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8.75KB ,
资源ID:183746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83746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范文.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范文.docx

1、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范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1一、导入: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二、展示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_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_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_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学生跳读回答

2、)引导:是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我们常说“标题是_的眼睛”。这篇_原来并不是这个标题,你知道原来的标题吗?(“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那么为什么题目要这样改呢?我觉得还是原来的题目更直接更明白,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明确: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趣,又很新颖,比“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引导: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抓住主要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要点)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

3、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方法总结:1、找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2、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

4、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四、揣摩语言,体会_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教师:在短时间内,同学们就基本掌握了_的内容,这说明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领悟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归功于作者,是他有条有理地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的竺可桢先生在语言方面也独具匠心。那么,_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引导:说明文是给人介绍知识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要准确、严密。1、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哪些语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你找到的信息,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交流、引导: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严密性,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考点。命题的形式为:某某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度。这类题的答题步骤是:判断(一般不能删去),解词。(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比较。若删去,愿意就变为与实际不符。总结。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4人小组讨论。小组选代表交流。不能删掉。许多

6、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不能一概而论,那样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当堂练习: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凤翔年画基本上保持了原古版年画的艺术风格。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紫禁城的城墙有十米多高、教师小结:常见的表程度的词:几乎、比较、相当、更、最;常

7、见的表估计的词:大约、可能、左右;常见的表数量、范围的词:多、绝大多数、大都;常见的表时间的词:将要、在当时、到目前为止2、赏读_1、2段,品味说明的生动性。引导:_的语言除了准确性外,还具有什么特点?明确:生动性。题目不说“物候”或“物候学”而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那么_中哪些段落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呢?(1、2段)引导:大家都觉得1、2两段生动形象,但这样笼统说不行,我们要具体到词和句。我们在分析语言时角度很多,可以从词语的角度,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等。老师做个示范,大家一起看。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请大家细细品读,看看那些词语也富有

8、表现力,做好批注。(学生默读,品析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交流。师:我们来总结一下,使_语言生动的技巧有哪些?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以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形容和描绘。如此优美的段落,我们自然要美美地读出来。下面让我们齐读1、2自然段,在优美的语言中品味美妙的物候世界。(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教师小结:说明文是给人知识的,所以它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即便是生动的说明,也要做到这一点。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竺可桢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地写上“局报”两字。五

9、、拓展延伸除了课文,古代的诗歌中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的。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8页,一起来读一下。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点拨: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然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提问:大家能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

10、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六、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总结总结。(学生总结)结束语:今天我们了解了_的说明内容,品味了说明文的语言。关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知识,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学习。_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用严谨而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物候知识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专心研究,或许你也会成为出色的科技工作者。七、布置作业除了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劳动人民也是最好的研究者,他们不仅从书本上找经验,更从生活中总结经验,积累了很多谚语。课后请同学们采集几则农谚,并说说它们包含的物

11、候知识。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文本学习和感受科普_的特点,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并能对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作出简要解释。2理清_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_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准确严谨,还可以具有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过程与方法:1激趣导入法,由解题引出物候与物候学。2课文解读与生活情境相结合。3话题活动由“面”到“块”再到“点”,逐层深入引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_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_

12、的内容要点,体会“说明事物要有条理,有主次,有详略”的特点。2体会语言特点:学习_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一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体会“说明事物的语言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学难点:1理清全文,第三部分段落之间,第十一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感受说明文语言的逻辑力量。2品味鉴赏第一段的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优美。三、教学策略采用朗读课文、主要问题设计与追问、讲解与练习等方式,按从“面”到“块”、从“块”到“点”的逻辑顺序逐层深入教学,引导学生把握_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感受语言特色。四、教学过程(一)解题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并思考: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的另一种

13、说法叫什么?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解题: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把物候现象比成大自然的语言,形象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设计意图】了解题目“大自然的语言”与“物候”的关系,自然引出_主体物候及物候学。锻炼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及说明顺序引导学生二次走进文本,从“面”到“块”,理清全文及某一部分的说明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说明事物的特点讲得有条有理,有主有次的。1什么是物

