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1.73KB ,
资源ID:1340551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4055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措施成因类问题答题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措施成因类问题答题模板.docx

1、高考措施成因类问题答题模板 成因分析及对策类问题答题模板一、设问形式(一)成因分析类问题1、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简述的理由”“分析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 (1)看到“简析”要用简练语言分析原因;“解释”要做简单分析。(2)看到“推测”要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分析。(3)看到“阐释”要解释原因,但要注意关键词。”2.审图文:(1)从文字材料、图示中进行成因分析,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因”与“果”。 (2)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明确自然要素的特征;找出地理事物产生的主要原因;获

2、取区域相关要素的相互关系3.巧作答: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原因分析,解释时要注意因果联系,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抓主要原因,把握关键词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二)对策措施类问题1.设问形式一般有“分析措施”“简述治理方法”“提

3、出建议”“确定发展方向”“从角度提出对策”等 ,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2、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全面,有针对性、合理性。二、高考常见

4、考点问题成因及措施分析(一)自然灾害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治理原则、措施:1.洪涝灾害的成因:(来水大,排水不畅,调洪蓄洪能力差)(1)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含沙量大,导致河道淤塞,河床抬升;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荆江河段)。)2.水文特征 (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流域内暴雨集中,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造成洪水泛滥。台风的影响)4、地势特征: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海河、珠江);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2)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

5、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3.人类活动占用及破坏河道2.治理原则上游:调洪(植被、水库) 中游:分洪、蓄洪(退田还湖)下游:泄洪、束水(防洪大堤)3.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有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

6、策;实行防洪保险等。加强防灾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等。 分析模式的应用 黄河、淮河、长江洪涝成因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防御措施黄河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暴雨集中;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抬升,泻洪能力差;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多凌汛。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淮河流域大,支流多、汛期集中;入海通道淤塞严重。上游支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长江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河道弯曲,泄洪能力差。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 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地

7、势低洼,排水不畅;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干旱的成因和措施1.旱灾的原因:(1)自然原因:大气降水少(高压带、高压中心或高压脊控制;距海遥远,受大陆气团控制;背风坡等);水分蒸发多(气温高)。(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农作物生长季节,蓄水量大;浪费多,利用率低。2治理措施:加强干旱的监测、预警和预报适时进行人工增雨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培育耐旱品种,发展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结构,限

8、制耗水大的产业发展 分析模式的应用 中国干旱多发地区成因的异同比较:时间相同点不同点华北平原春季春旱自然:全球变暖,气候恶化,蒸发加剧;人为: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用水量大、浪费严重。自然:春季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长江中下游 地 区夏季伏旱自然: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天气炎热干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珠三角及海 南 岛冬季自然:受冬季风影响,降水稀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云贵高原冬春季节自然:暖湿气流势力弱,降水较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缺失;土层薄,水源涵养能力差。台风1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多发生夏秋季

9、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2台风灾害危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3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天气。4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紧急撤离。建设沿海防护林;加固海堤等。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寒潮1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岛、海南岛及四川盆地外。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变弱。2形成原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3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

10、气。4寒潮危害:农作物(秋末和春初受寒潮影响最大)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5寒潮的有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6防御措施: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熏烟或者浇水地震1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2形成:位于板块交界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3损失严重的原因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4减轻灾害的措施(1)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2)建立灾害监测预

11、报体系;(3)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4)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5)国家及时救援。(6)提高自救互救能力,(7)加强国际合作等。滑坡、泥石流1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地形:地形复杂,地势坡度大,多沟谷发育(泥石流);物质:岩石疏松、破碎(云贵高原)或者土层疏松(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或者开矿导致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水源:充足(暴雨或冰雪融水);(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或坡度增大。2区别:滑坡多发生在陡坡,泥石流多在山谷。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降水尤其是暴雨参与,而滑坡没有降水也会出现。3.危害:阻塞江河、摧毁建筑,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4.泥石流防御措施:非

12、工程措施:加强灾害检测及减灾规划,强化灾害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意识。工程性措施:修建固坡工程(滑坡),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泥石流),加固岩体;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改变地表环境,建立隔离护坝,避免泥石流冲入村庄和耕地。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 退耕还林; 制定法律法规; (二)环境污染温室效应问题1产生原因(1)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的 CO2;(2)森林被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 CO2 减少,使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多。2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2)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原因:海

