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8.63KB ,
资源ID:1525609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2560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

1、语文综合试题三定2017年初三语文综合试题(三)(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总分人得分一、积累与运用(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选项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禀请(bn) 陨落(yn) 孱弱(chn) 骸骨(hi )B.诓骗(kung) 勾当(dng) 蓬蒿(ho) 攫取(ju)C.恣睢(su) 狡黠(xi) 恻隐(c) 瞰望(kn)D.腆着(tin) 亵渎(xi) 阔绰(chu) 胚芽(pi)2下列选项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商酌 谀词 面面相觑 遍稽群籍B.拮据 峥嵘 根深蒂固 引颈受戮C.发窘 瘠薄 豁然贯通 鳞次栉比D.荫

2、庇 醋粟 搜心挖胆 一抔黄土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8年到14年, 是数字的统一, 对一段历史的认知,用历史教育为孩子们打好精神的底色。让青少年准确 、 这段历史,不仅可以增强整个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弘扬爱国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历史成为最好的爱国主义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打下厚重饱满的精神底色。A不管 还是 了解 正视 B不仅仅 而是 了解 正视C不管 还是 正视 了解 D不仅仅 而是 正视 了解 4.下列选项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手机的便捷实现了异地交流“天涯若比邻”,“低头族”的出现缺导致了亲人之间的“咫尺天涯”。B.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

3、多文种的国家,有130多种语言、30多种文字,语言文字情况十分复杂。C. “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 D. 中国的口罩企业在防霾大战中落败,商机基本上被外资品牌抢走了。一只小小的口罩,为何国内企业就做不好呢?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近日,在深圳依靠乞讨为生长达9年的王大爷把二维码贴在乞讨的水杯上,让没现钞的市民扫码付款。对老人的行为,市民们议论纷纷,随声附和。B. 中国修正历史教科书,不仅仅是对抗战起点的修订,更在重塑历史的大关节,将悲壮甚至屈辱的民族受难史毫不遮蔽地剖开,让孩子们在痛心疾首中,了解祖先受过的苦难、国家曾经的不幸,也就更

4、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发展。C. 1月21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2013届毕业生仇思隽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事实确凿,决定撤销仇思隽的博士学位。其论文只改了改导师的名字,就连后记也一并抄了,真是令人瞠目结舌。D.春节里,随处可见的是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刷微博、打游戏、聊微信、抢红包,顾不上和父母说几句知心话,不知不觉中,中华民族就这样分支出了一个“低头族”。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给人们过年带来了方便和便捷衣服可以网上挑、年饭可以网上订、年货可以网上买,连红包都能在手机里抢B. 学生体质下降了,学校着急。但想给体育锻炼“加码”,又担心学生出现意外伤害。C. 只要有一个智

5、能手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网络观众展示自己。D. 2016年网络红人产业产值大约58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个数额甚至超过2015年电影票房450多亿元的总额。7下列选项中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编年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文中对附炎趋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进行了辛辣的讽刺。C.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

6、志的写照。D. 冰心的谈生命,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1 如果我们长期处在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虚假的信息中,久而久之,我们的精神就会受到污染,甚至变得颓废,遮蔽人生希望之光。今天许多人接近书籍,不重心灵升华而趋眼前功利,不重精神涵养而重眼球娱乐。如果我们每天阅读的是温暖的崇高的引人向上的书籍,久而久之,我们的心田种下去的就是美好的东西。其实,收获人生之于满足眼前才是更大的“功利”,精神充实之于感官刺激才是更大的“快感”。A

7、. B. C. D. (二)非选择题。(24分)9.古诗文填空(7分)(1)望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斜晖脉脉水悠悠, 。(3)读书足以 ,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4)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5)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 , 那里,永恒的中国。(6)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7)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蒹葭(8)生亦我所欲,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9)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希望抗敌强国,报效朝廷的豪情的诗句是 , 。(10)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以形象贴切的比拟来描述自己孤苦凄惶,饱受战乱

8、零落之苦的诗句是 , 。10.名著阅读。(3分)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也有人说“选择决定命运”,还有人说“环境决定命运”。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你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并结合相关故事加以分析。备选人物:(1)祥子骆驼祥子 (2)简.爱简.爱 (3)孔乙己孔乙己 11.综合性学习(10分)(1)阅读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定义,从中提取三个关键词。(3分)中国戏曲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隐私综合而成的戏剧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被称为我国的民族瑰宝。 (2)京剧脸谱造型独具匠心,五颜六色的脸谱 绝非仅仅是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

