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623.73KB ,
资源ID:145416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5416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网络舆论传播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网络舆论传播问题.docx

1、网络舆论传播问题2011年河南科技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选拔承 诺 书我们仔细阅读了数学建模竞赛选拔的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做题期间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及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及选拔题有关的问题。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选拔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选拔规则,以保证选拔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选拔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我们选择的题号是(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 A 队员签名 :1. 2. 3. 日期: 2011年 8月 2

2、7 日2011年河南科技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选拔编 号 专 用 页评阅编号(评阅前进行编号):评阅记录(评阅时使用):评阅人评分备注网络舆论传播问题摘要如今,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第四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日益发展的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模式和人们的交往方式,网络舆论随之诞生、发展,并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方面可以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分析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在研究网络舆论传播问题中对于问题一:我们采用层次模型,首先根据网上

3、查找的资料把影响网络舆论的影响因素分为4大类(社会影响因素,主题影响因素,监管者和政府的管制因素,客体影响因素)即第一指标层,和10小类(就业率,收入差距,犯罪率等)即第二指标层。然后两两比较确定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得出第一指标对目标层的权值也就是影响程度,再结合第二指标对第一指标的权值得出第二指标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表:一级指标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比例BB1B2B3B4P38.3%8.9%7.4%45.4%表:各二级指标因素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比例BB11B12B13B21B22B31B32B33B41B42P24.4%9.88%4.02%6.68%2.22%5.44%1.53%0.43%39.7

4、2%5.68%问题二:通过建立舆论传播过程的模型,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首先根据实际生活中人们采纳观点的行为,假设个体具有从众心理,分别建立了一维和二维网格两种情况下舆论演进的模型,并得出了及现实社会中相吻合的同质群体聚集现象。 问题三:在问题二模型的基础上对两种舆论引导方式进行了建模,仿真给出了舆论演进的趋势,对不同初始支持率的观点和不同的引导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引导策略对舆论传播的最终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舆论演进、仿真分析。一 、问题重述持有、接受、表达某种相同、相似的观点的人在社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阀值,这时候这种观点

5、就上升为舆论(opinions)。舆论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巨大的社会力量,能够左右社会大众和政府的行为。如今,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第四媒体”。显然,网络舆论及传统舆论在形成、发展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的特点,如何控制和引导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开放的网络平台,加上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现今,互联网已成为新闻集散地、观点集散地和民声集散地。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庞杂多样,容纳了各种人群、各类思潮,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敏感问题出现在网上而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应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由于

6、各种复杂因素使这些敏感问题向热点演变,最后形成网络舆论并引起社会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动时,将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其他政治问题,因此网络舆论的爆发将以“内容威胁”的形式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威胁,对网上的信息内容进行管理和控制将成为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请在上述背景基础上,解决如下问题:(1)请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分析影响网络舆论的各种因素;(2)运用所掌握数学知识,建立网络舆论形成的数学模型,使其能够对网络舆论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有效的判断,并能对网络舆论的态势做出客观的表述; (3)基于上述模型的基础上,请描述在网络舆论形成后,如何利用你们的模型来控制和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二

7、、模型的假设1、网上所查资料属实。2、所选10项因素为影响网络舆论的主要因素,不考虑其他没有给出的因素。3、余秋雨捐款门在网络舆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问题分析问题一:在问题一的分析中,我们选取2009年的余秋雨捐钱们进行研究,并且选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的10个影响因素,忽略其它没有考虑到的因素的影响。同时,根据网上查找的资料,我们主观地将附表所给的10个因素分为4个类别(社会影响因素,主题影响因素,监管者和政府的管制因素,客体影响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用matlab求出每一级对上一级的权重向量,最后求出那10各因素对网络舆论的影响程度即各自所占比例。问题二:题目要求根据所掌握数学知识,建立网

8、络舆论形成的数学模型,使其能够对网络舆论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有效的判断;由于我国互联网络网民众多( 据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而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矛盾众多。引发舆论的热点可能各种各样,信息进入舆论中心的渠道也很多。所以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舆情是不可行的。舆论从来是宜疏不宜堵并且舆论的爆发未必就是对社会的危害。林肯说”谁赢得了舆论谁就赢得了胜利“所以对网络舆情应当把重点放在对舆论的引导上。为此我们可以着重舆论的演化过程建立舆论的演化模型。 问题三:由于问题二中已经建立了舆论的演化模型问题三中我们只需要根据不同的引导策略对模型二进行适

