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2.23KB ,
资源ID:141033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103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05280《婚姻与家庭法》串讲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05280《婚姻与家庭法》串讲笔记.docx

1、自考05280婚姻与家庭法串讲笔记自考婚姻与家庭法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婚姻家庭与社会一、婚姻家庭的概念、属性和功能(一)婚姻家庭的概念婚姻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联系和交往方式。(二)婚姻家庭的属性1.自然属性2.初会属性(三)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1.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功能2.组织经济生活的功能3.文化教育功能二、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历史类型(一)婚姻家庭制度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1.婚姻家庭制度与经济基础2.婚姻家庭制度与上层建筑(二)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1.原始社会中的群婚制与对偶婚制2.私有制社会中的一夫一妻制3.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发展方向第二节 婚姻家

2、庭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婚姻家庭法概况(一)中国古代有关婚姻家庭的礼与律1.奴隶制时代的婚礼、家礼2.封建时代的户婚律(二)外国古代婚姻家庭法简介1.古代罗马的亲属法2.欧洲中世纪的婚姻家庭法二、近现代婚姻家庭法概况(一)资产阶级国家婚姻家庭法简介1.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法2.英美法系国家的婚姻家庭单行法(二)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家庭法简介1.苏维埃婚姻家庭法2.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婚姻家庭法第三节 新中国的婚姻家庭法制建设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和立法概况(一)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延续(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立法二、解放前革命根据地的婚姻家

3、庭立法(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和婚姻法(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地区性的婚姻条例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婚姻家庭立法(一)建国之初的1950年婚姻法(二)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婚姻法(三)新世纪之初对婚姻法的修正第二章 我国婚姻家庭法概述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一)婚姻家庭法的名称和涵义二、婚姻家庭的调整对象(一)调整对象的范围(二)调整对象的性质1.人身关系2.财产关系三、婚姻家庭法的主要特征(一)广泛性(二)伦理性(三)强行性第二节 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一、婚姻家庭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二、婚姻家庭法的渊源(一)宪法和其他法律(二)行政法规(三

4、)地方性法规(四)行政规章(五)司法解释(六)国际条约第三节 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一、婚姻自由原则二、一夫一妻原则三、男女平等原则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五、计划生育原则六、婚姻家庭主体的共同责任七、禁止干涉婚姻自由八、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九、禁止重婚十、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十一、禁止家庭暴力十二、禁止虐待和遗弃第三章 亲属关系原理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亲属是指人们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二、亲属在法律上的分类(一)配偶(二)血亲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三)姻亲1.血亲的配偶2.配偶的血亲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三、亲属关系法律调整的范围第二节 亲系和亲等一、亲系亲系是

5、亲属间的联络系统。(一)父系亲和母系亲(二)男系亲和女系亲(三)直系亲和旁系亲(四)行辈二、亲等(一)概念亲等 是指亲属的等级,是计算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基本单位。(二)亲等的计算方法第三节 亲属关系的变动和效力一、亲属的变动(一)配偶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二)血亲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三)姻亲关系的发生和终止(四)亲属关系的重复二、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第四章 婚姻的成立第一节 概说一、成立及其要件(一)意义婚姻的成立亦称结婚,是婚姻法律关系借以发生的法律事实。婚姻的全部法律效力,都以婚姻的成立为前提。(二)要件1.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2.必备要件和禁止要件3.公益要件和私益要件二、结婚制度的沿革第二节 结

6、婚条件一、结婚的条件(一)合意结婚合意,系指结婚当事人对婚姻成立的意思表示完全一致。(二)达到法定婚龄男22周岁 女20周岁二、结婚的禁止条件(一)禁止重婚(二)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禁止结婚的疾病第三节 结婚的程序一、婚约问题(一)婚约的类型和效力二、结婚登记制度(一)申请(二)审查(三)登记三、事实婚姻和补办结婚登记事实婚姻是法律婚姻的对称。它是不符合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的,以夫妻关系相对待的两性结合。第四节 婚姻的无效和撤销一、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概述二、无效婚姻(一)无效的原因(二)宣告无效婚姻的请求人(三)宣告婚姻无效的程序三、可撤销婚姻(一)概念因胁迫而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

