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00.28KB ,
资源ID:165032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5032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端粒复制.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端粒复制.docx

1、最新端粒复制端粒复制端粒的复制一、双链DNA复制末端的丢失 对于所遇的生物而言DNA的复制永远是遗传的关键步骤。而对于双链DNA而言,其复制方法是半保留复制。即复制所形成的新的DNA分子中,保留了原来亲本的DNA双链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并且合成是有方向的只可以从5到3的方向合成。所以在合成中就形成了先导链和滞后链,而滞后链的合成中会形成岗崎片段,而这些岗崎片段的合成都需要一种特别的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先合成一小段RNA“引物”,由此提供一个3OH端。只有这样,DNA聚合酶才能够在“引物”的帮助下延伸复制。当链复制延伸反应启动后,这些RNA“引物”将会被除去,而中间的断层却因为其5端方向的DNA片

2、段的末端有3OH端,使DNA聚合酶可以补齐断层。但是末端的DNA引物的5端方向没有DNA片段提供3OH端,这样就使得在新链的最末端留下了一段无法填补的空缺。这样没复制一次DNA的末端就会愈来愈短,甚至产生遗传信息的丢失(见图一)。这就是最早人们所发现的DNA末端复制难题,也是人们开始研究末端复制的开端。但是实际上,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并不没有出现这种遗传信息不断丢失的问题,所以人们开始研究生物体是如何来回避这个问题的。1.原核生物的DNA末端复制的方法首先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量相对真核生物来说要小的多,而且其遗传信息的载体仅仅是一个DNA环状分子。这种DNA的构型就决定了原核生物根本不存在DNA末

3、端复制问题。而且综合DNA末端丢失的原因和图一,可以很容易的想象出当模板链是环状时,为什么原核生物的DNA复制不会出现末端丢失。2.病毒DNA(或RNA)的末端复制的方法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并且其遗传物质可以是双链的DNA,单链的DNA还可以是单链或者是双链的RNA这四类,所以其复制终止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对具有环状DNA分子的病毒而言, 其复制终止的方式与原核生物基本相同。原核病毒, 如T4和T7噬菌体等的DNA也是线性分子, 其DNA 两端各有一段重复的数百个核甘酸, 称为末端冗余。这意味着两个子代分子中的单链末端可以互补, 多余的部分可以被DNA 酶除去。因此, 它们采用病毒基因

4、组末端互相融合形成多连体的方法, 利用相邻病毒DNA 新链的3OH 端为引物复制自身, 从而达到完全复制的目的。动物病毒多数也是线性分子,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它们选择的末端复制策略与上述几类原核生物又不尽相同。细小病毒在其单股DNA 末端有一正向和反向的重复序列, 这一回文片段能在末端形成鬓夹形结构, 使得合成新链折回补齐5端空缺。腺病毒则利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与5 端共价连接。这种特殊蛋白质被称作末端蛋白质, 简写为TP。TP 以其丝氨酸轻基通过磷酸二醋键与5端的胞嗜陡共价连接。参与腺病毒DNA复制起始的是末端蛋白质的前体物, 简写为pTP。pTP 不但作为蛋白质引物解决了腺病毒DNA 的

5、复制起始问题, 而且这种引发方式避免了线形DNA在复制结束时所面临的5末端隐缩问题。除腺病毒外, 枯草杆菌噬菌体29 和脊髓灰质炎病毒(一种RNA病毒), 也采用这种借助蛋白质介入的方法。痘病毒和疤疹病毒则和T4,T7噬菌体一样, 都是以多连体的形式达到完全复制的。3.真核生物的DNA末端复制的方法在真核生物中,端粒的丢失在每次复制中是不可以避免的,因此在真核生物中,就有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去处理这个问题,那就是在端粒酶的作用下进行端粒的复制。下面我们将更详细的去解释这个问题。二真核生物DNA端粒的复制工作研究的发展过程20 世纪30 年代,遗传学家Mc Clintock 和Muller 分别在玉