9、当修改即可。四、符号说明符号设定符号说明Bi第一指标层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Bij第二指标层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Mi判断矩阵第i行元素的乘积P各种因素在各指标层所占比例wB的特征向量wiBi的特征向量特征值CR一致性比例RI一致性检验指标CI一致性指标在此没有设定的符号在下文中会具体说明。五、模型的建立及求解5.1问题一5.1.1模型的建立1.1 建立层次结构,如下表11.2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依据美国运筹学家Saaty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准则评价方法,将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并在比较时采用相对尺度,如表2所示。并将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作为判断矩阵的元素。构建

10、比较判断矩阵,计算层次单排序权重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层次结构中的比较判断矩阵,求比较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并对特征向量做归一化得到权重向量Wi,计算一致性指标CI,依据Saaty给出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计算一致性比例值CR,若CR0.1,说明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作为权重向量,否则要对比较判断矩阵的元素进行调整。1.3 运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一级指标各因素的权值,联系第二指标的权值算出第二指标对目标的影响。表1:层次结构。目标层B第一只指标层Bi第二指标层Bij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社会环境影响因素B1B11就业率B12收入差距B13犯罪率主体影响因素B2B21对舆论

11、事件的关注程度B22对舆论事件持消极态度的比例监督者和政府的管制因素B3B31发现的及时程度B32控制的难易程度B33处分的严厉程度客体影响因素B4B41舆论的传播速度B42舆论的传播范围表2:标度的含义。尺度含义1Ci 及 Cj 影响相同3Ci 比 Cj 影响稍强5Ci 比 Cj 影响强7Ci 比 Cj 影响明显的强9Ci 及 Cj 影响绝对的强2,4,6,8Ci 及 Cj 影响之比在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1,1/2,1/3,,1/9Cj 及Ci 影响之比为上面尺度的互反数5.1.2模型的求解2.1 根据表1和表2,首先对社会环境的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余秋雨捐款门发生在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很大影

12、响的时期,就业率较低(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9年6月10日在北京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表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收入差距较大,根据项目组的问卷调查,认为就业率比收人差距稍微重要,就业率比犯罪率明显重要,收入差距比犯罪率稍微重要,得出判断矩阵:表3:B1的判断矩阵B1B11B12B13B11135B121/313B131/51/31然后用方根法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其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其步骤为:第1步: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1)得:M1=15,M2=1,M3=1/15;第二步:求Mi的n次方根: (2

13、)得:=2.466,=1,=0.405;第三步:对向量=(,)归一化处理,即: (i=1,2,n) (3)则w=(w1,w2,wn)T 就是判断矩阵得特征向量,W1=0.637,W2=0.258,W3=0.105。所以,B1的特征向量:w1=(0.637,0.258,0.105)第四步:进行一致性检验,求 (4)其中(Bw)l=1*0.637+3*0.258+5*0.105=1.936(Bw)2=1/3*0.637+1*0.258+3*0.105=0.785(Bw)3=1/5*0.637+1/3*0.258+1*0.105=0.318所以 =(Bw)l/3w1+(Bw)2/3w2+(Bw)3/

14、3w3=3.037第五步:由于=3.037稍大于3,再进行一致性检验:n=3时,一致性检验 =0.018,又平均随机一致性检验指标RI=0.58,见表4。则随即一致性比例CR=CI/RI=0.0310.10,则一致性检验通过。表4:RI取值表n1234567891011RI000.580.901.121.241.321.411.451.491.51通过抽样调查从网络舆论监测中心获取相关数据,再分别对B2、B3、B4的相关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出以下判断矩阵:表5:B2,B3,B4各自的判断矩阵B2B21B22B2113B221/31B3B31B32B33B31159B321/515B331/91

15、/51B4B41B42B4117B421/71在分别用上述方法计算出各自的权值,得到特征向量:w2=(0.75,0.25)w3=(0.735,0.207,0.058)w4=(0.875,0.125)这些数值反映了在该事件的网络舆论影响因素中,就业率、主体对舆论事件的关注程度、行为被发现的及时程度及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这些因素对网络舆论的影响程度更高。2.2用上述方法对一级指标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2.3表6:B的判断矩阵BB1B2B3B4B11331B21/3111/3B31/3111/5B41351计算其权重并归一得 w=(0.383, 0.089 ,0.074,0.454)表7:

16、一级指标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比例BB1B2B3B4P38.3%8.9%7.4%45.4%图1:一级指标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比例2.3 结合第二指标对第一指标的权值和第一指标对目标层的权值,可以通过matlab算出第二指标对目标层的权值:W1j=(0.637,0.258,0.105)*0.383=(0.2440,0.0988,0.0402)W2j=(0.75,0.25)*0.089=(0.0668,0.0222)W3j=(0.735,0.207,0.058)*0.074=(0.0544,0.0153,0.0043)W4j=(0.875,0.125)*0.454=(0.3972,0.0568)所以得出各因

