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230.64KB ,
资源ID:1483612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8361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卷《从粒子到宇宙》苏科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卷《从粒子到宇宙》苏科版.docx

1、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卷从粒子到宇宙苏科版期末复习卷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2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32014年1月15日,扬州江都有一老人,在穿衣服时引发液化气爆炸消防员调查发现

2、,老人家里液化气管道老化,气体泄漏,结果被老人穿衣时瞬间产生的静电引爆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去除静电的是()A室内用加湿器加湿 B用手触摸金属门窗C用手触摸木制衣柜 D勤洗手、洗澡4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A我做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墙内开花墙外香D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5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是()A铁块放久了会生锈B酒精擦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的味道C雪花满天飞D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可见灰尘满天6下列有关形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坚硬的物体,如果施加的力太小,则不会产生形变B任何发生形变的物体,只要外力撤消,则物体的形变会立即恢复C

3、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形变与拉力的大小是一一对应的D用力把气球压扁,其形变在减小7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日本和加拿大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他们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电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C中子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D中微子具有动能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水温越高

4、,说明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10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C用盐把青菜腌成咸菜 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11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事()A在一些地毯的纺织过程中,往往会在地毯里夹杂一些不锈钢的钢丝B运送汽油的油罐车上常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C冬天,晚上脱毛衣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响声D输电线的芯线用铝制成,外皮用塑料制成1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正常工作的电视机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灰尘B摩擦后的塑料绳散开了C飞机起落架上着陆机的轮胎常用导电橡胶做成D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二填空题(共10小题)13实验问答:在分别装有冷水和热

5、水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1)你观察到的现象是(2)这些现象说明1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人推车前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15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穿着化纤布料衣服时,容易发生,从而轻小的尘埃所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消除静电的方法之一是16图中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电子的发现说明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是可分的;夸克的发现说明是可分的17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力,“破镜难重圆”是因为1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古诗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前一诗句是指分子

6、加快,说明周围的气温突然(填“升高”或“降低”)19人类向物质世界两极进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1897年,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原子是由和组成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是由和组成20在拉弓射箭过程中,(1)用力拉弓,弓变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2)放手后箭在弓弹力的作用下离弦而去,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21(1)电视机屏幕上容易“沾”上灰尘,是因为屏幕上带有;(2)测量橡皮擦的长度为cm(3)某实验站温度的示数,此时气温为22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引(如图1所示),该现象说明带电体可以,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荷如图2所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三实验探究

7、题(共3小题)23取一根长约60cm、内径8mm的玻璃管,一端封口,在玻璃管中注入约一半容积的水,然后小心地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近满将玻璃管竖直,在液面的最高处做一个标志,接着,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最后将管子竖直起来观察(1)观察到的现象:(2)得出的结论:24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过程中,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结构模型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带电25如图甲,同时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如图乙,两根铅柱的端面磨平,用力压紧后便可以吊起钩码,说明了如图丙

8、,比较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总体积,说明:四计算题(共1小题)26分子很小,1cm3的水中有3.351022个水分子,试估算一个水分子的质量;若全世界有60亿人,每人每秒数一个,需要数多长的时间?五解答题(共3小题)27运输酒精或石油的汽车都有一条拖到地面的铁链,它有什么作用?28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选填“A”或“B”)瓶实验现象说明气体分子29图甲的实验现象说明图乙的实验现象说明图丙的实验现象说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模型,下列说法错

9、误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分析】根据原子的特点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的核外电子组成【解答】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故B错误,符合题意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特点,属于识记内容,较简单2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

10、是()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分析】根据摩擦起电和液体凝固的知识分析【解答】解: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是由于薄塑料袋由于摩擦起电而带了电,吸引在手上,故A不符合题意;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是由于摩擦起电而不同的纸张带了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故B不符合题意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是由于化纤布料的衣服由于摩擦起电,而能吸引灰尘,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是由于手上的汗液凝固,粘在铁棒上

