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4552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流域中上游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之由于气候因素造成的河流来水量的减少,使得位于流域下游的某地下水位埋深急剧下降、水质恶化,水资源危机加剧,荒漠化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仍在整体恶化,**流域的诸多生态、生产问题已引起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

2001年7月以来,温家宝总理对某生态问题先后做出多次批示和指示,要求“决不能让某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全国人大会议召开期间,温总理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座谈时,连续4次关注和牵挂某治沙问题,多次强调指出:

“决不能让某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在我们这一代人要看到某的变化”。

这给**流域的广大群众给予了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流域综合治理列为全省水利“一号工程”,组织编制上报的《**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已由国务院审批并启动,在全流域掀起了“化总理深切关怀为巨大动力,绝不让某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流域综合治理热潮,积极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关井压田、移民搬迁、建温室调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防沙治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缓解**流域特别是某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47条政策,把生态建设提到新的高度。

武威市两大战略为首的“生态安全战略”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搞好生态建设的态度和决心。

**流域重点治理先抓生态、节水发展、结构调整等建设思路都需要在农业发展上要有新举措、新模式。

中共“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对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指明了方向。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1.2.1项目范围

项目建设范围位于某县辖区的**林业总场泉山分场红柳元作业区。

1.2.2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总规模0.13万亩。

1.2.2项目建设内容

水利措施为:

衬砌渠道3公里、渠系建筑物50座;

农业措施为:

土壤改良0.05万亩,修建机耕道3km;

林业措施为:

农田防护林0.02万亩;

科技推广措施为:

培训人员100人次,示范推广2项新技术、2项新品种0.02万亩。

1.2.3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1年。

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为165元。

其中:

水利措施投资49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29.7%;

农业措施投资33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20%;

林业措施投资6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40%;

科技推广措施投资1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7.3%;

其它费用(项目管理费)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3%。

1.3.2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筹措计划来源分两部分:

①申请省级财政资金150万元;

②自筹资金15万元(全部为实施单位投工投劳折资)。

1.4项目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治理沙化土地0.13万亩,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0.10万亩,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0.13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02万亩,农产品优质率达到100%,项目区增加种植业产值65万元,增加职工种植收入43万元。

项目的实施可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0.02万亩,使0.13万亩项目区实现全面建成防护林网,网格控制面积100%以上;项目区森林覆盖率由原先的18%增至18.2%,提高0.2个百分点,可有效保护农田,减轻风沙危害,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了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协调,以及项目实施计划的执行、资金的落实等工作,并且负责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督工作,以保障项目按设计方案实施。

同时,严格执行“六制”,即项目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定期报告制。

1.6项目提出的依据

⑴《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甘农发办[2009]141号);

⑵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

⑶项目区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情况等;

⑷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⑸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⑹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

⑺《**流域生态环境重点治理总体规划》。

 

二、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某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流域下游,东经103°02′~104°02′,北纬38°05′~39°06′,南靠凉州区,西与金昌市、阿拉善右旗毗邻,东、北、西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地面坡降1/1000,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1300~1400m之间,地貌属沙漠区,素有“沙漠绿洲”之称。

**林场泉山分场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某县泉山镇境内,南靠狼跑泉山,北接双茨科乡,西与泉山镇复明村、复成村毗邻,东依腾格里沙漠,总面积9.08万亩。

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位于**流域下游的某境内。

**流域面积4.10万km2,地表水主要产于祁连山区,径流面积1.10万km2,占流域面积的26.8%。

**流域上游主要支流有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等,径流为山上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出山后主要被上游灌区引用,潜入地下的水流在中游出露,汇集成洪水河、白塔河、清水河等地面河流在某境内汇合成为**,境内长约23km,河水入境后经红崖山水库调蓄,通过渠道输入某绿洲区,灌溉农田。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极干旱气候区,具有明显的蒙新沙漠气候特征,风大沙多,干旱缺水,年均降水110毫米左右,全年降水不均匀,变率大,多集中于夏末秋初的七、八、九3个月之间。

而全年蒸发量则高达2644毫米,为降水量的24倍。

年均气温7.9℃,相对湿度45%,年日照时数2990小时,占可日照时数的68%,有效积温(≥10℃)3255.8℃,年风沙日136天,八级以上大风27.8天,沙暴日数37.3天,无霜期165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霜冻、干旱、大风、沙尘暴等。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地形趋势南高北低,四周隆起,中部平缓,呈阶梯状地堑构造,具有明显特征的盆地地貌。