17、素对网络舆论得影响比例为:表8:各二级指标因素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比例BB11B12B13B21B22B31B32B33B41B42P24.4%9.88%4.02%6.68%2.22%5.44%1.53%0.43%39.72%5.68%图2:各因素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比例根据这些数值可以看出在该事件的网络舆论影响因素中,一级指标中社会环境影响因素B1(38.3%)和客体影响因素B4(45.4%)对网络舆论的影响程度较大,主体影响因素B2(8.9%)及监督者和政府的管制因素B3(7.4%)对网络舆论的影响程度较小。二级指标中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B41对网络舆论的影响程度最大,占39.72%;其次是就业率B

18、11,占24.4%;再次是收入差距B12,占9.88%;处分的严厉程度B33对网络舆论的影响程度最小,仅占0.43%。5.2问题二:5.2.1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在舆论的传播过程中,极易发生群体的聚集现象,即拥有相同观点的人在空间上结合的相对紧密。这里针对上述现象,以一维和二维两种演进模型为基础进行研究。将舆论事件中的人看作模型中的个体i,将个体的观点简化为两种极端情况:赞成反对(或是否,好坏等),用0和1表示,即Ci=O或l。系统中个体的总数为N,i=1,2N。下面分别针对两种不同的舆论演进模型单独进行介绍。1、模型的建立1.1 一维演进模型图51 一维模型观点分布情况示例将参及到舆论事件中的个

19、体简化到一个一维的模型中,即个体的组织形式类似于一个队列,个体是队列中的一个元素。个体在队列中只具有“左右”两个相邻个体,个体所能了解的相关信息只能从相邻个体获得。以柱状图表示整个群体中的观点分布情况,一种可能的观点分部情况如图51所示。12 二维演进模型将参及到舆论事件中的个体简化到一个二维的模型中,即个体的组织形式类似于一个网格,个体是位于网格中的一个元素。个体在网格中具有“上下左右四个相邻个体,个体所能了解的相关信息可以从这四个相邻个体获得。以二维网格表示整个群体中观点的分布情况,一种可能的观点分布情况如图52所示。图52二维模型观点分布情况示例13 演进规则及仿真针对舆论的一维演进模型

20、和二维演进模型的个体邻接情况不同,分别定义了两种模型的演进规则,并对其进行了仿真。131 一维演进规则及仿真在一维的演进模型中,每个个体只有两个邻接个体,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从众心理来看,个体的舆论观点选择极易受到所处群体的影响。设一维模型中相邻的三个个体的观点分别为Ci-l,ci和Ci+l,则个体的观点交互规则1如下。 (5) 图5.3一维舆论模型演进的仿真即当个体Ci的两个相邻个体观点相同时,个体采取及其相同的观点。当个体Ci的两个相邻个体观点不相同时,无法对个体Ci产生影响,个体Ci将自行决定所选取的观点,即采取随机选择观点的方法。则个体的观点交互规则2如下: Ci-1Ci+1Ci=ran

21、dom (6)对于处于一维模型两端的观点采取了连接的方法,即将一维模型首位两端的个体认为是相互连接的邻接个体。按照上述规则对一维观点演进模型进行了仿真,图5.3中观点1-5的图形依次展示了观点交互过程中的模型的几个演进步骤。上述仿真中,观点的初始分布为随机的平均分布,带有不同观点的个体随机的分布在一维的模型之中。随着演进过程的推进,孤立的个体越来越少,大部分观点相同的个体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小群体。随着演进过程的继续推进,孤立个体彻底消亡,一些规模过小的群体也在演进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规模较大的群体。到了演进过程的后期,整个群体彻底分裂为很少的几个具有不同观点的大群体,一维舆论传

22、播模型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同质个体的群体聚集现象。532 二维演进规则及仿真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某个个体对某个给定话题所持有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观点选择情况而做出的。如某个个体发现自身周围的所有个体都对某个话题作出了一致的选择,那么这个个体很有可能也会做出及“大众一致的选择,这种情况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被称为“从众”现象,“从众”现象的发生在现实社会中极为常见。将网格视为一个社会空间,现实社会中的人视为网格中的某个格子。设网格中有n个个体,个体的观点用Xi表示,i=1,2,-,n。假设个体只能取两种极端观点,即是否(或赞成反对等表述),即:在t时刻个体的观点表示为xi(t),则初

23、始时个体i的观点为Xi(0),用(f)表示总体的观点分布情况: (7)则有: max(N(t)=+n (8) min(N(t)=-n (9)定义个体f的可见范围D为1,为其直接相邻的网格。称个体可见范围内的个体为该个体的邻居,考虑一个处于非边缘网格个体的邻居,则该个体的邻居为其上、下、左、右直接相邻的4个网格中的个体。即: Neighbour(i)=xjD(i,j)1 (10)用N+(t)表示t时刻观点为+1的个体总数,N-(t)表示t时刻观点为一l的个体总数,R+(t)表示t时刻观点为+1的个体占总体的比例,R-(t)表示t时刻观点为一l的个体占总体的比例,则有:N+(t)+N-(t)=1