7、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1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1年内提出。(二)婚姻撤销的请求人受胁迫方本人(三)程序四、婚姻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一)对当事人的后果(二)对子女的后果第五章 夫妻关系第一节 概述一、夫妻关系的性质和内容(一)夫妻关系的性质1.概念夫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结合的伴侣。2.特征(二)夫妻关系的内容二、夫妻法律地位的历史沿革三、我国婚姻家庭法对夫妻法律地位的原则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第二节 夫妻人身关系一、我国法律对夫妻人身关系的规定(一)夫妻姓名

8、权(二)夫妻人身自由权(三)夫妻婚姻住所决定权(四)夫妻计划生育义务二、有关夫妻人身关系的外国立法例(一)夫妻同居义务(二)忠实义务(三)日常家事代理权第三节 夫妻财产关系一、夫妻财产制(一)概念又称婚姻财产制,是指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二)种类1.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2.普通财产制与非常财产制3.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剩余共同财产制、统一财产制和联合财产制4.我国现行夫妻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二、夫妻间的扶养(一)概念扶养是指一定亲属间的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义务。(二)我国婚姻家庭法有关夫妻扶养义务的规定(P138)(三)违反夫妻间扶养义务的法律后果三、配偶继承权(一)配偶遗产继

9、承权的外国立法例(二)我国的夫妻遗产继承权第六章 亲子关系第一节 概说一、概念和种类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二、亲子关系法的历史沿革三、亲权(一)概念和特征1.概念亲权是近现代各国父母子女关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2.特征(P147)(二)亲权的主体1.亲权人2.受亲权保护的子女(三)亲权的内容1.人身照护2.财产照护(四)亲权的行使与限制1.亲权行使(1)父母共同亲权原则(2)单独亲权2.亲权的限制(五)亲权的停止与消灭亲权的停止与消灭不同。前者为亲权暂时停止,具备一定条件时尚可恢复;后者为亲权本质

10、上的消灭。1.亲权的停止(1)当然停止(2)宣告停止2.亲权的消灭第二节 父母与婚生子女一、概念(一)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出生的子女为婚生子女。(二)婚生子女的推定二、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二)教育义务(三)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三、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四、亲子继承权第三节 几种特殊类型的亲自关系一、父母与非婚生子女(一)非婚生子女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在我国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二)非婚生子女的认领二、继父母和继子女(一)概念继子女,是指夫与前妻或妻与前夫所生的子女。继父母,是指父之后妻或母之后夫。(二)对继父母继子女形

11、成抚养教育关系的认定实践中一般是根据继父母对继子女在经济上尽了扶养义务(对继子女给付生活费、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或者生活上尽了扶养教育义务(与未成年继子女共同生活,对其生活上照料、帮助,在思想品德、学业上对继子女关怀、培养)等来认定。(三)继父母与继子女的法律地位(四)继父母继子女关系的解除应注意遵行以下的原则:第一,未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因生父或生母与继母或继父婚姻终止而解除。第二,已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可在下列情况下解除:(1)在再婚关系存续期间,继父或继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扶养关系,可根据任何一方的请求及停止扶养的事实(如继子女离开继父或继母随另一方生父或生母生

12、活)而解除。(2)在再婚关系终止时,无论是因离婚而终止或因生父(或生母)死亡而终止,继父或继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扶养关系均不当然解除。三、父母与人工生育的子女(一)概念和种类1.概念人工生育子女是根据生物遗传工程理论,采用人工方法取出精子或卵子,然后用人工方法将精子或受精卵胚胎注入妇女子宫内,使其受孕所生育的子女。2.种类(1)同质人工授精(2)异质人工授精(3)代孕母亲(二)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第七章 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一、祖孙间的抚养、赡养和遗产继承(一)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抚养义务(二)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二、兄弟姐妹间的扶养和遗产继承(一)兄、姐对

