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966.73KB ,
资源ID:1442082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4208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ocx

1、精品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专题0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A 岳飞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康熙帝【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解析】题干凯歌中出现“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表明凯歌和抗击倭寇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与抗击倭寇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与凯歌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戚

2、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故C符合题意;康熙帝抗击的是俄国侵略者,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 伊犁将军 B 台湾府 C 西域都护 D 市舶司【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A点睛: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西北地区”和“清政府”进行分析,首先排除不是西北地区的BD,再排除不是“清政府”的C。3假如你在XX搜索引擎中输入“14051433”“七次远航”“刘家港”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A 哥伦布发现美洲 B 达伽马到达印度C 麦哲伦环球航行 D 郑和下西洋【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

3、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其路线是从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ABC项是15世纪从欧洲开始的新航路开辟的事件,不符合题干信息,故选D。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 统一国家的建立C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来源】四川省乐山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D5他的足迹,“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4、。”他是A 张骞B 郑和C 戚继光D 郑成功【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题【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故B符合题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戚继光是抗倭英雄,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这三个人物和题干材料无关,由此可见,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A 外戚干政B 战乱频繁C 皇权至高无上D 地方权力削弱【来源】

5、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代陵阳县,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的“避讳”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避讳”的意思是在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所以“陵阳”避杜皇后名(杜陵阳)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杨广)讳改名南阳,这种“避讳”,体现皇权至高无上,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避讳”无关。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7明清时期,成为广大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的是A 小说创作B 书法鉴赏C 戏剧表演D 名画收藏【来源】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6、】C8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A 廷杖制度B “文字狱”C 八股取士D 特务统治【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B点睛:依据题干“清王朝”可知是发生清朝的史实,“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可知发生在文人之间的史实。结合课本所学,清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对文人大兴文字狱。9与下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戚继光抗倭B 郑成功收复台湾C 雅克萨之战D 左宗棠收复新疆【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

7、,含答案)【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中尼布楚条约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685年-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了两次围歼战,是中国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史称雅克萨之战,这场战争以中国的胜利告终,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C项符合题意;戚继光抗倭是中日之间的战争,不是中俄之间,A项不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国与荷兰之间的战争,B项不符合题意;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中国与中亚浩罕国之间的战争,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0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A 加强了经济交流B 发展了航海技术C

8、 树立了明朝国威D 促进了政治交往【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答案】A11下图出自“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该书是A 齐民要术B 农政全书C 本草纲目D 天工开物【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杰出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项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项不符

9、合题意;宋应星同时期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但没有被称为“科技的百科全书”B项不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2据清史稿记载,施琅曾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1684年,统治者采纳其谏言并设置台湾府。这位统治者是A 康熙皇帝 B 雍正皇帝C 乾隆皇帝 D 道光皇帝【来源】四川省成都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康熙皇帝时期,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3清

10、朝时期西藏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A 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中等地位B 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此的监督和任授权力D 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14(题文)将分封制郡县制厂卫制科举制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按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来源】湖南邵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西周实

11、行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制度,厂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科举制是隋朝首创的选官制度。按照朝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序是,排除BCD,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分封制、郡县制、厂卫制、科举制出现的朝代,然后根据朝代出现的前后排列顺序。15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历史上,灿若群星的英雄辉映着祖国的天空。他们中有:卧薪尝胆的勾践;徙木立信的商鞅;勇开新路的张骞;精忠报国的岳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下列英雄人物按出生先后排序正确的是:岳飞戚继光文天祥郑成功A B C D 【来源】湖北省孝感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D16下表史料可以充分证明哪一地区自古就足中国不分割的领土

12、?朝代史料唐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元朝元政府设置宣政院清朝建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A 西藏B 新疆C 台湾D 南海【来源】湖北省咸宁市2018中考历史试题【答案】A17郑板桥在潍县做了七年县令,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历代传诵。体现这一情怀的是A 画风传神,兰竹寄情中开场 B 诗文见长,标新立异C 关心民瘼,开仓济民 D 字学汉魏,怒不同人【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板桥在潍县做了七年县令。郑板桥来到潍县的前后几年里,适逢该县连年灾荒,郑板桥到潍县后所见到的是:田园荒芜,灾民流离,卖儿卖妇,饿殍遍野。出身贫苦的郑板桥,作为地方父

13、母官,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必须解民于倒悬。他所做出的两项举动,使潍县人民永远怀念:一件是冒着丢官的危险,私自开仓赈济灾民。二是动员潍县城内的豪绅捐资重修县城,让灾民以工代赈,帮助饥民度过灾荒。因此,郑板桥在潍县做了七年县令,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历代传诵。故选项C体现了这一情怀。ABD不能体现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我国医药学的珍贵遗产,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A 伤寒杂病论B 本草纲目C 天工开物D 千金方【来源】江苏省宿迁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

14、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选项C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选项D千金方唐朝孙思邈所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9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辉煌灿烂。(1)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是对毕昇发明的的称赞。(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对医药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来源】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1)齐民要术

15、(2)活字印刷术(3)本草纲目【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此填写齐民要术。(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反映了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效率很高,速度很快,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北宋平民毕昇。因此填写活字印刷术。(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医药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填写本草纲目。20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_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齐民要术 天工开