24、(11)R+(t)= (12)R-(t)= (13)R+(t)+R-(t)=1 (14)max(R-(t)=max(R+(t)=1 (15)min(R+(t)=min(R-(t)=1 (16)用S+(i,t)表示t时刻个体i的邻居节点中观点为+1的个体数,S-(i,t)表示t时刻个体i的邻居节点中观点为-1的个体数,则:S+(i,t)= (17) S-(i,t)= (18)用S(i)表示邻居个体的总数,由网格的特性可知,网格内部的个体邻居数为4,网格4个顶点处个体邻居数为2,其他边缘处个体邻居数为3,定义个体f的观点演进规则如下:式(19)中分别给出了在t+1时刻个体i的观点取值为+l和-1的

25、概率,观点取值为+l的概率为S+(i,t)S(i),观点取值为-1的概率为S-(i,t)S(i)。式(19)体现了个体在整个群体中的从众现象,即个体若发现可视范围内的个体在t时刻选择+1观点的较多,则下一时刻选择+1为自己的观点;当双方观点的支持者相同时,则随机的选择自己的观点。首先在R+(0)= R-(0)=0.5的情况下随机生成了一个5050大小的网格,用黑色表示+1观点,白色表示-1观点,一次仿真中的初始分布情况如图54所示。图54初始观点分布示意图依前文定义的观点交互规则对该网格进行进一步的仿真如图55所示。一般情形下,当仿真执行500步时,即可得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因此该图及后续

26、图形选用了仿真执行500步时所得的结果。图5.5执行500步后观点分布图1从同样的初始条件出发,可以得到不同的演进结果,此种特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舆论演进的多样性。图5.6展示了同样在R+(0)= R+(0)=0.5的情况下,执行了500步仿真之后的结果。图56执行500步后观点分布图2从图56可以看到,该演进中+l观点占据了绝大多数观点空间,成为了优势观点或主流观点。而在图65中+1观点的优势并没有这么明显。当然,模型也会出现-1观点占优的情形,如图57所示。图57执行500步后观点分布图3从以上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该舆论传播模型可以表现出一些简化的现实社会中的宏观舆论发展状况,如两方观点中的一

27、方明显占优,双方处于力量均衡的状态等。当对R+(O)和R-(O)值做出调整时,即可研究在模拟不同的舆论初始情况下舆论演进的不同趋势,如可令初始时R+(O)=O7和R-(0)=03,研究初始时持+l观点的个体占7成时舆论的演进情况。5.3问题三:5.3.1模型的建立 1.一维模型引导策略及分析舆论引导是传统舆论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现实社会和网络中已经存在热点舆论如何进行引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于此类社会舆论事件的不可再现性和无法重演的事实,而传统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又难以保证大样本量和准确性,因此合理的仿真成为验证舆论引导手段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本部分主要验证了以下两种引导方法:强势型引导和

28、嵌入型引导,下面逐一说明。1.1 强势型引导模型所谓强势型引导,即在广泛的舆论环境中大力的宣传希望形成的舆论,使大部分舆论受众感受到主流舆论的存在和合理性。在本模型的研究中,首先假定了以下环境:1 错误舆论(相对所希望形成的舆论而言)已经占据了整个舆论环境中的优势,即群体中的多数个体已经选择了错误舆论。2 引导者不是群体中的一员,而是作为一个外部的场对整个舆论群体产生影响。以一维舆论演进模型为例,设已有95的个体选择了观点ci=O,引导者的引导方向为使ci=l,引导的强度定义为s。则个体f在根据531节中的规则进行观点选择时,个体f选择观点ci_1的概率增加s,而选择ci=O的概率减少s。图5

29、8无引导情况下舆论演进仿真在没有强势舆论引导影响的情况下进行了多次仿真,对形成的数据进行了平均、取整,所有的仿真结果都是观点。Ci=0占据整个群体,而且演进速度较快,初始经过一段振荡以后,在1000步以内基本可以到达终态,如图5. 8所示。对引导强度s取不同的值O.0l,0.02,0.03,0.05,0.1,分别进行仿真,得到的数据如图6.9所示。图59强势引导模型下舆论演进仿真从图59中可以看到,当引导的强度较小时如s=0.01和s=0.02,已经能阻止舆论向全为0的状态转化,系统中两种观点个体所占据的比例基本稳定,有略微的波动,但已经出现慢慢向引导方向转化的趋势。当引导的强度继续增大时即s取其他值,系统向引导方向演进的速度加快,当s=O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