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283.98KB ,
资源ID:1532720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3272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

1、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第八主题单元一、单元训练重点:本组课文以“读书”为主题,包含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以及“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推荐一本书”和“语文园地”。本单元重点: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学到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二、教材简析与课时安排:古人谈读书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告诉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2课时)忆读书本

2、文主要写冰心奶奶回忆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读书的体会,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2课时)我的“长生果”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作者读书的独特感受及读书对其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和对阅读的热爱。(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推荐一本好书(2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三、总课时:9课时课题: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目的: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教学难点:1.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受到启发。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日期: 12 月 7日 上 午第 1 节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名言导入1.同学们知道哪些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韩愈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2.我们知道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那么读书的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3.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二、初读课文,整体

4、感知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一部分,注意老师读的节奏。(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画出分隔符。课件出示第一部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zh)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2)教师范读第二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3)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学生跟读。画出分隔符。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

5、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三、学习生字,检查预习1.师:刚才我们读通了课文,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生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还有读不正确的音。读会认字:耻ch 矣y 岂q分组读,找同学读,教师相机纠音。2.学习会写字(1)找同学说一下易写错的字或者写这几个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预设:“岂”上部是“山”,下部是“己”,不是“已”,注意不要露头;“窥”是“穴”字头;“皆”上部“比”字应写得较大,下部“白”字写小一点。(2)学生在习字本上将每个生字写两遍,教师相机纠正。四、

6、合作探究,自主释疑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的三句读书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zh)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2.这三句话都出自论语,关于论语你了解多少呢?3.请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1)指名学生翻译第一句话。(2)注意这里面“敏”和“耻”的意思。(敏:勤勉。耻:以为耻。)(3)这句话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不耻下问),对,“不耻下问”便出自这句话。(4)指名学生翻译第二句话。(5)翻译这句话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字“知”。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

7、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的意思)在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6)指名学生翻译第三句话。(7)这里的“默”是“默默”的意思,“识”在这里读“zh”,是记住的意思,需要大家多加注意。“厌”是“讨厌”的意思吗?(预设:不是)这里的“厌”是满足的意思。这里也要大家多加注意。4.课堂总结。(1)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2)在文中合适的地方做批注。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2.作业:.抄写第一部分。.书写本课生字。.背诵第一部分。作业设计:一、读句子,给加点字注音。1.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2.默而识( )之,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3.心既到矣( ),眼口岂( )不到乎?4.第三要有恒。(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 好: 耻: 下问: 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漫浪: 决: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士人: 恒: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默而 , , 。2.心不在此, , ,却 , ,记亦 。3.有志则 ;有识则 , ,如 ,如 ,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第二课时教学时间:12月 8日 上 午第 2 节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找同学回顾背诵第一部分。2.听写生字。二、研习探究,明

9、白道理(一)学习第二部分。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了解了论语中对待读书和学习的态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2.找学生读一下这则小短文,其他学生纠错。3.这篇小短文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训学斋规中提到的著名的“读书三法”。介绍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接下来请各小组同学

10、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把古今含义不同的词做好标注。5.哪位同学可以翻译一下第一句?6.那么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谁来翻译一下第二句?7.所以说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性?8.那么,“急”的意思是什么?与咱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9.为什么“心到最急”呢?1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什么?11.也就是说思想既然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就会到位了。12.那么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13.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14.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师:那就让我们用心齐读这一部分吧。师小结: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书的结果,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

11、学习,就需要我们用心读,用心学。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我们才有可能成功。(二)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学生读第三部分。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2.这一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那么曾国藩是谁呢?3.这段话出自曾国藩的家书,这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本文的意思。4.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5.何为“有志”“有识”“有恒”?6.非常正确,那么曾国藩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12、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7.那么咱们就一个分号一个分号地来看一下他是怎么论述的。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从第一个分号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8.这里的“断”是“决不”的意思,与咱们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一下。所以,我们读书学习仅仅有志气就够了吗?还需要有什么?9.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河伯观海出自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

13、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所以“河伯观海”和“井底之蛙”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人见识短浅。10.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的道理。11.有见识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了,却还是不坚持学习,这样的人可以成功吗?这则小短篇里是怎么说的?12.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吗?13.只有“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14.现在请小组内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段的意思。15.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文章,感悟文章内容。三、总结内容,作业设计1.总结: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

14、、勤学好问;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知道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明白了读书学习的要义,如果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将会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读书与学习。通过总结回顾整篇课文,从而总结出学习读书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更好地应用到学习实际中去。2.背诵这篇课文。古人谈读书好学 好问 诚实 智慧 读书方法多 不厌 不倦 虚心听教诲心到 眼到 口到有志 有识 有恒课题:第26课 忆读书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

15、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 12月 9日 上午第1 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指名说有

16、关读书的名言。二、检查预习,学习新词1.指名读课文。2.质疑问难。3.指名简介作者冰心的资料。4.师说明: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写作此文,主要是勉励青少年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5.指导学习生字新词:(1)认读生字词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2.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

17、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3、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师小结: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盘点本课出现的书,查找资料,标注好作者及著书年代,完成下列表格

18、。书名作者著书年代主要人物第二课时教学时间:12 月 10日上 午第 2节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完成课文中出现的书名的整理,下面我将找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答案。书 名作 者著书年代主要人物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曹操 刘备 孙权诸葛亮 鲁肃周瑜 黄盖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宋江 吴用 武松鲁智深 李逵 林冲荡寇志余万春清代张叔夜 云天彪 张伯奋辛从忠红楼梦曹雪芹清代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史湘云 王熙凤预设:2.这里面出现了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个,还有一个是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3.过渡:二、细读段落,赏析课文1、齐读课文第1段: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

