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8.68KB ,
资源ID:1653199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65319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七章常用中药的方1.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七章常用中药的方1.docx

1、第七章常用中药的方1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班级10级大专专业、层次护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大小班)小班授课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中药和方剂基本教材主要参考书中药学和方剂学教学目的:掌握:中药药性;方剂组方原则。熟悉: 方剂剂型。.教学内容: 第七章:中药和方剂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讲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药药性; 方剂组方原则。教研室审阅意见: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一 、中药药性四气1. 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2. 温热或寒凉两分-寒凉是阴性,温热是阳性3.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寒性或凉性 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温性或热性 寒证-寒者热之;热证-热者寒之 五味1.指辛

2、、甘、苦、酸、咸五种基本的滋味。2.中药性能理论中的五味,不一定用以表示药物客观具有的真实滋味或气味,更主要是用以反映药物功效在补、泄、散、敛等方面的一些作用特性。五味称为药味。(五味,除辛、甘、苦、酸、咸五味,还有淡味、涩味。)3.阴阳划分 辛、甘、淡属阳 苦、酸、涩、咸属阴1.辛能行、能散辛味表示药物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方面的作用。 (1)能散发散表邪解表药定辛味(2)能行行气、活血行气、活血药标辛味 (3)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及若干祛风湿药标有辛味。3. 苦能泄、能燥(1)苦能泄:降泄-降上逆之气。如,降肺气通泄-通便泻下。清泄-清火除热。(2)燥湿-指祛除湿邪的方法寒性燥湿药苦寒燥湿

3、或是清热燥湿 黄连、黄芩温性的燥湿药苦温燥湿 陈皮、厚朴 (3)“苦能坚”或“苦以坚阴” 苦寒药通过清热作用,消除热邪,有利于阴液的保存。 知母、黄柏等治疗肾阴亏虚、相火亢旺。4.酸与涩都能收能涩酸味或涩味的药物有收敛固涩功效。收敛固涩功效(敛肺、涩肠、止血、固精、敛汗)治疗滑脱不禁证候,标酸味或涩味5.咸能软能下咸味,咸能软能下,表示药物有软坚散结或泻下功效。(1)咸能软-软坚散结 活血、行气、化痰药,归为咸味 牡蛎、鳖甲、昆布等有软坚散结的作用(2)咸能下仅指芒硝等少数药泻下 6. 淡能渗能利淡味药物有渗湿利水作用,利水、利尿。茯苓、猪苓等部分利水药标以淡味(甘、淡味)升降浮沉1,中药的升

4、降浮沉:是表示中药对人体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是一种药物作用的趋向性。2,升是上升,表示药物的作用趋向于上 降是下降,表示药物的作用趋向于下 浮是发散,表示药物的作用趋向于外 沉是收敛闭藏,表示药物的作用趋向于内3,浮与沉降相提并论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4,影响中药升降浮沉趋向的因素 -炮制、配伍和质地炮制,通过一定的炮制,可能使药物本身的升降浮沉性质有一定的改变 荆芥:生用解表、透疹,为升浮 炮制炒炭,收敛止血,偏沉降 (完全改变升降浮沉)配伍 升浮药较多沉降药升浮 制约 沉降药较多升浮药沉降 抑制药材质地 植物药的花、叶、果实及根梢 贝类药和矿物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 归经

5、1,归经:是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用以表示中药功效对人体脏腑、经络等部位的选择性。“归”:指药物作用的归属,药物对人体不同部位具有选择性走向。“经”:脏腑经络及其有关组织的概称。经络理论为基础羌活项背的疼痛归膀胱经经络学说:项背足太阳膀胱经功效推导归经羌活功效祛风湿,止痛而归膀胱经2,引经药3,归经的确定理论依据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实践依据药物所治病证黄芩长于清肺热肺经黄连长于清胃热、心热心、胃经龙胆长于清肝热肝经、毒性1,毒性: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毒性反应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危机生命。2,影响毒性的因素剂量大小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和危害的轻重,主要取决于用量的大小。如:

6、砒霜,使用量在中毒量下,不会导致中毒 无毒药物,人参,用量过大,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药材品种 药材质量 炮制方法 配伍 3,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1)防止两种片面性 使用所谓无毒药时,盲目加大用量,超过了常用量的很多倍,忽视安全,以致引起中毒反应。 使用所谓有毒药时(狭义的毒药),为确保用药安全而过分小心,以致忽视疗效,随意将用量降低到有效剂量之下。(2)有毒观念,无毒用药合理利用有毒中药 实践证明,一些毒性较明显的中药往往具有较强或较特殊的医疗作用,只要使用得当,有较高的医疗价值。附子很好的回阳救逆的作用砒霜急性白血病二、 中药的配伍配伍的概念 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

7、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 配伍关系1.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丹参片剂治疗胸痹绞痛 2.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枝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 3.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4.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 5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防风杀砒霜毒 。 6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

8、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 三、方剂的制方v 组成原则v 组方原则最早见于内经 v 组方原则即“君、臣、佐、使”君 药v 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部分。 臣药 v 一、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v 一、佐助药即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v 二、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 。v 三、反佐药即根据病性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于的药物。使药v 一、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二、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二).组成变化

9、1.药味增减变化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药物是决定方剂功用的主要因素。故方剂中药味的增减,必然使方剂的功效发生变化。 药味增减变化可分为两种形式: 1佐使药的加减,功效基本不变,主治与原方基本相同。 2臣药的加减,会使方剂功效、主治发生根本变化。 三拗汤,即麻黄汤去桂枝。此方仍以麻黄为君,但无桂枝的配合,则发汗力弱,且配以杏仁为臣,其功专主宣肺散寒,止咳平喘,是一首治疗风寒犯肺咳喘的基础方。在如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原方加入白术四两,此方白术亦为臣药,形成一君二臣的格局。麻黄、桂枝发散风寒,白术祛湿,组成发汗祛风寒湿邪之方,是治疗痹证初起的主要方剂。二.药量增减变化 药量增减变化:药味不变,由于药量变化,其药力有大小之分,配伍关系有君臣佐使之变,功用、主治各有所异。 形式:1如果药量的增减变化没有改变原方的配伍关系,其功用、主治与原方基本相符。 2如果药量的增减变化改变原方的配伍关系,其功用、主治与原方随之改变。3.剂型增减变化 剂型增减变化指药味、药量不变,只更换服用剂型的一种变化形式。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运用这一形式,运用这一形式,原方的功效、主治没变四、方剂的剂型 小结节课我们讲了中药药性;方剂组方原则;方剂剂型。复习参考作业题1 辛味药物的作用?2方剂组方原则是什么?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中药药性,方剂组方原则;熟悉方剂剂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