11、,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了摩擦起电和液体凝固来解释现象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属于凝固现象3 2014年1月15日,扬州江都有一老人,在穿衣服时引发液化气爆炸消防员调查发现,老人家里液化气管道老化,气体泄漏,结果被老人穿衣时瞬间产生的静电引爆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去除静电的是()A室内用加湿器加湿 B用手触摸金属门窗C用手触摸木制衣柜 D勤洗手、洗澡【分析】要去除静电人要接触导体才能把电荷导走,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大地等【解答】解:A、用加湿器加湿能使室内潮湿,能把静电导走,能有效去除静电,故A不符合题意;B、金属门窗是导体用手触摸金属门窗,电荷能导走,能有效

12、去除静电,故B不符合题意;C、干木头是绝缘体用手触摸木制衣柜电荷不能导走,不能有效去除静电,故C符合题意;D、水是导体,勤洗手、洗澡能有效去除静电,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4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A我做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墙内开花墙外香D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沙尘暴天气”,是尘土在风

13、的作用下被扬起,分散到空气中,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A符合题意;B、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时因为分子间有间隙,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D、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是因为糖分子扩散到水中,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是()A铁块放久了会生锈B酒精擦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的味道C雪花满天飞D扫地时在

14、阳光照射下可见灰尘满天【分析】(1)根据铁制工具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进行解答;(2)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很小,用肉眼直接观察不到分子;(3)(4)根据雪花满天飞、扫地时灰尘满天飞扬是用肉眼能看到物质运动进行解答【解答】解:A、铁制工具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不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酒精擦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的味道是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正确;C、雪花满天飞,是肉眼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D、扫地时灰尘满天飞扬是用肉眼能看到物质运动,

15、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分子的性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6下列有关形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坚硬的物体,如果施加的力太小,则不会产生形变B任何发生形变的物体,只要外力撤消,则物体的形变会立即恢复C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形变与拉力的大小是一一对应的D用力把气球压扁,其形变在减小【分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改变是形变,形变分为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两种,根据以上知识分析答题【解答】解:A、对坚硬的物体,如果施加的力太小,其形变量较小,不易观察到,故A错误;B、任何发生形变的物体,只要外力撤消,则物体的形变不一定会立即恢复,故B错误;C、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形变与拉力

16、的大小是成正比的,所以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形变与拉力的大小是一一对应的,故C正确;D、用力把气球压扁,其形变在变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形变的概念7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日本和加拿大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他们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电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C中子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D中微子具有动能【分析】(1)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一般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氢原子核除外),其体积很小,居于原子的中心,带有正电荷;(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17、叫做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解答】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A错误;B、电子是带负电,质子带正电;故B错误;C、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故C错误;D、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中微子在振荡,也具有质量,所以中微子具有动能;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原子的结构和原子中各种微粒带电情况,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

18、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另一个力的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另一个力的施力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存在的【解答】解:A、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两物体之间没有相互挤压,则两个接触的物体没有力的作用,故A正确;B、不接触的物体间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比如两块磁体不接触也存在力的作用,故B正确;C、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C

19、正确;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同时另一物体对这个物体也施加力的作用,它们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故D错误故选 D【点评】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力的相互作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水温越高,说明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析】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1)大气有压强,大气压能把吸盘牢牢地吸在玻璃上;(2)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物质分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解答】解:A、尘土飞扬,飞扬

20、的尘土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B、弹簧间存在很大的空隙,所以能够被压缩,被压缩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B错误;C、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该现象与分子间的引力无关,故C错误;D、水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分子动理论等内容,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0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C用盐把青菜腌成咸菜 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1、解答】解:A、因为酒分子的运动使香气四溢,在较远处也能闻到,可以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尘士虽小,但仍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符合题意;C、用盐把青菜腌成咸菜,是因为盐分子扩散造成的,可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D、樟脑球由于分子的运动,外层分子慢慢扩散到空中则使体积减小,可以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情况,需要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后进行解答11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事()A在一些地毯的纺织过程中,往往会在地毯里夹杂一些不锈钢的钢丝B运送汽油的油罐车上常有一条铁链拖在地

