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0.96KB ,
资源ID:1824823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248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docx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共计9课时)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遗产。教学容教材第81页至98页,包括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以及略读课文兵马俑和语文园地五。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

2、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学习目标1.会认生字,会规书写生字。正确读写相关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了解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长

3、城、颐和园和兵马俑有些了解,但更深入的东西尤其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更是知知甚少。除教学3篇课文外,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教学方法措施1.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冶情感受到熏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2.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

4、“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教学准备课文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录音机、词语卡片、课件等。课时安排长城、颐和园各2课时,略读课文兵马俑1课时,语文园地五4课时。共计9课时。17 长城教学容:教材第8286页。教材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

5、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学习目标:1认识“崇、峻”等8个生字,会规书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愿意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4培养学生搜

6、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容,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难点突破: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先请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情分析:学生对长城认知

7、较少,又略有所知,在此基础上易于激起探究的欲望。所以,关于长城的构造、功能部分(第二段)采用图文对照自学,然后与同学交流的方式学习,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第三段中作者的联想是有关长城修筑的容,采用阅读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品词品句,强化朗读感悟,兼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深入理解“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含义,激发民族自豪感。关于长城,有很多的知识资料和故事传说,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相关资料的查找与筛选能力,所以学习课文前要指导学生查阅一些有关的资料,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课文。课前准备: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容。(1)结合课

8、文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2)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3教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写生字,初步感知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数:1课前三分钟:一、展示资料,交流信息。1分小组展阅和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并确定在全班交流小组最感兴趣的容。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可用多种方式交流与展示。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教师应给与充分肯定,对于其来源作适当的追问。对于已去过长城的学生,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印象。教师再概述长城的特点、影

9、响与魅力。【设计意图:孩子们都喜欢表现自己,给学生提供一次交流与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二、感知课文,识写生字。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2词语过关,引入识字。课件出示本节课重点词语及加拼音的难读字。(1)识:如易读错字:“峻”不能读成jn,“峪”不能读成y,“屯”不能读成tn;能巧识字:“嘉”用形声法,“瞭”可用意合法组成“瞭望”来识记等。教师用多种形式对生字特别是难记难识字进行强化。(2)写:教师对学生已写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即可,如“嘉”字的“吉”下不能少两点,“隔”中门字里的部分两点一横一竖不能多写一

10、横;其次要强调把字写得工整好看;更正写字本上的错别字。【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进一步掌握生字的读音。教师指导难写的字,把字写美观。】三、练读课文,朗朗上口。重点在读正确、流利、熟练上下功夫。反复自读,细心琢磨,初步读出语言的流动感;同桌互读,相互指点,初步读出语言的灵动感。【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进行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第二课时 课时数:2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同学们,到过长城吗?想不想去看看?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先去领略一下长城的风光。(大屏幕展示八达岭长城风光图,同时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2同学们,看到这气势磅礴的长城,听到这铿锵有力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呢?3是啊!长城

11、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许多中外游客游览了长城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下:多媒体显示:(1)“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2)“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3)“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同学们,这是三位游客到了长城之后的感慨,你们万万想不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分别是出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之口。听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老师心中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1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的伟大奇迹呢?让我们打开课文,细细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到答案,好吗?【设计意图】利用图片、音乐渲染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位名人的话使学生对长城由开始就肃然起敬,增强学习效果。二、图文对照感受读感知长城。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1看第一幅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2看第二幅图: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容的方法。)3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

13、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4讨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设计意图】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三、品味长城。1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知识点练习:仿写比喻句。)(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 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引导学生

14、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3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充分读书,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在主动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四、倾动长城。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3指导感情朗读。4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 “ 世界历史上是一

15、个伟大奇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是必然的,是合情合理的,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及民族自豪感的流露,学生很自然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五、赞美长城。长城,已被写进了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课件出示如织的中外游人登八达岭长城的情景),她永远是我们炎皇子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写什么?【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容、条理、中心、写法梳

16、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六、深识长城。阅读课后 “ 资料袋 ” ,激发探究中国的 “ 世界遗产 ” 之旅的兴趣。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2课件出示 29 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 “ 资料袋 ” ,激发探究兴趣。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背诵全文。 2小练笔: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去掉)【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再次让把课文推向更宽的视野,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并能联系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远望 长龙 一万三千多里 观察 近看 高大坚固 17长城 联想 血汗和智慧 赞美 伟大的奇迹反思:本节课我对课堂的生成处理不是特

17、别妥当。我们讨论到长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光辉灿烂的遗产,有一个学生说,我们应该感始皇,是他让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针对这个问题,我只是又回到文本,引导学生从劳动人民的血汗筑成的,觉得自己的引导有点肤浅。这也是我今天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18 颐和园教学容教材第87至90页。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

18、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丽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学习目标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学情分析对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农村孩子去过听过都较少,切身的感悟和体验没有,那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享受

19、美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学习课文叙述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重难点突破: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容,了解叙述的顺序。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教师: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学生: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作者游览顺序。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了解作者写作顺序和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数:3课前三分钟:选择家乡熟悉的一景物尽量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导语:在我国首都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2