13、弟、妹的扶养义务(二)弟、妹对兄、姐的扶养义务(三)兄弟姐妹间的遗产继承权第八章 收养第一节 概说一、概念和法律特征(一)概念收养,是公民(自然人)依法领养他人子女为己之子女,使本无亲子关系的当事人间发生法律拟制的亲子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法律特征1.收养行为的身份性2.收养关系主体的限定性3.收养关系的可变性二、收养制度的历史沿革(一)古代法中的收养制度(二)近、现代的收养制度(三)新中国的收养法制建设三、我国收养法的基本原则(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成长的原则(二)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三)平等自愿的原则(四)不得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五)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和法规的原

14、则第二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一、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一)被收养人的条件1.丧失父母的孤儿2.查找不到父母的弃婴和儿童3.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二)送养人的条件1.孤儿的监护人2.社会福利机构3.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三)收养人的条件1.无子女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4.年满30周岁(四)当事人的收养合意1.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2.收养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还应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五)在法定情形下放宽收养条件的特别规定二、收养关系成立的程序(一)收养登记1.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2.收养登记的具体程序(二)收养协议和收养公

15、证收养协议,是收养关系当事人之间,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订立的,关于同意成立收养关系的协议。收养公证,是根据收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的要求由公证机关对其订立的收养协议依法作出的公证证明。三、与收养关系成立相关的其他规定(一)子女由亲朋代为抚养不适用收养关系(二)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由超计划生育(三)严禁买卖儿童或借收养名义买卖儿童(四)收养秘密知情人的保密义务第三节 收养的效力一、收养的似制效力(一)对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拟制能力(二)对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的拟制效力二、收养的解销效力(一)对养子女与生父母的解销效力(二)对养子女与生父母方其他近亲属的解销效力三、无效收养行为(一)概念和原因无效收养行为是

16、欠缺收养成立的法定要件的收养行为,这里所说的要件,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这种行为不具有收养的法律效力,是一种无效民事行为。(二)确认收养无效的程序和无效收养的法律后果第四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一、依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一)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1.在养子女成年以前2.在养子女成年以后(二)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程序二、依当事人一方的要求解除收养关系(一)一方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1.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收养关系,但送养人与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送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

17、法共同生活的,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双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解除收养关系。(二)一方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程序三、收养关系解除的法律后果(一)拟制血亲关系的解销(二)自然血亲关系的恢复(三)解除收养后的财产问题及其处理1.成年养子女的生活费给付义务2.养父母的补偿请求权第九章 婚姻的终止第一节 概说一、婚姻的终止和离婚(一)概念婚姻终止,是指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因发生一定的法律真实而归于消灭。(二)婚姻终止的原因一是婚姻当事人一方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二是离婚。二、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一)离婚立法主义的变化1.禁止离婚主义2.许可离婚主义(1)专权离婚主义(2)限

18、制离婚主义(3)自由离婚主义(二)我国离婚制度的历史发展1.我国古代的离婚制度(1)七出第一,“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第二,“无子,为其绝世也。”第三,“淫,为其乱族也。”第四,“妒,为其乱家也。”第五,“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第六,“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第七,“窃盗,为其反义也。”“子妇无私货,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2)和离(3)义绝(4)呈诉离婚2.1930年国民党政府民法亲属编的离婚制度(1)两愿离婚(2)判决离婚3.解放前革命根据地的离婚立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离婚制度的发展三、我国离婚立法的指导思想(一)保障离婚自由(二)反对轻率离婚第二节 登记离婚一、概念登记离