16、物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时间交往史实时间交往史实西汉开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实行海禁唐朝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戚继光抗倭宋朝设立市舶司;海路贸易兴盛清朝闭关锁国;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元朝马可波罗来华;海路贸易兴盛(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材料二1919年,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滔滔雄辩,在会场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2)为什么说当时“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材料三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中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

17、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3)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1)特点:和平交往为主;中外贸易由陆路为主转为以海路为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反侵略斗争。(2)原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会议由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中国的国家实力弱小。(3)主要目的:为了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国内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2)依据问题“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即中

18、国的外交官雄辩无关改变中国的命运,说明中国的外交官的才能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结合课本所学,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会议由大国操纵,实行的实力外交;中国经济落后,综合国力弱注定了中国外交的失败。(3)依据材料三“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即中国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结合课本所学,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国内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夏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

19、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2)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来源】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身统治;天朝上国的心态,维持皇威。(2)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洋务运动或答具体措施均可

20、。(3)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等。(2)根据材料二“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他们在19世纪60年代初掀起洋务运动。(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等。点睛:抓住题眼“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是解题关键;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清朝对外政策由闭关锁国,到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的;发生系列变化原因在于,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

21、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列强的要求和推动;中外联系的加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等,于是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开始向西方学习。23制度文明: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朝代中央地方秦朝皇帝握有至高无上的、統治全国的权力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两級制,由皇帝任命行政、军事长官汉朝汉承秦制实行“推恩令”,削弱渚侯国势力唐朝合并州县元朝中书省为管理广袤的土地,元朝逐漸形成一套行省制度明朝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変化三司分治清朝軍机处的設置,始于雍正年间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华文明史根据表格内容,結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指出秦朝中央政府的

22、“監察官”是什么?(2)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产生了什么作用?元朝在地方設行中书省,对后世有什么影响?(3)明朝中央政权机构的主要変化是什么?(4)请概述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規律【来源】湖北省襄阳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答案】(1)御史大夫(2)作用: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4)皇权不断强化,丞相权力逐步削弱,直全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弱化。(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朱元璋

23、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因此,明朝中央政权机构的主要変化是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材料二秦统一后,权力集中成为其政权的基本特征,国家一切事物最后都由皇帝裁决。西汉时,相权的膨胀导致汉武帝以后的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内外朝两个系统,便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成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

24、(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文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是调然内部体制和整个王朝的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中央与地方、帝王与臣民(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过程。有效实现国家意志所决定的政府目标,是古代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古代帝王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统治目标。纵观历史,我国古代行政改革主要致力于精减机构;提高行政领导决策能力,完善指挥监督系统和层层负责制;明确划分机构内各部门之间、各个职位之间的职责权限;简化行政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革、完善监察制度。摘编自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概要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

25、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或中央机构改革)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论题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论述过程: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事物最后都由皇帝裁决。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成胁。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析】依据材料一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材料二的“秦统一后,权力集中成为其政权的基本特征,国家一切事物最后都由皇帝裁决。西汉时,相权的膨

26、胀导致汉武帝以后的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内外朝两个系统,便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材料三的“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是调然内部体制和整个王朝的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中央与地方、帝王与臣民(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过程。”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可以拟定的论题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论述过程: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事物最后都由皇帝裁决。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成胁。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阅读材料,确定论题,然后围绕论题,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注意材料要

27、为论题提供证据。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秦朝疆域图 图二西汉疆域图 图三清朝疆域图材料二 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北魏、辽、金、元、清在中国的史书序列中也都成为了“中国正统”。近代史上,大片边疆地区被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疆域急剧缩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疆域进入了稳定和巩固时期.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今天,中国疆域虽然尚未实现完全统一,但“九二共识”的达成表明实现统一是大势所趋。摘编自李大龙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疆域从秦朝到清朝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完成下列清朝疆域示意图。(2)完成下列关于“民族与

28、建立的政权”的简易表格。民族契丹族女真族满洲(满族)建立的政权北魏辽元清(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疆域在近代史上急剧缩小”的主要原因。(4)分别指出我国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并谈谈你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看法。【来源】湖南邵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答案】(1)疆域扩大并得到巩固;太平洋,南海诸岛,西伯利亚。(2)鲜卑族,金,蒙古族。(3)被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4)1997,1999;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

29、流域。游牧在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的阿骨打建立了金。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1279年统一全国。故答案为:鲜卑族,金,蒙古族。(3)分析材料二的“近代史上,大片边疆地区被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疆域急剧缩小。”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中国疆域在近代史上急剧缩小”的主要原因: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等。(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1997年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应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势力及国际上反华势力的分裂图谋等。 26台湾自古以来

30、就是中国领士不同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图(1)元朝在图画圈处设置哪一机构管辖?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下设台湾、风山、诸罗三县。沿海人民大量移居台湾,改变了台湾地旷人稀、劳力缺乏的状况。从17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台湾的汉族人口由原来的20万增加到200万。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劳功,大大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一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依据材料二,回答设置台湾府的影响。材料三(1895年)某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群情激愤,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在5个月的时间里,台湾军民共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和抗敌御侮的斗志。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3)材料三中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