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501.51KB ,
资源ID:176335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76335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根据考纲编排.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根据考纲编排.docx

1、安徽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根据考纲编排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程标准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发现北京人的意义。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2、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4、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5、知道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考纲要求A、识记 1、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2、西周分封制,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3、孔子,老子B、理解 1、

2、如何计算历史年代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考点一 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1.炎帝: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2.黄帝(轩辕):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3.联合:炎、黄两帝曾联合打败蚩尤部落,后为争夺中原地区,二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走向联合。4.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尊称他们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5.尧、舜、禹的传说:尧、舜

3、、禹是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他们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6.传说是远古居民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然事物(包括人类自身起源)的虚构。传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为素材,并非完全虚构。平时我们把神话传说联在一起,不是区分得那么清楚。神话传说与史实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有一定联系的。一方面,喜欢夸大事物是人类的天性,后世之人在叙述先世之事时,总是不自觉的加以增饰与夸大,神话传说经过人民耳闻口传,时间越久越容易失真。另一方面,神话传说中有含有真实的历史,考古的成果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了证据。历史主要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和传说保存和流传

4、下来的。考点二 如何计算历史年代1、公元纪年: 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作为开始纪年的标志,我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采用公元纪年。公元元年以前发生的事,;公元元年以后发生的事,由公元元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每十年是一个年代,如30年代指30年39年;每一百年是一个世纪。 2、年代和世纪的换算:(1)年代换世纪:百位加一,例如:公元前50年,百位为0加1,即公元前1世纪;1840年,百位为8加1,即19世纪。 (2)世纪换年代:19世纪40年代指1830年1849年;公元前3世纪50年代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0年。 3、世纪初和世纪末: 1世纪100年,前20年为世纪初,后

5、10年为世纪末。公元前3世纪指公元前399年(初)公元前300年(末),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应为公元前3世纪末;20世纪指1900年(初)1999年(末),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应为20世纪末。即公元前大数为初,小数为末;公元后小数为初,大数为末。 4、计算时间:不跨元年=差,如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出生,公元前190年去世,前145年前190年=145190=45=45;又如某人5年出生,28年去世,528=23=23年。 跨元年=和1,如光武帝公元前6年出生,57年去世,(前6年+571)=6+571=62年。 5、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

6、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民国纪年换成公元纪年加1911;反之,公元纪年换成民国纪年则减1911。如1919年五四运动就是19191911=8,即民国8年;民国38年南京解放就是38+1911=1949,即公元1949年。考点三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2.分封对象:王族、功臣、旧贵族后裔。3.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即“授民授疆土”);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治理诸侯国,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镇守疆土,保卫王室。4.影响:(1)积极影响:初期巩固了周王室统治。(2)消极影响:后期诸侯王拥兵自重,不听

7、周天子号令,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争霸的根源。考点四 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的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各诸候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各大诸候国之间展开了争霸战争。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晋文公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后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打败晋国,做了霸主。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所进行的兼并战争中,著名的战役有马陵之战

8、、长平之战等。考点五 商鞅变法等史实,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社会背景: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以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 战国是中国古代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其主要形式是变法运动。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1)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最能体现改革的封建性质,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秦国确立封建制度】;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促进经济发展,国富】;奖励军功,以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

9、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兵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深远】。(2)影响:使秦国富兵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3)观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适应时代、创新精神。考点六 孔子,老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把家。(1)核心思想:“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2)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3)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方法。

10、(4)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的弟子将其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2.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主义思想。3.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当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在思想领域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学派代表主张影响儒家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为政以德、爱人、仁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

11、按时令进山伐树,保持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以柔克刚。代表作道德经。事例:滴水穿石、以柔克刚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友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和平发展、和谐(在今天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法家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采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利用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12、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程标准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3.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考纲要求A、识记:1.秦兼并六国,张骞通西域 2.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理解: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C、运用: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评价汉武帝知识结构考点

13、突破考点一 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意义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以“连横”(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打破了六国的“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 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今西安)。2.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治的措施:政治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文

14、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经济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思想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秦统一中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的发展。4.张骞通西域: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

