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0006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docx

三下数学3842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

总课时:

38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主题:

小数的认识

课时:

总5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基于数学思考:

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问题解决:

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4)基于情感态度:

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1)基于知识技能: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弱势在于不能很灵活的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2)基于数学思考:

优势在于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能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劣势在于不能灵活的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

(3)基于问题解决:

优势在于学生在思维上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能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

劣势在于思考问题还不是很全面。

(4)基于情感态度:

优势在于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劣势在于不能做到独立思考,缺乏自信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评价任务

任务一:

使学生认识小数和小数点。

任务二:

通过自主探索,知道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新课导入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

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通过买文具引入新课,吸引学生兴趣。

 

环节二

新课探究

1.读小数。

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

(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1.5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学生回答:

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总结:

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

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2.写小数。

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

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

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

(完成目标一)

 

通过读小数、写小数,让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

(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完成目标二)

以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并学会运用。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第1课时认识小数

(1)

整数部分小数点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一位小数

两个数字——两位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

总课时:

39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主题:

小数的认识

课时:

总5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基于数学思考:

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问题解决:

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4)基于情感态度:

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1)基于知识技能: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弱势在于不能很灵活的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2)基于数学思考:

优势在于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能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劣势在于不能灵活的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

(3)基于问题解决:

优势在于学生在思维上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能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

劣势在于思考问题还不是很全面。

(4)基于情感态度:

优势在于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劣势在于不能做到独立思考,缺乏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评价任务

任务一: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任务二:

能区分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新课导入

1.同学们,看黑板上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和□□□□)指着卡片,提问:

如果这些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数,你觉得哪个数会较大?

为什么?

(整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

用整数大小的比较引出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环节二

新课探究

1.出示跳高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高成绩记录单,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小明:

0.8米小刚:

1.2米

小强:

1.1米小林:

0.9米

学生反馈:

小刚跳得最高。

2.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你能把他们的成绩化成分数来比较吗?

独立思考后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

A.一位一位地比,从整数部分比起,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B.从小数单位比,1.2里面有12个0.1,1.1里面有11个0.1,12比11大。

C.把米转化为分米,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12比11大。

3.你能排出其他几个人的名次吗?

(引发学生的猜测)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完成目标一)

 

从学生熟悉的活动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课堂练习

方法应用

(1)举例:

同桌悄悄地写一个一位小数,然后一起来比较一下大小。

比较后提问:

A.要想写一个较大的小数,你应该怎样考虑?

B.要想写一个较小的小数,你又应当怎样考虑?

(完成目标二)

 

通过练习,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第2课时认识小数

(2)

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

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

0.9米=9分米0.8米=8分米

由于12>11>9>8,

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

总课时:

40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主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时:

总5课时,第3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基于数学思考:

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问题解决:

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4)基于情感态度:

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1)基于知识技能: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弱势在于不能很灵活的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2)基于数学思考:

优势在于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能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劣势在于不能灵活的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

(3)基于问题解决:

优势在于学生在思维上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能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

劣势在于思考问题还不是很全面。

(4)基于情感态度:

优势在于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劣势在于不能做到独立思考,缺乏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评价任务

任务一: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任务二:

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新课导入

1.教师谈话:

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一位先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通过回忆整数的加减法,总结小数的加减法。

 

环节二

新课探究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你会列式吗?

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

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

是什么问题呢?

(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

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

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

)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

你们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

(完成目标一)

 

通过例题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巩固练习

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

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完成目标二)

总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区别,便于学生理解。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课堂小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

相同数位对齐

0.8+0.6=1.4(元)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

总课时:

41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主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时:

总5课时,第4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基于数学思考:

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问题解决:

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4)基于情感态度:

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1)基于知识技能: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弱势在于不能很灵活的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2)基于数学思考:

优势在于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能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劣势在于不能灵活的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

(3)基于问题解决:

优势在于学生在思维上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能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

劣势在于思考问题还不是很全面。

(4)基于情感态度:

优势在于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劣势在于不能做到独立思考,缺乏自信心。

教学目标

1.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任务一:

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任务二: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新课导入

1.复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说算法。

师:

周末,丁丁和当当去超市购物,丁丁买的生活用品花了126.5元,当当买学习用品花了38.9元,你们能用竖式算出丁丁和当当一共花了多少钱吗?

在复习中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规律。

 

环节二

新课探究

1.出示:

文具商店图

观察文具商店图(见教材第96页例题图)。

小丽有1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她的钱够吗?

引导学生说出商品名称和价格,并要求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算一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提问:

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

2.分析解决问题。

先算买了文具盒后,小丽还剩多少钱?

10-6.8=3.2(元)

接着可以算如果再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则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

可以算出:

2.5+0.6=3.1(元)。

而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

3.提问:

如果将铅笔换成彩笔钱够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

(完成目标一)

 

通过练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巩固练习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思考还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还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

同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互相检验。

(完成目标二)

在回顾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

10-6.8=3.2(元)

2.5+0.6=3.1(元)

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

如果将铅笔换成彩笔,2.5+0.8=3.3(元),而3.3>3.2,所以钱不够。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

总课时:

42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主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练习

课时:

总5课时,第5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黄琳琳/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基于数学思考:

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问题解决:

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4)基于情感态度:

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1)基于知识技能: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弱势在于不能很灵活的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2)基于数学思考:

优势在于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能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劣势在于不能灵活的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

(3)基于问题解决:

优势在于学生在思维上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能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

劣势在于思考问题还不是很全面。

(4)基于情感态度:

优势在于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劣势在于不能做到独立思考,缺乏自信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以及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评价任务

任务一:

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任务二: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新课导入

1.口算练习。

4.6+5.40.6+0.8

0.3+0.40.9-0.7

0.8-0.41-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2.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讨论:

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比0.5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环节二

新课探究

解决问题。

(1)食堂有65.4千克大米,后来又买28.2千克,现在一共有多少千克?

吃了50.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棉纺厂1月份产棉布21.9万米,比2月份少0.6万米,2月份比3月份多生产0.9万米,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多少万米?

这两个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可进行相应的指导,再全班交流,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分析:

(1)小题一共有65.4+28.2=93.6(千克);还剩93.6-50.6=43(千克)。

(2)小题3月份有21.9+0.6-0.9=21.6(万米),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21.9+21.6=43.5(万米)。

(完成目标一)

 

通过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98页第4题和第5题。

(1)组织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2)评讲时突出两个小数相减,且将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

另外,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先要将单位统一,再比较大小。

(完成目标二)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5课时练习课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与上面对齐。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