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2720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8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docx

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上语文第八单元

第八主题单元

一、单元训练重点:

本组课文以“读书”为主题,包含《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以及“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

推荐一本书”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重点:

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学到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二、教材简析与课时安排:

《古人谈读书》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告诉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2课时)

《忆读书》本文主要写冰心奶奶回忆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读书的体会,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2课时)

《我的“长生果”》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作者读书的独特感受及读书对其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和对阅读的热爱。

(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

推荐一本好书(2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三、总课时:

9课时

 

课题:

第25课《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1.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

12月7日上午第1节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名言导入

1.同学们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韩愈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增广贤文》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

2.我们知道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那么读书的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

3.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一部分,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画出分隔符。

课件出示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教师范读第二部分,学生跟读。

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3)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学生跟读。

画出分隔符。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检查预习

1.师:

刚才我们读通了课文,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生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还有读不正确的音。

读会认字:

耻chǐ矣yǐ岂qǐ

分组读,找同学读,教师相机纠音。

2.学习会写字

(1)找同学说一下易写错的字或者写这几个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

“岂”上部是“山”,下部是“己”,不是“已”,注意不要露头;“窥”是“穴”字头;“皆”上部“比”字应写得较大,下部“白”字写小一点。

(2)学生在习字本上将每个生字写两遍,教师相机纠正。

四、合作探究,自主释疑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的三句读书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这三句话都出自《论语》,关于《论语》你了解多少呢?

3.请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1)指名学生翻译第一句话。

(2)注意这里面“敏”和“耻”的意思。

(敏:

勤勉。

耻:

以……为耻。

(3)这句话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不耻下问),对,“不耻下问”便出自这句话。

(4)指名学生翻译第二句话。

(5)翻译这句话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字——“知”。

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这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的意思)在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

(6)指名学生翻译第三句话。

(7)这里的“默”是“默默”的意思,“识”在这里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需要大家多加注意。

“厌”是“讨厌”的意思吗?

(预设:

不是)这里的“厌”是满足的意思。

这里也要大家多加注意。

4.课堂总结。

(1)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2)在文中合适的地方做批注。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2.作业:

①.抄写第一部分。

②.书写本课生字。

③.背诵第一部分。

作业设计:

一、读句子,给加点字注音。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第三要有恒。

()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

好:

耻:

下问:

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

决: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

恒: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

2.心不在此,,,却,,

记亦。

3.有志则;有识则,,如,

如,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12月8日上午第2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找同学回顾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生字。

二、研习探究,明白道理

(一)学习第二部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了解了《论语》中对待读书和学习的态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2.找学生读一下这则小短文,其他学生纠错。

3.这篇小短文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训学斋规》中提到的著名的“读书三法”。

介绍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接下来请各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把古今含义不同的词做好标注。

5.哪位同学可以翻译一下第一句?

6.那么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

谁来翻译一下第二句?

7.所以说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

文中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性?

8.那么,“急”的意思是什么?

与咱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

9.为什么“心到最急”呢?

1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的意思是什么?

11.也就是说思想既然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就会到位了。

12.那么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13.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14.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

效果怎样?

师:

那就让我们用心齐读这一部分吧。

师小结:

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书的结果,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学习,就需要我们用心读,用心学。

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三部分。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2.这一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那么曾国藩是谁呢?

3.这段话出自曾国藩的家书,这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本文的意思。

4.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5.何为“有志”“有识”“有恒”?

6.非常正确,那么曾国藩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7.那么咱们就一个分号一个分号地来看一下他是怎么论述的。

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从第一个分号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8.这里的“断”是“决不”的意思,与咱们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一下。

所以,我们读书学习仅仅有志气就够了吗?

还需要有什么?

9.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河伯观海出自《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意思是: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所以“河伯观海”和“井底之蛙”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人见识短浅。

10.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的道理。

11.有见识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了,却还是不坚持学习,这样的人可以成功吗?

这则小短篇里是怎么说的?

12.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吗?

13.只有“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

14.现在请小组内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段的意思。

15.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文章,感悟文章内容。

三、总结内容,作业设计

1.总结:

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明白了读书学习的要义,如果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将会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读书与学习。

通过总结回顾整篇课文,从而总结出学习读书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更好地应用到学习实际中去。

2.背诵这篇课文。

古人谈读书

好学好问

诚实智慧读书方法多

不厌不倦虚心听教诲

心到眼到口到

有志有识有恒

 

课题:

第26课忆读书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12月9日上午第1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指名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二、检查预习,学习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质疑问难。

3.指名简介作者冰心的资料。

4.师说明: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

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

作者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

写作此文,主要是勉励青少年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5.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词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

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2.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总说。

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

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

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明确: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师小结:

概括课文内容:

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盘点本课出现的书,查找资料,标注好作者及著书年代,完成下列表格。

书名

作者

著书年代

主要人物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12月10日上午第2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完成课文中出现的书名的整理,下面我将找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答案。

书名

作者

著书年代

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曹操刘备孙权

诸葛亮鲁肃

周瑜黄盖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宋江吴用武松

鲁智深李逵林冲

《荡寇志》

余万春

清代

张叔夜云天彪

张伯奋辛从忠

《红楼梦》

曹雪芹

清代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

预设:

2.这里面出现了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个,还有一个是《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3.过渡:

二、细读段落,赏析课文

1、齐读课文第1段:

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2、默读课文第2——13段,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的?

