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261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docx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

  这是清平乐黄庭坚板书,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第1篇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一.作者简介: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所选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

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

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

”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

“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

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

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

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5.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

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6.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

请简单赏析。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

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

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四.词的特色:

  A平淡朴实,委婉含蓄。

  B构思新奇巧妙。

  C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五.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

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

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下片过头两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息。

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

后两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是对现实的描述。

上面想象春天踪迹,也许黄鹂可以知道,然而嘤嘤鸟语,谁人能解?

它不过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仅看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蔷薇花那边去了。

于是春之踪迹,终于无法找寻,而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词中以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全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绝尘之感。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第2篇

  教学目标清平乐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且能够默写。

  2、借助朗读、想象、绘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把它能画出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

  1、词意的理解。

  2、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录音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

试题

  

(1)字音、字形。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

作者有关情况

  2、朗读训练。

  

(1)听录音带。

  

(2)模仿录音比赛。

  出示课件:

录音

  3、书写能力比赛。

  两组各派一人上黑板抄写课文。

  4、理解课文。

  

(1)分组讨论。

  

(2)画出课文大概内容。

  (3)教师点拨。

  (4)学生纠错。

  (5)归纳语言特点。

  (6)教师出示有关插图,学生看图再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课件演示

  三、知识巩固。

  

(1)字、词、句。

  

(2)背诵、默写。

  出示课件:

试题

  四、延伸练习

  把清平乐·村居改成一篇记叙文。

  五、作业

  六、宣布比赛结果。

  [播放古典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反思

  1、以试题形式出现课件,完成有关作者、预习任务的教学,完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试及知识的巩固,以补充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进一步了解。

  2、用标准录音来正音,通过模仿录音比赛,使学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3、通过演示课件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把它能画出来。

突破教学重、难点。

  4、使学生通过声音再一次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放松因比赛紧绷的神经。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第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

(出示:

走近辛弃疾)

  2、(板书:

“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

(补充课题,生读题。

)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四个字:

读通读顺。

  二、学习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预设:

(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

媪呢?

翁媪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2)剥莲蓬(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āo,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剥莲蓬,把花生的皮去掉叫——剥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剥香蕉,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削苹果,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剥削。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应念pénɡ,这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

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指名读)

  2、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指导朗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

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来。

(生自由读)

  4、人常说诗中有画,你在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茅舍清溪图、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5、(出示插图)大家看,这是文中的插图。

看着这幅图,你读懂了词中的哪几句?

你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

(美丽的村居图)你刚才一定看到许多美景,就请你一边想象美景一边读这首词。

(幽静的村居图)你在用心感受,请你读出村居的幽静。

(幸福的村居图)你就带着幸福之情读一读吧。

就这样,按照词的韵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词中去,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6、有的同学说这是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

(第一句)多美呀!

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

(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

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

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

(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送到句中读出来。

  7、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

你想给这幅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命名什么有意思的题目?

(农家乐,世外桃源,温馨;最美的风景……)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醉。

那可真是“沉醉不知归路”了,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居啊,多么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啊,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听听这“相媚好”的翁媪在用吴地方言说些什么呢?

  

(1)“相媚好”:

什么意思?

(想象说话)

  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

“……”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

  唱《最浪漫的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多么温馨的情景啊!

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

多好啊!

侬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

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道?

(相媚好)

  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

(幸福的老夫妻)请读出幸福之情。

(恩爱的老夫妻)请用朗读表现老俩口的恩爱。

(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我们再来夸夸他们的三个儿子。

  研读“无赖”:

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从哪看出小儿无忧无虑?

(无赖)

  文中哪个词儿具体表现小儿很无赖?

(卧)

  “卧”是什么意思?

除了俯卧,还可以怎样卧?

(仰卧、侧卧……)

  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

(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

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

  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

(自由自在)读出小儿的自由自在。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他?

(天真活泼)读出小儿那个天真的劲儿。

  “无赖”读得轻快、上扬,小儿好顽皮呀。

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多让人羡慕。

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3)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酒吗?

  (4)听到这些,作者禁不住走上前去问:

“白发谁家翁媪?

”(师生对话)

  “老伯贵姓?

你们住在这低小的茅屋里想必生活并不富裕,你们怎么会这么快乐和满足呢?

  8、小结:

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

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读村居。

同学们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请你加进自己想象和感受再来描绘这幅村居图。

  运用想象,同学们把村居图读活了,如果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

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

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他们又如何不醉?

  三、总结升华,背诵课文。

  1、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些画面对我来说很平常啊,作者怎么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平:

800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

  想到在沦陷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真的觉得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

  2、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

此刻,看着这个远离战火、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怎么想?

(指名说)

  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这是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目的呀!

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46个字的词——《清平乐·村居》(齐读词)

  3、这使许多人“醉”了的村居,走过800多年的风雨,清清新新地走来了,能试着背一背吗?

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

  四、拓展材料,走近词人。

  1、辛弃疾一生很多时候都在醉,真可谓“但愿长醉不复醒”,我们再来看这两首词,他又是怎样的醉呢?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醉?

  

(2)补充材料:

  辛弃疾受不到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使他无法有大的作为,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

闲居在江西上饶长达二十余年。

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3)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看剑”时的心情。

(无奈、痛苦、落寞、悲愤等。

  (4)我觉得他的这首词最能表达他因何而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因何而醉?

一个字——愁。

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6)由于历史的错位,他那本应紧握宝剑、杀敌立功的手,转而握起了纤纤羊毫,本该用以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转而在词坛上叱咤风云。

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为中国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

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7)一个满怀豪情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

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以失败告终。

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7岁的辛弃疾在病床上大喊好几声杀贼,在铅山含恨辞世。

  五、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

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

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得的醉上一回吧!

齐背《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黄庭坚板书第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黄庭坚在词中流露惜春、恋春思想感情。

  2、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3、了解词人轻巧、活泼、清新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理解黄庭坚在词中流露惜春、恋春思想感情。

  2、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教学难点:

  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

  所选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

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

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

”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

“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

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

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

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5、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

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6、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

请简单赏析。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

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

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四、总结

  1、内容此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2、词的特色:

  A平淡朴实,委婉含蓄。

  B构思新奇巧妙。

  C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课堂训练

  阅读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回答问题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1)词中所写的春日景物较少,只选了“黄鹂”和“蔷薇”,请说出“黄鹂”在表达作者的惜春之情时起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