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4.59KB ,
资源ID:13107209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1072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作文讲评课学写对话》教学实录及评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作文讲评课学写对话》教学实录及评析.docx

1、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作文讲评课学写对话教学实录及评析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作文讲评课:学写对话教学实录及评析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作文讲评课:学写对话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金洁萍 评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薛法根 金洁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撰写的论文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有15篇论文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曾上过市级作文讲评展示课,受到一致好评。2010年加入特级教师管建刚名师工作室后,坚持以班级周报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平台,以周报发表、作文讲评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辅导多名学生的作文在省级、全国比赛中获奖并发表。 喜欢的教育格

2、言: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应对学生。 最崇拜的教育家:陶行知。 最喜欢读的一本书:世界最伟大的教育法则。 教学实录 一 学习“让人物开口说话”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嘴一张就能说话。在你的周边谁最能说会道, 生:我的妈妈。 生:老师。 生:校长。 生:同学。 师:哪一位同学, 生:余思齐。 师:看来,你很了解他。同学们肯定猜不到最厉害的是这张嘴,请看一 (播放九品芝麻官片断) 师:这是电影九品芝麻官的芝麻官包龙星,人称白脸包公。他的嘴怎么厉害, 生:他一说话,能让死人复活。 师:是啊,把死人都说活了。 生:他一说话能把一排蜡烛灭掉。 生:他能把一根弯的铁管子说直了。 生:他能

3、把海里的鱼虾都掀到岸上。 师:对啊,他一说话就能掀起滔天巨浪。这张嘴本事大吧, 点评:教学的秘密在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内心产生学习的欲望。金老师在设计中引入了九品芝麻官“包龙星”嘴上功夫的片断,确有喜剧效果。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能说不等于会说”的道理,也暗示了本次作文讲评的主题“学写对话”。 师:遗憾的是,在同学的作文中,总会看到不少的哑巴。不信,你来看 出示: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200米赛跑时被旁边的选手撞倒在地,没拿到名次,伤心得哭了起来。同学们上前纷纷安慰,他终于破涕为笑。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句子) 师:文中谁成了哑巴, 生:同学们。 师:是啊,一群人都成了哑巴。同学们会怎

4、么安慰小明呢, 生:这次没有拿到名次,没有关系,下次还可以继续努力。 师: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生:没关系的,这次没有拿到名次,不是你的错,而是因为你在你跑步时被别人撞倒了。以后努力,一定会拿到名次的。 师:听了这话,小明心里一定舒服不少。 生:没关系,我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只要你下次跑步时多加小心,一定能拿到名次。 师:嗯,你很会安慰人。 生:没事的,失败乃成功之母。 师:这句话算得上经典。瞧,这么一开口,人就活了,内容就具体了。所以,让作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真的很必要 (板书:人物、开口说话。学生齐读板书。) 师:再来看一段: 出示:妈妈忙着炒菜,看我在看电视,就叫我去买瓶醋。我正看到兴头上

5、,不肯去。妈妈冲我说了一句话,我立刻飞奔下楼买醋去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谁能给句子做做加法,让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马上让人物鲜活起来,(生自读) 生:妈妈说“如果你不去买醋,就让你一个月不准看电视。” 师:瞧,这位妈妈蛮厉害的。 生:妈妈说“如果你去买醋就奖励你再看10分钟电视。” 师:看来奖励还是很有用的。 生:妈妈说“如果你不去买醋,就扣除你一个月的零食。” 师:扣除一个月零食啊,这位妈妈更狠了。 生:妈妈说“我要做红烧鱼,如果没有醋的话就不好吃了。” 师:那就吃不到美味的菜了。 生: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不好,你下楼去买醋顺便让眼睛休息休息。 师:这位妈妈讲的话有道理吧,你看,这

6、是一位很会说话的妈妈,很温柔。 生:听说楼下的店有促销,买一瓶醋就可以获得一个游戏币哦 师:妈妈诱惑你下楼去买醋,是不是,瞧,人物这么一开口,文中的妈妈“活”了,事件也清楚了,人物更形象了。 点评:作文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习用书面语言解决生活问题,以此让学生深切地体验作文的交际意义和运用价值,从而自觉地将作文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妈妈说了一句什么话,便让“我”乖乖地下楼买醋,这两个生活化的语境,话题的内容指向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有话可说。当然作文教学不能止于打开话题,更应在“话语”的妥帖上下工夫,即学生所设想的话语与说话者的身份、场景是否适合,从学生的即兴“说话”中可以发现,“你下楼去买醋顺便让眼