9、同的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请根据下面脸谱及其相应提示填空。(3分) 白色 红色 黑色 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3)戏曲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等,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现代音乐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对流行歌曲感兴趣,而对戏曲知之甚少,甚至根本听不懂。某校“国学”兴趣小组准备就同学们了解传统戏曲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请你帮忙设计两个问题。(4分)问题一: 问题二: 12.诗文赏析(4分)江上渔者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0、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诗中描写了两个生活场景,请简要概括。(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与理解(60分)(一)阅读课内选文,完成下面各题。(11分)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

11、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

12、,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3. 概括选文中“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2分) 14. 第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文中作者对读书的观点是怎样的。(2分) 16.有人认为读书应“不求甚解”,有人认为应“求甚解”,你赞成哪一种读书方法?并谈谈自己的想法。(4分) (二)记叙文阅读(12分)父亲的眼神夏晓霞父亲一脸威严,疼我,对我又极严。在父亲面前,我总是很小心翼翼的。我的孩提时代是在乡下度过的。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直到背着书包上学的一刻,至今都不曾忘却。从那一天起,我将跟着我那很少见面却很严厉的“陌生”

13、父亲去读书。那一夜,想到今后要跟严厉的父亲在一起生活,我吓得蜷缩在被窝里,紧闭双眼,感觉到了一片冰冷的世界,天地相连,刺眼的白光已经模糊了天地之间的界限。直到第二天,母亲送我到村口,口角上露出慈爱的笑容抚摸着我的头说:“三妹子,从今天起,你就跟着你爸爸去读书,村上的学校没有城里好。一定要好好读书啊!到了那里,你要学会好好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好你爸爸”我“恶狠狠”地瞪了母亲一眼,因为我是多么地不想离开母亲啊!后来,固执的父亲很专横地把我送进了离他学校不远的一所小学读书。就这样,我战战兢兢地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中读了几年小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那童年的回忆也只能是一缕香甜的乡愁,醇美而温暖,悠

14、远而绵长。在无声的时光流逝中,中学时代在父亲的眼皮下又悄然逝去。一切都在改变,父亲当年满头的青丝只见两鬓斑白,而我也早已不是只会在家中嬉闹的孩童。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村里好热闹啊!原来是我的录取通知书来了。我兴奋地跑回去告诉母亲,母亲乐呵呵地说:“我的女儿以后会过上好日子了!”而父亲却很严肃地警告我:“要加倍努力学习,不要松懈!”然后就悄无声息头也不回地走了。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股恨意,鼻子也发酸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他竟然连一句祝福与安慰的话都没有。在我的记忆中,父亲脸上总是阴沉沉的,极少见到阳光,给我更多的是严肃,甚至威严得让我敬畏。但父亲对我说的那句“只要你愿意上学,只要能考上大学,

15、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多年来,我就是怀着这份激励与感动,直至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不知从何时起,父亲成了我心中平淡而萦怀的牵挂。那些渐行渐远的旧事不时浮上心头,唤醒诸多试图沉睡的记忆,那时的父亲,为了全家超负荷地透支着;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不顾路途遥远周末穿梭于学校与家中;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还要操持农活,连母亲都心疼得直掉泪。渐渐地,我读懂了父亲的严厉原来是沉甸甸的爱。如今我已为人母,只是在父亲眼中,我永远是他牵挂的长不大的孩子。从大学毕业走上教学岗位,不甘于捧着“铁饭碗”混日子的我,又辗转于省外各学校教书十余年。如今我又转入一家公司从事着企业文化工作,同样也使我取得了成绩。这一切

16、归功于我的父亲,是他那无声的眼神无时无刻在注视着我行走的每一行足迹。许多年来,我总觉得背后有着父亲那严厉的眼神。他那眼神就像是一把标尺,时刻丈量着我的心灵。特别是在经历一些重大选择的时候,父亲那正直、坚定、决绝的眼神总能给我以方向和勇气。有时,我回老家面对父亲时,总希望能在他的眼里再见到当年他对我的严厉,可是我发现,年迈的父亲都是用温和的眼神来抚慰我了。只在偶尔,我才看见他会对我那刚上小学的女儿露出当年那样严厉的眼神来。我心中一怔,一阵凄然,我敬畏的父亲那曾让我惊惧的眼神再也看不到了。父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反复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且不说相隔那么远的路,要转两次车

17、,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但我能真切地感觉出父爱的至诚、纯朴和甘烈。几年的工夫,父亲像变了个人似的,那么和蔼和亲切。17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我的经历”父亲的眼神给“我的作用”读书求学时严厉1 面临重大选择时2 3 成年后偶尔回家时4 抚慰“我”18.面对“和蔼和亲切”的父亲时,“我”有什么感触?请展开想象,描写“我”的心理活动。(2分) 19.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简析。(4分) 20.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叙述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三)说明文阅读(11分)脑容量有多大周东江大约是上小学前后吧,有那么几年,无论春夏秋冬,我都一