6、米和果蝇中发现损伤断裂后的染色体末端之间极易发生连接,从而形成各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如末端融合形成环状体或形成双着丝点染色体但染色体的天然末端似乎从来不与染色体断裂产生的那种末端连接,天然末端之间也不结合,就像有一顶“帽子”那样维持着染色体末端的稳定于是Muller 提出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片段在细胞里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命名它为端粒(Telomere) ,这是由希腊语“末端”(Telos)及“部分”(Meros)组成的20 世纪70 年代,Blackburn 利用四膜虫(Tetrahymena)进一步揭示了端粒的初步结构,发现它是由几个核苷酸(富含G)组成的DNA 重复片断,重复的次数由几十到数千

7、不等1972 年,Watson 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DNA 多聚酶是不能够复制线性染色质的全部的,由于在末端缺少5端的引物,DNA多聚酶将不能完成最后的复制工作,而留下一个单链的间隙如果这一间隙不能被填充的话,染色体DNA 将失去这一DNA 片断,这样的话,每经过一次复制、分裂,染色体就将丢失一部分的端粒结构,直至影响到与端粒相邻的一些重要基因因此科学家们考虑是否存在着一种不同于DNA 多聚酶的酶来完成这一工作1984 年,Greider 和Blackburn 发现将一段单链的末端寡聚核苷酸加至四膜虫的提取物中后,端粒的长度延长了,这说明确实有这样一种酶存在,将它命名为“端粒酶”(Telom

8、erase)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端粒与端粒酶在细胞的生长及肿瘤预防和防治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图图二为四膜虫DNA端粒合称示意图。三.端粒及端粒酶1.端粒的概念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线形DNA 分子末端具特殊结构的序列。它是一段十分简单、多次重复的DNA 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序列的主要特征是富含G 和T, 如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端粒重复单位为AGGGTT; 四膜虫的重复单位为GGGGTT 和GGGGTTTT 等, 它们多次重复长度可达几百到几千碱基对。端粒DNA 的序列具有一定的取向特征, 即在双链DNA 末端, 富含G 的一股链总是由5向3末端延伸, 并比互补的富含C 链长12至⣵

9、78; 16 个核苷酸。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 由于富含G,且在3末端形成一段单链突出序列, 因此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可通过GG 间非标准配对, 在突出的3端形成分子内G 四联体( 四股螺旋结构) , 也可以由两个DNA 分子或染色体彼此连接成一个局部的分子间四联体 ( 图3) 。图3􀀁 G 􀀂 四联体螺旋结构(a) 分子内四联体螺旋􀀁 (b) 双分子间四联体螺旋􀀁(c) 两个DNA 分子或染色体末端连接起来而形成局部四螺旋结构。2.端粒酶的概念端粒酶是一种能将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DNA端粒DNA 加以延伸的酶它是一

10、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目前认为端粒酶是由端粒酶RNA 组分(telomerase RNA,TR),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催化亚基(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三部分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6,7)端粒酶结构中的核酸部分为RNA,又分为模板区与非模板区模板区决定所合成端粒的特异性,非模板区具有酶与底物的结合位点模板区的长度一般为端粒重复序列长度的11.5 倍不同物种端粒酶RNA 部分的核苷酸组成存在差异如最早研究的四膜虫端粒酶RNA 为159 nt 的小RNA,其中46,47 和48 位的核苷酸被修饰过,而这一位置有CAACCCCAA 结构,可与四膜虫端粒

11、的重复序列TTGGGG 互补又如Euplotes(游仆虫)端粒酶RNA有191 个核苷酸,模板区为5CAAAACCCCAAA,小鼠端粒酶RNA 有430 个核苷酸,模板区为5CCUAACCCUGAG,大鼠端粒酶RNA 模板区为5UCUAACCCUAUU,中国仓鼠端粒酶RNA 模板区为5UCUAACCCUGAA 1995 年,Feng 等克隆了人类端粒酶RNA 基因(hTR 基因,位于3p6.3),在长约450 个碱基的人端粒酶 RNA 序列中,有一段长11 个核苷酸的区域(5-CUAACCCUAAC-3)与人端粒序列(TTAGGG)n 互补,发生在该模板区域的hTR 突变将导致端粒酶功能的改变