22、上C冬天,晚上脱毛衣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响声D输电线的芯线用铝制成,外皮用塑料制成【分析】分析各现象的形成原因,然后判断各现象的成因是否与静电现象有关,然后答题【解答】解:A、毛织地毯中夹有的不锈钢导电纤维可以用来导走由于摩擦而使毛织地毯所带的电荷,与静电现象有关,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油罐车在运送石油的过程中,石油与油罐相互摩擦,摩擦起电,如果产生的静电荷不及时导走,容易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所以在油罐车的下面挂一个铁链,目的是导走石油与油罐摩擦产生的静电荷故该现象与静电有关,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化纤衣服与身体摩擦,摩擦起电,产生了静电荷,脱衣服时,静电荷之间放电,产生电火花这一现象也

23、与静电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输电线的芯线用铝制成,外皮用塑料制成,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不易发生触电事故,故此选项与静电无关,故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点评】静电是因为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平时所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都是一种静电现象如:塑料的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的时候,头发和梳子会粘在一起,而且会产生噼啪的响声;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用玻璃棒可以吸引碎纸片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也产生静电,现象和上面一样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注意闪电不属于静电,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正负电子引诱,而产生的放电现象1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正常工作的电视机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灰尘

24、B摩擦后的塑料绳散开了C飞机起落架上着陆机的轮胎常用导电橡胶做成D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静电可以吸附灰尘,橡胶在摩擦中会产生静电,导电橡胶能将静电导入大地防止产生电火花发生事故【解答】解:A、视机和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不符合题意;B、塑料绳摩擦易产生静电,塑料绳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散开,不符合题意;C、飞机起落架的着陆机轮上的轮胎常用导电橡胶做成,这是因为橡胶在摩擦中会产生静电,导电橡胶能将静电导入大地防止产生电火花发生事故,不符合题意;D、硅光电池板是把太阳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利用静电,符合题意故选D

25、【点评】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能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二填空题(共10小题)13实验问答:在分别装有冷水和热水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1)你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2)这些现象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的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解答】解: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小明同学小心地往每杯水中滴入一滴墨水,他将观察到在热水中墨水扩散得快,这现象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答案为: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点评】本题考查扩散的实际现象,掌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就变快了,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人推车前进,施

26、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力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应把握两条:(1)力就是作用,自然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解答】解:(1)根据力概念的可知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加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到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由此可判断:当人推车前进时,人对车施加推的作用是施力物体,车受到人的推的作用是受力物体故答案:作用、人、车【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力概念做到熟

27、练的记忆和正确的理解15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穿着化纤布料衣服时,容易发生摩擦起电,从而吸引轻小的尘埃所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消除静电的方法之一是增加空气湿度(或者尽量穿棉衣,少穿化纤衣服等)【分析】(1)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由于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这就是摩擦起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2)三种简便方法可以消除静电:少穿甚至不穿含有化纤的衣物;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常用带水的墩布擦地、暖气上多放容器加水、室内可多养些花草、辅助用加湿器;为防止你的手与人或物体接触时产生静电、建议你在室内放一盆水、要与物体接触时、先将手在水里沾一下、然后用毛

28、巾擦擦、再接触物体应该不会再产生烦人的静电了【解答】解:(1)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化纤布料和皮肤摩擦,容易带电,带电的化纤布料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容易脏(2)对付静电,我们可以采取“防”和“放”两手“防”,我们应该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物和家居饰物的面料,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以防止摩擦起电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放”,就是要增加湿度,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故答案为:摩擦起电;吸引;增加空气湿度(或者尽量穿棉衣,少穿化纤衣服等)【点评】本题考查了静电现象以及静电的防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16图中是用来说明原子内

29、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夸克的发现说明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可以再分;而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核也是可以再分的;而最新发现的夸克说明了质子和中子也是可以再分的【解答】解:人类对于物质的研究是循序渐进的,人类最先提出了原子,认为原子不可再分,但是电子的发现,使人类意识到原子也是可以再分的;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即质子和中子可再分为夸克;故答案为: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于原子的认识历程,应明确人的认识是随着一些新的发现而逐步深入的17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过大,超出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析】(1)构成物体的分子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的时候,分子间既无引力,也无斥力【解答】解:(1)我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