7、睛休息休息”“买一瓶醋就可以获得一个游戏币哦”等语句,与当时的语境不太吻合,应加以必要的评价指导,以此让学生懂得人物说话须合乎身份及语境的要求,要有“对象感”与“情境感”。 二 发现与欣赏提示语的变化 师:那么是不是只要让人物开口说话就万事大吉了呢,请看这一组句子,谁来读一读。(指名一生读句子) 出示: 晚饭后,爸爸悠闲地点了一根烟。 妈妈说:“喂怎么又抽上啦,” 爸爸说:“就一根,就一根” 妈妈说:“在家里一根都不行”一把夺过烟头,扔在垃圾桶里。 爸爸说:“你想干吗,想干吗,” 我说:“爸,你想让我和妈吸二手烟吗,” 爸爸说:“好好好,我出去抽” 妈妈说:“抽抽抽,抽死你” 师:人物说了很多

8、话,你感觉有什么不妥吗, 生:可以把这些“说”改成别的词。 师:你的意思是说这里的提示语反复用一个字“说”,单调,乏味。那么,同样表”,换一个字。 达“说”这个意思,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呢,听清楚要求:不用“说生:气冲冲。 师:“气冲冲”是表示“说”的吗,不用“说”,换一个字。 生:可以用“问”字。 生:可以换成“答”。 生:可以用“骂”。 (师出示表示“说”的一字词,学生齐读:喊、叫、呼、吼、吟、读、问、答。) 师:不用“说”字,换成两个字。 (生:质问、责备、表扬、批评、讨论、嘱咐。) (师出示表示“说”的二字词,学生齐读:恳求、责备、质问、提议、劝告、训斥、抗议、抱怨、祝福、吹牛、唠

9、叨、商量、狡辩、嘲笑、讽刺、怒吼。) 师:不用“说”字,换成多个字来表示,谁会, (生:议论纷纷、胡言乱语、破口大骂、七嘴八舌。) (师出示表示“说”的多字词,学生齐读:打圆场、耍贫嘴、窃窃私语、胡言乱语、议论纷纷。) 师:同学们再快速记一记这些词语。 点评:这个训练旨在变换提示语“说”,启发学生用另一个字置换,用两个字、多个字来表示,目的都是避免重复,使书面的提示语更能体现言者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及话语的含义。这样的训练既促进了学生词语的积累,又促进了学生遣词的能力,一举两得。 师:像这些表示“说”的词,我们平时虽然都积累过,但是还要学会运用。我们再来向教材学习学习,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对话

10、的。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很有童趣的课文水上飞机。 (出示课文片段: “喂,船大哥,你好啊” “你好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 “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小海鸥吃了一惊。 水上飞机笑了:“我是降落在这里的。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师:请你自己读读这组对话,发现和刚才一组句子的提示语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读句子) 生:这里省略了提示语。 师:这一组对话中前两句省略了提示语。当不写提示语也可知道是谁说的话时,可以不写提示语。 生:第三句话把提示语放到了句子的后面。 师:你关注到了提示语位置有变化。 生:这组句子中都没有用“说”。 师:用什么替代了“说”字,请你再来

11、读读。 生:小海鸥吃了一惊。 师:这个提示语不用“说”字,而是描写了什么, 生:神态。 师:再来读读另一句话中的提示语。 生:水上飞机笑了。 师:这个提示语写出了人物的 生:表情。 师:提示语不用“说”字,而是以表示神态、表情的词语替代“说”,这样一读对话,人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 (板书:提示语、不用“说”字。学生齐读板书。) 点评:金老师及时引入教材课文水上飞机中的对话片段,作为学写提示语的范本,读写有机结合,教学便有的放矢。事实上,教材中的文本无不隐藏着写作的方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怎么写”的教学意识。如果能结合教材文本阅读,渗透写作方法,作文教学便事半功倍。 师:同学们,瞧,写一组对话