12、对已研究的不同物种的端粒酶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RNA 链同源性较低,将脊椎动物的TR二级结构与四膜虫的比较发现,它们的二级结构非常相似,有4 处发卡结构形成4 个小的和一个大的环形单链区,端粒DNA 的模板RNA 即位于此区内端粒的延长即通过该区与端粒DNA 结合后进一步完成1995 年,Greider 等在四膜虫中分离出两种端粒酶蛋白亚单位p80 和p95,并且克隆出它们的基因1997 年在人、小鼠、大鼠中也克隆了四膜虫p80的同源物,在人与小鼠中称为TP1,在大鼠中称为TLP1TP1 和TLP1 有一与p80 同源的结构域,位于氨基末端,这正是与TR 特异性结合的部位对TP1 和TLP

13、1 的mRNA 的表达并不限于有端粒酶活性的组织和细胞系,各组织间的水平差异与端粒酶活性无关因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不是由这一部分决定的端粒酶的 TERT 组分最先在游仆虫中被鉴定出,随后在包括人、老鼠、裂殖酵母、芽殖酵母等有机体内都检测到了端粒酶催化亚基活性的存在并克隆出了它们的TERT 基因端粒酶的催化亚基从游仆虫到酵母到人结构都非常保守,它们都含有端粒酶特有基元T 和7 个保守的反转录酶基元端粒酶催化亚基中氨基酸的保守性对端粒酶发挥其正常的功能起重要作用1999 年研究清楚了人类hTERT(Human telomerasereverse transcriptase)的基因结构它超过37k

14、D,并且由16 个外显子组成,制造127 kD的hTERT和一个新的断裂变异体转录起始点在hTERT 的cDNA 首位核苷酸上游19 bp 处启动子区域不包含TATA 和CAAT 盒,结构是富含GC 的CpG 岛,并包括由ATG 起始密码上游的1 100 bp,其核心启动子有181 bp,包括一个c-myc 结合点,E-盒(CACGTG)和一个转录子Sp1体外转化研究证实hTERT 在转录水平调控是一个直接的途径与P123(游仆虫)、Est2P(芽殖酵母)和Tri1P(裂殖酵母)端粒酶的催化亚基进行序列分析和比较,hTERT 在保守区域和它们具有广泛的序列一致性(46%49%)所有这些端粒酶催

15、化亚基都具有逆转录酶的共同结构即7 个蛋白质域以及端粒酶催化亚基独特的保守区域,称为T 模体,位于多肽的中间和7 个保守的逆转录模板(RT)的上游,去除T 模体(560FFYVTE565)或单个氨基酸变异(如F561A)会显著降低端粒酶活性以及与TR 的结合能力另外,在延长的N 末端区,还发现了另一个端粒酶特异性结构T2 模体,对T2 模体的单个氨基酸残基进行选择性变异,同样也会导致端粒酶活性丧失最近发现存在hTERT-mRNA 的不同剪接体HTERTa 剪接体在逆转录酶区域A 内丢失12个氨基酸,hTERTdeta 剪接体在逆转录酶区域B 上游丢失182 个碱基,造成下游的移码突变另外一剪接

16、体编码变异羧基重组实验表明只有完整的hTERT 转录产物才表达端粒酶活性在人组织器官发育过程中,这些剪接体可能替代全长hTERT,改变端粒酶活性不同的hTERT 蛋白也有可能组成一系列端粒酶全酶,在细胞分化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hTERT 的表达是端粒酶活性表达的限速步骤四端粒的复制 通过对四膜虫DNA 端粒合成的研究发现, 当DNA 端粒复制时, 端粒酶催化逆向转录作用, 以酶中的RNA 为模板, 端粒的单链3OH 为引物, 不断进行反转录合成, 延伸3OH 端单链。在合成一个拷贝的重复序列后, 新合成的TG 链回折并借非标准碱基配对(GG) 形成发夹结构, 从而调整了端

17、粒酶的位置, 使逆转录能继续下去。当3OH 单链延伸到一定长度, 3OH 端作180#回转, 这时3OH单链又作为DNA 聚合酶的引物, 再以DNA 中富含G、T链为模板, 合成互补的富含C、A的DNA 片段, 以填补在DNA 末端复制时, 因RNA 引物被水解后留下的空隙。最后在新合成的DNA5 端切去12 􀀂 16 个核苷酸, 形成完整的DNA 末端结构( 图四) 图四、端粒合称的一种模式此处还附有端粒复制的视频连接Telomere_Replication.f4v六端粒结合蛋白与调节端粒长度的机制在端粒DNA 的重复序列上结合着多种蛋白质, 它们具有保护端粒的结构, 影响

