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25.71KB ,
资源ID:15247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247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家庭教育的方法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家庭教育的方法Word下载.docx

1、布置房间最好也让孩子参加意见,让孩子动手。特别是孩子自己的起居室、生活学习用具,家长最好不要包办代替,应让孩子自己去整理。(3)全家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创造和谐的家庭生活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尊、自爱、自重,严格要求,互敬互爱,自觉按照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事,使子女过幸福、愉快、温暖、轻松、和谐的家庭生活,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爱人,如何按正确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一般是性格开朗、活泼、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家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许多事实表明,家长的文化素养决定一个家长的精神情趣。有的家

2、庭,平日的生活既严肃又活泼,人人讲究文明礼貌,精神生活丰富、充实、高雅,喜欢读书学习,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孩子,肯定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启加家庭教育通过统计前来咨询的父母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其结果也支持该结论。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要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家长的作用是很关键的。但是只靠家长还不行,必须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才行。2、说服教育 以理服人1、谈话谈话时结合子女的思想实际,由父母有针对性地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论述,多是用来帮助子女领会某种道德行为标准,掌握正确的思想观念。谈话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内容的深浅程度要适合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每次谈话的内容,可以是广泛的,也可以集

3、中谈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谈话的态度要温和,气氛应当轻松,不能总是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训斥。让孩子觉得家长既是他们的严师,又是和蔼可亲的益友。谈话要有针对性,所谈内容是孩子正好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要有灵活性,要看孩子理解接受的情况,不可强制灌输,要有启发性,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不见得都由家长把结论得出来;要有具体形象性,对孩子谈较为深奥的道理,要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联系孩子身边的实际,多摆事实。有可能的话要用比喻,“寓教于喻”。像古代孟母用断织来教育孟子好好读书。像吐谷浑首领阿豺用折箭教育儿子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那样,教育效果就好多了。和子女谈话,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谈话

4、真正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的思想观点不正确,那教育肯定是失败的。2、谈论此种教育方式,是家长和子女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共同研究讨论问题,以便使子女在和家长的共同研讨中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这种教育方式,充分体现了家长对子女的信任和尊重。不论对年龄较大的孩子,还是年龄较小的孩子,都可以采用。采用这种方式,把子女当成讨论问题的对手,可以使子女对问题的实质理解理解深透,避免填鸭式地硬灌,以致食而不化。讨论的题目,可以由家长提出,也可以由孩子提出。要讨论得起来,题目必须是家长和子女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最好是在聊天过程中自然引起。讨论问题时,家长要放下架子,持真诚、平等、民主的态度

5、,要让子女充分发表意见,阐述观点。子女讲话,家长要认真地听,即或是家长认为是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让孩子讲完清楚,然后慢慢加以解释。子女不同意家长的观点,可以反驳,可以批评;如不能说服家长,还允许保留他们自己的看法。家长千万不能一听到不同意见,就无理压制,简单粗暴地去训斥。运用讨论这种方式教育子女,一般效果是很好的,能真正使子女明辨是非善恶。通过和子女自由地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培养子女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孩子,掌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动向,指导他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问题,理解得有多深,对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进行教育是很有好处的。3、树立榜样 形象影响榜样,又称作示范。

6、树立榜样,是以家长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教育和影响子女的一种形象、具体、生动的教育方法。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青少年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就是说具体的形象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他们所理解和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这样,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就更是如此。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越大。小时候受到榜样的影响,印象极为深刻,甚至终生不忘。孩子出生以后,首先接触的是父母和家庭的其他成员。在孩子还没有掌握语言工具的时候,他们受教育和影响的方式,主要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比如,小时候孩子们玩玩具,就是接受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孩子最初形成的行为习惯,几乎都从不

7、模仿家长而来。不管是好的或不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都不加选择地一概去模仿。孩子的模仿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家长应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注意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去模仿正面的积极的东西,以便从中受到教育。2、指导子女向榜样学习(1)家长要亲自给子女树立榜样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子女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家长亲自给子女树立榜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马卡连柯说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举止的注意,这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家长亲自给孩子树立榜样,生动、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教育效果好;而且家长处处以身作则,还会进一步提高家长

