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50.13KB ,
资源ID:1534552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3455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流域中上游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之由于气候因素造成的河流来水量的减少,使得位于流域下游的某地下水位埋深急剧下降、水质恶化,水资源危机加剧,荒漠化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仍在整体恶化,*流域的诸多生态、生产问题已引起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2001年7月以来,温家宝总理对某生态问题先后做出多次批示和指示,要求“决不能让某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期间,温总理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座谈时,连续次关注和牵挂某治沙问题,多次强调指出:“决不能让某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在我们这一代人要

2、看到某的变化”。这给*流域的广大群众给予了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为落实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流域综合治理列为全省水利“一号工程”,组织编制上报的*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已由国务院审批并启动,在全流域掀起了“化总理深切关怀为巨大动力,绝不让某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流域综合治理热潮,积极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关井压田、移民搬迁、建温室调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防沙治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缓解*流域特别是某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

3、矛盾和问题。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47条政策,把生态建设提到新的高度。武威市两大战略为首的“生态安全战略”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搞好生态建设的态度和决心。*流域重点治理先抓生态、节水发展、结构调整等建设思路都需要在农业发展上要有新举措、新模式。中共“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对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指明了方向。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2.1项目范围项目建设范围位于某县辖区的*林业总场泉山分场红柳元作业区。1.2.2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总规模0.13万亩。1.2.2项目建设内容 水利措施为:衬砌渠道3公里、渠系建筑物50座;农业措施为:土壤改良0.

4、05万亩,修建机耕道3km;林业措施为:农田防护林0.02万亩;科技推广措施为:培训人员100人次,示范推广2项新技术、2项新品种0.02万亩。1.2.3项目工期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1年。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65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49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29.7%;农业措施投资33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20%;林业措施投资6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40%;科技推广措施投资1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7.3%; 其它费用(项目管理费)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3%。1.3.2资金筹措项目资金筹措计划来源分两部分: 申请省级财政资金150万元;自筹资金15万元(

5、全部为实施单位投工投劳折资)。1.4项目效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治理沙化土地0.13万亩,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0.10万亩,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0.13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02万亩,农产品优质率达到100%,项目区增加种植业产值65万元,增加职工种植收入43万元。项目的实施可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0.02万亩,使0.13万亩项目区实现全面建成防护林网,网格控制面积100%以上;项目区森林覆盖率由原先的18%增至18.2%,提高0.2个百分点,可有效保护农田,减轻风沙危害,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1.5组织领导和管理为了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成立项目

6、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协调,以及项目实施计划的执行、资金的落实等工作,并且负责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督工作,以保障项目按设计方案实施。同时,严格执行“六制”,即项目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定期报告制。1.6项目提出的依据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甘农发办2009141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项目区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情况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7、告编制要求;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流域生态环境重点治理总体规划。二、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某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流域下游,东经1030210402,北纬38053906,南靠凉州区,西与金昌市、阿拉善右旗毗邻,东、北、西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地面坡降1/1000,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13001400m之间,地貌属沙漠区,素有“沙漠绿洲”之称。*林场泉山分场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某县泉山镇境内,南靠狼跑泉山,北接双茨科乡,西与泉山镇复明村、复成村毗邻,东依腾格里沙漠,总面积9.08万亩。2.1.2水文气象项目区位于*流域下游的某境内。*流

8、域面积4.10万km2,地表水主要产于祁连山区,径流面积1.10万km2,占流域面积的26.8%。*流域上游主要支流有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等,径流为山上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出山后主要被上游灌区引用,潜入地下的水流在中游出露,汇集成洪水河、白塔河、清水河等地面河流在某境内汇合成为*,境内长约23km,河水入境后经红崖山水库调蓄,通过渠道输入某绿洲区,灌溉农田。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极干旱气候区,具有明显的蒙新沙漠气候特征,风大沙多,干旱缺水,年均降水110毫米左右,全年降水不均匀,变率大,多集中于夏末秋初的七、八、九3个月之间。而全年蒸发量则高达2644毫米,为降水量的24倍

