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3.37KB ,
资源ID:1437673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3767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3.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3.docx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1这两篇作品都与作战相关。甲词的作者是宋代的_(姓名),词牌名是_。乙文选自史书_。22以下对两篇作品中描写沙场作战的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占篇幅都不多B都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C都刻画了明君和忠臣的形象D都

3、强调了勇气是作战取胜的关键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既克,公问其故。24两篇作品的主人公具有共同的特点,即_,但甲词重在表达_和_;乙文则重在论述作战取胜的关键在于_和_。【答案】21 辛弃疾 破阵子 左传 22A23打了胜仗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24 爱国 抗金决心 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惰 取信于民 善于把握战机 【解析】【分析】21考查作者及文学常识。这首诗是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一首词。破阵子,词牌名,又名“十拍子”等。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乙文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22B.有误,甲词描写了激烈的战争场面,乙文重

4、点写曹刿“论战”,对战争过程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C.有误,甲词创作背景是辛弃疾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所以甲词没有刻画明君的形象;D.有误,甲词没有强调勇气是作战取胜的关键;故选A。23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特点等。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既,已经。既克,战胜齐军后。故,原因。句中

5、加点词“其”代的是曹刿。24考查内容及情感。甲词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乙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由此可知两篇作品的主人公辛弃疾和曹刿都是爱国的人。甲词作者通过追忆他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但是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大概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由此可知作者重点在于表达抗金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可知,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的条件,看出曹刿政治上主张取信于民,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

6、先决条件。作战时,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军事上善于抓住有利的追击、进攻时机,审时度势。【点睛】曹刿论战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

7、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8、,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小组同学准备用下面三段选文制作一期信息推送,助力中考冲刺。请你担任主编,完成下列任务。(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丙)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

10、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全集)25请为下列加点字提供注释。君子之行 行:但当涉猎 但:裘葛之遗 遗:26为便于读者深入理解,需为重点语句添加批注。下列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批注:强调一事无成的悲惨结局,告诫儿子早日成就功名,循循善诱,情真意切。B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批注:孙权虽为君主,却以平易近人的口吻娓娓而谈,语重心长的劝勉更易接受。C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

11、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批注:列举太学的优越条件,用事实说话,避免板起面孔的说教,更发人深省。27(丙)文中画线句特别具有警示作用,为加深读者印象,请用(甲)(乙)两文的内容印证这一看法。28同学们想摘录论语中的治学名言作为信息推送的导语。下列语录与三则选文主旨联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答案】25行为(操守) 只(只是) 给予(赠送)26A27【甲】文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印证了不专心治学则业不精、德不成;【乙】中吕蒙潜心学习,才智精

12、进,印证了专心比天资更加重要。28C【解析】【分析】25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君子的行为操守。行:行为(操守)。(2)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是。(3)句意: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给予(赠送)。26考查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判断选项正误。A.有误,句子的意思是: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诸葛亮谆谆教导儿子,时间易逝,要想成为济世之才,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这样

13、后悔就来不及了,并不是告诫儿子早日成就功名。故选A。27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划线句的意思是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解答此题,从甲乙中找到能体现学习需专一这一观点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甲文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意思是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说明学习需专心致志,否则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修养性情,印证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乙文中主要写吕蒙通过潜心学习,最终有了很大进步,让人刮目相看的事例,说明专心比天资更加重要,

14、印证了“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28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中心的把握。首先需理解三则选文的主旨,然后分析选项中的名言所表达的内涵,选项中的名言表达的内容与三则选文的主旨一致的则为正确选项。三则选文主旨都强调了专心学习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说明一个人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激发出内在的潜能,才能有所成就,才能修养性情等。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理。与主旨联系不密切;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

15、就会收效甚微。与主旨联系不密切;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的意思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强调了学习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的。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强调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与主旨联系不密切;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

16、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

17、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丙】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朝廷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

18、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蓼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鱼我所欲也盂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英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19、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9过零丁洋的作者是_。除鱼我所欲也外,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出自孟子的文章还有_、_ 。3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1下列对过零丁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叙写了诗人“寒窗苦读;进入仕途”一件大事。B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的命运。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D尾联表明诗人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决心和民族气节。32过零丁洋中“_,_”与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的_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答案】29 文天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0因此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

20、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31A32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舍生取义 【解析】【分析】29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过零丁洋是南宋末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出自孟子的文章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30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本句重点词有:“是故”,因此;“所欲”,想要的;“甚”,超过;“于”,比。3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A.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

21、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 “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所以首联写了两件大事。故选A。32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句话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鱼我所欲也中的主旨句“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了“正义”比“生命”更重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故这两句话的观点是相似的。据此理解作答。【点睛】鱼我所欲也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

22、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因此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