感。我们拿着相机,这似乎也显得有些轻佻,为此,沟壑似乎努力掩饰那种我们曾经感觉熟悉的事物。我们只有通过回忆,才能感觉到这里与我们息息相通,慢慢地,我发现这回忆就像一株活生生的植物,它在风中舒展着枝叶。这枝叶摇荡的样子,让我想起那个比喻那株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那株植物在摇曳中,有一种悠然、闲适、感叹,就像一种回忆,或者像是对回忆的一

16、种品尝。对于变形的根部来说,这是一种抚慰。我想起了沟壑窑洞里常常见到的蝎子,它们像花纹一样静静停在窑洞一角,就像远古的图案一样一动不动,它们以格外的冷静观望着我们这些闯入者的生活。我也想起了四轮拖拉机暴烈的声响怎样震动了沟壑里的柿子树叶,它们怎样簌簌发抖;想起沟壑沙坑里那些五颜六色的石子,它们怎样让我贫困中的父亲产生梦想。当我在沟壑中阅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阅读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时,沟壑有了一种奇妙的回应,就像在空无一人的火星上做弥撒一样。柿子树和各种植物始终漠然观望着我们,裸露在外的远古黄土层给人一种古怪的暗示。那时,我们的生活因为赤贫而变得紧张无比,几乎无法喘息,沟壑似乎放大了这些戏剧效

17、果,释放出一种更为荒诞的紧张性。走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大街上,我突然发现,我只是一株莫名其妙的植物,我的一部分根部依然在沟壑里,那畸形而怪异的根。10.赏析第段两个画线句对柿子沟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11.辨析第段中两次出现“害羞”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4分)12.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13.文末作者为何会感慨自己是“一株莫名其妙的植物”,其“一部分根部依然在沟壑”里?请对此加以探究。(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旅寓洛南村舍郑谷(唐)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14.诗中体现清明节习俗

18、的是“ ”一词。(1分)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夸”一字表现出女孩争玩秋千的热闹景象,想象她们轻盈娇健的身姿。B.颔联“妨” “见”二字,体现出作者入微的观察力,展现出当地特有风韵。C.颈联“窥” “认”二字,化静为动,使得原本平淡的画面增添了灵动之趣。D.诗人用实笔写景,以自然晓畅的笔触描绘村居充满野趣的生活,潇洒不着力。16.全诗围绕“旅寓”一词展开,对此加以分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723题。(18分)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至年二十九,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自去家四

19、年乃归,以琴书自娱。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县人。二十九岁时,结交公孙方等人,在郑玄处读书。不到一年,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于是周旋于青州、徐州、茺州、豫州等地的郊野,东下寿春,南至长江、太湖。自从离家之后,四年才回到故乡,以弹琴读书作为消遣。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及绍卒,二子交争,争欲得琰,琰称疾固辞,由是获罪,幽于囹圄,赖阴夔、陈琳营救得免。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

20、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始琰与司马朗善,晋宣王方壮,琰谓朗曰:“子之弟,聪哲明允,刚断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朗以为不然,而琰每秉此论。及琰友人公孙方早卒,琰抚育其遗孤,恩若己子。其鉴识笃义,类皆如此。三国志魏书崔琰传有删改)注释:蒸庶:百姓 晋宣王:指司马懿。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分)(1)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2)昨案户籍 ()18.对“次于延津”一句中“次”字释义选择正确的一项是()(1分)A.住宿 B.驻扎 C.停泊 D.按序19.对“而琰每秉此论”一句中“秉”字释义选择正确的一

21、项是()(1分)A.保持 B.支持 C.坚持 D.选择20.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去家四年乃归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以宁区宇辟病梅之馆以贮之C.辟琰为别驾从事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遂败于官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1.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及绍卒,二子交争,争欲得琰,琰称疾固辞,由是获罪,幽于囹圄,赖阴夔、陈琳营救得免。22.文中第段中,太祖“改容谢之”的原因是 (2分)2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崔琰“鉴识笃义”的具体表现。(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2分)东轩记苏辙(宋)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既至,盐酒税治舍,

22、水患尤甚。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厅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皆适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

23、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有删改)2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25.对第段举颜回一例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表达对颜回安于困顿、清贫自守行为的困惑。B.揭示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道的道理。C.对比作者疲