8、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可以把握教育、管理子女的主动权。家长作为教育者,一般都想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检点自己的言行,给子女做出好榜样。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长也免不了说错话、办错事,发生一些过失,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错不认错、甚至明明知道是错误的,也极力文过饰非,无理狡辩。这样做,是错上加错,使孩子误以非为是,形成错误的是非观念,造成极坏的影响;而且,也会极大地降低家长的威信。家长有了过失,应当勇于承认,当面向孩子澄清是非。知错认错,知错改错,是一种优秀品质,不仅可以挽回不良影响,也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有利于维护价家长的威信,而绝不会降低家长的威信。(2)借助于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

9、史上的伟大杰出人物和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影响教育孩子(电视剧初心-甘祖昌将军)。这些人物都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崇敬的,深为爱戴的,他们的高尚品质、光辉业绩、巨大历史功绩和先进事迹,是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极好教材,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家长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了解,结合孩子的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引导他们学习这些人的优秀品质、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操。要使孩子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家长必须首先对这些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感情,并以此去影响、感化、引导孩子。(2)引导孩子向周围的同学、老师、亲朋和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学习英雄模范、革命领袖是儿童、青少年学习的榜样,除此以外,现实生活中

10、的普通人物也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家长应当注意加强引导。这些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劳动,也有许多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引导孩子向这些人学习更为亲切。引导孩子向他们的同学、朋友学习,是家长经常采用的方式。与他们同龄、有同样生活经历的同学、朋友,所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孩子比较熟悉,更为接近,容易理解、接受,更能激起赶超的上进心,具有直接的教育作用,家长应充分利用这些学习榜样。但是,家长要切记,不能专拣朋友、同学的优点、长处去和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短处比,更不能借机去讽刺、挖苦孩子,以发泄对孩子的不满。比如,有的家长常说:“看看人家孩子多好,看看你,真没出息!”“我要

11、有那样一个孩子多好,你看你,真让我失望!”这样的教育方式,肯定会起消极作用,孩子越比越消沉。正确的做法是循循善诱,启发自觉,从正面激励孩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强制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是不会奏效的,弄不好还会事与愿违,使孩子更加反感。4、实际锻炼 切身体验实际锻炼系指根据子女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让孩子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从中受到锻炼,以便学会某种技巧,增强实际才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1、重视实际锻炼实际锻炼是让孩子身体力行,亲自去做。一个人的技能技巧、实际才干、良好习惯和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积极引导、支持并放

12、手让孩子进行各方面的实际锻炼,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实际锻炼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从孩子小时候就可以进行。比如,小时候学站立、走路、说话;大一点进行游戏、文娱体育活动,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参加家务劳动,代家长办事情,待人接物,社会公益劳动,等等。2、指导子女进行实际锻炼搞好实际锻炼,家长要做到:(1)家长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坚持到底参加任何实践活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完成一项任务,不是轻而易举的,总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障碍;而儿童、青少年往往缺乏毅力,意志不够坚强,家长的鼓励是孩子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动力,要多鼓励、少批评,更不能轻易指责孩子笨拙、懒惰。(2)家长要有

13、恒心,舍得让孩子吃苦要学会某种技能技巧,要养成某种习惯和品质,吃苦头、受磨难是难免的。小孩子学习走路还都得摔跟头。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孩子刚一叫苦喊累,就做出让步,半途而废,这不仅不能使孩子学到什么技能技巧,反而会使孩子养成怕苦怕累,做事虎头蛇尾的毛病。比如,孩子学走路,刚摔了一个跟头,那就会影响孩子尽早学会走路。孩子上学了,自己动手洗洗手帕、领巾、袜子,一喊累,家长就接过来替他们洗,不利于培养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孩子小时候,家长舍不得让他们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磨难,应该学会的技能技巧不会,应该具备的能力不具备,等孩子长大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吃更大的苦头,会受更大的磨难。(3)要正确对待孩子实际

14、锻炼中出现的失误孩子参加实践活动,完成家长交给的任务,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家长应该正确对待。我们不可能指望孩子一开始学什么就会,一做什么就做得很好,一实践就成功。当孩子在实践锻炼中出现失误,甚至造成一些损失时,家长不要过多责怪,更不能因噎废食,不许孩子再做。而应当帮助他们分析失误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勇于实践。这对培养孩子的坚韧不拔、不怕挫折的精神,是很有好处的。(4)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性别特征实际锻炼应当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在实际锻炼之前,家长要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孩子实际