地貌分为平原、湖盆地、沙漠地貌三种类型,海拔高度在1200─1500米之间,区域内土壤分为灰棕漠土、盐碱土、草甸土和风沙土四大类型,大面积土壤层次混乱,沙土、漠土、草甸土交错分布,地块过度复杂,呈“花羊皮”。

2.1.4水资源

全县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随着地表水的不断锐减,迫使大量开采地下水,从而使全县用水由原来的以地表水为主,变为后来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作为补充。

《**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及2005—2006年水量调度实施计划》于2005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执行,方案目标是:

在多年平均下,全县地表水2009年2.04亿m3,2010年2.65亿m3,地下水开采量控制为2009年3.05m3、2010年1.82m3。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泉山分场土地总面积9.08万亩,耕地面积0.3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面积0.13万亩,种植面积0.13万亩,土壤以沙壤土和碱化土壤为主,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葵花、辣椒、黑瓜籽、棉花、饲草、南瓜、甘草等。

林场内地势平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副特产品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是全场葵花、辣椒、棉花、甘草、葡萄产业生产基地。

项目实施区共有耕地面积0.3万亩,2010年列入项目改造面积0.13万亩。

据某县农技站取样化验,项目区耕地土壤耕作层有机质—般为0.0915—0.583g/kg,含盐量为0.1616—0.8g/kg。

全氮0.28—0.4lg/kg,碱解氮23.2—29.6mg/kg,速效磷0.86—1.36mg/kg,速效钾20—570mg/kZ,PH值有7.5—8.0之间,略呈碱性,壤养分含量略低,通透性、导热性及保水、保肥性能较差,土壤容重为1.4—1.51g/cra,土壤持水率2l一24%,土壤渗透系数为2.88—2.4m/d,孔隙率40~50%,土壤结构简单,持水保墒和空气活动状况均较差,土壤自然肥力较低。

近年来,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大,末注意三元素平衡,同时有机肥施用量太少,整个土壤肥力状况偏低。

但项目区内土地集中,地势平坦,日照充足,综合开发潜力极大。

2.1.6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沙尘暴、冻灾、干热风等。

干旱主要发生在作物生育期,沙尘暴主要发生3~5月,冻灾主要发生在4~5月,干热风主要发生在7月。

2.2社会经济现状

据2009年资料统计,某县总人口30.20万人,总面积15907km2,总耕地面积88.83万亩。

国内生产总产植27.71亿元,工业总产值187725万元,农业总产值193305万元,粮食总产量12261万kg,农民人均纯收入4665元。

2.2.1人口及劳动力

项目区泉山镇现辖12个行政村,119个村民小组,全乡3363户,总人口15779人,农业人口13294人。

2.2.2土地利用现状

全县耕地面积88.83万亩,粮食作物尽其用9.53万亩,经济作物42.04万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棉花、玉米、棉花、葵花、辣椒、甘草等。

2.2.3农业生产水平

近年来,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增加,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正现代农业逐步转变,职工群众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和充足的光热气候条件,广大职工群众农作物栽培水平和种植经验有了较大提高,区域内种植以玉米、棉花、葵花、甘草等为主的农作物,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据2009年统计项目区农业粮食产量平均亩产玉米748kg、籽棉265kg、辣椒1922kg、甘草300kg。

2.2.4地方财政与职工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某县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增强,据2009的统计,大口径财政收入8808万元,财政支出121835万元,财政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

2009年林场职工人均纯收入13000元,低于当地农民收入,约为60%左右。

2.2.5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科技示范推广以武威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武威市**林业总场组织实施。

武威市**林业总场为事业单位,现有职工48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中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以下技术人员51人,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推广工作,以治理腾格里沙漠南缘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营造沙漠生态防护林,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封沙育林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56万亩,形成了外围有封沙育草区阻挡风沙侵害,流沙前沿有人工造林区固定流沙,绿洲内部有农田林网庇护下的新建葡萄、红枣、苗木、甘草、肉苁蓉基地等相对合理的沙区治理格局,总结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大力推广林业科技提供了保障。

2.3基础设施

**林场泉山分场地处民湖公路33km处的泉山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林场道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条件比较便利。

