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7.23KB ,
资源ID:1370006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7000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

1、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总课时: 38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主题:小数的认识 课 时: 总5课时,第 1 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知识技能: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2)基于数学思考: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于问题解决:通过

2、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4)基于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教材分析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3.学情分析 (

3、1)基于知识技能: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弱势在于不能很灵活的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2)基于数学思考:优势在于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能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劣势在于不能灵活的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3)基于问题解决:优势在于学生在思维上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能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劣势在于思考问题还不是很全面。(4)基于情感态度:优势在于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劣势在于不能做到独立思考,缺乏自信心。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4、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评价任务任务一:使学生认识小数和小数点。任务二:通过自主探索,知道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1. 出示文具标价牌。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通过买文具引入新课,吸引学生兴趣。环节二新课探究1.读小数。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1.5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学生回答: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总结:像这样小数

5、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2.写小数。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1)出示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完成目标一)通过读小数、写小数,让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评价任务一)环节三课堂练习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

6、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完成目标二)以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并学会运用。(评价任务二)环节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板书设计第1课时 认识小数(1)整数部分 小数点小数部分 一个数字一位小数两个数字两位小数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总课时: 39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主题:小数的认识 课 时: 总5课

7、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知识技能: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2)基于数学思考: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于问题解决: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4)基于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

8、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教材分析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3.学情分析 (1)基于知识技能: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弱势在于不能很灵活的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2)基于数学思考:优势在于学生正处于具体

9、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能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劣势在于不能灵活的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3)基于问题解决:优势在于学生在思维上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能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劣势在于思考问题还不是很全面。(4)基于情感态度:优势在于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劣势在于不能做到独立思考,缺乏自信心。教学目标1.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2.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评价任务任务一: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任务二:能区分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看黑板上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贴出小长

10、方形的卡片和)指着卡片,提问:如果这些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数,你觉得哪个数会较大?为什么?(整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用整数大小的比较引出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环节二新课探究1.出示跳高成绩单。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高成绩记录单,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小明:0.8米小刚:1.2米小强:1.1米小林:0.9米学生反馈:小刚跳得最高。2.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你能把他们的成绩化成分数来比较吗?独立思考后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预设:A一位一位地比,从整数部分比起,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B从小数单位比,1.2里面有12个0.1,1.1里面有11个0.1,12比

11、11大。C把米转化为分米,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12比11大。3.你能排出其他几个人的名次吗?(引发学生的猜测)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完成目标一)从学生熟悉的活动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评价任务一)环节三课堂练习方法应用(1)举例:同桌悄悄地写一个一位小数,然后一起来比较一下大小。比较后提问:A.要想写一个较大的小数,你应该怎样考虑?B.要想写一个较小的小数,你又应当怎样考虑?(完成目标二)通过练习,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评价任务二)环节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板书设计第2课时 认识小数(2)简单小数的大小

12、比较1.2米=12分米 1.1米=11分米0.9米=9分米 0.8米=8分米由于121198,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总课时: 40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主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 时: 总5课时,第3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知识技能: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2)基于数学思考

13、: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于问题解决: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4)基于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教材分析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14、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3.学情分析 (1)基于知识技能: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弱势在于不能很灵活的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2)基于数学思考:优势在于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能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劣势在于不能灵活的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3)基于问题解决:优势在于学生在思维上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能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劣势在于思考问题还不是很全面。(4)基于情感态度:优势在于能积极参与教

15、学活动,能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劣势在于不能做到独立思考,缺乏自信心。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评价任务任务一: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任务二: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计算是从哪一位先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回忆整数的加减法,

16、总结小数的加减法。环节二新课探究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0.8-0.6=”这2道题

17、怎么算呢?(完成目标一)通过例题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任务一)环节三巩固练习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完成目标二)总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区别,便于学生理解。(评价任务二)环节四课堂小结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板书设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0.8+0.6=1.4(元)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总课时: 41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

18、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主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 时: 总5课时,第4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知识技能: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2)基于数学思考: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于问题解决: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

19、己的身高。(4)基于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教材分析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3.学情分析 (1)基于知识技能: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积累了年、月

20、、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弱势在于不能很灵活的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2)基于数学思考:优势在于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能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劣势在于不能灵活的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3)基于问题解决:优势在于学生在思维上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能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劣势在于思考问题还不是很全面。(4)基于情感态度:优势在于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劣势在于不能做到独立思考,缺乏自信心。教学目标1.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

21、精神。任务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1. 复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说算法。师:周末,丁丁和当当去超市购物,丁丁买的生活用品花了126.5元,当当买学习用品花了38.9元,你们能用竖式算出丁丁和当当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在复习中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规律。环节二新课探究1.出示:文具商店图观察文具商店图(见教材第96页例题图)。小丽有1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她的钱够吗?引导学生说出商品名称和价格,并要求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算一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提问: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哪些

22、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2.分析解决问题。先算买了文具盒后,小丽还剩多少钱?10-6.8=3.2(元)接着可以算如果再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则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可以算出:2.5+0.6=3.1(元)。而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3.提问:如果将铅笔换成彩笔钱够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完成目标一)通过练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评价任务一)环节三巩固练习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思考还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还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同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互相检验

23、。(完成目标二)在回顾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评价任务二)环节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10-6.8=3.2(元)2.5+0.6=3.1(元)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如果将铅笔换成彩笔,2.5+0.8=3.3(元),而3.33.2,所以钱不够。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总课时: 42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主题:简单的小数加减练习 课 时: 总5课时,第5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目标确定的依

24、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知识技能: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2)基于数学思考: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于问题解决: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4)基于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教材分析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

25、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3.学情分析 (1)基于知识技能: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弱势在于不能很灵活的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2)基于数学思考:优势在于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能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劣势在于不能灵活的形成自

26、己正确的认识。(3)基于问题解决:优势在于学生在思维上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能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劣势在于思考问题还不是很全面。(4)基于情感态度:优势在于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劣势在于不能做到独立思考,缺乏自信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以及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评价任务任务一: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任务二: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1.口算练习。4.6+5.4 0.6+0.80.3+0.4 0 .9-0.70.8-0.4 1-

27、0.6老师小结口算情况。2.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1)0.9比0.5多多少?(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环节二新课探究解决问题。(1)食堂有654千克大米,后来又买282千克,现在一共有多少千克?吃了50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2)棉纺厂1月份产棉布219万米,比2月份少0.6万米,2月份比3月份多生产0.9万米,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多少万米?这两个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可进行相应的指导,再全班交流,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分析:第(1)小题一共有65.4+28.2=93.6(千克);还剩93.6-

28、50.6=43(千克)。第(2)小题3月份有21.9+0.6-0.9=21.6(万米),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21.9+21.6=43.5(万米)。(完成目标一)通过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任务一)环节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98页第4题和第5题。(1)组织学生算一算,比一比。(2)评讲时突出两个小数相减,且将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另外,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先要将单位统一,再比较大小。(完成目标二)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任务二)环节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第5课时 练习课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与上面对齐。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