20、.出示图片,欣赏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交流谈感受。3.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颐和园【设计意图】在导入这一环节里,我借助图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富有诗意的导语、具有感召力的过渡语,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看了图片说:“我真想现在就到颐和园去游览一番!”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提示预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a、标出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读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21、或请教老师、同学。b、想一想,课文描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美景?2.检查预读情况:3.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机正音,写“殿、廊、栽”等字,学生练写生字,每个字写两遍。【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独立识字,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三、默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1.默读课文:作者按游览顺序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处美景?板书:长廊、万寿山、湖2.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过渡:让作者做我们的导游,带我们去细细玩赏。【设计意图】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整体感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另外,让作者做导游,使学生更快地和作者、文本、

22、融为一体,进入课文美好的情景。四、小结练习。作业:1、练写生字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设计意图】布置一定的作业,巩固本课的知识。第二课时 课时数:4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容,知道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美丽的颐和园?二、精读感悟,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的美。1.感受长廊的特点:过渡:作者先带我们来到了有名的长廊。长廊为什么这么有名呢?(出示图片)(1)指名读文(第二段):颐和园的长廊给你留下了是怎样的印象?(2)学生交流感受并板书:长、美(3)体会长廊的长:通过图片理解“横鐧”的意思。请你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长廊究竟有多长,好吗?齐读感受后交流:你是从哪几个词

23、语感受出来的?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273间。出示两个句子,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深化感受)小结: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老师引读:长廊真长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5)感受长廊的美: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长廊的美?指名。学生交流,重点理解:五彩的画:出示这些画,谁来说说这些画怎么样?有的有的有的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设计意图】借助像象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

24、好地和作者及课文融为一体,使他们受到美的熏,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解说员的介绍,使学生对长廊的相关容有更多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小结: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你还可以从有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廊的美呢?学生交流: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还没,那一种又开了。”(鲜花常开) “置身于这花的海洋中,微风从左边的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风景宜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长廊的美!引读:课件出示:长廊真美呀!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使人神清气爽。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指导感情朗读:长廊这么长,这么美,真让人醉呀!请大家带着对长廊

25、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第二段!小结: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花的海洋,难怪这里这么有名。2.感受万寿山的美景:过渡:走完长廊,作者又带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万寿山脚下)(1)指名读第三段:这一段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哪两种神奇的建筑?板书:佛香阁、排运殿(2)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有什么特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耸立、闪闪发光。相机点播:抓住造型特点,突出其高大和美丽。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3)放录像体会排云殿的宏大规模和雄伟壮丽。(4)师激情总结:佛香阁造型独特,雄伟壮丽,颐和园的象征,排云殿规模宏大,异常华丽。作者正是抓住了它们的建筑特

26、点和宏伟气势,赞扬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5)感情朗读,升华感情。(6)登上万寿山,我们又看到哪些美景?自由读文,交流自己看到的美景: “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划出表示颜色的词。 “正前方,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你觉得作者那些词语用得特别好?交流说理由。(大半、隐隐约约等)重点品读赏析:、出示句子:“正前方,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读句子:相互交流谈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突出湖静和绿的特点的。学生交流体会:这句对湖的静和绿

27、的特点做了生动的描述。先用静物“镜子、碧玉”作比喻,说明湖非常静,光洁照人;湖水非常绿,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动的画面进一步描述湖的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一个“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四人小组讨论“滑”的精妙之处: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文中说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湖绿得像一块碧玉。我们都知道,镜子和碧玉的表面都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

28、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湖的面积很大,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又深(网上查阅的资料),作者又是从远处观赏湖,所以用“滑”字更能体现湖的静态之美。、感情朗读,感受远处湖梦幻般的仙境。模仿造句,用两个比喻句写湖。3.感受湖(近处)的美景:(1)自由读第5自然段:在湖我们欣赏了哪些美景?(2)学生交流:长长的提岸、湖心小岛、十七孔桥。(3)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一处美景?出示十七孔桥图片。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 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感情朗读,谈感受,体会十七孔桥“三多”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古代雕刻技艺的

29、高超,增强民族自豪感。)(4)远处的湖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近处的湖又是如此的迷人,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员,你会怎样给大家介绍湖呢?(5)导游员介绍湖。【设计意图】精读感悟,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深入体会并进行自主交流、感情朗读,使他们在对词句的咀嚼中,在感情朗读中,在图片、录像的运用中,在“解说员”、“小导游”的引领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感情。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了颐和园和祖国语言的美,也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写作方法指导。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其实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它是我国古

30、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有机会亲自到颐和园尽情游览,细细玩赏。五、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1.激趣:颐和园的景色这么美,作者的文章又写得这么好,如果同学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该多好呀!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赶快行动吧!2.展示背诵。【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积累过程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语文积累中的语言积累为例,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本课教学正是在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赏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六、作业超市。1.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2.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颐和园中最有特色的一两处风景。3.按一定的顺序,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