15、锻炼,也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指导工作要尽可能具体一些。如有可能,家长还可以先示范、演示一下。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则不必指导得过于具体,给孩子留有余地,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实践,以便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指导过于具体,会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5、表扬奖励 正面鼓励表扬奖励,是对孩子的好思想、好行为的积极的肯定的评价。通过表扬奖励,使孩子明确自己的优点、长处。这是家庭教育常用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运用得好,可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表扬奖励对于任何年龄阶段和具有任何个性特征的孩子都适用,都有积极的效果。1、表扬奖励的方式表扬奖励的方式具体有三种:(1)赞许就是对于孩子

16、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表示赞同或给与肯定。可以运用口头语言“对”“好”“是”“可以”来表示,也可以用目光、点头、微笑、手势、亲热等来表示。(2)表扬这是对孩子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给与较为正式的好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信件)表扬。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当众表扬。当众效果更好。(3)奖赏这是对孩子较为突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和明显的进步,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奖赏又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种。物质的奖赏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精神的奖赏是满足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励孩子上进。2、正面进行表扬奖励表扬奖励也有学问,要收到积极的效果,应遵循以下要求:(1)要实事求是,恰

17、如其分进行表扬奖励,要看孩子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的实际程度,一般的程度可以用赞许,稍高一点用表扬,突出的明显的可以用奖赏。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表扬奖励适当高一些,是可以的。孩子年龄稍大一些,表扬奖励过高了,孩子就会对表扬奖励持无所谓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优点评价太高,对进步估计得太过分,孩子还会认为你的表扬奖励不是真心实意的,弄不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表扬奖励还要根据孩子个性的不同有所不同。对好自满、容易骄横的孩子,要特别注意掌握尺度分寸;而对于比较自卑的孩子,则要适当加重表扬奖励。(2)表扬奖励要及时,不能事过太久孩子表现出好的思想、品德,有好的行为,有了进步,家长发现了,应及时给与适当的表扬

18、奖励。因为儿童、青少年的思想情绪有不稳定的特点,容易动摇、反复,及时的表扬奖励可以对他们上进的愿望给以强化,使之得到巩固。这就要求家长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孩子的实际表现,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情况。(3)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奖赏是一种高层次的表扬奖励,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较赞许、表扬更强烈。尽管如此,也不能滥用。因为一味地给与物质奖励,会促使孩子只图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不利于激励孩子在思想、行为上的进步。精神奖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加以选择,诸如带孩子逛公园、走亲访友、看电影、旅游、举行庆祝会等。物质奖赏可以购买玩具、文具、书籍、文娱体育用品,也可以买食品、衣物

19、等,但一般不要给孩子现金,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4)给与物质奖励不要事先许诺给不给物质奖赏,给什么物质奖赏,给多少物质奖赏,不能事先允诺,只能视当时情况而定,在孩子思想、行为确该奖赏的时候给予。事先允诺,就是用物质利益、享受诱使孩子进步,容易导致他们为单纯追求物质利益、享受而学习、进步,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事先允诺,可能会在一时一事上发挥积极作用,但用的多了,也就会失去刺激作用。事先许诺多了,还会使孩子讨价还价,养成斤斤计较的庸俗习气,那就完全失去了物质奖赏的积极意义。(5)给与物质奖赏要结合进行说服教育家长要明确,当孩子有突出的明显的进步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赏,这是给

20、他们以肯定、好评、鼓励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满足孩子的物质利益,给予一定的物质享受,这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以此激励孩子上进。因此,要增强物质奖赏的教育作用,在给予物质奖赏的同时,要伴随以说服教育,指出为什么要给予物质奖励,说明孩子好在哪里,哪些方面有进步,有什么重要意义,今后应当怎样去做,这样就会使孩子在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以后,能够转化为精神上的动力,明确前进的方向,争取更大得到进步。家长的表扬应当是诚心诚意的,千万不能虚情假意。虚情假意的表扬奖励,比不表扬奖励效果更坏。6、批评惩罚 严格要求 1、重视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两种教育方法,都是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德的否定,但有程度上

21、的不同。批评是运用在一般性的缺点、错误、过失上,而惩罚则是运用于性质和后果较为严重的缺点、错误和过失上。批评惩罚的教育方法运用得好,不仅可以使孩子明辨是非善恶,还可以促使其学会用意志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错误,纠正自己行为上的过失。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孩子形成有错就改、克制不正确欲望的意志品质。2、正确进行批评惩罚(1)首先必须端正批评惩罚孩子的目的批评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不是家长“出气”的方法。孩子有缺点、错误、过失,表现出了不良的思想、行为、品德,会引起家长生气,是可以理解的。家长嫉恶如仇,不容忍、不袒护、不姑息、不纵容,是对的;给孩子施以必要的批评惩罚,是应该的。但是必学明确,之所以要

