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994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2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古文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初谭集·廉勤相》)

(注释)①公孙仪:

春秋时鲁穆公的宰相。

②即:

假如。

③下人:

迁就他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

(2)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

(3)公孙仪不受(_______)

(4)即无受鱼而免相(_______)

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之人弗受/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B.蹴尔而与之/夫子嗜鱼而不受

C.其弟子谏曰/谓其妻曰

D.枉于法/躬耕于南阳

12.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画出一处)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13.请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简要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取和舍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答案】

10.同“辨”,辨别。

停止。

接受罢免

11.C

12.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13.在利和义面前,我们要知轻重,明得失,晓利弊,舍利而取义。

14.

(1)先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2)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

【解析】

【分析】

10.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翻译为“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辩”同“辨”,意思是“辨别”。

“是亦不可以已乎”翻译为“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意思是“停止”。

“公孙仪不受”翻译为“公孙仪却不肯接受”,“受”意思是“接受”。

“即无受鱼而免相”翻译为“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免”意思是“罢免”。

1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

A.助词,的/代词;

B.表修饰/表转折;

C.代词,他的/代词,他的;

D.动词后缀,无义/介词,在;

故选C。

1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翻译为“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据此停顿为: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1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甲文通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告诉我们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乙文通过公孙仪的做法,告诉我们要保住本心,抵制诱惑。

两文都在论述取舍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种种诱惑,这就要求我们分清是非,明白轻重,做到舍利取义。

据此理解作答。

1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一句中“乡”同“向”意思是“从前”,“穷乏者”意思是“穷困的人”,“得”同“德”,意思是“感激”。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一句中“夫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而”表转折,翻译为“却”,“何”意思是“为什么”。

据此翻译即可。

译文:

(甲)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都争相买了鱼献给他,他却不肯接受。

他的弟子劝他说:

“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

”他回答说:

“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

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歪曲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

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一定不能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虽然(我)爱吃鱼,但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

这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古文阅读

(甲)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唯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八年,拜班超为将兵长使①,假②鼓吹③幢麾,以徐干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④以下锦帛。

李邑始到于阗,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

超闻之,叹曰:

“身非曾参⑤,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

”遂去其妻。

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

“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

”令邑诣超受节度。

诏超:

“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

”超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

徐干谓超曰:

“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他吏送侍子乎!

”超曰:

“是何言之陋也!

以邑毁超,故今遣之。

内省不疚,何恤人言?

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长使:

东汉时为府郡掌管兵马的长官。

②假:

鼓吹幢麾的仪式,大将才可具备,班超不是大将,所以用“假”,有特殊赏赐之意。

③鼓吹:

泛指军乐。

④昆弥,乌孙国王称号。

⑤曾参:

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轻寡人与___________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___________

(3)以徐干为军司马____________

(4)始到于阗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他吏送侍子乎!

17.(甲)文的唐雎、(乙)文的班超各有什么特点?

班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

15.轻视,瞧不起。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任命才,刚

16.①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②如今(你)为什么不借助诏书留下他,再派其他官吏护送乌孙国侍子呢?

17.唐雎:

辩口利辞,有胆有识,忠于使命,机智勇敢,沉着干练。

班超:

有远大志向,做事踏实,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以大局为重。

表现在:

李邑弹劾他,他却以“非曾参”自省;徐干建议他留下李邑,他却放李邑走。

【解析】

【分析】

15.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

你这是轻视我吗?

轻:

轻视,瞧不起。

(2)大意: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

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大意:

任命徐干为军司马。

以:

任命。

(4)大意:

刚走到阗国。

始:

才,刚

16.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

虽,即使。

易,交换。

岂直,哪里只是。

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

缘,凭借、借助。

更,另外、再。

遣,派、派遣。

17.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

从甲文的“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可以看出唐雎:

辩口利辞;从“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可以看出唐雎:

有胆有识,忠于使命,机智勇敢,沉着干练。

从乙文的“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可以看出班超:

有远大志向,做事踏实。

李邑弹劾他,他却以“非曾参”自省;从乙文的“是何言之陋也!

以邑毁超,故今遣之。

内省不疚,何恤人言?

快意留之,非忠臣也”可以看出班超:

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以大局为重。

徐干建议他留下李邑,他却放李邑走。

【点睛】

甲文译文:

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

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加以注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

“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

“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

“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乙文译文:

建初八年,晋升班超为将兵长使,特殊赏赐军乐和仪仗旗帜,任命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回国,携带去赠送给乌孙国王部属各种精致的丝织品。

李邑刚行至于阗国,正碰上龟兹在攻打疏勒国,恐怖不敢前进,因而上书说开通西域的事业难以成功,又大力诽谤班超拥抱爱妻、抱著爱子,在西域享乐,没有顾念国内的心思。

班超知道这事,慨叹说:

“本人没有曾参的贤德,而遇有多次加来的谗言,恐怕要被当世的人所怀疑了”。

于是让其爱妻回国。

章帝知道班超忠诚,所以痛切责备李邑道:

“纵然班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念回家的士兵千余人,为什么都能与他同心同德呢?

”并命令李邑听从班超的节制调度,诏告班超:

“如果李邑能胜任在外事务的话,便留下办事。

”班超随即派李邑带领乌孙国的侍子还归京城。

徐干对班超说:

“李邑先前亲口诋毁你,想要败坏沟通西域的大业,如今你何不借著诏书留下他,还派他护送乌孙国侍子吗?

”班超说:

“你说的话多么浅陋啊!

因为李邑诋毁过我,所以今天派他回去。

自己反省没有毛病,为什么要害怕别人闲言碎语?

为了自己的一时痛快而把他留下来,并非忠臣啊。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完成小题

(甲)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曰:

“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

齐景公。

②霁:

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堂侧陛:

堂,朝堂。

陛,台阶。

④逸:

安乐,安闲。

⑤闻命:

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公被狐白之裘(4)乃令出裘发粟

19.翻译下列句子。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20.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什么?

(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8.

(1)何加:

有什么益处。

(2)得,通“德”,感恩,感激。

(3)被:

同“披”,披着,穿着。

(4)裘:

皮衣,御寒的衣物

19.

(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2)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20.

(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解析】

【分析】

18.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

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何加:

有什么益处。

(2)大意:

是为了让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得,通“德”,感恩,感激。

(3)大意: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

被:

同“披”,披着,穿着。

(4)大意:

于是就拿出皮衣,发放粮食。

裘:

皮衣,御寒的衣物。

19.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

此,代词,这。

谓,叫做。

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

闻,听说。

之,助词,的。

20.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的意思是:

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由此可以看出,这里运用排比句,强调了有的人为了贪求“万钟”而“不辩礼义”,他们这样的做法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2)“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的意思是:

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由此可知,晏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点睛】

甲文译文: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文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

“奇怪啊!

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

“天气不冷吗?

”景公笑了。

晏子说:

“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

“好!

我受到教诲了。

”于是就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这些挨饿受冻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