9、。年均气温7.9,相对湿度45%,年日照时数2990小时,占可日照时数的68%,有效积温(10)3255.8,年风沙日136天,八级以上大风27.8天,沙暴日数37.3天,无霜期165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霜冻、干旱、大风、沙尘暴等。2.1.3地形、地貌及土壤地形趋势南高北低,四周隆起,中部平缓,呈阶梯状地堑构造,具有明显特征的盆地地貌。地貌分为平原、湖盆地、沙漠地貌三种类型,海拔高度在12001500米之间,区域内土壤分为灰棕漠土、盐碱土、草甸土和风沙土四大类型,大面积土壤层次混乱,沙土、漠土、草甸土交错分布,地块过度复杂,呈“花羊皮”。2.1.4水资源全县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10、,随着地表水的不断锐减,迫使大量开采地下水,从而使全县用水由原来的以地表水为主,变为后来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作为补充。*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及20052006年水量调度实施计划于2005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执行,方案目标是:在多年平均下,全县地表水2009年2.04亿m3,2010年2.65亿m3,地下水开采量控制为2009年3.05 m3、2010年1.82 m3。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泉山分场土地总面积9.08万亩,耕地面积0.3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面积 0.13万亩,种植面积0.13万亩,土壤以沙壤土和碱化土壤为主,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葵花、辣椒、黑瓜籽、棉花、饲草、南瓜、甘

11、草等。林场内地势平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副特产品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是全场葵花、辣椒、棉花、甘草、葡萄产业生产基地。项目实施区共有耕地面积0.3万亩,2010年列入项目改造面积0.13万亩。据某县农技站取样化验,项目区耕地土壤耕作层有机质般为0.09150.583gkg,含盐量为 0.16160.8gkg。全氮0.280.4lgkg,碱解氮23.229.6mgkg,速效磷0.861.36mgkg,速效钾20570mgkZ,PH值有7.58.0之间,略呈碱性,壤养分含量略低,通透性、导热性及保水、保肥性能较差,土壤容重为1.41.51gcra,土壤持水率2l一24,土壤渗透系数为2.8

12、82.4md,孔隙率4050,土壤结构简单,持水保墒和空气活动状况均较差,土壤自然肥力较低。近年来,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大,末注意三元素平衡,同时有机肥施用量太少,整个土壤肥力状况偏低。但项目区内土地集中,地势平坦,日照充足,综合开发潜力极大。2.1.6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沙尘暴、冻灾、干热风等。干旱主要发生在作物生育期,沙尘暴主要发生35月,冻灾主要发生在45月,干热风主要发生在7月。2.2社会经济现状据2009年资料统计,某县总人口30.20万人,总面积15907km2,总耕地面积88.83万亩。国内生产总产植27.71亿元,工业总产值187725万元,农业总产值193305万元,粮食

13、总产量12261万kg,农民人均纯收入4665元。2.2.1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泉山镇现辖12个行政村,119个村民小组,全乡3363户,总人口15779人,农业人口13294人。2.2.2土地利用现状全县耕地面积88.83万亩,粮食作物尽其用9.53万亩,经济作物42.04万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棉花、玉米、棉花、葵花、辣椒、甘草等。2.2.3农业生产水平近年来,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增加,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正现代农业逐步转变,职工群众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和充足的光热气候条件,广大职工群众农作物栽培水平和种植经验有了较大提高,区域内种植

14、以玉米、棉花、葵花、甘草等为主的农作物,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据2009年统计项目区农业粮食产量平均亩产玉米748kg、籽棉265kg、辣椒1922kg、甘草300kg。2.2.4地方财政与职工收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某县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增强,据2009的统计,大口径财政收入8808万元,财政支出121835万元,财政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2009年林场职工人均纯收入13000元,低于当地农民收入,约为60%左右。2.2.5科技服务体系状况科技示范推广以武威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武威市*林业总场组织实施。武威市*林业总场为事业单位,现有职工480人,其中高级工

15、程师2人,中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以下技术人员51人,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推广工作,以治理腾格里沙漠南缘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营造沙漠生态防护林,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封沙育林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56万亩,形成了外围有封沙育草区阻挡风沙侵害,流沙前沿有人工造林区固定流沙,绿洲内部有农田林网庇护下的新建葡萄、红枣、苗木、甘草、肉苁蓉基地等相对合理的沙区治理格局,总结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大力推广林业科技提供了保障。2.3基础设施*林场泉山分场地处民湖公路33km处的泉山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林场道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条件比较便利。项目区现有机井16眼,始建于上世纪七

