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25KB ,
资源ID:13085258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0852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林黛玉与薜宝钗形象对比.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林黛玉与薜宝钗形象对比.docx

1、浅析林黛玉与薜宝钗形象对比浅析林黛玉与薜宝钗形象对比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薜宝钗两名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外貌、性格、为人、情感等方面,分别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对比,突出黛玉坦率纯真、宝钗圆滑世故的形象特征,揭露出诸多读者拥林抑薜的根本原因。关键词:现象 本质 坦率纯真 圆滑世故引言: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一部世人皆知的巨著,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近代林纾有“中国说部,登峰造极者无若石头记。叙人间富贵,感人情盛衰,用笔缜密,著色繁丽,制局精严,观止矣。”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塑造了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文采精华的贾探春,貌美如花的薜宝琴,性格冷淡的贾惜春,世外俗人的妙玉等女

2、子形象,但与林黛玉“秋水为神玉为骨的冷傲清高”及薜宝钗“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温柔妩媚”相比,均略输一筹。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在诸多读者中就形成了钗与黛孰优孰劣之争。清人邹弢在三借庐笔谈中说,他与友人许伯谦因对黛玉、宝钗的看法相左,“遂相龃龉,几挥老拳”(见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卷四第390页)。我们看清代许许多多有关红楼梦的杂记、短评、题咏以及各种红楼梦的评点本,均是“尊林贬薜”者居多,而“尊薜抑林”者只占极少数。实际上,被多数人肯定的林黛玉在红楼梦的具体描写中却是一个并非“十全十美”,甚至缺点和不足很多的人,而薜宝钗正好相反,几乎是一个“完人”。人们为什么偏偏喜欢和同情一个有很多缺点或不足的

3、林黛玉,而不喜欢甚至讨厌长处似乎不少的薜宝钗呢?我以为,读者是结合自身社会伦理观、道德观,透过表面现象看穿人性本质来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一、从表面现象看林、薜形象鲁迅先生说:“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从现象看,曹雪芹塑造的林黛玉有着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而薜宝钗确近乎“十全十美”。(一)林、薜的体貌差异。就体貌而言,林黛玉“风流袅娜”,薜宝钗“鲜艳妩媚”;林黛玉“身体怯弱”,薜宝钗“肌肤丰泽”;林黛玉“眉尖若蹙、双目含情”,“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

4、处似弱柳扶风”,薜宝钗“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按照怡红夜宴上的比拟,林黛玉犹如淡雅清香的芙蓉花,薜宝钗犹如艳冠群芳的牡丹花。在容貌上,林黛玉的娇美资容无疑是很美的、迷人的,但人们还是隐约感到,宝钗似乎更美一些。作品中就有不少宝钗比黛玉美的文字:“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薜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正,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第五回);贾宝玉也说过这样的话:“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她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

5、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第四十九回),他推翻了自己认为的“现在的这几个是有一无二的”的说法,其中当然包括林黛玉,并且前面还借口别人成日家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看来他也是承认宝钗比黛玉长得美的,只是不便明说罢了。(二)林、的薜性格差异。在性格上,林黛玉多愁善感,整天以泪洗面,有着一种为常人所受不了的阴郁气质。而薜宝钗则乐观从容,笑口常开、豁达开朗。当林黛玉为“花谢花飞”心碎肠断的时候,她正兴高采烈地参加大观园祭饯花神的活动,又在滴翠亭前娇喘吁吁地追赶玉色蝴蝶。大观园诗社以柳絮为题填写小词,众人所写都不免流于伤感,独有她的临江仙,格调昂扬轻快。“白玉堂前春解舞,

6、东风卷得均匀。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去!”无根无绊的柳絮,经过审美创造,化为舒卷自如直上青云的意象。薜宝钗不象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也从来不伤春悲秋。(三)林、薜的人格差异。在做人上,偌大的贾府,林黛玉除了钟情的宝玉和贴心的丫头紫娟外,几乎没有什么知己,显得很孤立。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恃才傲物,口舌招尤。常常得理不让人,用并无恶意的锋利言辞得罪了不必得罪或不能得罪的人,落得个“小性儿”的恶名。而薜宝钗却应酬裕余地和谁都处得很融洽,使得“一个个像乌眼鸡似地”上上下下、各色人等,无不交口称赞于她。连人人侧目的赵姨娘也由衷地夸她“会做人”。她装愚守拙,随分

7、从时,行为豁达,言语温和,从不耍什么“小性儿”,不仅得到了贾母“从我们家里这四个女孩子算起,都不如宝丫头”的权威评定,连林黛玉也终于“孟光接了梁鸿案”,同她亲密得“更比他人好十倍”。(四)林、薜的才学差异。在才学上,林黛玉当然是有才的,尤其是诗才,可以说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的。林黛玉才思敏捷,富于诗人的气质和艺术创作的敏感。小说描写她每次作诗时,总是进入灵感迸发和触动颖悟的状态,呻吟俯仰之间,一片真情和灵性自然流露出来,好象丝毫不费气力。但薜宝钗也有一套颇有见地的诗论,什么“只要主意清新,措词就不俗了”,什么“善翻古人之意”等等,说得头头是道。几次诗社,她同黛玉迭为魁首,几乎难分轩轾。在整部红楼梦