18、直戴着帽子。原因很简单:我一直为自己脑袋大而“头大”,我哥他们老是嘲笑我“锛儿头”,令我极其自卑。长大后才知道,敢情头大是聪明的标志。这让我很是得意了一阵子,可惜当我满怀欣慰揽镜自照时,却悲哀地发现:我的头已和常人无异了。人们普遍认为脑袋大的人比较聪明。从生物学角度讲,脑袋大就意味着脑容量比较大。尽管有人用一些反面例子证明聪明与脑容量无关,比方大象的脑容量高于人类,可大象并不比人类聪明;爱因斯坦智商极高,可他的脑容量并不比别人大。但还是有更多的例证能够证明:脑容量的确与智力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下意识做如此判断,比方两个人脑袋一样大,但身材高矮悬殊,我们会说其中一个是“傻大个儿”,意指“脑

19、容量和身材之比”较小;说另一个是“让心眼坠住了”,意指“脑容量与身材之比”较大。如果把大脑比作电脑,无疑脑容量就相当于电脑的硬盘。“硬盘”越大,储存的信息越多越广,在做分析判断时自然有更多的考量,也就是说更聪明。就硬性指标来看:博士一般要比硕士聪明;硕士一般要比学士聪明;学士一般要比我这没有学历的聪明。这个你不服不行。但这只是“一般而言”。一台好的电脑不光要硬盘大,还得需要CPU运转足够快、计算能力足够高,而且还得需要内存足够大。三者珠联璧合才行。光有大的外部存储器(硬盘),而中央处理器(CPU)没有足够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内部存储器(内存)又老是卡,这台电脑就运转不畅。在这里,CPU相当于人的

20、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或者说是逻辑思维及智慧思维水平;内存相当于人的胸怀、目光和价值判断。有了广博的知识、丰富的信息,还要有胸怀世界、放眼天下、悲天悯人、兼济天下的高尚人格,还要有高超的发达的逻辑思维和智慧思维能力这就是极其聪明的人。然而,有的人脑袋虽大,却是公认的脑残;有的人脑袋不大,却极其聪明,这是怎么回事?如果把大脑皮层比作一块布,有的人展开后只有手帕那么大,大脑皮层相当平滑;有的人展开后相当于好几丈布,沟回相当多。你说哪一块布的信息量大?因此脑袋大小与脑容量无关,光有个大脑壳没有用,得读书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经过不断地储存、消化、吸收知识,尤其要善于吸纳接受不同观点

21、、不同意见,就像孔子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了广博的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脑容量才越来越大。有人反问,如此说来,何以理解某些号称专家学者的高级知识分子也被公认是脑残?我理解,最有可能是“内存”不够,甚至早已不是境界高低问题,而是堕落到做人无节操无底线,甘做某些利益集团家奴,罔顾事实,信口开河,把人往沟里带。这样的人其实不是大脑残缺,而是人格残缺这比脑残还没救。因此,讨论聪明不聪明、脑容量大不大,其实是个伪命题,当下亟须解决的是社会人格的健全与修复。有了健全完善的人格,才有基于人性的正常的价值判断,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就大不一样。当脑袋里装的不再是糨糊,这时再讨

22、论脑容量问题,才是满满的正能量。21.选文第段所写内容有什么作用?(2分) 22.选文第段中的画线句子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23.结合第段中的加点词语,品味此文的语言特点。(3分) 24.第段和第段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3分) (四)议论文阅读。(11分)读出书之味公刘我觉得,书,是有味道的东西,虽然它并非食物。而且,真正的好书,也一如美食,越咀嚼越有滋味。通过对滋味的品鉴,于不知不觉中吸纳了营养。据此,不妨认为,书之有兴味和书之有裨益,实际上是有机的统一。倘若非要打比方不可,那么,书也许有点像药膳。有趣和有益,这正是我读书的唯一选择标准。还有没有别的标准呢?可以说是没

23、有了。因为,那些纯粹为了大致了解某一特定事物,不得不主动去“啃”的,以及带有强制性的“必读”之类,都已经根本不存在选择与否的个人自由了。何况,这个世界本来就荒谬。首先,有钱人一般都不爱读书,读书人却往往又没有钱。这似乎是一条悖律。其次,就书论书,比起那种可有可无甚至有不若无的“书”来,真正的好书毕竟居少数,尤其在“地摊文化”畸形繁荣的当今。因此,并非凡是上了书的便一定是真、善、美的,正相反,有些“书”,恰恰是糖衣包裹的砒霜。书的世界,其实也是人的世界:矛盾,复杂,言不由衷,布满了陷阱处处须加小心,马虎不得。之所以要着重指出这一点,是由于它和我的下述主张,有着密切的关联。读书上,我认为必须“杂”

