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59.46KB ,
资源ID:140553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0553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

1、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2013年7月16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据此回答12题。1不包含图中天体的天体系统为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2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 ()。A岩石 B大气 C液态水 D阳光解析图中天体属于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图中三天体上未有生命存在,缺少液态水。答案1.B2.C(2014安徽示范高中摸底)右图是“美国宇航局2

2、013年5月3日拍摄的太阳活动剧烈爆发图像”,大量速度达800千米/秒的带电粒子喷射到太空。读图完成34题。3图示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C日冕层 D大气层之外4图示太阳活动 ()。A没有活动周期,但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C爆发后8分钟左右引起两极极光产生D高峰年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解析第3题,图示太阳活动区域亮度明显远高于周围区域,应为耀斑,发生在色球层。第4题,耀斑“寿命”仅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周期约为11年。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最近的最先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日地距离大约为1.5亿千米,太阳活动喷射的带电粒子8分钟左右到不了地球。答案3.B4.D(2014河北衡水调研)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57题。5图中曲线中 ()。A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C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6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层厚度 B地势高低C正午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7近50年来,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云层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4、D人口增加解析第5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最小,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随纬度的变化数值变化明显,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第7题,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答案5.D6.C7.B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圈层即岩石圈C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9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图中大气圈无

5、关的是 ()。A两极地区的夜空看到极光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D产生“磁暴”现象解析第8题,圈层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圈层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圈层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圈层为外核,其物质状态为液态。第9题,“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地球大气圈无关。答案8.C9.D(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6 分,共计24分。(2013扬州期中)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地球同步卫星会受到太阳影响,其空间位置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011题。10关于图示天体

6、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共有二级 B共有三级C包含地月系 D包含太阳系11关于太阳对同步卫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卫星通过太阳辐射电磁波为其提供能量 B电磁波对卫星的影响强度白天小于夜晚C太阳活动使卫星传输到地球站的信号受干扰 D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卫星受太阳的影响最大解析图示天体系统包含两级,有太阳系和地球与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卫星通过太阳辐射电磁波为其提供能量,太阳活动使卫星传输到地球站的信号受干扰。答案10.AD11.AC(2013无锡期中)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

7、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1213题。12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13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可能是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解析根据提示材料可知,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地壳或岩石圈;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可能是太阳辐射或地球内部。答案12.AD13.AD二、综合题(共40分)14(2014浙江杭州调研)读“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8、城市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时地理纬度(北纬)南京2 182.43204上海1 986.13109重庆1 211.33040杭州1 902.13020宁波2 019.72954拉萨3 005.12943(1)描述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3分)(2)试绘出昆明至上海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曲线。(3分)(3)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并分析原因。(4分)(4)说出表中所列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并分析原因。(4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太阳总辐射量曲线的走向特点,这是由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差异,特别是地形

9、差异及其纬度位置决定的。第(2)题,在绘图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好一级控制点,还要注意次级控制点,具体绘图过程中可参照等高线剖面图的画法进行。第(3)题,台湾岛东、西两侧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太阳辐射分布具有不同特点。第(4)题,拉萨之所以成为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关。答案(1)东部受纬度的影响呈东西走向,而西南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呈南北走向。(2)图略。(3)西侧高。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东侧反之。(4)拉萨。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

10、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预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材料二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3分)(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1分)(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2分)(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请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4分)解析本题以太阳活动峰年及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较暗。第(2)题,可

11、直接从图中读出。第(3)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4)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等都有影响,同时还可能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答案(1)光球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看起来比较黑,其实仅是暗一些(2)2022(3)耀斑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4)耀斑爆发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会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信发生短暂的中断。电磁遥感测量在磁暴期间常常发生错误;电磁波路径发生位移,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产生误差。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其他答案合理亦可)16读“地

12、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2分)(2)当A处发生地震时,B、C、D、F四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8.1级,F地测得地震震级为_级。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4分)(3)地震波在经过甲时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2分)(5)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4分) 解析第(1)题,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不同划分了三个圈层,分界面分别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前者是地壳和

13、地幔的分界面,后者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第(2)题,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B和F处震级相同。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E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要快于B点。第(3)题,纵波和横波在莫霍界面以下波速都明显地加快了,在古登堡界面以下,纵波波速突然减慢,横波则完全消失。第(5)题,地球内部外核是液态,横波不能通过,故从A点传出的横波不能传播到被外核阻挡的背影区。 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8.1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5)见下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