19、婚,是指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并就离婚的法律后果达成协议,经过婚姻登记机关认可即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方式。二、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一)离婚登记的条件1.双方当事人必须对离婚及离婚后的子女抚养、财产侵害等问题达成书面协议2.双方当事人必须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并且本人亲自到场办理登记离婚。3.双方当事人的结婚登记必须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二)离婚登记的程序1.申请2.审查3.登记(三)有关登记离婚效力的几个具体问题1.离婚登记后,一方反悔问题2.虚假离婚问题(1)概念虚假离婚,或称假离婚,是指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本无离婚的真实意思而受对方欺诈或双方通谋作出离婚的意思表示。包括通谋离婚和欺诈离

20、婚两种情形。(2)效力3.托人代办或冒名顶替领取离婚证问题第三节 诉讼离婚一、概念诉讼离婚,又称裁判离婚,是指夫妻一方基于法定离婚原因,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依法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当事人间的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方式。二、诉讼外调解三、诉讼离婚程序1.管辖2.调解3.判决与上诉四、离婚诉权限制(一)对现役军人配偶离婚诉权的限制(二)在特定期间对男方离婚诉权的限制第四节 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一、关于离婚法定理由的原则规定(一)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判决离婚法定条件的理由(二)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与调解无效的关系(三)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认定1.看婚姻基础2.看婚后感情3.看离婚的原因4.看有无和好

21、的可能二、关于离婚法定理由的例示性规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第五节 离婚后的子女、财产问题一、离婚与子女抚育(一)父母离婚后与子女的关系(二)离婚后子女随父母何方共同生活(三)抚育费用的负担(四)对子女的探望权二、离婚与财产清算(一)离婚时共有财产的分割1.分割的范围2.协议与判决3.判决的原则4.分割的具体方法5.公房的使用、承担问题(二)离婚时的补偿请求权1.立法依据2.要件3.行使4.补偿的数额(三)离婚时的债务清偿1.共同债务的清偿2.个人债

22、务的清偿(四)离婚时的经济帮助1.性质2.条件3.具体方法第十章 求助措施与法律责任一、对违反婚姻家庭法行为的受害人的救助措施(一)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的关系(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救助措施二、违反婚姻家庭法行为的行政责任(一)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家庭成员(二)非暴力干涉婚姻自由(三)侵害公民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四)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三、违反婚姻家庭法行为的民事责任及相关民事裁判的执行(一)妨害婚姻家庭的民事责任1侵害受扶养权的责任2离婚时的损害赔偿3离婚时妨害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应当承担的责任4其他法律规定的妨害婚姻家庭的民事责任(1)丧失继承权(2)监护人责任(二)婚姻家庭案件裁判的强制执行1必要

23、性2措施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或者票证;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等等。3探望子女裁判的强制执行四、妨害婚姻家庭罪的刑事责任(一)重婚罪(二)虐待罪(三)遗弃罪(四)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五)破坏军婚罪(六)拐骗儿童罪(七)拐卖妇女、儿童罪(八)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第十一章 附论一、民族自治地方贯彻执行婚姻家庭法的变通规定(一)变通规定的制定(二)变通规定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1法定婚龄2婚姻家庭习俗的改革3计划生育4民族通婚5子女的民族从属二、涉外婚姻家庭法律问题(一)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1一般原则2准据法(1)涉外婚姻(2)涉外扶养(二)我国境内的涉外婚姻和涉外收养1涉外婚姻(1)结婚当事人须持的证件和证明材料(2)结婚登记的机关和程序2涉外离婚3涉外收养(1)登记机关(2)具体步骤申请、审查和登记三、区际婚姻家庭法律问题(一)关于区际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1一国两制四法域和婚姻家庭领域的区际法律冲突2制定区际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规则的基本思路(二)涉港澳台、涉侨的婚姻的收养1涉港澳台、涉侨的结婚登记(1)结婚当事人须持的证件和证明材料(2)结婚登记的机关和程序2涉港澳台、涉侨的离婚3有关涉侨、涉港澳台收养登记的若干规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