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2.41KB ,
资源ID:1596994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59699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古文阅读)(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

2、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选自初谭集廉勤相)(注释)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宰相。即:假如。下人:迁就他人。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2)是亦不可以已乎(_)(3)公孙仪不受(_)(4)即无受鱼而免相(_)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行道之人弗受/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B蹴尔而与之/夫子嗜鱼而不受C其弟子谏曰/谓其妻曰D枉于法/躬耕于南阳12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出一

3、处)公孙仪相鲁而嗜鱼13请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简要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取和舍的。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答案】10 同“辨”,辨别。 停止。 接受 罢免 11C12公孙仪相鲁/而嗜鱼13在利和义面前,我们要知轻重,明得失,晓利弊,舍利而取义。14(1)先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2)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解析】【分析】10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

4、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翻译为“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辩”同“辨”,意思是“辨别”。“是亦不可以已乎”翻译为“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意思是“停止”。“公孙仪不受”翻译为“公孙仪却不肯接受”,“受”意思是“接受”。“即无受鱼而免相”翻译为“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免”意思是“罢免”。1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A助词,的 / 代词;B表修饰 / 表转折;C代词,他的 / 代词,他的;D动词后缀,无义 / 介词,在;故选C。1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

5、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公孙仪相鲁而嗜鱼”翻译为“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据此停顿为:公孙仪相鲁/而嗜鱼。1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甲文通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告诉我们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乙文通过公孙仪的做法,告诉我们要保住本心,抵制诱惑。两文都在论述取舍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种种诱惑,这就要求我们分清是非,明白轻重,做到舍利取义。据此理解作答。1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

6、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一句中“乡”同“向”意思是“从前”,“穷乏者”意思是“穷困的人”,“得”同“德”,意思是“感激”。(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一句中“夫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而”表转折,翻译为“却”,“何”意思是“为什么”。据此翻译即可。译文:(甲)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

7、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乙)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都争相买了鱼献给他,他却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歪曲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一定不能再送

8、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虽然(我)爱吃鱼,但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这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古文阅读(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唯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

9、:“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八年,拜班超为将兵长使,假鼓吹幢麾,以徐干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以下锦帛。李邑始到于阗,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超闻之,叹曰:“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

10、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令邑诣超受节度。诏超:“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超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徐干谓超曰:“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他吏送侍子乎!”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注释)长使:东汉时为府郡掌管兵马的长官。假:鼓吹幢麾的仪式,大将才可具备,班超不是大将,所以用“假”,有特殊赏赐之意。鼓吹:泛指军乐。昆弥,乌孙国王称号。曾参: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轻寡人与_ (2)夫专诸

11、之刺王僚也_(3)以徐干为军司马_(4)始到于阗_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他吏送侍子乎!17(甲)文的唐雎、(乙)文的班超各有什么特点?班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答案】15 轻视,瞧不起。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任命 才,刚 16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如今(你)为什么不借助诏书留下他,再派其他官吏护送乌孙国侍子呢?17唐雎:辩口利辞,有胆有识,忠于使命,机智勇敢,沉着干练。 班超:有远大志向,做事踏实,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以大局为重。表现在:李邑弹劾他,他却以“非曾参”自

12、省;徐干建议他留下李邑,他却放李邑走。【解析】【分析】15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你这是轻视我吗?轻:轻视,瞧不起。(2)大意: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大意:任命徐干为军司马。以:任命。(4)大意:刚走到阗国。始:才,刚16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虽,即使。易,交换。岂直,哪

13、里只是。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缘,凭借、借助。更,另外、再。遣,派、派遣。17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从甲文的“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可以看出唐雎:辩口利辞;从“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可以看出唐雎:有胆有识,忠于使命,机智勇敢,沉着干练。从乙文的“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可以看出班超:有远大志向,做事踏实。李邑弹劾他,他却以“非曾参”自省;从乙文的“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可以看出班超: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以大局为重。徐干建议他留下李邑,他却放

14、李邑走。【点睛】甲文译文: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加以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

15、:“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乙文译文:建初八年,晋升班超为将兵长使,特殊赏赐军乐和仪仗旗帜,任命徐

16、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回国,携带去赠送给乌孙国王部属各种精致的丝织品。李邑刚行至于阗国,正碰上龟兹在攻打疏勒国,恐怖不敢前进,因而上书说开通西域的事业难以成功,又大力诽谤班超拥抱爱妻、抱著爱子,在西域享乐,没有顾念国内的心思。班超知道这事,慨叹说:“本人没有曾参的贤德,而遇有多次加来的谗言,恐怕要被当世的人所怀疑了”。于是让其爱妻回国。章帝知道班超忠诚,所以痛切责备李邑道:“纵然班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念回家的士兵千余人,为什么都能与他同心同德呢?”并命令李邑听从班超的节制调度,诏告班超:“如果李邑能胜任在外事务的话,便留下办事。”班超随即派李邑带领乌孙国的侍子还归京城。徐干对

17、班超说:“李邑先前亲口诋毁你,想要败坏沟通西域的大业,如今你何不借著诏书留下他,还派他护送乌孙国侍子吗?”班超说:“你说的话多么浅陋啊!因为李邑诋毁过我,所以今天派他回去。自己反省没有毛病,为什么要害怕别人闲言碎语?为了自己的一时痛快而把他留下来,并非忠臣啊。”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完成小题(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晏子谏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

18、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选自晏子春秋)注释:景公:齐景公。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逸:安乐,安闲。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公被狐白之裘 (4)乃令出裘发粟19翻译下列句子。(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20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回答

19、问题。(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什么?(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18(1)何加:有什么益处。(2)得,通“德”,感恩,感激。(3)被:同“披”,披着,穿着。(4)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9(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2)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20(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解析】【分析】18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

20、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何加:有什么益处。(2)大意:是为了让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感恩,感激。(3)大意: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被:同“披”,披着,穿着。(4)大意:于是就拿出皮衣,发放粮食。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9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此,代词,这。谓,叫做。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闻,听说。之,助词,的。20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

21、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的意思是: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由此可以看出,这里运用排比句,强调了有的人为了贪求“万钟”而“不辩礼义”,他们这样的做法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2)“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的意思是: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

22、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由此可知,晏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点睛】甲文译文: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乙文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好!我受到教诲了。”于是就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这些挨饿受冻的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