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609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docx

语文综合试题三定

2017年初三语文综合试题(三)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题号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选项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禀请(bǐn)陨落(yǔn)孱弱(chán)骸骨(hái)

B.诓骗(kuāng)勾当(dāng)蓬蒿(hāo)攫取(jué)

C.恣睢(suī)狡黠(xiá)恻隐(cé)瞰望(kàn)

D.腆着(tiǎn)亵渎(xiè)阔绰(chuò)胚芽(pēi)

2.下列选项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商酌谀词面面相觑遍稽群籍

B.拮据峥嵘根深蒂固引颈受戮

C.发窘瘠薄豁然贯通鳞次栉比

D.荫庇醋粟搜心挖胆一抔黄土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8年到14年,是数字的统一,对一段历史的认知,用历史教育为孩子们打好精神的底色。

让青少年准确、这段历史,不仅可以增强整个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弘扬爱国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历史成为最好的爱国主义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打下厚重饱满的精神底色。

A.不管还是了解正视B.不仅仅而是了解正视

C.不管还是正视了解D.不仅仅而是正视了解

4.下列选项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手机的便捷实现了异地交流“天涯若比邻”,“低头族”的出现缺导致了亲人之间的“咫尺天涯”。

B.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国家,有130多种语言、30多种文字,语言文字情况十分复杂。

C.“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

”奥楚蔑洛夫问道:

“你在这儿干什么?

D.中国的口罩企业在防霾大战中落败,商机基本上被外资品牌抢走了。

一只小小的口罩,为何国内企业就做不好呢?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近日,在深圳依靠乞讨为生长达9年的王大爷把二维码贴在乞讨的水杯上,让没现钞的市民扫码付款。

对老人的行为,市民们议论纷纷,随声附和。

B.中国修正历史教科书,不仅仅是对抗战起点的修订,更在重塑历史的大关节,将悲壮甚至屈辱的民族受难史毫不遮蔽地剖开,让孩子们在痛心疾首中,了解祖先受过的苦难、国家曾经的不幸,也就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发展。

C.1月21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

2013届毕业生仇思隽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事实确凿,决定撤销仇思隽的博士学位。

其论文只改了改导师的名字,就连后记也一并抄了,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D.春节里,随处可见的是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刷微博、打游戏、聊微信、抢红包,顾不上和父母说几句知心话,不知不觉中,中华民族就这样分支出了一个“低头族”。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给人们过年带来了方便和便捷——衣服可以网上挑、年饭可以网上订、年货可以网上买,连红包都能在手机里抢……

B.学生体质下降了,学校着急。

但想给体育锻炼“加码”,又担心学生出现意外伤害。

C.只要有一个智能手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网络观众展示自己。

D.2016年网络红人产业产值大约58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个数额甚至超过2015年电影票房450多亿元的总额。

7.下列选项中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陈涉世家》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编年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文中对附炎趋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C.《我用残损的手掌》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

D.冰心的《谈生命》,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1如果我们长期处在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虚假的信息中,久而久之,我们的精神就会受到污染,甚至变得颓废,遮蔽人生希望之光。

②今天许多人接近书籍,不重心灵升华而趋眼前功利,不重精神涵养而重眼球娱乐。

③如果我们每天阅读的是温暖的崇高的引人向上的书籍,久而久之,我们的心田种下去的就是美好的东西。

④其实,收获人生之于满足眼前才是更大的“功利”,精神充实之于感官刺激才是更大的“快感”。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④③①D.③②①④

(二)非选择题。

(24分)

9.古诗文填空(7分)

(1)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斜晖脉脉水悠悠,。

(3)读书足以,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4),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那里,永恒的中国。

(6)故曰,,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7)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蒹葭》

(8)生亦我所欲,,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9)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希望抗敌强国,报效朝廷的豪情的诗句是,。

(10)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以形象贴切的比拟来描述自己孤苦凄惶,饱受战乱零落之苦的诗句是,。

10.名著阅读。

(3分)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也有人说“选择决定命运”,还有人说“环境决定命运”。

你赞同哪一种说法?

请你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并结合相关故事加以分析。

备选人物:

(1)祥子《骆驼祥子》

(2)简.爱《简.爱》(3)孔乙己《孔乙己》

11.综合性学习(10分)

(1)阅读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定义,从中提取三个关键词。

(3分)

中国戏曲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隐私综合而成的戏剧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被称为我国的民族瑰宝。

(2)京剧脸谱造型独具匠心,五颜六色的脸谱绝非仅仅是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的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请根据下面脸谱及其相应提示填空。

(3分)

白色红色黑色

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3)戏曲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等,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现代音乐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对流行歌曲感兴趣,而对戏曲知之甚少,甚至根本听不懂。

某校“国学”兴趣小组准备就同学们了解传统戏曲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请你帮忙设计两个问题。

(4分)

问题一:

问题二:

12.诗文赏析(4分)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诗中描写了两个生活场景,请简要概括。

(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二.阅读与理解(60分)

(一)阅读课内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11分)

①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②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③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④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3.概括选文中“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2分)

14.第③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15.文中作者对读书的观点是怎样的。

(2分)

16.有人认为读书应“不求甚解”,有人认为应“求甚解”,你赞成哪一种读书方法?