14、候和物候学?作者又是如何进行说明的?明确: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2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第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六至十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第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追问一: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明确】能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追问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明确】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追问三: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明确】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

15、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搜索、筛选相关信息并提取、概括_要点,训练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追问四: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明确:第一部分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作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_结尾形成了照应。第三部分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_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阐明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物候学,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追问五: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

16、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明确: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追问六:研究物候学的五个意义又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明确:不能。“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为了便利”五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小结:无论是全篇,某部分之间,还是某一段落内部之间,_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都十分讲究,说明极富条理性,我们感受到的是全文极具章法的美、结构的美。【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

17、全文思路,了解全文及某一部分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筛选、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三)了解物候知识,灵活运用引导学生第三次走进文本,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并能对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作出简要解释。练习1:解释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练习2: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时,在我国各地先后不一。这在唐、宋诗人的吟咏中,早已有记载。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唐杜甫梅雨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宋苏轼舶棹风练习3:联系课

18、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诗歌的理解。(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高下差异)(2)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唐白居易种荔枝(古今差异)提示:当时白居易在四川忠州,时任忠州太守。现在四川有荔枝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引竺可桢的观点:唐代气候温暖,四川可产荔枝,后来气候变冷,四川荔枝灭绝。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3)小时候的冬天,我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在湖南老家放牛(我们那儿属于江南丘陵地区)。天气很冷,太阳出来后,我们把牛赶向了山腰。那些牛儿呢,似乎有灵性,不约而同地撒欢儿往山腰去了你能帮我解释一下

19、吗?(逆温层现象)【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物候知识并简单运用,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四)品味并鉴赏说明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第四次走进文本,由“面”“块”聚焦于某一“点”,深入品读第一段,品鉴语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并品味鉴赏,谈谈这一段的语言特点和它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明确】开头一段用文学的语言,叙述大自然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与花果生长、虫鸟出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显现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渐渐”是叶子枯黄的过程;“大地”“从沉睡中苏醒”是拟人的手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描述大地“苏醒”时的样子,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燕

20、子是“翩然归来”,轻捷、洒脱、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用一句“不久”“于是”由春自然转入夏。而秋的标志是“果实成熟”,是“叶子变黄”。作者在描写叶子变黄的状态时,用“簌簌”描写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有声有色,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的昆虫”“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等词语,写出冬天即将到来时的萧索、清冷。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这里面的“载”,是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写出了风雪交加、旅途的艰难,可谓一词写尽整个冬景。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点明四季

21、变化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是带有规律性的,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以生花妙笔设置悬念,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有力的铺垫。小结: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_显得形象生动。【设计意图】锻炼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组织语言及表达的能力。体会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点。提示:若课堂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感受到的物候现象,为写作训练提供思路。(五)布置作业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以“春夏秋冬”为内容,或以某一个季节的特点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能适当描述“物候现象”,文体不限,不少于300字。

22、【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力与想象力,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组织材料和语言的能力。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品味_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农谚。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欣赏图片1欣赏图片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在告诉人们什么?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语言。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

2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新课讲授: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

24、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二、狼吞虎咽:快速朗读课文。(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上讲台板书】三、畅所欲言: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自由交流:(补充)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四、细嚼慢咽:朗读1段,品味语言。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25、。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五、摩拳檫掌:欣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美丽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六、作业:、曲不离口,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初试牛刀,同学朗读上一堂课的小短文,并做评价。无论是桃红柳绿的春日还是冰天封地的冬夜,都是大自然的现象。那么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新课讲授:

26、一、朗读610段,思考(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古今)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抓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明确: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逻辑顺序。(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明确:举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但有时为了使说明对象更透彻,可以举更多的例子。(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明确: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你还能在文中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的地方吗?(

27、探讨),例如:第一段末:“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准确地说明了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二、抛砖引玉,大林寺桃花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三、七嘴八舌,质疑问难三步曲:第一步,默读课文,找出疑难地方,标出。第二步,四人一组讨论问题。第三步,每组提出“杀手锏”(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若没有,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_介绍了物候现象,那为何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四,各显神通:在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吗?为人类敲响了哪些警钟?沙尘暴,海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