16、、八十年代,基本能保证项目区用水需求。泉山镇已建35KV变电站1座,1OKV高压输电线路120 km,农电 220V低压线路350 km。镇、村、户通电率均达到了100,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了988和994,保证各行各业的生活生产用电。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林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3.1.1水资源短缺红崖山灌区地处河西走廊北部的*流域最下游,入境地表水资源已由50年代的5.9亿m3,到现在不足1亿m3。灌溉农业的发展已使本地区水资源严重超载,用水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严重制约着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走节水农林业的路子是项目区农业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因此加大

17、项目区配套与节水改造,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已势在必行。项目实施区地处某绿洲,种植业是本区农业支柱产业,垦耕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的用水量持续增长,而农业是用水大户,为满足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在地表水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由于连年大量超采,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不断恶化,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造成沙生植物枯萎死亡,绿洲面积逐年缩小,荒漠化威胁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热风、沙尘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干旱缺水已成为这一地区农林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3.1

18、.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田间配套工程不完善,种植结构不合理,是造成田间灌溉水量浪费的主要原因,灌水质量低是影响农业高产的原因。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增加了职工的经济负担,还制约了农业和林场经济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造成沙化严重,土壤肥力不足,职工长期在中低产田中劳作,高付出、低产出是制约农业增产、职工增收的重要因素。3.1.3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种植结构较单一项目实施区农业种植结构较单一,产业化水平不高,职工收入较低。主要原因是规划区产业基础薄弱,生产经营活动盲目性较大,制约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3.1.4林业防护

19、措施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境内年降水量仅110mm,而蒸发量高达2644mm,为降水量的24倍,大片林木、草场和沙生植物因缺水而退化衰败。除渠道两侧、灌溉地段外,其余地段的乔灌木林大多呈枯死衰退状态,因此沙漠化的威胁十分严重。项目区现状农田防护林网防护率约18%,防护林网防护率较低,防护能力较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增产和职工增收。3.1.5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优质、特色产业发展不足项目区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林场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农作物种植中粮经比例不合理,产出少、效益低。农业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商品率相对较低。3.2项目建设

20、的必要性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及其它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解决林场职工民生问题奠定基础。泉山分场是*林业总场造林骨干林场,林地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和林业生产发展,特别是有利于葡萄、甘草有效成份的增加、棉花品质的提高和瓜、果等糖分的积累,便于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产品。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3000多亩,造成这些中低产田的重要因素有: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养分贫瘠、肥力不足,科技和物质投入不足,农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失调,经济管理水平落后。通过对中低产田综合改造和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增加农产品产量

21、和提高产品质量潜力巨大。由于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水资源浪费严重;在田间灌水中,习惯了大畦漫灌,每次的灌水量过大,总的灌溉定额偏大。因此,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未来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推进生态建设,基本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标准,不仅可以为职工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从而使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为解决职工民生问题创造条件,促进场风文明和场容整洁,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实现项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农

22、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和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了职工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通过新品种引进、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拓宽职工增收渠道,为解决职工民生问题提供保障,因此,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3.1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项目区内的农林业发展仍处于艰难攻坚阶段,职工生产经营规模小,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薄弱,设施不配套,尤其是田块不规则、渠路不配套、林网单一、病虫害侵害严重,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科技水平较低,职工增收困难。同时,职工生活条件低下,行路难,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时宽时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标准

23、过低,成为制约本地经济长足发展的瓶颈,项目区职工迫切希望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能够帮助发展本区域农业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职工收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是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3.3.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支持的一个重要手段,发展的是农业生产力,改善的是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的是农民收入。通过整修渠道、平整土地、整修机耕路、营造防护林、科技示范和培训,综合采取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等治理措施,极大地增强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林场繁荣、职工富裕。3.3.3土地沙化治理建设,积累了丰

24、富的经验项目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更加关注,广大群众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质地;在多年生产中,职工已开展的小规模的土地沙化治理工作,如增施有机肥料、拉土压沙、种植林型作物、进行小范围的防护林建设等,所有这些为本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效益显著,职工开发认可程度和积极性高,项目实施有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支持。3.3.4区域条件优越项目区境内道路纵横交错,交通比较便利。水、电配套成型,通讯条件优越,信息网络健全,现有机井和电力设施基本可以满足农田的灌溉要求。3.3.5专业服务配套项目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多,同时,总场及