19、达作用?2、默读课文第213段,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 (2).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3、教师小结: 读书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正如高尔基所说: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再借用冰心奶奶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自主探究,语言赏析通读全文,找出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爱书。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表情+动作)表现了对故事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

20、、“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我”是性情中人,突出“我”读书的投入。 3、“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表现出作者对于读书的极大热情。 4、“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懂得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点明读书的好处。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拓展延伸: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2.作业:1.把自己读过的两本类似的书做比较,写一篇小随笔。2.完成

21、课后习题第三题,说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忆读书 总说读书感受 读书经历经验读书好(美的享受、扩充知识、培养能力、 提高修养)多读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文学)读好书(挑选比较、真情实感) 概括全文内容 最大快乐、一生感悟作业设计:一、选字组词 琐 索 锁绳( ) 烦( ) ( )链 衰 哀 衷悲 ( ) ( )老 ( )心二、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话说天下大势, 。读万卷书, 。满纸荒唐言, 。不比不知道, 。三、读文作答。1.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理解是 。 2.“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这句话

22、中“咬了牙”的意思是说( )“居然越看越明白”的原因是( )。课题:第27课 我的“长生果”教学目标:1. 认识15个生字,其中有2个多音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读书和写作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时间12 月14 日 上 午第 1节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论语中提到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要有识,要有恒”,世纪老人冰心的“读书好,多读书,

23、读好书”给我们以启示。所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2.为什么说书是长生果?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时,阅读提示很重要,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把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画出来。出示课件: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2.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2.学生交流学习任务。3.把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体会。三、合作探究,自主释疑1.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学习任务快速的默读课文。2.接下来我们要对生字进行一个简单梳理,里面有一个多音字,需要注意一下。课件出示生字:喻

24、 差 瘾 奔 籍 饥 偿甸 馈 磁 委 酵 皎 鉴 沥预设:“酵”读“jio”,不读“xio”。课件出示多音字:差ch错:说差了。不相同,不相合:差不多。欠缺;短少:还差十元钱。不好,不符合标准:质量差,成绩差。ch不相同;不相合:差别,差距。稍微大致:差可告慰。错误:差错,偏差。减法运算的得数:差数。 chi派遣;指派:差遣。旧指被派去做事的人:差役,听差。被派去做的事情或承担的职务:差事,公差,出差。c参差 长短、高低不一致,不整齐:参差不齐。3.理清作者读书的几件事。(1)生字会读了,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学习任务。我们先来看作者读书的那几件事,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一

25、张表格。左边填写书得来的方式,右边填写读的书。表格的第一行我们一起做。比如,从第3自然段,我们知道最初的时候,作者看的是(小画片)对,像这样,把表格填起来。接下来就要让同学们自学。默读课文,把表格填完整。课件出示阅读表格一:书得来的方式读的书借阅小伙伴“香烟人”的小画片借读小学美术老师的,哥哥的朋友们送的真正的连环画:七色花血泪仇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小镇文化站文化站里面的文艺书籍校图书馆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表格除了第一行,其他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现)(2)师生交流。(3)梳理表格:请大家看这张表格。最初的时候,作者看的是(“香烟人”的小画片),后来,她感到不过瘾,开始看

26、(真正的连环画),渐渐地,连环画也不能使她满足了,她开始借阅(文化站里的文艺书籍),再后来,她就读(校图书馆里的中外名著)。从这张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4)请你找一段你最喜欢的段落,大声读两遍,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一个批注,等会儿我们进行交流。(5)看来同学们都会自学了,你们交流得很不错。那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学到了什么?4.理清关于作者写作文的两件事。(1)刚才我们用一张表格梳理了作者读书的几件事,现在我们再用另一张表格来梳理作者写作文的几件事。这张表格也有两列,左边填作文的题目,右边填作者受表扬的原因。首先,大家一起来看看,作者写了哪两篇作文?(秋天来了和一件不愉快的往事)(2)作者写这两

27、篇文章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得到了肯定。那么得到肯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第814自然段,概括出作者得到肯定的原因。(3)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得别出心裁的。(别人都是怎么写的?作者呢?)出示课件: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4)再来看第二篇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这篇作文又是为什么得到表扬?(5)下面请大家一起看一看表格二,体会作者受到表扬的原因。作文名受到表扬的原因秋天来了构思别出心裁,落

28、笔有与众不同的“鲜味”。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虽然借鉴了巴金的家,但作文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5.发现读写的关系:(1)刚才我们填写了两个表格。表格一呈现了作者读书的历程,表格二是关于写作文的几件事。两个表格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2)师小结:是啊。所以我们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平时广泛地阅读,有意识地积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信手拈来,并且将文章写得精妙绝伦。四、积累词语,回到课题1.这篇课文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全班齐读。选择五个你最想积累的词语,把它们记在你的积累本上。课件出示四字词语:流光溢彩 津津有味 呕心沥血

29、 如醉如痴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念念不忘2.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前的问题来为什么说书是长生果?长生果能使身体不老,那书能使什么不老?书能使人的精神不老,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啊!读书能给我们带来愉悦,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都能多阅读,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六、布置作业谈谈你对阅读和写作这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的理解。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课题: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分条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清楚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2.倾听别人的讲述,善于抓住讲述人说话的重点。重点、难点:分条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把理由说清楚。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时间: 12 月 15日 上午第 2 节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影视作品,同学们看看这几张图片,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2.这几个人物想必大家都认识,那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3.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除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