12、,我们有时可以省略提示语,也可以变化提示语不同的位置,还可以不用“说”字,则是以描写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神态等作为提示语。这样对话就不再单一,更具有表现力。刚才这段话中出现的这么多“说”,我们来修改一下,不用“说”字或者用表情、神态、动作等作为提示语,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师:比如最后一句怎么改, 生:妈妈骂道“抽抽抽,抽死你” 师:还可以怎么改, 生:妈妈双手叉腰,一拍桌子,怒气冲冲地喊道“抽抽抽,抽死你” 师:这个提示语写得很丰富,“双手叉腰,一拍桌子”写出了妈妈的动作,“怒气冲冲”写出了妈妈的神态,还用了表示“说”的词“喊”。看来,妈妈真的是很生气了。 生:妈妈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爸爸的鼻

13、子,破口大骂“抽抽抽,抽死你” 师:哎哟,妈妈真是愤怒到极点了。你还想改哪一句话, 生:我想改第四句。爸爸也不甘示弱,手指着妈妈“你想干吗,想干吗,” 师:提示语写出了人物的动作。 生:爸爸质问“你想干吗,想干吗,” 师:看来爸爸也生气了。 生:爸爸急得直跺脚“你想干吗,想干吗,” 师:爸爸也气得暴跳如雷了。还有哪句话你也想修改的, 生:妈妈暴跳如雷“在家里一根都不行”她一把夺过烟头,扔在垃圾桶里。 师:嗯,妈妈态度很坚决,说不行就不行。 生:我想改第二句。爸爸对着妈妈哀求:“就一根,就一根” 师:爸爸为了抽根烟,不得不低声下气啊 生:爸爸微笑着缠着妈妈“就一根,就一根” 师:用了一个“缠”,

14、爸爸也会发嗲 生:我想改第一句。妈妈喊:“喂怎么又抽上啦,” 师:看来,妈妈对爸爸抽烟很有意见。 生:我想改第三句。妈妈暴跳如雷,头上冒着“火”:“在家里一根都不行”一把夺过烟头,扔在垃圾桶里。 师:很形象。妈妈头上都冒着“火”了,够气愤的。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说”,还刻画了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表情、语气、语调。这样,语言就变得生动形象,更富有情趣了。现在我们通过朗读把提示语表现出来。 (三位学生分角色读说话内容) 师:同学们一读,表现出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其实妈妈不让爸爸抽烟,这也是一种严格的爱。你看,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份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 点评:作文讲评课就是这样,讲讲、改改

15、、评评、练练。教学提示语的诸多写法之后,让学生修改语段,学以致用,收效明显。从学生的修改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不用“说”,改用更有表现力的提示语。但是仔细推敲,有些提示语仍然没有注意“对象感”和“妥帖感”。比如“骂、破口大骂”是否符合母亲的形象,用什么样的词,折射的是对人物的理解和态度。遣词造句,实质上也是锻炼一个人的修养。 三 在改写场景中学写人物对话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人物说话要注意的两点(手指板书)一是要开口说话;二是尽量不要用“说”字,即使用到“说”,也可以用不同的词。这是班上一位学生写的一件事,谁来读一读。 出示:午餐后,值日组长小红看到小明的脚边有一团餐巾纸,就批评小

16、明不讲卫生,要扣分。小明很生气,两个人就争了起来。班长小兰走过去捡起纸团,对他们说了一句话,教室里顿时一片静默。 (指名一学生读) 师:这段话哪些地方,人物应该开口说话,说话时的表情、神态、语气有些什么变化,想一想,改一改,看谁能把这段话修改得生动活泼。 (学生写话) 师:谁来读一读你写的,其余学生认真听,学会倾听也是一个好习惯。 生:午餐后,值日组长小红看到小明的脚边有一团餐巾纸,就用手指着小明的鼻子怒吼道“你,为什么乱扔垃圾,”(师请学生再读一遍提示语,点评:提示语有动作、表情。)小明听到这雷鸣般的怒吼声,吃了一惊,气得脸都扭曲了,他大声反驳:“这又不是我扔的,你怎么不去批评别人,怎么就一