24、,不杂,恐怕简直不能算作读书。只有杂食,才不至于单薄,不至于偏枯,不至于 剩下“片面的深刻”,固然,片面的深刻远比全面的肤浅强,却终不博中见约为好。话说到这里,就涉及对于知识的理解了。强调实践出真知,时间有限,机缘有定,不可能一一都亲身体验;所以,一般所谓的博,指的大抵都是读书所得(再添上生活阅历),而不会是门门精通的经验积累。这就决定了,想博,就必须杂。再联系到平日的读书习惯,也许还有必要提高悟性,培养一种特殊的本领能迅速分辨不同书籍的不同重要程度,而且,采取或并举或交叉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读基本内容或有沟通或不搭界的书。我的体会是,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人感到内心充实,精神饱满。不过,读

25、书太杂,也有危险,那就是叔本华告诫过的:切莫让“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这就是说,读书人,哪怕是大伟人,在我们的头脑中跑野马。千万不可以把自己当做瓦罐或者塑料桶,而遗忘了胃和肝的功能。人类已经进入了“高速信息公路”时代,到处都在惊呼知识爆炸。可以断言,不读书的人,也许能风光旖旎一时,但绝不能风流蕴藉一世。倘除了会读有形的书,还结合着会读无形的大书社会,那么,书所赐予的恩惠。就更加受用不尽了。25.用简洁的语言指出“书”所具有的味道。(2分) 26.文章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读出书的“味道”?(3分) 27.指出第段中画线句子“千万不可以把自己仅仅当作瓦罐或者塑料桶,而遗忘了胃和肝的功

26、能”的深刻含义。(3分) 28.第段是怎样论证“读书必须杂”的观点的?(3分) (五)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

27、?”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2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会 黄 祖 死 得 出 遂 为 江 夏 太 守。 3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知臣谨慎( ) 令人去梯( ) 攘除奸凶( ) (4)阴规出计( )3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重耳在外而安乎 B.以伤先帝之明 饮宴之间 C. 今南方已定 今日上不至天D.还于旧都 不悦于琦 E.深入不毛 可以言不 32.翻译句子。(4分)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

28、先帝之明。 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3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说说诸葛亮是怎样的个人。(3分) 三,作文(二选一作文)(50分)题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我们前进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也许在繁杂中、在急速中我们忽视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如:春暖花开的声音、心跳的声音、奔跑的声音、社会的呼声、朋友的鼓励声请以“听听 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人生,没有彩排。总有些时候,满心期待,换来的却是失望。你会开始不自信、不勇敢、不愿向前。然而,每当这个时候,你都能在心中听到一个声音,清晰而坚定,“再来一次”。再一次,选择责任与担当;再一次,为了更多人能分享阳光。请以“再一次”为话题

29、作文。2017年初三语文综合试题(三)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D 2.D 3.B 4.C 5.A应为“莫衷一是” 6.B 7.B 8.C9.古诗文填空(没空0.5分,共7分)(1)惟余莽莽(2)肠断白蘋洲(3)怡情(4)天下英雄谁敌手(5)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宛在水中沚(8)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患有所不避也(9)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10)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10.名著阅读。示例 1:我赞同“环境决定命运”。祥子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严酷的生活环境让他尝尽苦头,他三次买车

30、又三次丢车,屡遭生活的打击后,祥子开始丧失才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最终堕落为“行尸走肉”。2:我赞同“选择决定命运”。简.爱作为孤女受尽舅妈的歧视和虐待,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并没有在不幸中沉沦,她选择了抗争,展现出自立自强的人格魅力,在爱情道路上,她选择了自我人格的独立,捍卫人生的尊严,最终寻到到属于自己的幸福。3:我赞同“性格决定命运”。孔乙己一心死读经书,懒惰出奇,爱慕虚荣,自欺欺人,迂腐不堪,最终将自己送上不归路。(3分)11.综合性学习(10分)(1)各种表演艺术 、 综合、戏剧艺术、民族风格、民族瑰宝(提取出3个即可)(3分)(2)阴险,疑诈 关羽 正直无私,刚

31、正不阿 (3分)(3)示例一:你知道在中国,传统戏剧有哪些剧种吗?示例二:在中国传统戏曲中,你最爱哪个剧种,最爱听哪一出戏,最喜欢的人物是谁?(4分)12.诗文赏析。(4分)(1)江上人们来来往往饮酒作乐 捕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 (2分)(2)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人们的规劝。(2分)二阅读与理解(60分)(一)阅读课内选文,完成下面各题。(11分)13.“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领会要旨。(2分)1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