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76.57KB ,
资源ID:1438050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3805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永春高一历史暑假作业3.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永春高一历史暑假作业3.docx

1、福建永春高一历史暑假作业3高一年历史暑假练习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2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2、)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3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4王帧在其专著中记载:“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抚、击)冶(冶铁)甚速,过于人力。”他描述的是() 5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

3、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的政策的影响6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固守传统

4、农耕经济模式7“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8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

5、文明值得肯定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9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可能被提及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世界贸易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C工业革命使欧洲迅速崛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1018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现实中小麦价格一般在5060先令之间); 到1846年英国议会又宣布废除“谷物法”。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完成B国际市场谷物价格的低

6、廉C经济危机的爆发D重商主义的推行11下表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 000 272 000 钢铁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总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不断扩大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12全球通史曾经这样形容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下列发明属于“定制”的是()A珍

7、妮纺纱机 B电灯C汽船D蒸汽机车13“(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农民“徙居都市”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日益解体B城市生活条件优越C受到西方思想影响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14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办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材料表明秦二爷要致力“办顶大顶大的工厂”主要是因为()A清朝政府政策鼓励 B辛亥革命推动作用C“实业救国”思想影响 D南京临时政府政策保障15190

8、5年,清政府批准徐州开办“劝工厂”,由安徽涡阳人袁大化任经理,有机器10台,工人百名。以本地棉花用机器制作棉布、毛巾等。这是徐州机器织布业的开始,也是本地区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该厂的创办反映出徐州()A农业发达,原料充足 B位置重要,市场成熟C人口众多,劳力富余 D政府支持,政策放宽16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

9、时约法发展实业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17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18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

10、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19宋代对外贸易中,从东南亚等地进口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从日本进口硫磺、水银、沙金及扇子等工艺品,从高丽进口人参、绫布、文具等。这些物品的进口()A推动了国内民间贸易的发展 B反映了政府垄断对外贸易的特征C满足了特定人群的消费需求 D促进了传统自然经济的松动20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B区

11、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21著名学者费孝通说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22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1865年1894年增幅进出口总值12 019.728 605.9137.99%进口

12、值6 003.614 605.4143.28%出口值6 016.114 000.5132.72%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23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24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现代企业制

13、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 B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C目的是为赢得抗战的胜利积聚力量 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5有史学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A.“理性”的时代 B.“工业”的时代C.“探索”的时代 D.“冷战”的时代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26题25分,27题12分,28题15分。)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

14、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

15、,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十九世纪,外国工厂中的部分投资归住在通商口岸的中国股东所有,他们主要是洋行买办或经营丝、茶和进口纱、布的商人。在外资的海轮和江轮公司、保险公司和货栈业方面情况更是如此,缫丝业、电灯电力和1895年以后新设立的棉纺织厂

16、也有这种情况。一份研究材料确定,有130个中国的大股东曾在1860至1900年期间向44家外国企业投资。外国人的特殊地位,通商口岸的租界,都为赚钱提供了保证。中央政府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都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它不能保护新生的华资企业,使他们能和进口货和在华外资企业的产品竞争。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清史下卷材料二 由于没有社会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没有明显的外来危险,大量外国和本国的投资日益增长。美国似乎拥有某些其它大国部分拥有的全部经济优势,而没有其它的劣势。它幅员辽阔,到1914年已拥有大约25万英里铁路。美国的耕地面积、农机效率以及不断降低的运输费

17、用,使美国农产品的价格都低于欧洲任何国家。美国一些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都相当于甚至往往优于世界其它任何公司;并且它们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经济规模。到1914年,美国国民收入,无论是绝对值还是人均值,都远比其它任何国家要高。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在华外商企业创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大量外国资本投资美国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外国投资对当时的所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7分)高一年历史暑假练习三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CAADD

18、B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ACDBBCCB题号2122232425答案ACCCC26(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 续对抗 ;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4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 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 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8分)27(25分)(1)特点:利用特权;部分中国买办、商人参与投资;投资行业广(或:中外合资;股份制);应用两次工业革命成果。(每个要点1分,共4分)原因: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特权和租

19、界;清政府制度落后、政治腐败,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不能保护民族工业;外商也需要利用中国买办商人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j两次工业革命相继展开。(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若摘录原文每点最多只能给1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大国加紧资本输出;政局稳定;交通发达;农业发达;国内市场广阔;大企业制度先进;科技领先;地理环境优越。(每个要点1分,共8分)(3)外国投资带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推动所在国经济发展和近代化进程;对制度落后和主权受到破坏的国家而言,会给企业带来竞争压力,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对主权独立、制度先进的国家而言,会促进发展。(3+2+2=7分,其它答案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