17、定说是我扔的垃圾呢,”(师穿插点评:从小明的表情来看,真的是挺生气,很不服气,“反驳”一词用得很巧妙。)小红见小明还在耍贫嘴就大声嚷起来:“你扔了垃圾还不承认我治不了你,我就扣你的分。”(师点评:刚才背诵的“耍贫嘴”用上了。)话音刚落,小红就拿起红笔。这时,班长小兰走过来,默默地捡起纸团,扔进垃圾桶里,劝告他们:“不要光说不做,只有用实际行动才能证明事实。”教室里顿时一片静默。 师: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写了这么精彩的一段话很可惜时间不够了,不然老师很想多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时我们要让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写出说话的内容。我们还学习了写人物的语言要写好提示语,提示

18、语可以不用“说”字,这样更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说话人的语气、心情、态度及人物个性。这样,我们写的文字才会有感染力,文中的人物才会活起来。我们要在生活中留心倾听,留心观察,写作文就是写生活。 点评:这个修改的语段选取的场景,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话语聚焦在小红的“批评”、小明的“辩驳”及小兰的“劝解”上,三个话语的训练点设计得合情合理,与“学写对话”的教学目的一致。从学生的实际练习成效来看,基本上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的有效性来自于科学的教学预设,而预设的科学性基于学生真实的作文状态,所选取的训练材料应来自于学生原生态的作文。作文讲评是在教师分析学生现有作文状况的基础上展开的,

19、是有目的的讲与评。金老师的这一个语段修改活动之所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道理就在于此。 总评: 金洁萍老师是管建刚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在作文教学中作了卓有成效的实践研究,所带班级定期出刊作文周报,坚持开展周报讲评活动,这个课例是她作文教学实践的一个缩影。一个优秀的教师,总能在积极践行名师教学思想的实践中有所创新、有所改变。就这堂作文讲评课而言,呈现以下三个值得我们借鉴的亮点: 一是聚焦教学目标。整堂课聚焦在“学写对话”上,对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其他问题,暂时放一放,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一次作文讲评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讲得透彻一些,评得到位一些,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一些。面面俱到,难免蜻蜓点水。金老师从

20、“让人物开口说话”,到“不用说字”,进而“综合改写”,始终围绕“对话”的写法来组织各项实践活动,层层推进。课堂显得干净、明快,不蔓不枝才能一课一得。 二是坚持以“练”为主。讲评课的讲与评是手段,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写”的改进,而改进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练习”。没有足够的练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金老师的作文讲评课,时时处处都让学生“开口说话”,练得相对充分。整堂课安排了语句修改、词句积累、语段修改等5次练习。从补充话语,到置换提示语,再到修改整段话,逐层递进,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 三是体现“多就少改”。小学生的作文不同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只求“文通句顺”及“明白无误”,要求不宜过高。讲评课在遣词造句上

21、力求“通顺”,凡是学生所写的语句能够表达清楚意思,就可以保留学生原有的话语方式,并非一定要修改。“多就少改”的讲评原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学生的话语风格。金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话语没有“咬文嚼字”,而是采取宽容的态度,保护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堂课总有遗憾,总有值得反思改进之处。这也是教学比赛的意义所在。就作文教学而言,我们常常分为作前指导课和作后讲评课。作前指导重在内容构思及写法指导,作后讲评重在评点优劣及自我修改。就一般的写作经验来看,作后的讲评似乎显得更为关键。因为有了写作的过程体验及具体的作文成品,教师讲评中的指点对于学生而

22、言,就有了具体的指导意义。最有效的指导,就是在写作过程中的及时点拨,或者写后的针对性评析,面批就是一种极好的评讲方式。然在班级授课制下,一对一的面批只能局限在一部分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需要集体教学,即专门的作文讲评课。因此,改进作文讲评课显得极为紧迫。金洁萍老师的课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也给了我们进一步打开思路作深层变革的契机。我以为作文讲评课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心理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关系。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思想内容问题,比如不具体、不鲜活、不健康等;另一类是表达方法问题,比如语句不通、用词不当、结构混乱等。前者事关学生的心理能力,如观察能力差,内容就不完整不具体;思维

