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6566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古人说:

“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

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

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3.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

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5.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

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

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1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变动性和稳定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

17.列宁指出:

“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18.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19.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没有确定性

20.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B.警察在街上巡逻C.农民在田里插秧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21.“万物皆备于我”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2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问题

C.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D.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24.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6.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A.客观性B.辩证性C.实践性D.系统性

2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28.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2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意志主义观点

3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

31.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A.彻底抛弃旧事物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D.完全否定旧事物

32.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的优点B.历史性的优点

C.抽象性的优点D.绝对性的优点

3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3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事物的度

C.了解事物的量D.认识事物的本质

36.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D.生产方式

37.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

38.“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9.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世界统一于精神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40.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

41.地理环境是(

A.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B.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会变革的根本原因D.社会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

42.唯物史观被称为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是因为它(

A.考察了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B.考察了英雄人物的作用C.考察了个人的作用D.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规律

4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D.需要和能否满足需要的矛盾

4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

4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4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

4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48.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50.生产力体现了生产过程中的(

A.人与人的关系B.物与物的关系C.个人与集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的关系

51.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5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科学技术能够把人和物结合起来C.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53.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54.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C.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原理

5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6.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5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5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5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60.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62.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A.它是否有用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D.是否清楚明白63.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64.概念、判断、推理是(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65.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6.《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6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6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69.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70.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说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71.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72.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7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74.《诗经》上说: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

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7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76.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

77.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指(

A.谁占有别人的劳动B.劳动产品归谁所有C.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D.劳动过程的社会化程度

78.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

79.真理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对人们有用的认识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80.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B.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C.实践经验是唯一可靠的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8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82.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

这件事说明(

A.认识具有前瞻性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8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8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85.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3.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4.意识是(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5.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

6.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C.主观任意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7.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8.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A.矛盾双方相互转化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9.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B.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C.冬去春来,夏尽秋至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0.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11.下列选项中反映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有(

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万物流变,无物常驻D.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河流

12.阶级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集团,是由于它们(

A.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C.取得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D.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不同1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4.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量体裁衣B.对症下药C.因材施教D.因地制宜

15.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有(

A.唯物主义历史观B.唯物主义自然观

C.辩证法D.剩余价值学说

16.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

C.当生产关系中出现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时就要求对其进行调整和变革

D.只要生产力一有变化就要求根本改变生产关系

17.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18.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19.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A.客观物质性B.自由控制性

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2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肯定即否定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22.“祸福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表明祸与福的(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23..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的发展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24.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有(

A.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

B.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D.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5.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26.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A.客观性B.相对性D.万物皆备于我C.绝对性D.具体性27.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主要是通过(A.改变人们的家庭观念B.促进思维方式变革C.促进生产方式变革D.促进生活方式的变革2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29.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B.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是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D.是为了向西方学习3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自然条件的创造者31.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A.劳动资料B.自然界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