25、分场都配备了科技宣传员,并定期开展农业科技宣传培训,职工受教育面达95%以上。已建成“林场有科技宣传员、10人有致富带头人、3人有科技明白人”的服务网络,为实施土地沙化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所以,在泉山分场进行土地沙化治理是适时可行的。四、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水资源概况项目区唯一的地表水源是来自红崖山水库河水灌溉,*下游的径流只是上游灌区的余水,即上游灌区还不能利用的水和尚不能控制的灌水,包括灌溉回归水,汛期洪水和冬春余水。水量变化除受气候条件影响外,主要受上游灌区水利用情况的影响。*径流量逐年减少,进入某的地表水量由五十年代的5.9亿m3减少到目前不足1.0亿m3。人畜饮水、

26、作物生育期灌溉主要以开采地下水为主,造成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增加,某地区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已达到5.16亿m3 ,超采近4.1亿m3,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地下水补采失调,处于负均衡状态,造成各灌区的水位下降,加之地下水的重复利用,使地下水矿化度逐年升高,水质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红崖山灌区总水资源量小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水量。依据省水利厅2005年10月编制*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及20052006年度水量调度实施计划及2006年8月省水利厅和省发改委编制*流域重点规划,红崖山灌区现状灌溉面积88.38亩,规划灌溉面积59.96万亩;规划到2010年,种植业内部的粮、经种植结构由现状的4:6调整到5.5:

27、4.5。根据水资源分配方案,现状某蔡旗断面地表水约0.98亿m3,2010年地表水分水指标不少于3.0亿m3,其中景电二期延伸向某调水0.8亿m3,本流域中游下泄2.29亿m3,2010年某县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1.34亿m3。4.2供需平衡分析4.2.1灌区可利用水资源量现状灌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为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现状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9343万m3,其中地表水11180万m3,地下水8163万m3。2010年灌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为32486万m3,其中地表水22188万m3,地下水10298万m3。4.2.2灌区需水量灌区现状国民经济需水量为39473万m3,其中农业灌溉35291

28、万m3,工业及生活1185万m3,林业2997万m3。4.2.3规划指标规划到2010年,综合净灌溉定额由现状的412 m3/亩,降低到320 m3/亩,林草灌定额为159 m3/亩,井河混灌渠系水的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705提高到0.712,井河混灌灌溉水的综合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78提高到0.641。灌区国民经济总需水量由现状的49301万m3(毛),降为39473万m3(毛)。某县2009年泉山镇配水计划表单位:亩、亩/人、万立方米、立方米/人、万度灌区乡分场人口耕地 面积农田灌溉基本生态退耕 还林(草)村生活及畜禽斗口、井口 配水量水资源配置用电量总配水量 (出库井口)配水 面积配水

29、量地表水地下水斗口 井口出库 井口配 水 面 积配水量配水面积配水量配水量合 计人 均斗口出库坝区泉山17564 43650 43650 2322 2519 7904 126 0 0 96 2545 1449 786 983 1759 429 2741 4.2.4灌区灌溉制度红崖山灌区2010灌溉制度表作物 名称种植比例(%)灌水 次数(次)灌水定额 (m3/亩)灌溉 定额 (m3/亩)灌水时间灌水 天数(天)灌水率 (m3/s.万亩)起止粮食作物小麦31.0 泡地11038510月15日11月15日320.123 1654月21日5月10日200.116 2755月11日5月30日200.1

30、34 3705月31日6月18日190.132 4656月19日7月5日170.137 玉米8.0 泡地1004103月15日4月15日320.029 1605月11日5月30日200.028 2655月31日6月18日190.032 3656月19日7月5日170.035 4657月6日7月25日200.030 5557月26日8月14日200.025 其它4.9 泡地1103603月15日4月15日320.020 1655月11日5月30日200.018 2605月31日6月18日190.018 3656月19日7月5日170.022 4607月6日7月25日200.017 套种6.6泡地11045510月15日11月15日320.026 1554月21日5月10日200.021 2555月11日5月30日200.021 3605月31日6月18日190.024 4606月19日7月5日170.027 5607月6日7月25日200.023 6557月26日8月14日200.02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