22、批评惩罚,不是因为孩子的缺点、错误和过失伤害了家长的感情和面子,而主要是由于孩子违背了正确的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如若不及时指出,促使其纠正,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那种把批评惩罚孩子当成家长“出气”的办法,是以“出气为快”,是不会恰当运用这种教育手段的,往往太过火,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2)批评惩罚必须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批评惩罚孩子,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体现了家长的爱护、期望。但绝不是批评惩罚得越厉害,效果就越好。就是说,不能认为严厉程度和教育效果完全成正比。批评惩罚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孩子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纠正过失。而要达到此目的,家长给予的批评惩罚就必须为孩子所理解、接受,使之认为是理

23、所应当的。只有批评惩罚是公正合理、恰如其分的,孩子才会心服口服,才会正确对待,认真思考,从缺点、错误和过失中吸取教训。也只有真正做到更正合理、恰如其分,孩子才会感到家长的批评惩罚是关心和爱护,才能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纠正过失。批评惩罚如果太过分,太过火,那就会有“出气”之嫌,孩子不会服气,势必产生对立、反抗情绪,必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在批评惩罚孩子时,家长要认真地全面了解情况,弄清情节,恰当地估计其严重程度,还要弄清主客观原因。不能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鲁莽行事,任意批评惩罚孩子。(3)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批评孩子,应当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帮助孩子分析错误是怎么产生的,告诉孩子若不及时纠正,任

24、其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危害,或是已经造成了什么危害,指出任何改正,今后应当怎么做。批评过程中的态度,应该是严肃的,但必须明确,批评并不等于只是简单地否定,粗暴地训斥,也不能用讽刺、挖苦、奚落、谩骂的办法。批评必须体现着尊重、爱护、期望和信任,促使其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简单的否定,不能提高孩子的思想认识。训斥、讽刺、挖苦和奚落等做法,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势必会引起对立情绪。批评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最好不要当着外人的面,以免给孩子以难堪。也不要在睡觉前或吃饭过程中批评孩子。睡觉前批评孩子一顿,孩子郁闷而寝,心情不好,影响睡眠。在饭桌旁批评孩子更为有害。有一些家长平时见不到孩子,往

25、往一端起饭碗就开始批评、训斥孩子,这几乎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做影响孩子进餐时的情绪,科学早已证明,这不利于消化,影响身体健康,也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4)惩罚不是体罚惩罚是要给孩子以痛苦的体验,是要强制执行的,但不是殴打、断食、伤害身体。惩罚是剥夺孩子的某种权利,限制某种精神上的需求和欲望,不允许孩子做想做的事,不想做的事却强制孩子去做,不满足正当的需求,不使某种合理的愿望实现。比如,当孩子犯了某种严重错误或在行为上出现严重过失,就限制孩子自由活动,不许看电视、电影,不许走亲访友,不许出家门,要当众承认、检讨错误,要写检查,要赔礼道歉,等等。(5)正确对待和运用“自然后果的惩罚”在惩罚上,有一

26、种理论叫做“自然后果的惩罚”。通俗地说,这种惩罚手段就是自作自受。采用这种教育方法,一方面要使孩子从自己造成的后果中取得教训,杜绝此种错误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要进行说服教育,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惩罚及错误行为的危害性,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思想认识。比如,孩子把新衣服撕破了,可以让他继续穿撕破的衣服,让人从中体验不爱惜衣服的不快;以此同时,要教育他懂得撕破新衣服是浪费,是错误的行为,提醒、引导他以后要注意爱护,并指导孩子学会如何爱护。当孩子有了认知以后,要给他缝好补好衣服,或另换一件衣服。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如不同时进行说服教育,孩子会减少某些过失,但其动机还只是停留在自己少吃苦头这一水平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觉悟。另外,采用这种教育方法,还要注意应以不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前提,伤害了健康就失去教育的作用。像路所说的打破玻璃让孩子伤风感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6)运用惩罚手段要慎重7、暗示提醒 简便易行1、直接暗示2、间接暗示3、反暗示4、自我暗示8、课外阅读 加强指导9、收看电视 加以节制1、充分发挥电视的积极作用2、加强对孩子看电视的指导10、生活秩序 井井有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