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539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

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3讲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分值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2013年7月16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

据此回答1~2题。

1.不包含图中天体的天体系统为(  )。

A.太阳系B.河外星系

C.银河系D.总星系

2.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  )。

A.岩石B.大气

C.液态水D.阳光

解析 图中天体属于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图中三天体上未有生命存在,缺少液态水。

答案 1.B 2.C

(2014·安徽示范高中摸底)右图是“美国宇航局2013年5月3日拍摄的太阳活动剧烈爆发图像”,大量速度达800千米/秒的带电粒子喷射到太空。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大气层之外

4.图示太阳活动(  )。

A.没有活动周期,但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

C.爆发后8分钟左右引起两极极光产生

D.高峰年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

解析 第3题,图示太阳活动区域亮度明显远高于周围区域,应为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第4题,耀斑“寿命”仅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周期约为11年。

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近的最先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日地距离大约为1.5亿千米,太阳活动喷射的带电粒子8分钟左右到不了地球。

答案 3.B 4.D

(2014·河北衡水调研)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曲线中(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6.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云层厚度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

7.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云层增加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D.人口增加

解析 第5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①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最小,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①②随纬度的变化数值变化明显,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

第7题,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答案 5.D 6.C 7.B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9.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图中大气圈无关的是(  )。

A.两极地区的夜空看到极光

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解析 第8题,①圈层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②圈层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③圈层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圈层为外核,其物质状态为液态。

第9题,“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地球大气圈无关。

答案 8.C 9.D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

(2013·扬州期中)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地球同步卫星会受到太阳影响,其空间位置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示天体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共有二级B.共有三级

C.包含地月系D.包含太阳系

11.关于太阳对同步卫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卫星通过太阳辐射电磁波为其提供能量

B.电磁波对卫星的影响强度白天小于夜晚

C.太阳活动使卫星传输到地球站的信号受干扰

D.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卫星受太阳的影响最大

解析 图示天体系统包含两级,有太阳系和地球与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卫星通过太阳辐射电磁波为其提供能量,太阳活动使卫星传输到地球站的信号受干扰。

答案 10.AD 11.AC

(2013·无锡期中)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12~13题。

12.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B.地幔

C.地核D.岩石圈

13.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可能是(  )。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

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

解析 根据提示材料可知,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地壳或岩石圈;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可能是太阳辐射或地球内部。

答案 12.AD 13.AD

二、综合题(共40分)

14.(2014·浙江杭州调研)读“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城市地区

年平均日照时数/时

地理纬度(北纬)

南京

2182.4

32°04′

上海

1986.1

31°09′

重庆

1211.3

30°40′

杭州

1902.1

30°20′

宁波

2019.7

29°54′

拉萨

3005.1

29°43′

(1)描述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3分)

(2)试绘出昆明至上海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曲线。

(3分)

(3)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并分析原因。

(4分)

(4)说出表中所列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并分析原因。

(4分)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太阳总辐射量曲线的走向特点,这是由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差异,特别是地形差异及其纬度位置决定的。

(2)题,在绘图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好一级控制点,还要注意次级控制点,具体绘图过程中可参照等高线剖面图的画法进行。

第(3)题,台湾岛东、西两侧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太阳辐射分布具有不同特点。

第(4)题,拉萨之所以成为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关。

答案 

(1)东部受纬度的影响呈东西走向,而西南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呈南北走向。

(2)图略。

(3)西侧高。

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东侧反之。

(4)拉萨。

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

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预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

材料二 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

(3分)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

(1分)

(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分)

(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

请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分)

解析 本题以太阳活动峰年及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较暗。

(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

第(3)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第(4)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等都有影响,同时还可能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答案 

(1)光球 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看起来比较黑,其实仅是暗一些

(2)2022

(3)耀斑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4)耀斑爆发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会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信发生短暂的中断。

电磁遥感测量在磁暴期间常常发生错误;电磁波路径发生位移,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产生误差。

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1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

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分)

(2)当A处发生地震时,B、C、D、F四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8.1级,F地测得地震震级为________级。

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4分)

(3)地震波在经过甲时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

(2分)

(5)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4分)

解析 第

(1)题,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不同划分了三个圈层,分界面分别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前者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后者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2)题,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B和F处震级相同。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所以E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要快于B点。

第(3)题,纵波和横波在莫霍界面以下波速都明显地加快了,在古登堡界面以下,纵波波速突然减慢,横波则完全消失。

第(5)题,地球内部外核是液态,横波不能通过,故从A点传出的横波不能传播到被外核阻挡的背影区。

答案 

(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8.1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5)见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