8、中,林黛玉除了会写诗以外,我们没有看到她其他什么特长。而宝钗则不同了,她还懂得名物训诂,有丰富的戏曲知识,有一定的医药卫生常识,还知道佛家经典,尤其在绘画方面,简直就是个行家。她不仅知道绘画要用些什么纸料、画具、颜料,还能详详细细地开出一张大单子,以至外行的林黛玉嘲笑她是否把嫁妆也开上去了。凡此种种,说明在才学上林黛玉只能算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薜宝钗则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博士”了。(五)林、薜的情感差异。在爱情上,林黛玉和薜宝钗都爱着贾宝玉。宝玉和黛玉的爱差不多都是以争吵的方式出现、在斗气哭泣的过程中度过。吵得最凶的时候,甚至闹到宝玉脸黄气绝、摔玉砸玉、寻死觅活的地步,黛玉自己也常常是涕泪

9、横流、奄奄一息。他们爱得是那么痛苦,那样不能自拔,而起因又常常在黛玉一方。宝玉和宝钗的爱情则完全是另一种情状,薜宝钗总是那样的不即不离、不冷不热、不浓不淡,安之若素,泰然处之,颇有君子之风,甚至看到宝黛在一起也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很少醋意,从不泼酸。二、从人性本质析林、薜真伪从表面现象看,黛玉在很多方面是超不过甚至比不上宝钗的,可为什么从古到今都是拥林抑薜者多呢?其原因主要在于:黛玉“真”而宝钗“伪”。(一)从性格本质看林、薜差异。在性格上,大多数读者对薜宝钗的印象都是宽厚和随和,究其原因,皆因她天资聪慧,深知为人处世、明哲保身的道理。薜宝钗的生长环境使她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慧智的她深知自己

10、作为一个女人,无论有多大的才干,在这个男权的社会里,任何的反抗都注定要以失败告终,她不得不养成一种八面玲珑而又冷漠虚伪的个性。入府不久,她便以“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而“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很快又博得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就是林黛玉也在她高明的外交手腕下,俯首就擒,心悦诚服,以至于把她当做情同手足的亲姐妹。更令人惊异的是,连亲生女儿都捏不到一块的赵姨娘,薜宝钗也能够感动她。当她送了一点薜蟠从江南带来的土仪给贾环时,赵姨娘十分高兴,夸“宝姑娘好,会做人,很大方”。本来和睦处人、妥善处事并不是什么不好的品德,但薜宝钗的这种友善却隐藏着种种目的。比如,明明是给她薜宝钗

11、做生日,她却偏偏点贾母爱吃的菜,爱看的戏;元妃出的灯谜,她明明一猜就中,觉得“无甚新奇”,但“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赵姨娘、贾环无人不讨厌,她薜宝钗也未必喜欢这二位,但却从不得罪;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薜宝钗正是以她这样的圆滑世故和人情冷漠,才逐渐在封建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宝二奶奶”非她莫属的牢固地位。其实,宝钗又何尝没有黛玉身上的“多疑”呢?第三十回中,宝玉随口问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答道“我怕热”。宝玉又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来也体胖怯热。”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又“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

12、。时逢宝钗应选皇宫才人,她是落选者,宝玉的话不偏不倚触着她的心病,宝钗立即变脸,这难道不是“多疑、敏感”的表现吗?这些行为也充分说明了她做人的不实在、不真诚。我们再来看看那位“小性儿”、“尖酸刻薄”的黛玉姑娘吧。翻看红楼梦,她这样的个性体现俯拾皆是。但她的“酸”大多出现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谈到金玉良缘等危机她和宝玉爱情的时候,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的时候,这时她才会敏感的触景伤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娟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你暗中摸索他的话!

13、我平日和你说话,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了,比圣旨还快呢!”只有敏感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的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而又不露痕迹。然而直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敞开了她那天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里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例如,她与薜宝钗的关系,刚开始只是一昧地嫉妒宝钗与宝玉的亲密关系。可是随着故事的发展,直到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音。可见她们已经成为嬉笑怒骂的好朋友,而且黛玉对宝钗颇有一种欣赏之意。还有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其实黛玉同样也有“温柔平和