(提示:

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

(2).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

(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

读书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

正如高尔基所说:

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再借用冰心奶奶的一句话: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自主探究,语言赏析

通读全文,找出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爱书。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表情+动作)表现了对故事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我”是性情中人,突出“我”读书的投入。

3、“……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表现出作者对于读书的极大热情。

4、“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懂得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点明读书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作业:

1.把自己读过的两本类似的书做比较,写一篇小随笔。

2.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说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忆读书

总说——读书感受

读书经历经验——读书好(美的享受、扩充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修养)

多读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文学)

读好书(挑选比较、真情实感)

概括——全文内容————最大快乐、一生感悟

作业设计:

一、选字组词

琐索锁

绳()烦()()链

衰哀衷

悲()()老()心

二、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话说天下大势,。

读万卷书,。

满纸荒唐言,。

不比不知道,。

三、读文作答。

1.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理解是。

2.“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这句话中“咬了牙”的意思是说()“居然越看越明白”的原因是()。

 

课题:

第27课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有2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时间12月14日上午第1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论语》中提到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要有识,要有恒”,世纪老人冰心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给我们以启示。

所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齐读课题。

)2.为什么说书是长生果?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时,阅读提示很重要,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把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画出来。

出示课件: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2.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2.学生交流学习任务。

3.把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体会。

三、合作探究,自主释疑

1.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学习任务快速的默读课文。

2.接下来我们要对生字进行一个简单梳理,里面有一个多音字,需要注意一下。

课件出示生字:

喻差瘾奔籍饥偿

甸馈磁委酵皎鉴沥

预设:

“酵”读“jiào”,不读“xiào”。

课件出示多音字:

[chà]

①错:

说差了。

②不相同,不相合:

差不多。

③欠缺;短少:

还差十元钱。

④不好,不符合标准:

质量差,成绩差。

[chā]

①不相同;不相合:

差别,差距。

②稍微大致:

差可告慰。

③错误:

差错,偏差。

④减法运算的得数:

差数。

[chāi]

①派遣;指派:

差遣。

②旧指被派去做事的人:

差役,听差。

③被派去做的事情或承担的职务:

差事,公差,出差。

[cī]

[参差]cēncī长短、高低不一致,不整齐:

参差不齐。

3.理清作者读书的几件事。

(1)生字会读了,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学习任务。

我们先来看作者读书的那几件事,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一张表格。

左边填写书得来的方式,右边填写读的书。

表格的第一行我们一起做。

比如,从第3自然段,我们知道最初的时候,作者看的是——(小画片)对,像这样,把表格填起来。

接下来就要让同学们自学。

默读课文,把表格填完整。

课件出示阅读表格一:

书得来的方式

读的书

借阅小伙伴

“香烟人”的小画片

借读小学美术

老师的,哥哥

的朋友们送的

真正的连环画:

《七色花》《血泪仇》《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

小镇文化站

文化站里面的文艺书籍

校图书馆

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表格除了第一行,其他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现)

 

(2)师生交流。

(3)梳理表格:

请大家看这张表格。

最初的时候,作者看的是——(“香烟人”的小画片),后来,她感到不过瘾,开始看——(真正的连环画),渐渐地,连环画也不能使她满足了,她开始借阅——(文化站里的文艺书籍),再后来,她就读——(校图书馆里的中外名著)。

从这张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4)请你找一段你最喜欢的段落,大声读两遍,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一个批注,等会儿我们进行交流。

(5)看来同学们都会自学了,你们交流得很不错。

那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学到了什么?

4.理清关于作者写作文的两件事。

(1)刚才我们用一张表格梳理了作者读书的几件事,现在我们再用另一张表格来梳理作者写作文的几件事。

这张表格也有两列,左边填作文的题目,右边填作者受表扬的原因。

首先,大家一起来看看,作者写了哪两篇作文?

(《秋天来了》和《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作者写这两篇文章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得到了肯定。

那么得到肯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第8~14自然段,概括出作者得到肯定的原因。

(3)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得别出心裁的。

(别人都是怎么写的?

作者呢?

出示课件:

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

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

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

(4)再来看第二篇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这篇作文又是为什么得到表扬?

(5)下面请大家一起看一看表格二,体会作者受到表扬的原因。

作文名

受到表扬的原因

《秋天来了》

构思别出心裁,落笔有与众不同的“鲜味”。

《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虽然借鉴了巴金的《家》,但作文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5.发现读写的关系:

(1)刚才我们填写了两个表格。

表格一呈现了作者读书的历程,表格二是关于写作文的几件事。

两个表格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

是啊。

所以我们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只有平时广泛地阅读,有意识地积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信手拈来,并且将文章写得精妙绝伦。

四、积累词语,回到课题

1.这篇课文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有很多的四字词语。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全班齐读。

选择五个你最想积累的词语,把它们记在你的积累本上。

课件出示四字词语:

流光溢彩津津有味呕心沥血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

千篇一律别出心裁念念不忘

2.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前的问题来——为什么说书是长生果?

长生果能使身体不老,那书能使什么不老?

书能使人的精神不老,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啊!

读书能给我们带来愉悦,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都能多阅读,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六、布置作业

谈谈你对阅读和写作这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的理解。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课题:

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分条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清楚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

2.倾听别人的讲述,善于抓住讲述人说话的重点。

重点、难点:

分条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把理由说清楚。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时间:

12月15日上午第2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影视作品,同学们看看这几张图片,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

2.这几个人物想必大家都认识,那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呢?

为什么?

3.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