18、端粒附近的基因表达以及参与调节端粒的长度等功能。通过研究发现人和某些酵母细胞都含有参与调节端粒长度的端粒结合蛋白。在人细胞中, 有一种特殊的端粒结合蛋白TRF1( 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1) 参与调节端粒的长度。它是一种60kD 的双链端粒DNA 结合蛋白, 在细胞分裂间期结合的端粒DNA 上, 而在分裂中期结合在染色体的末端。在含有端粒酶活性的细胞中, TRF1 过度表达使端粒的长度缩短。抑制TRF1 的表达, 使端粒DNA 上结合的TRF1 的数目下降能延长端粒的长度。TRF1 不能控制端粒酶的表达, 而是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调节端粒的长度, 故TR

19、F1 是端粒酶延长端粒的负调控子。人的纤维肉瘤细胞HT 1080 含有端粒酶活性, 而且端粒的长度稳定。L ange 等用这种细胞构建了TRF1 的表达系统, 通过诱导使HT 1080 细胞长时间的过度表达TRF1, 在其端粒上结合有更多的TRF1, 结果引起该细胞的端粒长度逐渐缩短。如果诱导负显性突变的TRF1, 抑制内源性TRF1 与端粒序列结合, 就能延长端粒的长度。在芽殖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中有一种端粒结合蛋白Raplp, 其端粒的长度与端粒结合的这种蛋白质分子数目的多少有关。Raplp 突变或改变其表达的水平均能引起端粒长度的变化。这种蛋白质

20、也是端粒酶活性的负调控子。在裂殖酵母( Schizoblastosporion pombe) 中的端粒结合蛋白T azlp 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并且能调节端粒的长度, t azl+ 基因的缺失或破坏都能使端粒序列延长。由上述看出, 三种端粒结合蛋白TRF1、Raplp 及Tazlp 都能调节端粒酶的活性与端粒的长度。通过免疫萤光标记研究证明, 与端粒结合的TRF1 是沿TTAGGG 重复序列依次排列的。人们通过分析总结这些实验结果, 提出了端粒长度调节的蛋白质计数模型即双链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数目调节端粒长度的反馈抑制机制。TRF1 等调节端粒长度的端粒结合蛋白沿着端粒DNA 链重复排列, 当端

21、粒上结合的TRF1 达到一个临界数目时, 就产生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信号并终止延长端粒的过程; 如果因染色体DNA 不完全复制, 核酸外切酶降解或者发生重组, 引起端粒的长度缩短, 与端粒结合的TRF1 也相应减少。当结合的蛋白质数目少于端粒结合蛋白质的临界数目时, 就重新激活端粒酶的活性, 使端粒再次延长到特定长度。当端粒DNA 结合的蛋白质数目又重新达到临界数目时, 再次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如此循环下去, 从而使癌细胞等具有端粒酶活性的细胞维持稳定的端粒长度。参考文献: 李学红,李冬玲,宋雨青,苑金香 “DNA的末端终止”生物学教学 2000年(25卷)第一期 马永红,乔军端粒生物学与细胞衰老J

22、生物技术通报,2000,16(4):54-56 Greider C,Blackburn EIdentification of a specifictelomere terminal transferase activity in TetrahymenaextractsJCell,1985,43(2):405-413 阎隆飞, 张玉麟. 分子生物学M .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7, 96- 128. 郭海学. DNA 结构的多态性 J . 生物学杂志, 1999, 16( 4) : 9- 10. 周远,龚兴国端粒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01,17(6):604-6

23、06 楚玉荣,宫凌涛,楚智慧,等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的关系J医学综述,2004,10(5):269-271 Feng J L,Funk W D,Wang S S,et alThe RNAcomponent of human telomeraseJSicence,1995,269:1234-1236 黄雁西,赵学军端粒酶启动子的结构及其调控J癌症,2001,20(6):667-668屈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抑制端粒酶活性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2002,34(3):323-328 王伟,刘俊平端粒酶与肿瘤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6):683-688 Horkawa I,Barrett J C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telomerase hTERT gene as a target for celluar and viraloncogenic mechanism 张光毅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58. 范玉贞􀀁“端粒结合蛋白与端粒长度的调节机制” 生物学教学2002 年(第27 卷)第7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