13、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3)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4)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5)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3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1)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 CO2 的排放量;(2)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 CO2 浓度;(3)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4)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5)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14、酸雨问题1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和湿润的气候。例: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消耗的矿物燃料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酸雨频率小。2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有色冶金工业。3危害(1)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4)危及人体健康。4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1)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2)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大量排放酸性气体。(3)四川盆地:石化工业

15、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5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 SO2 气体制成硫酸。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臭氧层破坏1臭氧空洞的成因(1)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自然);(2)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人为)。2影响: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

16、牧渔造成破坏。 3保护措施:(1)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2)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3)各国共同行动,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原因整治措施大气污染自然: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气候干燥,风沙严重;地形封闭(如,山谷等),污染扩散不利;出现逆温现象,不利污染扩散。人文:矿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剧增;人口素质低,环保意识薄弱,防御措施不力;经济技术落后,污染气体净化能力差。共同措施:加强环保立法和监督力度,提高人口环保意识;合理规划,正确布局污染企业。植树造林,提高环境自净能力;推广清洁燃烧和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新能源。集中供暖供热,降低危害。 水域

17、污染自然:水域封闭,或水流速度慢,更新周期长,水体自净能力低;受风向等影响,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人为: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综合整治,促进水体的更新,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改进技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往往使水体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叫水华(水花),在海中叫赤潮。1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气温高),风和日丽(静风);洋流缓慢(静水),水温较高;封闭海湾(海域相对封闭)。(2) 人为原

18、因 人类活动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2发生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3发生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 510 月。4危害:(1)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2)危害人体健康;(3)影响海洋旅游业。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上海为例)1、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并且下渗减少;城市建设高层建筑;地质结构不结实2、危害:地面下沉 海水倒灌,进而导致土壤盐碱化

19、3、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 实行雨季回灌(三)生态环境问题湿地问题1沼泽的成因分析模式:(1)气候湿润,降水较多;(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雨蒸发量;(4)冻土分布,阻滞地表水下渗,水排不尽。 分析模式的应用 几个区域的沼泽成因的比较;分 布形成原因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下游地区多凌汛和 洪涝,河水泛滥;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多永久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中国东北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多地形雨及冰雪融水;地势低洼,地下水出露,长期积水;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多永久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2湿地的功能和效益:生态功能:(1)调节气候

20、,涵养水源;(2)保持水土,净化污染;(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经济科学:(4)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5)景观旅游、教育科研等经济和科学价值。3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1)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2)湿地污染加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使水质变坏;(3)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4)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5)湿地保护投入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4采取措施:(1)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2)通过还

21、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状况,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3)通过实施宣教和培训工程,提高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意识。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1.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气候变暖;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植被稀疏;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建设不合理。2.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合理利用水资源;修建防护林工程;退耕还牧,调节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

2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控制操场载畜量。水土流失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措施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地表植被稀少; 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地形坡度较大,地势起伏很大。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2.治理措施:1. (1)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2)植树造林,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小流域综合治理;(4)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秆还田;(5)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3.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4.进行矿区土地复垦。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整治措施: 发展

23、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土壤次生盐碱化1.分布: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2.产生原因:.地下水位高:(1)地势低平(洼),排水不畅;(2)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3)修建蓄水工程或河道水量大等。蒸发旺盛:(1)气候:干旱,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多大风天气等;(2)土壤疏松,孔隙多。3治理措施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

24、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森林的生态经济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收噪声,吸烟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美化环境。森林的经济价值:制作家具 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重要的建筑材料等2、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3、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

25、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4、森林破坏的原因:过度的焚耕开垦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采伐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森林火灾5、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计划采伐,采育结合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提高人们的环境意6、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鼠害,虫害严重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乱采滥挖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人工管理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治理措施: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加

26、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生物多样性减少1、物种灭绝的原因物种本身有发生、发育、消亡过程(被自然环境淘汰)火山喷发、陨石橦击地球、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工业化、城市化等带来的大气、水等环境的污染过度捕猎和采集,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人口增长2、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禁止滥砍滥伐,滥捕滥猎,保护生态环境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四)资源问题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自然

27、原因: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

28、(开源节流) 南水北调; 修建水库;海水淡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能源问题:1、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布不平衡;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炭为主);能源需求增长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发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能源(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冲击较大。3、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

29、源紧张;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4、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稳妥发展核电; 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开发新能源)等;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利用乙醇汽油。三、高考常见成因问题的解答模型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