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82.49KB ,
资源ID:1340544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4054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课堂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课堂教学设计.docx

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课堂教学设计第1课 主备人: 投放日期:3月10日2-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 2学生知道蚕卵里孕育生命,当气温、温度适合的时候,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科学过程: 1学生通过对蚕卵进行细致地观察,能较准确地描述蚕卵的特点。 2学生通过讨论和阅读养蚕手册,了解一些养蚕的基本知识。 3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知道可以用测量、文字、画图、日记、拍照等方法来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蚕卵,蚕茧,养蚕用的孵化盒、饲养盒,彩蚕饲料,多媒体辅助课件。学

2、生材料:蚕卵,放大镜,蚕宝宝饲养手册,蚕宝宝成长档案。【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1设疑激趣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神奇的东西,先来看第一件。知道是什么吗?(投影展示蚕卵)蚕卵能孵出什么小动物呢?看见过蚕宝宝吗?(课件出示蚕宝宝图片,提示课题)蚕宝宝长到一定时候还会有一些神奇的现象看这就是沈老师去年饲养蚕宝宝的胜利成果。(课件展示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展示蚕茧实物。) 2观察蚕卵师:一颗小小的蚕卵,居然孕育着这么神奇的生命过程。让我们好好地来观察观察这颗神奇的蚕卵吧!(1)出示观察要求: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卵,和同桌说一说蚕卵的特点(请组长领取蚕卵,同桌两人一份。师巡边指导)(2)汇报交流。3蚕

3、宝宝的饲养(1)初步探究师:那么蚕卵什么时候能孵化?蚕宝宝出来后我们又该怎样来饲养它呢(板书“饲养”)还有没有别的特殊要求呢?比如温度?湿度?(板书:吃?住?温度?湿度?)(2)资料探究A蚕卵孵化时对温度、湿度有什么要求?(2030,不能太干燥)B蚕宝宝喜欢吃什么?吃的方面要注意什么?(出现桑叶图,桑叶要干净、新鲜、晾干,蚁蚕吃的桑叶要嫩并切碎)。C蚕宝宝住的地方有什么要求?(透气、清洁,安全,出示饲养盒)D从资料中你还知道了些什么?4蚕宝宝的“观察和记录”(1)先说说你想对蚕宝宝进行怎样的观察或研究?(板书:测量、比较、实验)(2)用什么方式记录?(板书:文字、画图、日记、照片、录像)二次备

4、课:教学反思:课 堂 教 学 设 计第二单元第2课 主备人: 投放日期:3月10日2、蚕的生长变化【教学目标】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二

5、、学习新课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

6、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 堂 教 学 设 计第二单元第3课 主备人: 投放日期:3月10日3、蚕变了新模样【教学目标】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教学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学难点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一、教学导入: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 ?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二、学习新

7、课1、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2、观察蚕茧和蚕丝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有更多的认识。) 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

8、 堂 教 学 设 计第二单元第4课 主备人: 投放日期:3月10日4、蛹变成了什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 蚕蛾。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二、学习新课 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

9、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 (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画蚕蛾和蛹的图4、蚕蛾是什么是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 堂 教 学 设 计第二单元第5课 主备人: 投放日期:3月10日5、蚕的生命

10、周期【教学目标】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二、学习新课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2、小结蚕的一生小结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来进行。(在填

11、表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循环图表示出来。)3、蚕的生命周期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目的是通过寻求同学们养蚕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验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5、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 堂 教 学 设 计第二单

12、元第6课 主备人: 投放日期:3月12日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

13、】不同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和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 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 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 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 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

14、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 (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

15、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 (4)小组汇报交流。在某个小组汇报的时候,查阅相同资料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把大家认可的结果,填写在班级大表上。) 4、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延续。 板书设计: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生命周期(流程图)生命周期的时间 鸡 卵。雏鸡。成鸡 约14年 蝴蝶 卵。幼虫。蛹。成虫约20年 蜻蜓 卵。幼虫。成虫 约1年 山羊 小羊。成羊 约15年 熊猫 幼仔。成

16、年熊猫 约20年 鱼(鱼里鱼)卵。幼鱼。成年鱼约50年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 堂 教 学 设 计第二单元第7课 主备人: 投放日期:3月12日7、我们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

17、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2、教师演示器材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影像资料。【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有的动

18、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 (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 (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说明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收集、整理时可以按下表的格式。因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表格中的内容是大致情况,不作为标准,仅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情况填写。) 2、我们的一生 (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 (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 (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 (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2)

19、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 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 (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 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

20、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板书设计: 7、我们的生命周期 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 16岁一35岁为青年 35岁一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 教学后记: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第4课时 总计7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11月25日课题: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学习目标:1.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学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2.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3.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积

21、极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逐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一、导入明标: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三角形的面积的练习。通过这节课的练习,第一要让你们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第二能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一比,哪些同学积极动脑? 二、设问导读与自学质疑:1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吗?(练习二十第3题)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三角形面积。2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第4题。(1)引导分析:要求种这片草坪需要多少钱,必须

22、先求什么?(2)学生讨论后交流。(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2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6题。(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独自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3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8题。(l)学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理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2)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三、自我检测:选择: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 )内。1、三角形的面积是36cm2,底边长上的高是6cm,这个三角形的底是( )。 6 12 2 2、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5cm,它的面积是( )。 A、25cm2 B、12.5c

23、m2 C、50cm2 D、无法确定3、如下图,在五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中,有两个三角形甲和乙,甲的面积和乙的面积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m2,高是3m,与它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m. 1.6 0.8 3.2 4.8四、小组交流: 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9*题。(1)教师出示题目。引导观察,要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相邻两边的长度。(2)学生独立解题。(3)教师组织汇报交流。2、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10*题。(1)引导学生观察:A点是中点,把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平均分成两部分,即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两部分。(2)学生在小组内议

24、一议:阴影部分面积和大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大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组内交流解题方法,指名汇报,集体订正。五、巩固练习:画出三角形BC边上的高。六、思维拓展: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七、小结反思:组织学生认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第5课时 总计7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11月25日梯形的面积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进一步体会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5、,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一、主题图引入:(一)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二)、通过旧知迁移引出新课。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吗?1、指名能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并能简要说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师揭示转化方法:拼合法、割补法。3、前面我们

26、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三)揭示课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1、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就能找到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可以怎样转化呢?下面我们就来实践操作一下吧。2、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看看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点?各种梯形,每种两个,每种梯形颜色一样。教师提出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梯形把它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想一想,拼成怎样的图形,利用怎样的方法拼成的?它们的高与梯形的高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底与梯形的上

27、、下底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着怎样的联系?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把转化前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准。5、(出示课件)现在画面展示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重叠在一起,哪个小组能说一说刚才你们将其拼成了什么图形?是怎样拼的?各小组推选1人向全班汇报过程与结果。(教师逐一配以课件演示。)6、师引导得出如下几种推导思路:(师边利用课件演示边讲解)思路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平行边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从而推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思路二:把梯

28、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一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推出梯形的面积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上底+下底)高2思路三: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推出梯形的面积 =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引导学生对以上的推导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如果上底用字a来表示,下底用b来表示,高用h来表示,那么梯形面积公式用字母公式可表示为什么?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2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用梯形的

29、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板书设计: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梯形的面积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上底+下底)高2梯形的面积 =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二次备课:教学反思: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第6课时 总计7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11月25日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的: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分、拼,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平面图形?(生回答) 2.组合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生举例),今天,我们就结合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