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分)

(二)记叙文阅读(12分)

父亲的眼神

夏晓霞

父亲一脸威严,疼我,对我又极严。

在父亲面前,我总是很小心翼翼的。

我的孩提时代是在乡下度过的。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直到背着书包上学的一刻,至今都不曾忘却。

从那一天起,我将跟着我那很少见面却很严厉的“陌生”父亲去读书。

那一夜,想到今后要跟严厉的父亲在一起生活,我吓得蜷缩在被窝里,紧闭双眼,感觉到了一片冰冷的世界,天地相连,刺眼的白光已经模糊了天地之间的界限。

直到第二天,母亲送我到村口,口角上露出慈爱的笑容抚摸着我的头说:

“三妹子,从今天起,你就跟着你爸爸去读书,村上的学校没有城里好。

一定要好好读书啊!

到了那里,你要学会好好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好你爸爸……”我“恶狠狠”地瞪了母亲一眼,因为我是多么地不想离开母亲啊!

后来,固执的父亲很专横地把我送进了离他学校不远的一所小学读书。

就这样,我战战兢兢地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中读了几年小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那童年的回忆也只能是一缕香甜的乡愁,醇美而温暖,悠远而绵长。

在无声的时光流逝中,中学时代在父亲的眼皮下又悄然逝去。

一切都在改变,父亲当年满头的青丝只见两鬓斑白,而我也早已不是只会在家中嬉闹的孩童。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村里好热闹啊!

原来是我的录取通知书来了。

我兴奋地跑回去告诉母亲,母亲乐呵呵地说:

“我的女儿以后会过上好日子了!

”而父亲却很严肃地警告我:

“要加倍努力学习,不要松懈!

”然后就悄无声息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股恨意,鼻子也发酸了。

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他竟然连一句祝福与安慰的话都没有。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脸上总是阴沉沉的,极少见到阳光,给我更多的是严肃,甚至威严得让我敬畏。

但父亲对我说的那句“只要你愿意上学,只要能考上大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

”多年来,我就是怀着这份激励与感动,直至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成了我心中平淡而萦怀的牵挂。

那些渐行渐远的旧事不时浮上心头,唤醒诸多试图沉睡的记忆,那时的父亲,为了全家超负荷地透支着;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不顾路途遥远周末穿梭于学校与家中;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还要操持农活,连母亲都心疼得直掉泪。

渐渐地,我读懂了父亲的严厉原来是沉甸甸的爱。

如今我已为人母,只是在父亲眼中,我永远是他牵挂的长不大的孩子。

从大学毕业走上教学岗位,不甘于捧着“铁饭碗”混日子的我,又辗转于省外各学校教书十余年。

如今我又转入一家公司从事着企业文化工作,同样也使我取得了成绩。

这一切归功于我的父亲,是他那无声的眼神无时无刻在注视着我行走的每一行足迹。

许多年来,我总觉得背后有着父亲那严厉的眼神。

他那眼神就像是一把标尺,时刻丈量着我的心灵。

特别是在经历一些重大选择的时候,父亲那正直、坚定、决绝的眼神总能给我以方向和勇气。

有时,我回老家面对父亲时,总希望能在他的眼里再见到当年他对我的严厉,可是我发现,年迈的父亲都是用温和的眼神来抚慰我了。

只在偶尔,我才看见他会对我那刚上小学的女儿露出当年那样严厉的眼神来。

我心中一怔,一阵凄然,我敬畏的父亲那曾让我惊惧的眼神再也看不到了。

父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反复地问:

“你什么时候回家?

”且不说相隔那么远的路,要转两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

但我能真切地感觉出父爱的至诚、纯朴和甘烈。

几年的工夫,父亲像变了个人似的,那么和蔼和亲切。

17.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我的经历”

父亲的眼神

给“我的作用”

读书求学时

严厉

1

面临重大选择时

2

3

成年后偶尔回家时

4

抚慰“我”

18.面对“和蔼和亲切”的父亲时,“我”有什么感触?

请展开想象,描写“我”的心理活动。

(2分)

19.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具体情节简析。

(4分)

20.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叙述故事,有什么作用?