项目区现有机井16眼,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能保证项目区用水需求。

泉山镇已建35KV变电站1座,1OKV高压输电线路120km,农电220V低压线路350km。

镇、村、户通电率均达到了100%,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了98.8%和99.4%,保证各行各业的生活生产用电。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林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3.1.1水资源短缺

红崖山灌区地处河西走廊北部的**流域最下游,入境地表水资源已由50年代的5.9亿m3,到现在不足1亿m3。

灌溉农业的发展已使本地区水资源严重超载,用水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严重制约着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走节水农林业的路子是项目区农业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

因此加大项目区配套与节水改造,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已势在必行。

项目实施区地处某绿洲,种植业是本区农业支柱产业,垦耕已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的用水量持续增长,而农业是用水大户,为满足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在地表水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由于连年大量超采,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不断恶化,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造成沙生植物枯萎死亡,绿洲面积逐年缩小,荒漠化威胁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热风、沙尘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干旱缺水已成为这一地区农林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1.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田间配套工程不完善,种植结构不合理,是造成田间灌溉水量浪费的主要原因,灌水质量低是影响农业高产的原因。

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增加了职工的经济负担,还制约了农业和林场经济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造成沙化严重,土壤肥力不足,职工长期在中低产田中劳作,高付出、低产出是制约农业增产、职工增收的重要因素。

3.1.3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种植结构较单一

项目实施区农业种植结构较单一,产业化水平不高,职工收入较低。

主要原因是规划区产业基础薄弱,生产经营活动盲目性较大,制约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

3.1.4林业防护措施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境内年降水量仅110mm,而蒸发量高达2644mm,为降水量的24倍,大片林木、草场和沙生植物因缺水而退化衰败。

除渠道两侧、灌溉地段外,其余地段的乔灌木林大多呈枯死衰退状态,因此沙漠化的威胁十分严重。

项目区现状农田防护林网防护率约18%,防护林网防护率较低,防护能力较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增产和职工增收。

3.1.5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优质、特色产业发展不足

项目区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林场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农作物种植中粮经比例不合理,产出少、效益低。

农业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商品率相对较低。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及其它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解决林场职工民生问题奠定基础。

泉山分场是**林业总场造林骨干林场,林地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和林业生产发展,特别是有利于葡萄、甘草有效成份的增加、棉花品质的提高和瓜、果等糖分的积累,便于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产品。

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3000多亩,造成这些中低产田的重要因素有:

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养分贫瘠、肥力不足,科技和物质投入不足,农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失调,经济管理水平落后。

通过对中低产田综合改造和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潜力巨大。

由于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水资源浪费严重;在田间灌水中,习惯了大畦漫灌,每次的灌水量过大,总的灌溉定额偏大。

因此,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未来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推进生态建设,基本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标准,不仅可以为职工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从而使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为解决职工民生问题创造条件,促进场风文明和场容整洁,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实现项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和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了职工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通过新品种引进、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拓宽职工增收渠道,为解决职工民生问题提供保障,因此,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3.1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

项目区内的农林业发展仍处于艰难攻坚阶段,职工生产经营规模小,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薄弱,设施不配套,尤其是田块不规则、渠路不配套、林网单一、病虫害侵害严重,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科技水平较低,职工增收困难。

同时,职工生活条件低下,行路难,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时宽时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标准过低,成为制约本地经济长足发展的瓶颈,项目区职工迫切希望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能够帮助发展本区域农业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职工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是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

3.3.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支持的一个重要手段,发展的是农业生产力,改善的是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的是农民收入。

通过整修渠道、平整土地、整修机耕路、营造防护林、科技示范和培训,综合采取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等治理措施,极大地增强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林场繁荣、职工富裕。

3.3.3土地沙化治理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项目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更加关注,广大群众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质地;在多年生产中,职工已开展的小规模的土地沙化治理工作,如增施有机肥料、拉土压沙、种植林型作物、进行小范围的防护林建设等,所有这些为本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效益显著,职工开发认可程度和积极性高,项目实施有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支持。

3.3.4区域条件优越

项目区境内道路纵横交错,交通比较便利。

水、电配套成型,通讯条件优越,信息网络健全,现有机井和电力设施基本可以满足农田的灌溉要求。

3.3.5专业服务配套

项目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多,同时,总场及分场都配备了科技宣传员,并定期开展农业科技宣传培训,职工受教育面达95%以上。

已建成“林场有科技宣传员、10人有致富带头人、3人有科技明白人”的服务网络,为实施土地沙化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所以,在泉山分场进行土地沙化治理是适时可行的。

