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533.65KB ,
资源ID:1397012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9701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中山舞蹈学校高考强化班真题训练卷中国近代史.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中山舞蹈学校高考强化班真题训练卷中国近代史.docx

1、江西中山舞蹈学校高考强化班真题训练卷中国近代史江西中山舞蹈学校高考强化班20102012真题训练卷中国近代史1(2010上海文综1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2(2010海南单科14)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2010江苏单科

2、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4(2010海南单科15)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5(2010浙江文综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3、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 B C D6(2010海南单科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7(2010重庆文综1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

4、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8(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9(2010重庆文综19)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

5、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10(2011重庆文综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 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11(2011四川文综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

6、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12(2011上海单科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13(2011广东文综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4(2011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

7、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15(2011上海文综2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16(2012年海南卷历史,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 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

8、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17(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8(2010海南单科13)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19(2010海南单科16

9、)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图2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20(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21(2012年上海历史,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 A石油化工业 B

10、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22(2010福建文综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23(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24(2010海南单科25)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

11、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25(2010北京文综16)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26(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

12、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27(2010上海单科14)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7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 A B C D28(2010四川文综17)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

13、性;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 B C D29(2010上海单科26)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30(2010上海单科2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31(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

14、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32(2011上海单科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33(2011上海单科3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15、”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34(2011江苏单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35(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

16、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36(2011浙江文综20)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 B C D37(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

17、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38(2012年海南卷历史,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39(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

18、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40(2012年海南卷历史,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4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

19、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

20、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问题:(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42(2012年江苏历史,22)(13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 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

21、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1

2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4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43(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

23、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44(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38)(37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4、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图14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

25、本内涵。(8分)(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5分)(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6分)45(2010福建文综38)(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C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

26、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年301743947119301937年9927073903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的走势。(8分)(2)分析影响B段

27、中国与西欧人均C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12分)(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C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5分)46(2011福建文综3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

28、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图15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16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图17 “中国就要崩溃了”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

29、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47(2012年上海历史,38)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12分)DBADC BACCC ABACB BDCBB DDCCA DDBAB BABAA BDBDB 41(3)康有为。(1分)孔子改制考。(2分)翻译天演论;(2分)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2分)42(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4分)(2)略(6分)43略。44(1)主张:教育救国。(2分)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3分)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3分)(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4分)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4分)(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3分)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