(2分)

(三)说明文阅读(11分)

脑容量有多大

周东江

①大约是上小学前后吧,有那么几年,无论春夏秋冬,我都一直戴着帽子。

原因很简单:

我一直为自己脑袋大而“头大”,我哥他们老是嘲笑我“锛儿头”,令我极其自卑。

长大后才知道,敢情头大是聪明的标志。

这让我很是得意了一阵子,可惜当我满怀欣慰揽镜自照时,却悲哀地发现:

我的头已和常人无异了。

②人们普遍认为脑袋大的人比较聪明。

从生物学角度讲,脑袋大就意味着脑容量比较大。

尽管有人用一些反面例子证明聪明与脑容量无关,比方大象的脑容量高于人类,可大象并不比人类聪明;爱因斯坦智商极高,可他的脑容量并不比别人大。

但还是有更多的例证能够证明:

脑容量的确与智力密切相关。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下意识做如此判断,比方两个人脑袋一样大,但身材高矮悬殊,我们会说其中一个是“傻大个儿”,意指“脑容量和身材之比”较小;说另一个是“让心眼坠住了”,意指“脑容量与身材之比”较大。

③如果把大脑比作电脑,无疑脑容量就相当于电脑的硬盘。

“硬盘”越大,储存的信息越多越广,在做分析判断时自然有更多的考量,也就是说更聪明。

就硬性指标来看:

博士一般要比硕士聪明;硕士一般要比学士聪明;学士一般要比我这没有学历的聪明。

这个你不服不行。

④但这只是“一般而言”。

一台好的电脑不光要硬盘大,还得需要CPU运转足够快、计算能力足够高,而且还得需要内存足够大。

三者珠联璧合才行。

光有大的外部存储器(硬盘),而中央处理器(CPU)没有足够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内部存储器(内存)又老是卡,这台电脑就运转不畅。

在这里,CPU相当于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或者说是逻辑思维及智慧思维水平;内存相当于人的胸怀、目光和价值判断。

有了广博的知识、丰富的信息,还要有胸怀世界、放眼天下、悲天悯人、兼济天下的高尚人格,还要有高超的发达的逻辑思维和智慧思维能力——这就是极其聪明的人。

⑤然而,有的人脑袋虽大,却是公认的脑残;有的人脑袋不大,却极其聪明,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把大脑皮层比作一块布,有的人展开后只有手帕那么大,大脑皮层相当平滑;有的人展开后相当于好几丈布,沟回相当多。

你说哪一块布的信息量大?

因此脑袋大小与脑容量无关,光有个大脑壳没有用,得读书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经过不断地储存、消化、吸收知识,尤其要善于吸纳接受不同观点、不同意见,就像孔子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了广博的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脑容量才越来越大。

⑥有人反问,如此说来,何以理解某些号称专家学者的高级知识分子也被公认是脑残?

我理解,最有可能是“内存”不够,甚至早已不是境界高低问题,而是堕落到做人无节操无底线,甘做某些利益集团家奴,罔顾事实,信口开河,把人往沟里带。

这样的人其实不是大脑残缺,而是人格残缺——这比脑残还没救。

⑦因此,讨论聪明不聪明、脑容量大不大,其实是个伪命题,当下亟须解决的是社会人格的健全与修复。

有了健全完善的人格,才有基于人性的正常的价值判断,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就大不一样。

当脑袋里装的不再是糨糊,这时再讨论脑容量问题,才是满满的正能量。

21.选文第①段所写内容有什么作用?

(2分)

22.选文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分)

23.结合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品味此文的语言特点。

(3分)

24.第⑤段和第⑥段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换?

请说明理由。

(3分)

(四)议论文阅读。

(11分)

读出书之味

公刘

①我觉得,书,是有味道的东西,虽然它并非食物。

②而且,真正的好书,也一如美食,越咀嚼越有滋味。

通过对滋味的品鉴,于不知不觉中吸纳了营养。

据此,不妨认为,书之有兴味和书之有裨益,实际上是有机的统一。

③倘若非要打比方不可,那么,书也许有点像药膳。

④有趣和有益,这正是我读书的唯一选择标准。

⑤还有没有别的标准呢?

可以说是没有了。

因为,那些纯粹为了大致了解某一特定事物,不得不主动去“啃”的,以及带有强制性的“必读”之类,都已经根本不存在选择与否的个人自由了。

⑥何况,这个世界本来就荒谬。

首先,有钱人一般都不爱读书,读书人却往往又没有钱。

这似乎是一条悖律。

其次,就书论书,比起那种可有可无甚至有不若无的“书”来,真正的好书毕竟居少数,尤其在“地摊文化”畸形繁荣的当今。

因此,并非凡是上了书的便一定是真、善、美的,正相反,有些“书”,恰恰是糖衣包裹的砒霜。

书的世界,其实也是人的世界:

