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7.34KB ,
资源ID:1566566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6656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 古人说:“白马非马”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3.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4.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是指(A.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

2、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5.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是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6.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 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7.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 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 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

3、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自我发展 . 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 曲折性C. 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9.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 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

4、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2.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 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3. 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4.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

5、是物质的现象15. 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 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 材价格计算,最多值 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 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 则值 20万美元。 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A. 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16.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17. 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 那是很荒谬的。 ”其荒谬在于违背了(A. 任何事

6、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C.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8.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 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B. 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 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19.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 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 图表的 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7、人的认识没有确定性20.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21. “万物皆备于我”是(。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C. 质量互变的观点 D.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23.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问题C.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 D.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24. 发展的实质是 ( 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8、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5.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6.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 客观性 B. 辩证性 C. 实践性 D. 系统性27. 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A. 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28.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A. 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C. 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

9、生出来的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29.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意志主义观点30.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31. 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 。A. 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C. 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32. 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B.历史性的优点C. 抽象性的优点 D

10、.绝对性的优点3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34.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A. 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3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 ( 。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 把握事物的度C. 了解事物的量 D. 认识事物的本质36.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C. 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37. 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 A. 劳动者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生产

11、工具38.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 .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39.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 世界统一于精神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40.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 劳动技能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41. 地理环境是 ( A.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B.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 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D. 社会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42. 唯物史观被称为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是因为它 (

12、 A. 考察了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B. 考察了英雄人物的作用 C. 考察了个人的作用 D.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规律4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 社会存 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 需要和能否满足需要的矛盾4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4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A.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 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46

1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C.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 . 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47.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48. 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49.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识的关系问题

14、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50. 生产力体现了生产过程中的 ( A. 人与人的关系 B.物与物的关系 C.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51.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 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52.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 ( A.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能够把人和物结合起来 C.科学技术是直 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53.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 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

15、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54. 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和 “对外开放” 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 A.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C. 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原理55.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 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这体现了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6.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

16、原理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5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5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5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C. 感觉知觉表象 D. 概念判断推理60.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6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7、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 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62. 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A. 它是否有用 B. 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C.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 是否清楚明白 63.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A.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64.概念、判断、推理是(A.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65.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

18、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66. 坛经 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幡动, 一僧曰风动, 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 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67.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68.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

19、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69.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 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 客观性 B.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70. 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 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说明人的才能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71.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

20、A. 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B. 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 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D.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72. 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 A. 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 对立面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73.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74. 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 变成丘

21、陵。这是一种(A .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75.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76.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 便不顾实际情况, 生搬硬套书本上的 理论。这犯了(A.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 教条主义的错误 D. 经验主义的错误77.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指 ( A. 谁占有别人的劳动 B.劳动产品归谁所有 C.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D.劳动过程的社 会化程度78.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

22、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A .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79. 真理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对人们有用的认识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80.做任何事情都要 “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B.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C.实践经验是唯一可靠的 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8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唯物论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 D. 可知论的观点82. 科学家对 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

23、件事说明 (A. 认识具有前瞻性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8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84.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85. 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 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

24、动 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 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 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 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3.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A. 感性地存在着的

25、东西B. 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C. 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 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4. 意识是(A. 人脑的分泌物 B. 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 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5.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6. 辩证的否定是 ( 。A. 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 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 C. 主观任意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7. 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九

26、层之台,起于垒土C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8.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 A.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9.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 风来雨至,电闪雷鸣C. 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D.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10. 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A. 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 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 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 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11. 下列选项中反映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有(A. 方生方死 ,方死

27、方生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 万物流变,无物常驻 D.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河流12. 阶级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集团,是由于它们 ( A. 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B. 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 取得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D. 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不同 13.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4.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 量体裁衣 B.对症下药 C.因材施教 D.因地制宜15. 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有(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唯物主义自

28、然观C .辩证法 D.剩余价值学说16.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性质B.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C. 当生产关系中出现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时就要求对其进行调整和变革D. 只要生产力一有变化就要求根本改变生产关系17.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D. 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18.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C. 时间、空

29、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19. 实践的基本特征有(A .客观物质性 B.自由控制性C .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2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肯定即否定 D.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21.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 A. 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 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22. “祸福相倚”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表明祸与福的 ( A.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C.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

30、斥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23. . 辩证的否定是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的发展环节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24.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有(A. 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B. 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C.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D.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5.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 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26.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客观性 B.相对性 D.万物皆备于我 C.绝对性 D.具体性 27. 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主要是通过( A.改变人们

31、的家庭观念 B.促进思维方式变革 C.促进生产方式变革 D.促进生活方式的变革 28.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29.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 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B.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是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 D.是为了向西方学习 30.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 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自然条件的创造者 31.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A.劳动资料 B.自然界 C.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