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11.79KB ,
资源ID:1331227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3122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含教学反思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的含义。2.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3.通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1.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教材通过教室内的画面,把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具有长方形和正方

2、形表面的物体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探索长方形的特征,得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可以通过先折再剪的活动,从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正方形,得出:正方形有四条边,每条边长度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通过比较,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张书签的边线、一片树叶的边线来初步认识周长。通过用4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材通过试一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理解、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3、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对比、操作,进而理解并掌握教学概念。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长方形和正方形 3课时周长是多少 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材第3638页的内容。1.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2.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钉子板,实物投影仪,学具袋(平面图形各1个)。1.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度,并标在图

4、上。2.用三角板量一量,哪些角是直角。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从下列图形中挑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情境,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请说一说。生1: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生2:铺地用的方砖的面是正方形的。生3: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2.探索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拿几张长方形的纸,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看看长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并演示出自己的探索过程。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对边相等,我是通过测量发现的。生2:我通过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生3:我用三角板测量,发现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生4:我把长方形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5、。这样四个角就叠在一起了,用三角板量一次,就可以知道四个角都是直角。3.认识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你身边哪个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指出它的长和宽。两人一组,互相交流。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指出它的长和宽。4.探索正方形的特征。动手操作:从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演示汇报:自己是怎样剪的。你发现正方形有什么特征?生1:用直尺测量,发现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生2: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对折,测量一次,可以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5.认识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指出它的边长。两人一组交流。在钉子板上围出一

6、个正方形。指出它的边长。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你认为长方形对边相等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有没有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1.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完成练习,再利用实物投影演示。2.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动手操作,集体汇报。通过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4.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5题。分小组完成,看谁估计得最准确。5.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猜一猜,小兔子的后面可能藏的是什么图形。课堂作业新设计1.第1题:略第2题:第1个和第3个三角形尺能拼成一个长方形,第1个和第4个

7、三角尺能拼成一个正方形。2. 略3. 4234.略5.略思维训练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1.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画,引出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2.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3.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出示钉子板,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4.让学生走出教室,带上纸和笔,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图形记下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

8、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5.数学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将它看作是一种文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室或类似的生活场景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将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

9、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材第3942页的内容。1.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1.理解周长的含义。2.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状不同的叶子,细线,水彩笔,三角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6个。量一量,想一想,填一填。1.认识周长。(1)出示书签的图片。同学们能画出每张书签的边线吗?同学们,沿着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2)打开教材39页,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求周长就要先测量出各边的长度。(3)教材第

10、39页“试一试”。出示树叶。一只小蚂蚁想围着这片树叶爬一圈,你知道它应该怎样爬吗?请你在叶子上画出来。你知道自己画的这条线的长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测量的?要注意什么?小组探索完成,然后汇报。(4)练习。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1题。分小组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3题。独立完成,在小组里交流。讲评学生的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4题。小组完成,全班交流。讲评学生的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长方形的周长。(1)出示教材第41页例3。教师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动脑筋想一想,再试着算一算。(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生1

11、:把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求出周长。28+15+28+15=86(米)生2:长方形对边相等,可以用两个长加上两个宽求周长。28+28+15+15=86(米)生3:长方形对边相等,分别算出两个长和宽,再相加求出周长。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生4:长方形对边相等,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乘2求出周长。28+15=43(米)432=86(米)(3)讲评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理由。在小组里说说长方形周长可以怎样计算。(4)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一、二幅图。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正方形的周长。(1)教材第42页“试一试”。动脑筋想一想,试着算一算,可以小

12、组交流。(2)全班交流方法。生1:25+25+25+25=100(厘米)生2:254=100(厘米)(3)讲评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理由。在小组里说一说正方形周长可以怎样计算。(4)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三幅图。独立完成,集体交流。1.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2题。(1)动手操作,可以组内讨论。(2)全班交流。2.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完成,全班汇报。墙边有长方形花圃,长4米,宽3米,为了保护这些花草,给花圃建造栅栏,栅栏长多少米?(长边靠墙)课堂作业新设计1.第一幅图需要测出长和宽,长是5 cm,宽是2 cm。周长:5+2=7(cm)72=14(cm)第二幅图