23、能力差,主题就不鲜明,思想就有偏差。后者事关学生的表达能力,诸如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进行归类,并作出准确的评判,从心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评,才能对症下药。混淆病症所在,错位的讲评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二是规范表达与个性表达的关系。在初学写作之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病,特别是三年级起步阶段,错别字特别多,标点也常常用错。作为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首要的是让学生写起来,写出来,写开来,不要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苛求学生。当学生有了写的兴趣之后,再逐步提出遣词造句的规范要求,且以“清楚、通顺”为核心目标,不宜过高。如此,才能保持学生言语的积极

24、个性。需要警惕的是,小学作文教学要防止文学化的倾向,一味地要求作文写具体、生动、形象,一味地鼓励学生用好词好句,甚至故意用成语、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美化作文,只能败坏学生的作文口味。要知道,最美的语言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与写作的那个人浑然一体的。写出来的文字自己感觉舒适,读来感觉舒服,就是最好的。所以,让孩子写孩子的语言,是作文教学应该恪守的一条准则。 三是教师讲评与学生自改的关系。作文讲评课力求一课一得,每次侧重一个问题,利于学生理解透彻、练习充分。但是学生作文中的各种问题仍然需要修改,而教师不可能逐一进行评点修改。因此,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和自觉修改的习惯,尤为关键。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导自己的

25、孩子修改作文,方法极其简便:让孩子在屋子里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听着不顺耳的地方就需要修改,改得听着耳顺了便作罢。如此,每次写好作文,只要大声朗读一两遍,就基本上达到文通句顺了,我们不妨一试。当然,教师帮助孩子听,边听便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自然更好。前提是教师需要有一双敏锐的耳朵,具有极其敏锐的语感,如有贾志敏老师那样的语言功夫才能成为优秀的“语言医生”。金老师所需要磨炼的,正是这一门功夫。如果能即兴判断学生作文中语句的优劣好坏,足以让学生佩服不已。而让学生佩服的语文教师,又怎么会上不好作文课呢, 简单地说,要教学生作好作文,教师自己先要成为一个勤奋而有悟性的写作者。善写的人才能善教别人写作。这

26、是作文教学的最大秘密 赛课感言 学写对话有诀窍 金洁萍 一、学习让人物开口说话 如何让学生感悟文中人物开口说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呢,比如练习的第二句话:“妈妈忙着炒菜,看我在看电视,就叫我去买瓶醋。我正看到兴头上,不肯去。妈妈冲我说了一句话,我立刻飞奔下楼买醋去了。”这句话虽然读来也通顺,但是没有写出妈妈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读者就不明白为什么文中的“我”态度会有飞跃的转变。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妈妈平时的态度给句子做了加法,有的“妈妈”用惩罚的方法,有的“妈妈”用物质诱惑、奖励的计策,有的“妈妈”用讲道理的策略。这不,学生这样一改,刻画出了不同性格的妈妈会说的话,不但文中的妈妈“活”了,

27、读者也看得明白了,而且通过语言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第一步的练习,学生就有了深切体悟:很多时候在写作时要让人物开口说话,写出人物的语言。 二、发现与欣赏提示语的变化 如何让学生感悟对话中的提示语变化的效果呢,我先从反例人手,出示学生习作中的一段对话,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他们一读就笑了,觉得对话中反复出现“说”不妥,提示语的位置始终放在说话内容前面,太单一那么要表达“说”这个意思可不可以用其他的词来替代呢,让学生交流后再出示老师准备的词,丰富学生的词汇库,再引导学生归类背诵积累,为后面的板块场景改写作铺垫。 接着,掘进一步:提示语中一定要表达“说”吗,结合教材看看学过的课文是怎样写好对

28、话中的提示语的。引用课文作为范例,让“权威”来“说话”。借助水上飞机的一段对话,和学生的习作一对比,学生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提示语可以省略,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等也可以作为提示语,如此“包装”提示语,提示语就会富有“立体感”。 三、在改写场景中学写人物对话 结合刚才学习的两个板块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在出示的一段话中加进人物开口说话的内容并且写好提示语。在交流时紧紧围绕教的两个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说了几句话,说了什么内容,不用“说”字,提示语写了些什么, 整堂课紧紧围绕“让人物开口说话”“写好提示语”这两个目标展开教学,教学环节与学生的练习循序渐进,逐层深入,逐步提高要求。这样,学生学得扎实,有所收获,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