矛盾,复杂,言不由衷,布满了陷阱……处处须加小心,马虎不得。

⑦之所以要着重指出这一点,是由于它和我的下述主张,有着密切的关联。

⑧读书上,我认为必须“杂”,不杂,恐怕简直不能算作读书。

只有杂食,才不至于单薄,不至于偏枯,不至于剩下“片面的深刻”,固然,片面的深刻远比全面的肤浅强,却终不博中见约为好。

话说到这里,就涉及对于知识的理解了。

强调实践出真知,时间有限,机缘有定,不可能一一都亲身体验;所以,一般所谓的博,指的大抵都是读书所得(再添上生活阅历),而不会是门门精通的经验积累。

这就决定了,想博,就必须杂。

再联系到平日的读书习惯,也许还有必要提高悟性,培养一种特殊的本领——能迅速分辨不同书籍的不同重要程度,而且,采取或并举或交叉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读基本内容或有沟通或不搭界的书。

我的体会是,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人感到内心充实,精神饱满。

⑨不过,读书太杂,也有危险,那就是叔本华告诫过的:

切莫让“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

这就是说,读书人,哪怕是大伟人,在我们的头脑中跑野马。

千万不可以把自己当做瓦罐或者塑料桶,而遗忘了胃和肝的功能。

⑩人类已经进入了“高速信息公路”时代,到处都在惊呼知识爆炸。

可以断言,不读书的人,也许能风光旖旎一时,但绝不能风流蕴藉一世。

倘除了会读有形的书,还结合着会读无形的大书——社会,那么,书所赐予的恩惠。

就更加受用不尽了。

25.用简洁的语言指出“书”所具有的味道。

(2分)

26.文章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读出书的“味道”?

(3分)

27.指出第⑨段中画线句子“千万不可以把自己仅仅当作瓦罐或者塑料桶,而遗忘了胃和肝的功能”的深刻含义。

(3分)

28.第⑧段是怎样论证“读书必须杂”的观点的?

(3分)

(五)文言文比较阅读。

(15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

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

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

“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

”亮答曰:

“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琦意感悟,阴规出计。

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2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标两处)(2分)

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⑴知臣谨慎()⑵令人去梯()

⑶攘除奸凶()(4)阴规出计()

3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重耳在外而安乎

B.以伤先帝之明饮宴之间C.今南方已定今日上不至天

D.还于旧都不悦于琦E.深入不毛可以言不

32.翻译句子。

(4分)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⑵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3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说说诸葛亮是怎样的个人。

(3分)

三,作文(二选一作文)(50分)

题一: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我们前进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也许在繁杂中、在急速中我们忽视了什么?

错过了什么?

如:

春暖花开的声音、心跳的声音、奔跑的声音、社会的呼声、朋友的鼓励声……请以“听听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

人生,没有彩排。

总有些时候,满心期待,换来的却是失望。

你会开始不自信、不勇敢、不愿向前。

然而,每当这个时候,你都能在心中听到一个声音,清晰而坚定,“再来一次”。

再一次,选择责任与担当;再一次,为了更多人能分享阳光。

请以“再一次”为话题作文。

 

2017年初三语文综合试题(三)

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6分)

1.D2.D3.B4.C5.A应为“莫衷一是”6.B7.B8.C

9.古诗文填空(没空0.5分,共7分)

(1)惟余莽莽

(2)肠断白蘋洲(3)怡情(4)天下英雄谁敌手

(5)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宛在水中沚

(8)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0)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10.名著阅读。

示例1:

我赞同“环境决定命运”。

祥子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严酷的生活环境让他尝尽苦头,他三次买车又三次丢车,屡遭生活的打击后,祥子开始丧失才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最终堕落为“行尸走肉”。

2:

我赞同“选择决定命运”。

简.爱作为孤女受尽舅妈的歧视和虐待,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并没有在不幸中沉沦,她选择了抗争,展现出自立自强的人格魅力,在爱情道路上,她选择了自我人格的独立,捍卫人生的尊严,最终寻到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3:

我赞同“性格决定命运”。

孔乙己一心死读经书,懒惰出奇,爱慕虚荣,自欺欺人,迂腐不堪,最终将自己送上不归路。

(3分)

11.综合性学习(10分)

(1)各种表演艺术、综合、戏剧艺术、民族风格、民族瑰宝(提取出3个即可)(3分)

(2)阴险,疑诈关羽正直无私,刚正不阿(3分)

(3)示例一:

你知道在中国,传统戏剧有哪些剧种吗?

示例二: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你最爱哪个剧种,最爱听哪一出戏,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4分)

12.诗文赏析。

(4分)

(1)江上人们来来往往饮酒作乐捕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2分)

(2)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人们的规劝。

(2分)

二.阅读与理解(60分)

(一)阅读课内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11分)

13.“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领会要旨。

(2分)

1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