24、累的现状,强调精神之乐的可贵。D.表达对颜回自以为乐的生活态度的难以苟同。26.简析第段“嗟夫”一词在构思上的作用。(2分)27.对第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沉湎于物质的享乐,会堵塞住士人追求大道的进程。B.求道者认为天地的大小和个体的死生是最重要的事。C.臻于求道之境,可以无视境遇困窘而内心超然旷达。D.官场奔波疲乏,让作者放低心态完全是不可能的事。28.结合全文,分析第段画线句丰富的情感内涵。(3分)三、写作(70分)29.不只在数学里,人生也处处在做加减法,有人为之所累,有人为之所乐,有人甚至尝到了别样的味道,对“人生中的加减法”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25、于8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一、积累运用(10分)1填空。(5分)(每空1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伤心秦汉经行处,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杜甫登楼中从时间、空间两处着笔,意境阔大悠远的二句是“锦江春色来天地,_玉垒浮云变古今。”2按序评点三国人物诸葛亮、刘备、周瑜、鲁肃,以下正确的一项是(B)。(2分)3画线处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D)。(3分)二、阅读(70分)4选择第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语并说明理由(3分)A.但 B.单选择A项,理由:“但”表转折,比表条件的“单”更能体现对施塔克艺术水平的认可,语气委婉,与全信

26、的风格相符。5作者将封面画称为“副文本”的依据错误的一项是(D)(2分)6第段介绍“门”在卡夫卡作品中的涵义,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7从文中看,卡夫卡为什么要提醒施塔克“千万别画”那个甲虫?(2分)(2分)甲虫会使读者先入为主,不画甲虫可以为读者提供了更宽广的想象空间。8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3分)变形记版本封面设计理念1915年初版单行本作者意图干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译版作者形象展现1974年西班牙版再现故事情节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刻画甲虫形象1993年法国版表现主义倾向2005年德国版后现代化拼贴9第段作者为什么认为施塔克设计的初版变形记封面是对卡

27、夫卡意志的“背叛”?请参考插图,加以具体说明。(4分)(4分)评分标准:准确描述画面构成要素2分,理解画面寓意与卡夫卡建议的不同2分。答案示例:施塔克的设计虽然没有甲虫,但也没有准确体现故事的寓意:画面上是一个青年,看不到有父母和妹妹,体现不出作品对“家人关系”这一命题的表现。在画面中青年处于光明之下,因为地面有他留下的清晰的影子。这不符合作者对主人公处境的定位。在青年的背后,两扇门既没有全部“敞开”,也没有全然“关闭”,而是开了一扇,关了一扇;没有凸显出“门”的开关对主人公的象征寓意。10.赏析第段两个画线句对柿子沟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4分)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地表现深邃、陡峭的沟壑

28、整体带给人的压抑;视听结合,通过对野苍蝇、大蚂蚁的具体观察突出自身的孤单与恐惧。11.辨析第段中两次出现“害羞”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4分)(4分)我的“害羞”是面对广阔自然的拘谨,体现出我初入柿子沟由激动到恐惧的情感变化过程;奶奶的“害羞”既在于刹那间将自身的胆小表现暴露给了孙子,又源于她为自己后面“逃避”的言行感到羞愧。12.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3分)枝叶的悠闲源自根部的付出(1分),走过苦难岁月后,回忆过往是对历经生活磨难的心灵的安慰(2分)。13.文末作者为何会感慨自己是“一株莫名其妙的植物”,其“一部分根部依然在沟壑”里?请对此加以探究。(4分)(4分)植物的比喻源

29、于作者对生活苦难的感悟。所谓的“莫名其妙”体现了面对生活变化的迷茫、不知所措。沟壑既是实指柿子沟,表明童年的乡村生活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又是喻指如今在城市的生活依旧艰难。(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14.诗中体现清明节习俗的是“秋千”一词。(1分)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首联“夸”一字表现出女孩争玩秋千的热闹景象,想象她们轻盈娇健的身姿。B.颔联“妨” “见”二字,体现出作者入微的观察力,展现出当地特有风韵。C.颈联“窥” “认”二字,化静为动,使得原本平淡的画面增添了灵动之趣。D.诗人用实笔写景,以自然晓畅的笔触描绘村居充满野趣的生活,潇洒不着力。1

30、6.全诗围绕“旅寓”一词展开,对此加以分析。(4分)(4分)诗人以“旅人”的视角写眼中所见,先从时令、季节入笔,描绘出所见清明景象,整个画面疏朗和谐,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与后文的“自适”照应。“幽栖”一句呼应“寓”字,展现“旅人”心中所想,既表现出他身处此境的闲适、恬淡,又以“虽”字转折,表达对京华和故友的思念之情,流露出旅寓者的淡淡哀愁。“旅寓”一词画龙点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四)阅读下文,完成1723题。(18分)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分)(1)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征召)(2)昨案户籍 (同“按”,审察,察看)18.对“次于延津”一句中“次”字释义选择正确的一项是(B)(1分)A.住宿 B.驻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