14、、为他人着想”的一面。第四十五回中,宝玉夜里去看望黛玉,要回怡红院时,黛玉亲自挑了适合在雨里点的灯笼,又告诉宝玉如何打灯笼,叮嘱他路上小心。这难道不是体贴人的表现么?对待下人,她也是如此。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与她情同姐妹,甚至在黛玉归天之后毅然出家,用青灯古佛相伴终生。蘅芜院的婆子送来燕窝和雪花洋糖,黛玉道声“费心”,又让她在外头吃茶,还“笑着赏了婆子几百钱”。宝钗的丫头香菱向黛玉学诗。黛玉既没有嫌她身份低下,更没有因她是宝钗的丫头就心存芥蒂。她耐心的给香菱讲解诗的解法要点,教她品诗,还把自己珍爱的诗集借给香菱。她这些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行为,无不体现她的坦诚与直率。黛玉和宝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

15、性格,给我们展现了两个立体的、较为真实的人物形象。(二)从人格实质看林、薜差异。在人格上,我们通过一些小说情节不难看出薜宝钗冷漠、虚伪和阴险的一面。金钏儿一事,她称颂王夫人是慈善人,说金钏儿是失了脚也未可知,多赏几两银子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好一个主仆之情!暴露出了她的剥削阶级的本来面目,她只不过不像薜蟠表现得那么凶恶,而是隐藏在温婉贤淑的大家风度后面罢了。当她撞见了丫环小红偷情的时候,她不是悄悄地走开,而是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这不仅使她自己非常巧妙地脱了嫌疑,还有意无意地给黛玉找了一个冤家,使黛玉本来就“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更加艰难。这充分体现了薜宝钗适应大观

16、园那种特殊氛围的“自保”能力,也流露出她为人阴险的一面。然而黛玉却不像宝钗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真挚淳厚,对人坦率纯真。她对待紫娟,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弘清泉。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薜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薜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

17、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妹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下无尘”。其实她对“下人”从未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睛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黛玉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凡此种种,林黛玉的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与薜宝钗的圆滑世故、冷酷无情、工于心计、左右逢源相比,这才是真正不朽的人格魅力。(三)从真情实感看林、薜差异。林黛玉与薜宝钗不只是在性格、人品上有所不同,就是对待她们同样爱着的贾宝玉,她们也存

18、在着天壤之别。大观园之于贾府,是绿洲之于荒漠,是净土之于粪窟。在那样的环境里,像薜宝钗一样能爱所有人,实际上是对谁都不是真爱;跟谁都好,实际上是对谁都没有真心。薜宝钗对贾宝玉确有爱慕之心,但在她看来,这个宝二爷只是一个美中不足的,并非十分理想的爱人,属于她未能入宫待选的退而求其次。宝玉的“似傻如狂”并不符合宝钗的理想,宝钗对宝玉有时即流露出看不上眼的意思。在小说第三十二回,宝钗说宝玉,“他如今说话越发没了经纬”。第三十七回,大观园成立诗社时,宝钗送给宝玉两个别号,一个是“无事忙”,一个是“富贵闲人”。第四十二回商量惜春绘画的事情,宝钗又鄙薄宝玉“无事忙”、“不中用”。由此可见,薜宝钗就是在自己

19、的爱情上,也存在着虚假的成份。而林黛玉却是全身心地爱着贾宝玉,对宝玉倾注了全部的感情而没有任何保留,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再拿什么去讨好贾母、王夫人、凤姐呢?她已没有了剩余感情。她之深为宝玉敬重而不为众人谅解也就毫不足怪。薜宝钗在爱着贾宝玉的同时,又何尝不爱贾母、王夫人、凤姐呢?众人都说她好,说明众人都分得了她的感情,更说明她没有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奉献给宝玉。她的虚伪得到了众人给予她的婚姻,却没有赢得宝玉的爱情。结束语综上所述,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艺术形象,在塑造上难分高下,都是非常成功、非常经得起咀嚼的艺术形象。总而言之,曹雪芹在黛玉和宝钗身上都倾注了所有的爱心。他既没有把她们都写成完人,也没有过于夸

20、大她们的缺点。在她们身上,都有许多可爱的地方,也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然而,我确是偏爱黛玉的。她的诗才比宝钗敏捷,当别人为作诗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时,黛玉或弄花草,或与他人闲聊,或与小丫鬟嬉闹,片刻即可“一挥而就”,而且常以构思的奇谲,风流别致而夺魁。还有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性解放思想和叛逆性格,与宝钗严守封建道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她的天真率性,显然也要比宝钗的一味地迎合他人,时时刻刻不忘充当“老好人”、为成为宝二奶奶而费尽心思这些圆滑虚伪要更胜一筹。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意,并饱蘸着血和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最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

21、形象,她不仅仅是我,而是无数读者心目中圣洁、美丽的爱神。正所谓“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我喜欢林黛玉这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参考文献:1、红楼梦(曹雪芹著)2、谁懂红楼梦(李广柏著,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3、红楼梦、金瓶梅比较论稿(方明光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4、漫说红楼(张庆善、刘永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5、红楼梦名家点评(沙地、詹红旗主编,新华出版社出版)6、四大名著人物点评(崔钟雷主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7、毛泽东与四大名著(马银春编著,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