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6.13KB ,
资源ID:132026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2026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

1、清平乐黄庭坚板书清平乐黄庭坚板书(经典版)编制人:_审核人:_审批人:_编制学校:_编制时间:_年_月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

2、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

3、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清平乐黄庭坚板书 这是清平乐黄庭坚板书,是

4、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第 1 篇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一.作者简介: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

5、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

6、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4.“

7、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5.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6.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若有

8、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四.词的特色: A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 B构思新奇巧妙。 C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五.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9、。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下片过头两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

10、息。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后两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是对现实的描述。上面想象春天踪迹,也许黄鹂可以知道,然而嘤嘤鸟语,谁人能解?它不过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仅看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蔷薇花那边去了。于是春之踪迹,终于无法找寻,而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词中以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全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绝尘之感。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第 2 篇 教学目标清平乐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且能够默写。 2、借助朗读、想象、

11、绘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把它能画出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 1、词意的理解。 2、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录音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试题 (1)字音、字形。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作者有关情况 2、朗读训练。 (1)听录音带。 (2)模仿录音比赛。 出示课件:录音 3、书写能力比赛。 两组各派一人上黑板抄写课文。 4、理解课文。 (1)分组讨论。 (2)画出课文大概内容。 (3)教师点拨。 (4)学生纠错。 (5)归纳语言特点。 (6)教师出示

12、有关插图,学生看图再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课件演示 三、知识巩固。 (1)字、词、句。 (2)背诵、默写。 出示课件:试题 四、延伸练习 把清平乐村居改成一篇记叙文。 五、作业 六、宣布比赛结果。 播放古典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反思 1、以试题形式出现课件,完成有关作者、预习任务的教学,完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试及知识的巩固,以补充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进一步了解。 2、用标准录音来正音,通过模仿录音比赛,使学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3、通过演示课件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把它能画出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4、使学生通过声音再一次感受古典诗词的魅

13、力,放松因比赛紧绷的神经。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

14、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出示:走近辛弃疾)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补充课题,生读题。)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四个字:读通读顺。 二、学习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预设:(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媪呢?翁媪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2)剥莲蓬(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o,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剥莲蓬,把花生的皮去掉叫剥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 剥香蕉

15、,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削苹果,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剥削。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应念pn,这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指名读) 2、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来。(生自由读) 4、人常说诗中有画,你在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茅舍清溪图、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5、(出示插图)大家看,这是文中的插图。看着这幅图,你读懂了词中的哪几句?你感受到这是一幅

16、怎样的村居图?(美丽的村居图)你刚才一定看到许多美景,就请你一边想象美景一边读这首词。(幽静的村居图)你在用心感受,请你读出村居的幽静。(幸福的村居图)你就带着幸福之情读一读吧。就这样,按照词的韵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词中去,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6、有的同学说这是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第一句)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送到句中读出来。 7、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你想

17、给这幅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命名什么有意思的题目?(农家乐,世外桃源,温馨;最美的风景)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归路”了,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居啊,多么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啊,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听听这“相媚好”的翁媪在用吴地方言说些什么呢? (1)“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说话) 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唱最浪漫的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馨的情景啊!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多好啊!侬侬软语传递着绵

18、绵情意。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道?(相媚好) 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请读出幸福之情。(恩爱的老夫妻)请用朗读表现老俩口的恩爱。(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我们再来夸夸他们的三个儿子。 研读“无赖”: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看出小儿无忧无虑?(无赖) 文中哪个词儿具体表现小儿很无赖?(卧) “卧”是什么意思?除了俯卧,还可以怎样卧?(仰卧、侧卧) 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

19、在地上睡一觉。) 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自由自在)读出小儿的自由自在。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他?(天真活泼)读出小儿那个天真的劲儿。 “无赖”读得轻快、上扬,小儿好顽皮呀。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多让人羡慕。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3)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酒吗? (4)听到这些,作者禁不住走上前去问:“白发谁家翁媪?” (师生对话) “老伯贵姓?你们住在这低小的茅屋里想必生活并不富裕,你们怎么会这么快乐和满足呢?” 8、小结: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

20、境地朗读村居。同学们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请你加进自己想象和感受再来描绘这幅村居图。 运用想象,同学们把村居图读活了,如果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他们又如何不醉? 三、总结升华,背诵课文。 1、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些画面对我来说很平常啊,作者怎么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平:800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 想到在沦陷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真的觉得

21、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 2、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看着这个远离战火、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怎么想?(指名说) 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这是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目的呀!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46个字的词清平乐 村居(齐读词) 3、这使许多人“醉”了的村居,走过800多年的风雨,清清新新地走来了,能试着背一背吗?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 四、拓展材料,走近词人。 1、辛弃疾一生很多时候都在醉,真可谓“

22、但愿长醉不复醒”,我们再来看这两首词,他又是怎样的醉呢?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醉? (2)补充材料: 辛弃疾受不到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使他无法有大的作为,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长达二十余年。他一

23、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3)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看剑”时的心情。(无奈、痛苦、落寞、悲愤等。) (4)我觉得他的这首词最能表达他因何而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因何而醉?一个字愁。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6)由于历史的错位,他那本应紧握宝剑、杀敌立功的手,转而握起了纤纤羊毫,本该用以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转而在词坛上叱咤风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多

24、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为中国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7)一个满怀豪情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以失败告终。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7岁的辛弃疾在病床上大喊好几声杀贼,在铅山含恨辞世。 五、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

25、得的醉上一回吧!齐背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第 4 篇 教学目标: 1、理解黄庭坚在词中流露惜春、恋春思想感情。 2、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3、了解词人轻巧、活泼、清新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理解黄庭坚在词中流露惜春、恋春思想感情。 2、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教学难点: 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

26、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 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 1、

27、“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

28、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5、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

29、深化。 6、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四、总结 1、内容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2、词的特色: A 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 B 构思新奇巧妙。 C 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课堂训练 阅读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回答问题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1)词中所写的春日景物较少,只选了“黄鹂”和“蔷薇”,请说出“黄鹂”在表达作者的惜春之情时起到了什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