13、需要测出长和宽,长是3 cm,宽是3 cm。周长:34=12(cm)2. 804=320(厘米)思维训练4+32=10(米)或4+3+3=10(米)教材习题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1. (6+3)2=18(cm)(3+4)2=14(m)34=12(dm)3. (55+35)2=180(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本节课利用学生们喜爱的书签和熟悉的篮球场导入新课,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和说出长方形

14、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本次教学中借助指出书签一周的边线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先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需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最后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这样理解以后学生更容易接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15、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以及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说一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算法,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算出结果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算。在学生汇报他们各自的算法后,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在学会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一试”学习正方形周

16、长的计算。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交流并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算法不能灌输给学生,更不需要揭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练习六教材第4345页的内容。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实物投影仪,一根细线,三个长4 cm、宽3 cm的长方形。1.复习概念。什么

17、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2.教材第43页第1题。两人一组合作完成,集体汇报。3.教材第43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实物投影仪展示。4.教材第43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5.教材第43页第4题。组织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思路。6.教材第43页第5题。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利用实物投影仪集体汇报。7.教材第44页第6题。组织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思路。8.教材第44页第11题。先动手操作,然后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师: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知道为什么吗?用三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周

18、长可能是多少厘米?课堂作业新设计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所有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3.44=16(厘米)(6+4)2=20(厘米)(5+6)2=22(厘米)4.40+30+50=120(cm)254=100(cm)(20+15)2=70(m)5.(6+9)2=30(米)6.94=36(厘米)7. (10+6)2=32(厘米)画正方形略,所画正方形的边长是324=8(厘米)。8. (1)(6+3)2=18(厘米)(2)44=16(厘米)(8+2)2=20(厘米)思维训练方法一:长:43=12(厘米)周

19、长:(12+3)2=152=30(厘米)方法二:长:33=9(厘米)周长:(9+4)2=26(厘米)教材习题练习六7. 略8. 39457265528436309. 63=18(厘米)(18+6)2=48(厘米)10. (8+5)2=26(米)5+8+5=18(米)思考题54=20(厘米)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由浅入深,逐步拓展。第1题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练习,用来进一步明确有关的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第2、第3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变式练习,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第4、第5题考察的是长方形周

20、长、正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1题计算拼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关注原来图形的周长和拼成的图形的周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推理能力。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周长是多少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1.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2.通过摆

21、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等活动,体会解决一个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通过估一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周长的含义,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方格纸。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活动课,看看哪些同学能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参加活动。1.拼一拼。师:用你手中的小正方形拼成你喜欢的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师:你还能拼出怎样的图形?拼成的图形周长各是多少厘米?小组交流。2.比一比。师:左边两个图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它们的周长相等吗?(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生:第一幅图是(5+6)2=22(厘米)师:第一个图形是规则的长方体,但第二个和第三个图形

22、是不规则的。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边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呢?学生汇报:4+2+2+3+6+5=22(厘米)师:有不同算法吗?生:把上面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发生变化。(5+6)2=22(厘米)师:第三个图形的周长大家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画一画。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学生自己动手,交流画法。教师循堂指正。4.量一量。师: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它们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先估一估,再量一量。估计厘米 估计厘米实际厘米 实际厘米师:你是怎样测量的?估计得怎么样?小组完成后交流做法,并集体订正。大家玩得高兴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说给大

23、家听。还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设计其他活动。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课程目标是:突出“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从而拓展“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2.本堂课学生通过用小正方形拼一拼、比一比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

24、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教材设计了用小正方形拼一拼并计算相应图形的周长,以及比一比、画一画、估一估、量一量等丰富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根据教材的安排,本次实践活动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准备充分的活动材料,并组织好小组活动,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要引导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并注意相互交流,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听一听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逐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比较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操作实践和交流讨论中学会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拓展自己的思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