15、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考点二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1.背景: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汉武帝刘彻即位后,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孔子的学说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军事起用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意义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出现

16、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进入鼎盛时期。3.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削弱侯国势力,实现政治上大一统。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大一统。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但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连年用兵,也使国力耗损。考点四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1.背景:西汉时,张骞(人名)两次通西域(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

17、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2.陆上丝绸之路:(1)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中国向外输出的商品:丝绸、丝织品和铁器。并把铸铁、凿井的技术传到西域。 西域的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核桃)、胡萝卜等植物和魔术、乐舞、雕塑等,陆续传入中原地区。其后佛教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中西的经济文化的交流,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考点五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1.目的:北魏(鲜

18、卑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分裂局面,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2.人物:孝文帝(拓跋宏,后改为元宏)。3.措施:494年迁都洛阳。说: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穿: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改: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联: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4.作用:这些措施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5.人口内迁和江南开发的史实:从西晋中期开始,中原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因此,北方人口纷纷南逃,出现了人口迁移的浪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

19、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第三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课程标准1.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初步认识唐朝兴盛原因。2.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3.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考纲要求A、识记:1.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开元盛世唐与吐 蕃交往的史实 2.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B、理解:1.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中国古代经

20、济中心的南移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考点一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开元盛世唐与吐 蕃交往的史实1.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创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末(1905)。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武则天时设武举),整整存在1300周年。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确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武则天:形成殿试制度,创设了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意义:科举制度僵化于明朝。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科举制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统治者钳制

21、人们思想的工具,到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谏,知人善任。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主要体现在:农业上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陶瓷业主要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商业上,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

22、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4.唐与吐蕃的交往: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8世纪中期,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与唐朝关系“和同为一家”。考点二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日本政府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玄奘西行:唐太宗时

23、期,玄奘西游天竺(今印度),著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博大精深,世界先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亚洲诸国纷纷派人前来华学习,中国也积极向外传播和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如日本的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生动事例,都说明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影响深远。考点三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1.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农业方面,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引进了占城稻,推广水稻的种植;苏州、湖州成为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手工业:丝

24、织业继续发展,棉纺织业开始兴起,制瓷业(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活动更加活跃,东京等商业城市的繁荣程度超过唐代长安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

25、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消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设立省级行政区(“行省”),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在元朝统一的疆域内,共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民族大融合突出表现为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等同汉族逐步融合,同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在这一时期,由于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域划分源于元朝行省制度;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实行郡县制就设置了县,因此最早设置县的是从战国时期开始。考点四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唐朝

26、中后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中考演练第四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课程标准1.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2.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3.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4.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通过“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考纲要求A.识记 郑和下西洋,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清朝设置驻

27、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B.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C.运用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考点一 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西洋:文莱以西的地方):(1)背景: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2)目的:为了宣扬国威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3)过程: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特点: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航海技术先进,应用指南针。(5)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交往,表现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

28、大壮举,比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考点二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1.明朝:强化皇权。明朝:在中央废丞相,分相权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设锦衣卫和东西厂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 文化专制。明实行“八股取士”,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2.清朝:(1)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执行。 (2)大兴文字狱 :含义:因文字触犯皇帝忌讳而兴起的大狱。结果: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考点三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西藏:(1)顺治、康

29、熙时期,中央分别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2)雍正时期,于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3)乾隆时期,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布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2.新疆: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注:在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新疆地区)3.民族政策特点:恩威并重。在坚决镇压分裂叛乱活动的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实行减免赋税等优惠政策,还通过会盟、联姻方式加强联系。其中最著名的是承德避暑山庄。附:清朝主要皇帝及其相关史实考点四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明中后期戚继光抗倭:明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

30、海倭患难与共严重,戚继光受命组建“戚家军”抗倭。1561年取得台州九战大捷,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又进入福建、广东抗倭,1565年基本肃清倭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肩关不忍离。郑成功考点五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反击外来侵略:康熙帝时两次组织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镇压分裂势力: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加强行政管理力度:A、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极大地提高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B、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考点六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朝前期“闭关锁国”:其特征就是严格限制和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