 

四、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唯一的地表水源是来自红崖山水库河水灌溉,**下游的径流只是上游灌区的余水,即上游灌区还不能利用的水和尚不能控制的灌水,包括灌溉回归水,汛期洪水和冬春余水。

水量变化除受气候条件影响外,主要受上游灌区水利用情况的影响。

**径流量逐年减少,进入某的地表水量由五十年代的5.9亿m3减少到目前不足1.0亿m3。

人畜饮水、作物生育期灌溉主要以开采地下水为主,造成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增加,某地区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已达到5.16亿m3,超采近4.1亿m3,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地下水补采失调,处于负均衡状态,造成各灌区的水位下降,加之地下水的重复利用,使地下水矿化度逐年升高,水质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

红崖山灌区总水资源量小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水量。

依据省水利厅2005年10月编制《**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及2005~2006年度水量调度实施计划》及2006年8月省水利厅和省发改委编制《**流域重点规划》,红崖山灌区现状灌溉面积88.38亩,规划灌溉面积59.96万亩;规划到2010年,种植业内部的粮、经种植结构由现状的4:

6调整到5.5:

4.5。

根据水资源分配方案,现状某蔡旗断面地表水约0.98亿m3,2010年地表水分水指标不少于3.0亿m3,其中景电二期延伸向某调水0.8亿m3,本流域中游下泄2.29亿m3,2010年某县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1.34亿m3。

4.2供需平衡分析

4.2.1灌区可利用水资源量

现状灌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为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

现状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9343万m3,其中地表水11180万m3,地下水8163万m3。

2010年灌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为32486万m3,其中地表水22188万m3,地下水10298万m3。

4.2.2灌区需水量

灌区现状国民经济需水量为39473万m3,其中农业灌溉35291万m3,工业及生活1185万m3,林业2997万m3。

4.2.3规划指标

规划到2010年,综合净灌溉定额由现状的412m3/亩,降低到320m3/亩,林草灌定额为159m3/亩,井河混灌渠系水的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705提高到0.712,井河混灌灌溉水的综合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78提高到0.641。

灌区国民经济总需水量由现状的49301万m3(毛),降为39473万m3(毛)。

某县2009年泉山镇配水计划表

单位:

亩、亩/人、万立方米、立方米/人、万度

灌区

乡分场

人口

耕地面积

农田灌溉

基本生态

退耕还林(草)

村生活及畜禽

斗口、井口配水量

水资源配置

用电量

总配水量(出库井口)

配水面积

配水量

地表水

地下水

斗口井口

出库井口

配水面积

配水量

配水面积

配水量

配水量

合计

人均

斗口

出库

坝区

泉山

17564

43650

43650

2322

2519

7904

126

0

0

96

2545

1449

786

983

1759

429

2741

4.2.4灌区灌溉制度

红崖山灌区2010灌溉制度表

作物名称

种植比例(%)

灌水次数(次)

灌水定额(m3/亩)

灌溉定额(m3/亩)

灌水时间

灌水天数(天)

灌水率(m3/s.万亩)

小麦

31.0

泡地

110

385

10月15日

11月15日

32

0.123

1

65

4月21日

5月10日

20

0.116

2

75

5月11日

5月30日

20

0.134

3

70

5月31日

6月18日

19

0.132

4

65

6月19日

7月5日

17

0.137

玉米

8.0

泡地

100

410

3月15日

4月15日

32

0.029

1

60

5月11日

5月30日

20

0.028

2

65

5月31日

6月18日

19

0.032

3

65

6月19日

7月5日

17

0.035

4

65

7月6日

7月25日

20

0.030

5

55

7月26日

8月14日

20

0.025

其它

4.9

泡地

110

360

3月15日

4月15日

32

0.020

1

65

5月11日

5月30日

20

0.018

2

60

5月31日

6月18日

19

0.018

3

65

6月19日

7月5日

17

0.022

4

60

7月6日

7月25日

20

0.017

套种

6.6

泡地

110

455

10月15日

11月15日

32

0.026

1

55

4月21日

5月10日

20

0.021

2

55

5月11日

5月30日

20

0.021

3

60

5月31日

6月18日

19

0.024

4

60

6月19日

7月5日

17

0.027

5

60

7月6日

7月25日

20

0.023

6

55

7月26日

8月14日

20

0.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